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共筆型網站

共筆型網站Collaborative websites)是一個可讓網民集體自由修改及編輯的網站,屬於動態網站及Web2.0的一種。共筆型網站主要是由內容管理系統(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簡稱CMS)組成,自由度及靈活度比一般的靜態網站優勝。

現時香港流行的共筆型網站主要分為兩類:

  • 非牟利的維基媒體基金會(Wikimedia Foundation)所設立的維基百科Wikipedia)。
  • 以商業形式營運的 Wikia[1]

特點

共筆型網站主要以提供不同的資訊為主,而那些資訊是可瞬間被更新的。由於管理方便,故適合一些需要增加大量內容的網站採用。而共筆型網站的公開及互動性,可令網民集思廣益,激發創作動機,因而貢獻出有質素的內容。

存在風險

管理問題

由於共筆型網站比普通的網站,更易公開讓網民自由編輯,因而衍生出管理問題。而管理問題可造成兩個極端:

  • 管理不善的共筆型網站,往往會令網站內容殘缺不全,甚至被荒廢。有些則被別有用心的網民濫用,成為誹謗或侵權的網上平台。
  • 管理過嚴的共筆型網站,會令網站變相成為控制網民知識的小圈子網站。

引發編輯戰

因網民立場不同,編輯戰往往是共筆型網站管理員要面對的其中一個難題。

個別網民佔據條目內容

某些網民為了突顯自己擁有豐富的知識,往往在共筆型網站上佔據一些條目,去編寫自己心目中的內容;同時以回退方式,阻止其他網民加入或修改他們的條目內容。

網絡狂熱份子威脅

網絡狂熱份子為共筆型網站主要資訊威脅之一,他們採取的途徑包括:

  1. 屢次在多個條目挑起編輯戰,但卻把「挑起編輯戰」的條目提交保護處理,把編輯戰的罪名推給其他用戶。
  2. 濫用投訴機制,保護及提刪條目時沒有註明任何合理原因,並借把網站主要的社區討論頁申請全保護條目,打壓言論自由。
  3. 以不合理地把條目中部分內容回退及刪除,而沒有解釋原因,只說有關內容不中立,但又沒有解釋為何不中立。
  4. 經常挑釁網站其他編輯用戶,令他們參與罵戰
  5. 撰寫不符合事實根據的條目內容,又或者上載過多與條目無關的侵權資訊。

網站營運威脅

另外一些風險,以打手等各類型網絡狂熱份子,以及外間人物與機構為主,對共筆型網站營運者構成威脅。

  1. 以各種形式的投訴和法律訴訟(包括侵權、誹謗、披露詳細個人資料等),迫使網站方面刪除「與網民有關集體回憶」條目資訊。
  2. 使用「傳媒欺凌」向主流傳媒投訴,以各種理由無理抹黑網站。
  3. 利用網站開立條目,無理抹黑某類人事,事後卻潛水,將法律責任轉移至網站管理員及營運公司。

引用來源網站問題

某些人士或機構,或會引用少數大型共筆型網站(如維基百科),並將網站條目內容視為他們「權威可信來源」之一。他們可能對收錄不同意見的共筆型網站(如香港大典系列),採取偏見的態度。

對傳統網站的影響

共筆型網站的流行,和網誌一樣,令網絡資訊的分享不再局限於傳統的資訊網站(屬於Web 1.0範疇),因而令傳統資訊網站因為開始式微而結束營業(例如雅虎香港屬下的GeoCities網頁寄存、網誌服務Yahoo! BLOG等)。

共筆型網站的例子

註解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除非另有註明,否則社區內容均使用CC-BY-SA授權條款。
  N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