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Wan Chai),位於港島北岸銅鑼灣及金鐘之間,是香港主要商業區,東面以鵝頸橋為界,西臨軍器廠街,南面界線為寶雲道,北達告士打道以北的新填海地,會議展覽中心亦座落灣仔北新填地。
現時灣仔是港島最繁忙的商業區之一,交通及人口流量極大,居住人口僅有十餘萬,每日卻有達六十萬通勤人口。
歷史
灣仔的名字有「小海灣」之意,是香港歷史最悠久及最富傳統文化特色的地區之一。在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前,區內居民主要以捕魚為生,最早期的海岸線在皇后大道東洪聖廟附近,現時船街亦是當時船隻停泊及維修的地方。
香港成為殖民地之後,按維多利亞城行政區劃分,「四環九約」所指的「下環」,就是灣仔及銅鑼灣一帶[1],第七約(軍器廠街至灣仔道)與第八約(灣仔道至鵝頸橋),亦即是現今的灣仔[2]。在開埠初期,需要大量石材建設維多利亞城,當時政府就地取材,在發展區附近開發了多個石礦場,包括香港島沿岸的筲箕灣、石塘咀及摩理臣山[3]。
灣仔乘地利之便,成為港島最早發展的地區,很多重要社會設施都最先在灣仔出現,如第一所醫院是海員醫院,在1843年落成,就是位於現在律敦治醫院的位置。而第一間發電廠亦於1890年坐落於灣仔日、月、星三街附近,由香港電力公司運作。在1840年代,寶順洋行東主顛地(Lancelot Dent)在灣仔道至大王東街興建私邸「Spring Garden」(有譯作「春園別墅」者,但為誤譯[4])。後來顛地破產,春園亦於1867年消失,現今灣仔舊區仍有一條橫街命名為「春園街」。
1920年的灣仔填海,剷平了摩理臣山提供原料,從莊士敦道填到告士打道,以增加住屋用地應付人口激增,最後建成逾500間首批有廁所的中式樓房。伴隨城市化帶來的三次大型填海工程,小海灣早已消失殆盡,將海岸線推進至今天的會議道與灣仔碼頭。沿著告士打道一帶的建築物設計較新穎,香港演藝學院於1984年落成、會議展覽中心第一期於1988年落成,使灣仔發展為創意產業與展覽業集中地。
時至今日,灣仔填海工程未有停止之勢。灣仔北分區計劃大綱草圖於2002年4月19日刊憲,建議填海約26公頃用來興建中環及灣仔繞道及相關道路網絡和土地用途。於2003年7月8日,高等法院就有關分區大綱草圖的司法覆核作出裁決,裁定城市規劃委員會的決定無效。在2004年1月9日終審法院的判決指,只能在證明填海工程有「凌駕性的公眾需要」時,才可以推翻《保護海港條例》內訂明不准許填海的規定。鑑於有關裁決,政府決定就灣仔發展計劃第二期進行全面規劃及工程檢討,以確保有關計劃完全符合《保護海港條例》要求和終審法院裁決。
街道結構
香港開埠之初,皇后大道東、堅尼地道及寶雲道為區內三條主要道路,分別稱為「大馬路」、「二馬路」及「三馬路」。隨著灣仔多次進行填海,令海岸線與發展重心不斷北移,除皇后大道東鄰近商業區外,堅尼地道及寶雲道兩條中半山道路,地位早已今不如昔,目前更沒有專營巴士路線行經。
灣仔毗鄰中區及銅鑼灣,與港島北岸其他商業區一樣,道路網絡四通八達,區內各處車水馬龍,容易受交通擠塞影響。灣仔中心地區由兩條東西走向的主幹道路貫通(軒尼詩道及告士打道),連接銅鑼灣及金鐘。南面亦有莊士敦道、灣仔道及皇后大道東等主要的東西走向道路貫穿,其中皇后大道東亦通往金鐘,經金鐘道繼續前往皇后大道中。此外,堅拿道天橋、軍器廠街及菲林明道等南北走向道路,亦甚為繁忙。
巴士及小巴總站
現時,多條巴士路線途經灣仔各大街小巷,進駐區內多個巴士總站,卻只有城巴1M線屬區內線。
巴士及小巴總站資料 | ||
---|---|---|
總站名稱 | 位置 | 性質 |
會議道與海港中心之間 | 大型露天公共運輸交匯處,因港鐵沙中綫會展站工程封閉 | |
鴻興道灣仔運動場對面 | 大型臨時公共運輸交匯處,取代灣仔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 | |
會展站公共運輸交匯處 | 鴻興道與海港中心之間 | 大型公共運輸交匯處,取代灣仔北公共運輸交匯處 |
灣仔(會展新翼)總站 | 博覽道東北面盡頭 | 巴士總站 |
灣仔(會展新翼)總站(博覽道)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西面正門外 | 臨時巴士總站 |
灣仔(修頓球場)總站 | 莊士敦道修頓球場外 | 專綫小巴總站 |
灣仔(莊士敦道)總站 | 莊士敦道循道衛理大廈外 | 專綫小巴總站 |
灣仔(史釗域道)總站 | 史釗域道近軒尼詩道 | 專綫小巴總站 |
灣仔(分域街)總站 | 駱克道博匯大廈外 | 專綫小巴總站及居民巴士上落客點 |
灣仔站(中旅社)總站 | 軒尼詩道修頓中心外 | 公共小巴及非專營巴士上落客點 |
鵝頸橋總站 | 駱克道近堅拿道天橋 | 公共小巴總站群 |
肇輝臺 | 肇輝臺1H號 | 已停用專綫小巴總站 |
灣仔(譚臣道)總站 | 譚臣道大同商場外 | 已停用公共小巴總站 |
圖集
相關條目
註釋、參考資料
- ↑ 下環原本僅指軍器廠街至灣仔道的第七約,本地華人之間則將前者連同灣仔道至銅鑼灣地區一併當作維多利亞城的下環。
- ↑ HKILA:「古城」蹤影 -《四環九約》
- ↑ 局長隨筆:探索香港石礦業發展,發展局網站,2018年7月1日
- ↑ 「Spring Garden」的「Spring」相信指附近的一個山泉,但由於英文字「Spring」同時有「春季」之意,因此時人誤將以之命名的街道「Spring Garden Lane」中譯為「春園街」。
香港各區 | |
---|---|
香港島 | |
九龍半島 | |
新界東 | <西貢區> 西貢市中心 • 清水灣 • 大網仔 • 北潭涌 • 將軍澳(翠林 • 寶林 • 坑口 • 將軍澳市中心 • 調景嶺 • 百勝角 • 日出康城 • 將軍澳工業邨) <沙田區> 顯田 • 大圍 • 沙田市中心 • 沙田圍(水泉澳) • 火炭(沙田馬場) • 小瀝源 • 亞公角 • 大水坑 • 馬鞍山 • 白石半島 • 科學園 • 馬料水 <大埔區> 大埔墟 • 大埔中心 • 太和 • 林村 • 大埔滘 • 大埔工業邨 • 船灣 • 白石角 • 西貢北(十四鄉) <北區> 古洞(馬草壟 • 蕉徑) • 上水 • 粉嶺(粉嶺南 • 聯和墟) • 皇后山 • 坪輋 • 打鼓嶺 • 沙頭角 • 文錦渡 |
新界西 | <葵青區> 北葵涌 • 中葵涌(葵涌邨 • 大窩口 • 葵盛 • 葵興 • 葵芳) • 荔景山 • 青衣 • 青衣市中心 • 葵青貨櫃碼頭 • 醉酒灣 <荃灣區> 青洲仔半島 • 馬灣 • 小蠔灣 • 青龍頭 • 深井 • 荃灣西約 • 柴灣角 • 西樓角 • 荃灣市中心 • 荃灣南 • 梨木樹 • 石圍角 • 大帽山 <屯門區> 虎地 • 兆康 • 良田 • 大興 • 新墟 • 屯門市中心 • 安友 • 老鼠洲 • 三聖及青山灣 • 掃管笏 • 小欖 • 大欖 • 散石灣 • 屯門碼頭區 • 望后石 • 稔灣 <元朗區> 天水圍(嘉湖山莊) • 廈村 • 洪水橋 • 屏山 • 元朗市 • 元朗工業邨 • 十八鄉 • 八鄉(橫台山 • 大江埔) • 錦田 • 新田(牛潭尾 • 錦綉花園 • 加州花園 • 落馬洲) <離島區> 香港國際機場(客運大樓 • 後勤區) • 赤鱲角 • 東涌(東涌市中心 • 東涌北 • 東涌西 • 東涌南 • 馬灣涌) • 大澳 • 昂坪 • 石壁 • 水口 • 塘福 • 長沙 • 貝澳 • 梅窩 • 伯公坳 • 愉景灣 • 小蠔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