利蘭奧林比安(Leyland Olympian),亦有人稱作利蘭奧林匹克,是一款在英國生產的後置引擎雙層巴士。
富豪車廠1988年收購利蘭巴士部後,仍繼續生產利蘭奧林比安;直至1993年所有訂單完成後,富豪正式關閉利蘭奧林比安巴士生產線。後來,富豪車廠將奧林比安巴士加以改良,成為富豪奧林比安巴士(Volvo Olympian)。
香港多間專營巴士公司由1979年至1993年間廣泛引入利蘭奧林比安,生產予香港的巴士共有1192輛。
設計
利蘭奧林比安於1979年面世,是利蘭車廠旗下布里斯托(Bristol)車廠由利蘭泰坦B15型巴士發展出來。計劃出來時原稱為B45,後來稱為奧林比安(Olympian)。
利蘭奧林比安採用半整合式(semi-integral)設計,將底盤分成前、後兩部分,然後在中段使用不同長度的H型骨架,再以螺栓連接起整個底盤,並借助車身結構維持整體強度。這種設計令底盤長度可隨意改變,車身及引擎可因應不同巴士公司要求而選用不同配搭,比整合式(integral)結構的B15具彈性得多。
利蘭奧林比安因為採用後置引擎設計,傳動軸不用經過地台底以驅動後輪,所以地台比大部分同於英國生產的前置引擎巴士低,有利於城市中運作,加速乘客上落。
剛推出時奧林比安提供了兩款長度,分別是9.56米和10.25米(軸距分別為4.953米和5.639米)。引擎方面則採用了利蘭TL11引擎,也有配置吉拿6LXB引擎,波箱可選用利蘭Hydracyclic或Voith DIWA 851。車身方面則不一,主要是亞歷山大(Walter Alexander)和已被利蘭車廠收歸旗下的Eastern Coach Works(ECW)與Charles H. Roe。
後來利蘭為香港市場設計三軸版奧林比安巴士。三軸版奧林比安巴士的特色是中軸設有同步輔助轉向(俗稱「假四輪轉向」),將轉向中心由中軸與尾軸之間移後至尾軸,這一設計除了令巴士比其他同類產品有更佳的靈活性,更可同時減少巴士轉彎時車體所承受的彎折力及中軸輪胎的磨損,以保持車體強度及延長中軸輪胎的壽命。
巴士車隊
鑑於全港利蘭奧林比安巴士的車隊非常龐大,本典將按巴士公司分設分支頁面,集中介紹有關公司選購的利蘭奧林比安批次資料:
九巴 | 城巴 | 中巴 | 新巴 | 九鐵/港鐵 | 中華電力 | 其他 |
海外市場
底盤編號:ON11140及ON11462
台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為改善台北市交通運輸及運作效能,與當地運輸研究所及凱楠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於1989年引進兩部利蘭奧林比安十一米三軸巴士。兩車在九巴屯門車身裝嵌廠完成組裝,規格與九巴同期的S3BL非常相似,均配備Alexander RH車身及Cummins LT10引擎,波箱亦與九巴S3BL264起的部份成員一樣,改為採用ZF4HP500。兩車的最大特點是左軚而非香港常見的右軚,以符合台灣行車方向的要求。但兩車行走一年多後,受台灣天橋或隧道高度限制影響而退役,並於1996年被城巴購入並運回香港。原本是轉口貿易往中國內地繼續服務,但遇上中國內地收緊入口政策,最後在香港作零件車之用。[1]
相關條目
註釋、參考資料
- ↑ 尋找退役巴-移民又回歸的左軚Olympian,中華巴士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