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黃大仙區

黃大仙區Wong Tai Si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在立法會地方選區選舉屬於九龍東[1]及九龍中[2]範圍內。

座落九龍東北面的黃大仙區,佔地約926公頃,以本港著名的黃大仙祠命名。北面以獅子山及大老山為界;東臨飛鵝山;南接新清水灣道太子道東;西連聯合道獅子山隧道,是全港唯一沒有海岸線的行政區。

歷史

黃大仙地處界限街以北,昔日是新界一部份,1937年撥歸「新九龍」範圍,名為「竹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人口疏落,居民以農耕為主。國內內戰期間,大量移民湧入香港,黃大仙地理上靠近市區,成為移民聚居之地,木屋等簡陋房屋林立。政府為解決寮屋問題,於1950年代開始興建公營房屋,區內首個徙置區位於老虎岩(重建後現今的樂富邨),取代山邊寮屋區。

1962年入伙的彩虹邨是區內首個永久性公共屋邨,彩雲邨等屋邨亦於1970年代開始入伙。隨後政府展開徙置區重建計劃,全新黃大仙上下邨、樂富邨慈雲山等新型房屋則於1980年代起陸續入伙,多組公營房屋(包括居屋及私人參建居屋計劃屋苑)亦相繼落成。

新蒲崗位於黃大仙區東南部,是九龍區其中一個工業區,於1960年代形成。近年,配合政府「起動九龍東」,新蒲崗現已轉型為發展物流與商貿等高增值行業,與九龍灣觀塘商貿區並駕齊驅。

時至今日,黃大仙區以公營房屋為主,有關住戶佔區內人口86.2%。 著名旅遊景點包括黃大仙祠(港鐵黃大仙站側)、志蓮淨苑及南蓮園池(港鐵鑽石山站側)等吸引不少遊客到訪黃大仙區 。

街道結構

黃大仙區是以公營房屋為主的區域,主要街道不多,西面以聯合道樂富邨雖然於聯合道以西但該部分屬黃大仙區)及竹園道為界,獅子山隧道出口東面亦屬於黃大仙區,南面則以清水灣道新清水灣道太子道東東頭村道等為界。

龍翔道是七號幹線的一部份,橫跨黃大仙區,大部份新界來往九龍東的巴士路線都途經位處黃大仙區的一段龍翔道。區內有五條主要道路--竹園道東頭村道鳳舞街天橋、蒲崗村道斧山道接連區內房屋,鳳舞街天橋橫跨龍翔道,連接樂富以及馬仔坑一帶的竹園彩虹道則連接新蒲崗彩虹邨,是區內主要街道之一。

大老山隧道二號幹線的一部份,九龍出入口在鑽石山,連接觀塘繞道,多條巴士路線由新界東經大老山隧道東區海底隧道直接前往香港島。

巴士及小巴總站

黃大仙

竹園

樂富及橫頭磡

慈雲山

鑽石山斧山

新蒲崗牛池灣

已消失總站

巴士路線

圖集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1. 黃大仙區東南部的小部份(牛池灣範圍),包括以下區議會選區:彩雲東、彩雲南、彩雲西、池彩和彩虹
  2. 大部份黃大仙區(黃大仙、鑽石山、新蒲崗、橫頭磡、樂富、竹園邨、慈雲山範圍),包括以下區議會選區:龍趣、龍下、龍上、鳳凰、鳳德、龍星、新蒲崗、東頭、東美、樂富、橫頭磡、天強、翠竹及鵬程、竹園南、竹園北、慈雲西、正愛、正安、慈雲東和瓊富
除非另有註明,否則社區內容均使用CC-BY-SA授權條款。

了解更多

  N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