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馬洲(Lok Ma Chau),位於元朗區新田北部,特指青山公路-洲頭段洲頭村以及橫跨北區的落馬洲邊境禁區一帶。
歷史
南宋末年,宋端宗和宋少帝等人躲避蒙元大軍,南下逃難時在此處暫駐,而當時覲見南宋君主者皆須依君臣之禮下馬叩頭,「落馬洲」因而得名。[1]
隨著國共內戰後中共建政,港英政府於1951年設立邊境禁區,防止非法入境者從中國內地偷渡入境,並建立中英之間的緩衝地帶。除了北區沙頭角及打鼓嶺外,元朗區落馬洲也納入邊境禁區範圍,遍及落馬洲村、下灣村、米埔新村、小部份米埔自然保護區、以至部份位於北區羅湖站以西及河上鄉以北的村落,計有馬草壟村、料壆村、得月樓村、信義新村等[2]。政府在下灣漁民新村以北設置邊境檢查站,以及在落馬洲邊境檢查站的東面、禁區以南設立落馬洲警署及瞭望台。因西方人士難以進入由共產黨統治的中國內地,亦難以前往由國民黨控制,當時屬於戰地前線的金門島和馬祖列島眺望「紅色中國」,故瞭望台成為當時每個訪港旅客必到的景點之一,不少旅客均會乘坐旅遊巴到訪。[3]
多年來均沒有任何公共交通深入落馬洲一帶,直到1986年新界專綫小巴75線開辦為止。該路線以下灣村為總站,曾是唯一可以進入落馬洲邊境禁區的公共交通工具。
香港政府於1980年代興建落馬洲通道,與深圳市福田區皇崗口岸相連,於1989年12月投入服務。政府於1997年3月擴展過境通道至客運通關,落馬洲 (新田) 公共運輸交匯處作為其配套設施投入服務,皇巴士亦成為其接駁交通工具。2003年1月27日,落馬洲管制站提升至每天24小時客運通關。截至目前為止,落馬洲管制站與皇崗口岸仍是唯一每天24小時運作的中港陸路口岸。
為了解決羅湖口岸過境旅客的擠迫情況,香港政府於1999年籌建新落馬洲管制站,連接深圳福田口岸。初時計劃參照羅湖的模式,新管制站同樣只提供跨境鐵路服務,而落馬洲支線於2003年1月動工。政府於2002年決定採納立法會意見,在新管制站興建公共運輸交匯處,連接深圳市福田口岸,方便市民使用其他公共交通服務到管制站過境。最後,東鐵綫落馬洲支線、落馬洲支線公共運輸交匯處與九巴B1線一同於2007年8月15日投入服務。
2013年6月10日,香港政府開放部份落馬洲禁區,包括下灣村、落馬洲村等村落,約710公頃,但落馬洲管制站及落馬洲支線公共運輸交匯處仍屬邊境禁區範圍。[4]
港深兩地政府計劃在落馬洲近深圳河設置河套地區,研究發展可行性。
街道結構
車輛可從青山公路-洲頭段、新田公路或粉嶺公路往返落馬洲,落馬洲 (新田) 公共運輸交匯處對開的新田交匯處接駁新深路及前述道路,連接落馬洲管制站、皇崗口岸及其他地方。往返落馬洲支線公共運輸交匯處的車輛可使用落馬洲路及龍口路。至於往返落馬洲邊境禁區北區部份的車輛,則可使用馬草壟路。
落馬洲邊境屬於封閉道路範圍,往返落馬洲邊境禁區的非過境車輛須掛上邊境封閉道路通行許可證,司機及乘客也須持有有效邊境禁區通行證。過境車輛須掛上過境車輛封閉道路通行許可證,過境旅客則須持有有效通行證件。
巴士總站及小巴站
下列各總站當中,只有落馬洲管制站及落馬洲支線公共運輸交匯處位於邊境禁區範圍。
位於落馬洲一帶之巴士及小巴車站資料 | ||||
---|---|---|---|---|
條目名稱 | 位置 | 類型 | 備註 | |
落馬洲(新田)公共運輸交匯處 | 青山公路-新田段、新深路、新田交匯處與粉嶺公路之間 | 公共運輸交匯處 | 可乘搭皇巴士經落馬洲管制站來往皇崗口岸 | |
新田運輸交匯處 | 青山公路-新田段 | 巴士中途站 | 落馬洲 (新田) 公共運輸交匯處對開 | |
落馬洲管制站 | 新深路落馬洲管制站 | 邊境管制站 | 禁區範圍,所有過境旅客須在此辦理通關手續,每晚00:00至06:30開放給指定專綫小巴及已載客的士進入停車場範圍 | |
落馬洲支線公共運輸交匯處 | 落馬洲支線管制站內 | 公共運輸交匯處 | 禁區範圍,港鐵落馬洲站在管制站內,來往福田口岸 | |
洲頭村 | 落馬洲路 | 巴士中途站 | ||
下灣漁民新村 | 落馬洲路 | 巴士中途站 | ||
下灣村 (落馬洲路) | 落馬洲路 | 巴士中途站 | ||
下灣村總站 | 落馬洲下灣村 | 專綫小巴總站 | 新界專綫小巴75線的總站之一 |
註釋、參考資料
- ↑ 黃家樑,《藏在古蹟裡的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14年7月1日。
- ↑ 香港警務處官方網站:關於邊境禁區範圍
- ↑ 〈元朗落馬洲瞭望台〉,香港記憶。
- ↑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第二階段邊境禁區範圍縮減即將實施,2013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