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北區

北區North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位於新界東北,在立法會選區屬於新界北範圍內,主要分為上水粉嶺沙頭角打鼓嶺四個分區。

歷史

北區是香港境內最北面的地區,亦是目前最能保留傳統新界鄉郊特色的地區之一。早期村民以務農為生,在上水石湖墟和粉嶺聯和墟販賣農作物,是居民的聚集點。北區分設上水、粉嶺、沙頭角打鼓嶺四個鄉事委員會,因此在1970至80年代本港確立行政分區前,北區曾被稱為「上粉沙打」。

政府於1980年代開始發展粉嶺/上水新市鎮,彩園邨是北區首個公共屋邨,於1982年入伙,粉嶺和上水的新市鎮風貌也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陸續形成。新運路以北的石湖墟與聯和墟發展較成熟,百和路沿線的粉嶺南一帶則較晚才發展。

由於北區是港鐵東鐵綫沿線地區,粉嶺/上水新市鎮被鐵路南北分隔,兩地各項發展大多沿著上水站粉嶺站之間的路軌而建,上水站與粉嶺站兩邊皆有巴士站接駁。關於上述兩港鐵站連接之巴士站資訊,詳見本典條目上水站粉嶺站

香港與廣東省深圳市僅一河之隔,羅湖文錦渡沙頭角遂成為通往中國內地的重要陸上通道;2003年下旬開放大陸自由行後,帶動區內發展,多個商場人流急升,不過亦衍生出種種民生問題。

時至今日,北區仍有不少鄉郊地方是邊境禁區,包括沙頭角和打鼓嶺在內,進入邊境禁區的人士須持有邊境禁區通行證(簡稱「禁區紙」),如欲途經文錦渡口岸沙頭角口岸過境的人士,須乘搭指定跨境巴士路線,並持有有效旅遊證件過關,否則警方會要求有關人士落車及離開禁區。

巴士服務

九巴平均每日載客量由2008年約270萬人次下降至2012年約258萬人次,減幅4%。同期,九巴北區載客量由約164,000人次上升至約175,000人次,增幅7%。2012年,北區乘客量最高的十條巴士路線載客量,每條每日平均約6,500至18,000人次不等。[1]

北區成為全港首個實行「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的地區,當局於2013年上半年向北區區議會介紹有關建議,其後發表重組計劃,經多輪諮詢後再作修訂,最終於7月獲區議會通過,並於8月起分階段實施重組計劃

街道結構

北區有四條在新市鎮發展前已存在的公路(青山公路-古洞段粉錦公路沙頭角公路文錦渡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街道不少在政府發展新市鎮前已經形成,包括馬會道新豐路聯和道等;也有在新市鎮發展後建成的道路,包括新運路百和路天平路粉嶺公路等。

根據1980年代版本的街道圖,大埔公路曾以粉嶺為終點,與粉錦和青山公路同點相連,粉嶺公路建造時已縮短至大埔區康樂園,原本在北區的部份路段已被大窩西支路大窩東支路、馬會道(聯和墟至塘坑一段)、沙頭角公路-龍躍頭段及新運路取代。粉嶺公路現在是九號幹線的一部份,經該路前往其他地區非常方便。

北區巴士路線應變措施和改道方案

針對近年北區交通情況,運輸署自2016年起已實施多項交通管理措施,當中優化了雞嶺迴旋處於掃管埔路入口的路面標記,增加駕駛者視程,以減少交通意外機會。另一邊廂,各項交通改善工程已經陸續展開並正在進行,掃管埔路(即雞嶺迴旋處)南行和寶石湖路(即大頭嶺迴旋處)南行增加行車線的工程預計分別於2018年年中及2019年第一季完成。

此外,運輸署警方專營巴士公司亦已制定有關大頭嶺及雞嶺迴旋處附近道路發生交通意外後,北區巴士路線應變措施和改道方案[2]

根據運輸署向區議會呈交的文件,實施第一階段改道措施共涉及10條路線,有關路線在改道期間仍會停靠原線各站,上落客點將不受影響。其中原經雞嶺迴旋處來往新界西的261261P276276P279X線,在塞車時,會改從寶石湖路及大頭嶺迴旋處進出粉嶺公路;而270A270B277P278X678線,塞車時若抵達雞嶺迴旋處,會改經掃管埔路及馬會道,以避開上水中心對出較為擠塞的新運路路段。

若實施首階段臨時巴士改道措施後,上水地區交通擠塞情況仍持續甚或進一步惡化,運輸署會實施第二階段臨時改道措施,8條駛經粉嶺南並以上水為終點站的巴士路線,包括270A270B277PT277278X67878K79K線,會臨時改以粉嶺為終點站,避免巴士繼續駛入擠塞地區。原駛經雞嶺迴旋處及新運路的兩條專線小巴路線4444A,則會改經馬會道及大頭嶺迴旋處。

巴士及小巴總站

上水新市鎮及石湖墟

粉嶺新市鎮及聯和墟

參見:聯和墟粉嶺南

郊區

  • 文錦渡(新屋嶺村):位於北區北部,總站設於文錦渡新屋嶺,靠近文錦渡管制站。
  • 打鼓嶺(松園下):位於北區北部,鄰近香園圍邊境管制站。
  • 香園圍邊境管制站:位於北區北部打鼓嶺竹園村舊址香園圍管制站旅檢大樓地下,對應中方蓮塘口岸。
  • 坪輋(昇平村):位於北區北部,介乎坪輋路昇平村附近。
  • 蓮麻坑:位於北區北部,介乎打鼓嶺與沙頭角之間。
  • 香園圍:位於北區北部,介乎蓮麻坑與下香園之間。
  • 和合石:和合石墳場位於粉嶺南部,在清明節及重陽節期間有很多掃墓人士前往和合石墳場,臨時巴士總站設於和合石銘賢路,另外亦在橋頭路設有巴士總站。
  • 龍躍頭:位於沙頭角公路沿線,非常接近聯和墟。
  • 小坑村:位於龍躍頭的北面。
  • 鶴藪:位於八仙嶺郊野公園內,新界專綫小巴52B線以鶴藪圍為終點站。
  • 丹竹坑:位於沙頭角公路與鶴藪之間。
  • 烏蛟騰:位於北區東部船灣郊野公園內,總站設於烏蛟騰路新屋下,非常接近大埔區。
  • 鹿頸:位於北區東部,對外可以看到沙頭角海。
  • 古洞:位於北區西部,古洞站設於古洞路近古洞街市。
  • 坑頭:位於北區西部,在古洞的南部。
  • 麒麟村:位於北區西部,在古洞的南部。
  • 河上鄉:位於北區西部,在古洞的北部。
  • 馬草壟(展能運動村):位於北區西部,馬草壟路近展能運動村。
  • 馬草壟(信義新村):位於北區西部,馬草壟路北部。
  • 唐公嶺:位於北區南部,是粉錦公路沿線範圍。
  • 蕉徑(彭屋村):位於北區南部,蕉徑路彭屋村內。
  • 丙崗:位於北區南部。
  • 皇后山:位於沙頭角公路以南,鄰近龍躍頭,前為英軍軍營營房,1992年曾短暫轉讓予皇家香港警務處使用,並於1994年按《中英軍事用地協議》將地權歸還政府,2001年起逐漸丟空,現為一新發展地區。該處建有公屋皇后山邨及居屋山麗苑,總站設於皇后山邨皇頤樓對出。

邊境禁區

  • 沙頭角:位於沙頭角禁區內,總站設於順隆街近沙頭角邨。

已荒廢巴士總站

巴士路線

註釋、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除非另有註明,否則社區內容均使用CC-BY-SA授權條款。

了解更多

  N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