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區 | |
地方地理資訊 | |
英文名稱 | Tuen Mun District |
其他名稱 | |
位置 | 新界西 |
所屬地區 | |
所屬區域 | |
主要分區 | |
地方交通資訊 | |
鐵路車站數目 | 港鐵:45 |
主要港鐵車站 | 屯門站 兆康站 市中心站 屯門碼頭總站 |
主要街道 | 屯門公路 青山公路 鳴琴路 龍門路等 |
快速公路 | |
主要交通總站 | 屯門市中心總站 屯門站公共運輸交匯處 屯門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 |
屯門區(Tuen Mu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位於新界西北,在立法會選區屬於新界西範圍內。
歷史
屯門歷史文物豐富,公元前4000年已經有居民在屯門沿海地帶生活。東晉末年杯渡禪師曾駐錫屯門青山。早在唐代,屯門已佔有中國南方交通貿易和海防一個重要位置,曾有駐兵「屯」田防衛,作為軍事基地,西倚青山山脈,東靠大欖山麓,其間水道穿過,從地勢來看,兩座山脈相峙如「門」,由此得名「屯門」,意即「屯兵之門」。明朝年間在青山山腳的屯門灣西岸興建天后廟,廟宇所在之地為對外交通要衝,有墟市在此形成,供漁民和商販交易,其後到來定居的人增多。
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後不久,開始興建交通幹路連接屯門各鄉鎮,令屯門的新墟市繁盛起來,逐漸取代舊墟。新墟於1900年形成,位於屯門灣北端,與舊墟相隔不遠。1919年全線通車的青山公路經過新墟,交通方便,吸引各方村民到來買賣。
英國管治新界初期,當時稱為青山的屯門歸屬北約理民府管理。戰後的1947年,元朗獨立成行政區,管轄元朗和青山兩地。1964年青山被選為其中一個要發展的衛星城市,翌年脫離元朗自成一個行政區。青山灣開始進行第一期填海工程,在新填海地興建大批公營房屋,1971年建成屯門首個公共屋邨,名為青山邨,後改名新發邨。
1973年為配合港督麥理浩宣布的「十年建屋計劃」,進一步將衛星城市發展為新市鎮,此時政府以「屯門」取代「青山」作為新市鎮名稱。屯門多個公共屋邨包括大興邨、友愛邨及安定邨於隨後數年相繼落成,屯門公路第一期於1978年通車,令居民往返市區更為方便。
為應付屯門新市鎮急速發展,九廣鐵路公司1984年7月宣佈興建輕便鐵路連接屯門和元朗,以應付兩地居民交通需求。由於輕便鐵路系統是一項長遠投資,政府把輕鐵服務範圍劃作專區,使輕鐵能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經營,同時逐步取消九巴營運中的區內線。另一方面,港督會同行政局根據《九廣鐵路公司條例》賦予的權力,限制專營巴士營辦商在服務範圍內上落乘客。經歷4年多工程,輕鐵興建輕鐵於1988年9月18日,成為區內主要接駁交通工具;網絡其後不斷擴展,屯門東北支綫於1992年2月通車。
踏入21世紀,九廣西鐵於2003年12月20日通車,兆康及屯門站成為區內大型轉車站;再加上2009年九龍南綫通車,令西鐵綫直達尖東與紅磡,為屯門區帶來更完善的交通網絡。於2021年,
通車,鐵路網絡延伸至九龍東及新界東。
鐵路服務
港鐵
鐵路車站
屯門區為全港擁有最多鐵路車站的地區,共45個。
港鐵
輕鐵車站列表 | |||||||||||||||||||||||||||||||||||||||||||||||||||||||||||||||||||||||||||
---|---|---|---|---|---|---|---|---|---|---|---|---|---|---|---|---|---|---|---|---|---|---|---|---|---|---|---|---|---|---|---|---|---|---|---|---|---|---|---|---|---|---|---|---|---|---|---|---|---|---|---|---|---|---|---|---|---|---|---|---|---|---|---|---|---|---|---|---|---|---|---|---|---|---|---|
|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斜體代表該綫以該站為總站,只包括全日服務路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