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撚,高登術語,指妒忌他人長處或成就而口出惡言的人,出自《
》的《
》。
出處
《伊索寓言》其中一則《狐狸與葡萄》,內容如下:
飢餓的狐狸看見葡萄架上挂著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來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會兒,無可奈何地走了,他安慰自己說:「這葡萄沒有熟,肯定是酸的。」
「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是諷刺人們因自己無法得到或無法做到,心理不平衡而自我安慰的一種心態。即如魯迅筆下的阿Q精神一樣。亦即是精神勝利法。
這寓言教訓我們:凡事應面對現實,知道自己的不足從而增值自己,才會進步。而不是死要臉子、自欺欺人。
本義
「XX撚」一名詞在高登討論區中被廣泛使用,而「XX撚」則代表「XX者」,用作一個貶義詞來稱呼別人,而且「葡萄撚」更是最具代表性的。「葡萄撚」當中的「葡萄」就是出自《狐狸與葡萄》中的「葡萄」,換言之被稱呼為「葡萄撚」的人士便成為《狐狸與葡萄》中的主角。
用法
有一個人很窮,看見別人很有錢,他便說:「錢不是萬能的!」。此人我們可以稱之為「葡萄撚」。
在一個現實例子中,某香港潮童9歲考入浸會大學,大量高登會員便覺得他日後不會有成就,失去了童年,這些會員我們也可以稱之為「葡萄好撚」。
另外「葡萄」亦可作動詞用,指一些人對其他人或事物抱有「酸葡萄心態」(妒忌心態),例如「有很多高登會員『葡萄』(妒忌)陳易希」。
葡萄牙
本文講述的是網民對「葡萄牙」一詞的用法。關於歐洲國家葡萄牙的資料,詳見中文維基百科條目「葡萄牙」。
當葡萄作動詞用時,可以簡單地問別人「葡萄呀」(妒忌嗎?),由於「葡萄呀」和歐洲國家「葡萄牙」同音,故有人會用「葡萄牙」取代「葡萄呀」,甚至是直接貼出葡萄牙的國旗當作恥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