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巴士(Air-Conditioned Bus),又稱冷氣巴士,指在巴士車廂內裝有配合密封式車窗而設的空調系統。巴士空調系統配備感應器及恆溫裝置,可因應天氣情況變化而逐漸調節車廂温度及濕度至適中水平,讓乘客享有舒適車廂環境。
本港最後一間提供專營非空調巴士服務的九巴,其僅餘數輛「熱狗」巴士於2012年5月9日起正式脫離載客行列,現時香港境內所有專營巴士都是空調巴士。
空調系統結構
和一般汽車一樣,巴士空調系統以冷凍循環系統形式運作,分為三部份:壓縮機(Compressor)、冷凝器(Condenser)及蒸發器(Evaporator)。
液體蒸發成氣體時會吸收一定熱能(汽化潛熱),而氣體凝結成液體時會釋放同樣熱能,空調系統就是靠冷媒(「雪種」)在液態與氣態之間的變化,將車內空氣的熱能排到車外。壓縮機是由巴士引擎的曲軸透過滑輪及皮帶推動,壓縮冷媒令液態冷媒流動。蒸發器利用低壓使液態冷媒蒸發成氣體,吸收車內空氣熱能,將變冷空氣吹回車廂內。氣態冷媒經壓縮機壓縮後,於冷凝器內凝結為液態,並以散熱風扇輔助,向車外排放先前在蒸發器吸收的熱能。散熱後的液態冷媒再回到蒸發器,繼續上述循環。
歷史
九巴於1970年代初期已著手研究試驗行走冷氣巴士。1975年6月,九巴引入來自英國的3部空調單層巴士作試驗,分別為1輛Willowbrook Bedford Coach及2輛利蘭亞比安EVK55CL型。此3輛設有四十多個坐位的單層巴士被安排輪流行走201、202、206、207及208共5條豪華巴士線。九巴隨後再引入多輛亞比安EVK55CL型巴士。然而,歐洲設計的冷氣系統未能負荷香港夏天的天氣酷熱,該批巴士最後停止使用冷氣,改回普通巴士。[1]
九巴再於1980年於英國分別購入丹尼士祖比倫及利蘭勝利二型各一輛,並裝設由獨立引擎帶動的冷氣系統。前者於同年6月投入服務,行走206線;後者則於稍後時間抵港,並於81年4月投入服務。然而,由於冷氣系統由獨立的油渣引擎發動,此兩輛巴士的耗油量比普通巴士高出75%,但炎熱天氣下冷凍效果不理想,加上不設企位,不合符經濟原則,最後宣告失敗,空調裝置被移除,變回熱狗巴士,當時巴士迷界術語稱之為「解凍」。
1984年,九巴於研究冷氣巴士上有新突破,逐從英國訂購二十部丹尼士獵鷹,並於1985年10月投入服務,行走機場豪華路線。其「無段變速裝置」使引擎可以帶動冷氣系統操作,無需裝設額外引擎。
1986年4月,再度試驗空調雙層巴士,一輛11米三軸都城巴士(車牌DP1932)裝有Sütrak空調設備,並配備吉拿6LXDT引擎及Voith DIWA 851.2波箱[2],雖然由單一引擎同時驅動空調系統,原來動力配搭已經加強,但因空調設計不良及波箱不勝負荷,最終試驗失敗而還原為熱狗巴士,改配吉拿6LXCT引擎及加上車隊編號S3M145[3]。
最終,在1988年6月,利蘭奧林比安為全球首輛以單一引擎同時驅動空調系統而取得成功的空調雙層巴士,奠定了日後空調巴士在香港發展的基礎。
暖氣巴士
空調巴士在冷天仍然輸出冷氣使車廂溫偏低,遭乘客不滿,引致乘客量流失,九巴於1992年着手研究設計一款為香港度身訂做之暖冷巴士。[4]
引進新科技
九巴向來關注空調巴士車廂內的空氣質素,長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對空調系統進行研究和監測,引進最新科技以提升空調系統。2002年起,九巴新購置的空調巴士均裝設了電子空氣淨化器,可以不斷循環過濾淨化車廂內的空氣,隔除微細灰塵,以及殺死空氣中的細菌和病毒。
5間專營巴士公司自2003年起,新購巴士所裝設的空調系統已配備新鮮空氣交換組件和空氣過濾組件,令車廂內有足夠新鮮空氣流通 [5]。九巴及龍運在2005年更率先將凌志轎車的高規格空調技術應用於空調巴士,這套空調系統具備智能溫度控制,每4秒自動調節一次,能自動配合車內乘客量,利用變頻式空調壓縮器自動調節空調匹數,令車廂溫度保持在人體最舒適水平。 [6]
九巴全線雙層空調巴士於2008年已悉數安裝溫差調節器。該調節器能因應車廂內外溫度差異而自動調節車廂內的設定溫度,除了提升車廂環境外,亦能讓空調系統因應實際環境需要而改變製冷量,有效節省能源。
空調巴士路線
空調巴士路線(Air-Conditioned Bus Route),又稱「全空調路線」或「全冷線」,是指在1991年開始服務的「冷氣雙層巴士」及「中型豪華巴士」,專營巴士公司主要調派這些冷氣巴士到以下路線行走:[7]
- 選定的新路線,為中等或高收入屋苑居民提供的士及私家車以外另一種交通工具選擇,如九巴238M、270、284線等;
- 特別路線,服務對象為那些原本可能會在繁忙時間乘搭地下鐵路彌敦道沿線的乘客,藉以紓緩地鐵擠迫情況,如過海隧巴300、337、368、369線等。
- 現有路線,而該等路線行走的地區不易得到其他空調交通工具服務,讓區內居民有多一種選擇,這些路線同時亦會有非空調巴士行走,或因用車限制,原有車隊退役從而被逼使用中型空調巴士行走的路線,如90線。
歷史上,九巴、中巴、城巴及新巴部份非過海全空調路線會使用專門的百位數字編號,九巴選用2字頭,港島則使用5字頭,可說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版本的豪華巴士路線,九巴及中巴雖然都有「空調巴士路線」,但兩者對於「空調巴士路線」及「豪華巴士路線」之定義均有所不同。
隨著市民接受的程度增加,大部份於1990年代或以後開辦的巴士路線,在投入服務時已全數由空調巴士行走,如九巴203線、城巴A11線、龍運巴士E31線、過海隧巴301線等。各巴士公司更積極地把全熱路線和冷熱混合線,提升為全線空調巴士服務。
空調化過程歷時逾20年,現時香港所有巴士路線均為全冷線,「空調巴士路線」已變成歷史名詞。
九巴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亞比安豪華巴士年事已高,加上不設空調及受地鐵競爭影響,令豪華巴士路線不受歡迎,只剩下200、201、208及281線。
為了提升服務質素,九巴於1985年起先後引入丹尼士獵鷹及豐田Coaster單層空調巴士,代替亞比安於豪華巴士路線服務,更再次開辦多條2字頭路線。這些路線一度仍以「豪華巴士路線」名義服務,站牌同樣採用黃底紅字,這名稱很快於1989年1月29日正式取消,並以「空調巴士路線」代替。
在90年代初期,九巴積極拓展及加強空調巴士服務,大舉購買利蘭奧林比安及丹尼士巨龍11米雙層空調巴士。空調巴士數目於1993年增加至598部,佔車隊總數的19%,不少巴士路線陸續加冷、甚至全冷。部分路線全冷後,站牌上的路線號改以黃底紅字[8]顯示。九巴卻沒有把這做法應用到所有站牌,例如最早提升為全線空調服務的90線,站牌上的路線號一直是白底黑字。據網友指出,大欖隧道1998年通車後,所有「空調巴士路線」的站牌全數改為白底黑字。[9]
九巴「空調巴士路線」列表
九巴「空調巴士路線」列表 | |||
---|---|---|---|
歷史上九巴下列空調巴士路線曾經使用黃底紅字站牌,不計算200及201線: 歷史上九巴下列巴士路線全冷後曾經使用黃底紅字站牌,只包括能夠查證的: |
中巴
面對城巴在1990年開辦三條南區屋邨巴士路線37R、90R與97R,中巴亦不敢怠慢,同年購買12輛丹尼士禿鷹11米雙層空調巴士,率先於7月16日開辦「空調豪華雙層巴士新路線」537[10],從而提高服務質素。由此可見,中巴空調巴士路線發展史與豪華巴士路線扯不上任何關係。另外,九巴當時仍未大舉拓展空調巴士服務,空調巴士車隊以單層為主,僅得兩輛雙層空調巴士樣辦車以作試驗[11]。
其後,中巴陸續開辦多條空調巴士路線,而站牌上的路線編號仍然維持白底黑字,並沒有使用特別色彩以作包裝[12],與半直通路線、豪華巴士路線和東區走廊特快線的做法不同;不過有個別站牌仍有特別色彩,例如504線在灣仔碼頭的站牌[13]。
中巴全空調路線設有官方非空調收費,理由是中巴所購的空調巴士,車窗可供開啟,一旦空調系統故障便迅即回復以熱狗身份提供服務,以免脫班。九十年代後期,中巴購買的空調巴士數量遠遠落後九巴和城巴,空調巴士路線加入利蘭勝利二型等「正宗熱狗」特見時有發生,令官方非空調收費大派用場。
歷史上中巴曾經開辦下列空調巴士路線,不計算970線、普通路線全空調化及節日路線:
路線號 | 起訖點 | 開辦/取消年份 | 備註 |
---|---|---|---|
500 | 中環碼頭→灣仔碼頭 | 1995-1996 | 平日早上繁忙時間服務,假日停開 曾以金鐘(西)為終點站 |
504 | 華富(南)↔灣仔碼頭 | 1990-1998 | 平日早上至黃昏繁忙時間服務,假日停開 中巴經營權結束後被第一代新巴4X線取代 |
511 | 中環碼頭↺渣甸山 | 1994- | 平日早上至傍晚最多開出七班,假日停開 曾以中環(交易廣場)為總站 1995年由城巴接辦,一度全日服務 |
525 | 中環(交易廣場)↔寶馬山道 | 1991-1994 | 平日早上至傍晚共對開六班,假日停開 |
537 | 金鐘(西)↔置富花園 | 1990-1998 | 中巴首條全空調巴士路線 平日早上及黃昏繁忙時間單向服務,假日停開 黃昏班次曾以華富(南)為終站 中巴經營權結束後被城巴37X線取代 |
543 | 中環(交易廣場)↔華貴邨 | 1991-1996 | 全日服務,經香港仔隧道 開辦時經薄扶林及半山區往返灣仔碼頭 被43X線取代 |
590 | 中環(交易廣場)↔海怡半島 | 1992-1999 | 全日服務,經香港仔隧道 中巴經營權結束後由新巴接辦,被分拆為590A及M590 |
592 | 銅鑼灣(摩頓台)↔海怡半島 | 1992- | 全日服務,1995年由城巴接辦 |
595 | 海怡半島↺香港仔 | 1992- | 全日服務,中巴經營權結束後被由新巴接辦 |
另外,515、529、529P、590A及M590並非由中巴開辦。
城巴及新巴
1993年,中巴28條路線的專營權由城巴投得,當中部份路線即時轉為空調巴士路線,站牌改為藍底白字。仍有非空調巴士服務的路線則以黃底黑字標示,因為城巴的站牌底色為黃色。
城巴自行開辦的新路線(包括與九巴/龍運聯營之路線)大都是空調巴士路線,但仍然有新路線使用中巴的5字頭,例如515、529及529P。新巴於1998年9月1日投入服務時,更把前中巴所有白底黑字的路線,不論是否空調巴士路線,一律全數改為紫底白字標示。可見「空調巴士路線」一詞已變得沒有特別意義。
巴士迷術語
由於空調巴士的動力較舊式非空調巴士強,速度亦較快;加上它們設有空調設備,香港人習慣稱空調系統為「冷氣」,故部份巴士迷稱之為「冷馬」[14][15]。九巴早期的空調巴士以白色為主調,因此又稱作「白板」。
冷氣系統品牌
- 日本電裝(Denso,日本)
- Eberspacher(德國)
- Konvekta(德國)
- 開利(Carrier,美國)
- 勁達集團 (KINGTEC,美國)
- 斯飛樂(Spheros,德國)
- 超卓(Sutrak,美國)
- 冷王(Thermo King,美國)
- 法雷奧(Valeo,法國)
- 蘇州新同創汽車空調有限公司 (HTCAC,中國)
- 太昌客車空調(Tchain,中國)
- 上海加冷松芝汽車空調股份有限公司(Songz,中國)
- 海格(中國)
- 宇通(中國)
- 金龍(中國)
相關條目
註釋、參考資料
- ↑ 〈冷氣巴士迎仲夏〉,《九巴月刊》第66/67期(1990年6月/7月號)第2頁。
- ↑ KMB Metrobus 11m Air Conditioned Double Decker,YouTube
- ↑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viewthread.php?tid=95810
- ↑ 〈暖氣巴士今冬行走〉,《華僑日報》,1992年9月27日。
- ↑ 立法會二十二題:季節性流感,2015年3月18日
- ↑ 九巴巴士空氣質素符合香港及世衛嚴格標準,九巴新聞稿,2014年2月22日
- ↑ 立法局會議過程正式紀錄(第1865至1867頁),1992年4月8日
- ↑ hkitalk:經 典 九 巴 站 牌 --- A1, A2, 3, 100D, ......
- ↑ hkitalk:經 典 九 巴 站 牌 --- A1, A2, 3, 100D, ......回應#44
- ↑ 中巴在1990年7月印行的537線路線簡介,《二十世紀港島區巴士路線發展史》第162頁。
- ↑ 兩輛均為樣辦車,分別為利蘭奧林比安11米DX2437(AL1)與丹尼士巨龍11米EL5113(AD1)。
- ↑ 中華巴士紀念館:中巴 LA1 路線:504
- ↑ 中華巴士紀念館:中巴 DA6 路線:504
- ↑ 九龍巴士公司最初曾將「空調」解讀為「空氣調節」,並非港人慣稱的「冷氣」。
- ↑ 15.0 15.1 「【今期九巴潮語:「熱狗」VS「冷馬」】 有無聽過「熱狗」同「冷馬」呢?佢哋都有段故㗎~ 「熱狗」係指喺1988年之前,當時未有空調設備嘅巴士。直到1988年以後,九巴引入首架主引擎驅動雙層空調巴士後,呢類巴士就被俗稱為「冷馬」!」,KMB 九巴Facebook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