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

中國紅軍嘅軍事移動
(由二萬五千里長征跳轉過嚟)

  想搵第二個意思嘅話,請睇長征 (搞清楚)

長征粵拼coeng4 zing1)係中國共產黨領導嘅紅軍喺第五次圍剿輸咗畀中國國民黨領導嘅國軍後,佢哋突破封鎖、追剿,經過長時間、遠距離嘅軍事轉移,靠隻腳從中央蘇區行到陝甘蘇區,行軍途中多次同國軍交戰,而中共嘅中央機關亦由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都瑞金搬到延安。呢次事件歷時兩年左右,從1934年10月10號開始[4],其中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經過約370日,號稱行咗二萬五千華里(計12500公里),喺1935年10月19號到吳起,先結束中央紅軍嘅長征[5][6][7];之後再過多一年(1936年10月),紅二、紅四同紅一喺甘肅會寧會師,成個長征先結束[5][8]。二萬五千華里係中共黨史嘅宣稱,所以又叫二萬五千里長征ji6 maan6 ng5 cin1 lei5 coeng4 zing1萬里長征maan6 lei5 coeng4 zing1[9],中央紅軍行嘅路綫由江西出發,先係向西,走過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之後轉北,穿過西康、甘肅,最後抵達陝西,當中比較多地方地形複雜,要跨越大山大河,亦有好多少數民族地區,比如西康藏區、大涼山彝區,共計13個民族地區,再加埋其他紅軍行嘅路,共計行過14省[6][5]。其中喺藏區爬雪山、過草地嗰段最艱難,因爲餓、凍、高原反應,呢段路紅軍死亡人數最多[1][10]。喺長征開頭,中央紅軍五個軍團(第一、三、五、八、九軍團)以及中央同軍委兩支直屬隊共有兵力8.6萬餘人[2][11],等佢哋長征結束時,得返八千人,除開途中擴充兵力,從出發跟到結束嘅人數少過七千人[3]。雖然係噉,長征保存咗中共中央同紅軍主力,對日後中國歷程有極其重大嘅影響,影響到現代中國共產政權嘅誕生,呢件事堪稱中國史嘅轉折點之一。

長征
第一次國共內戰嘅一部分

長征路綫圖。深紅粗綫表示紅一方面軍,淺紅幼綫表示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等。
日期: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地點: 中國
結果: 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同紅軍主力避開咗國民政府嘅軍隊,由江西轉移到陝西
參戰方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軍(中央軍同地方軍閥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中國工農紅軍
指揮官同領導者
蔣介石委員長
薛岳追剿軍總指揮
吳奇偉
周渾元
何鍵
龍雲
陳濟棠
王家烈
孫渡
張學良
劉湘
劉文輝
鄧錫侯
楊森
胡宗南
朱德總司令
毛澤東
周恩來
博古
李德
張聞天
王稼祥
彭德懷
張國燾
徐向前
陳昌浩
賀龍
任弼時
蕭克
吳煥先
徐海東
兵力
中央黃埔系:50萬人
陳濟棠部:30萬人
雲貴川廣閩各路部隊:20萬以上
共100萬人以上[1]。另有200架飛機、1500門以上重炮、1000部以上汽車支援作戰。
紅一方面軍:
8萬6000人(1934年10月)[2]
8000人(1935年10月)[3]
長征完咗、到達延安時嘅毛澤東

「長征」呢個詞第一次出現喺1935年7月[12],當時紅軍被國民黨打得落花流水,蔣介石奮勉幹部講出「萬里長征」呢個詞,詳情《蔣總統秘錄 》有講,再睇返楊成武《憶長征》入面講,毛澤東到咗10月尾先執蔣介石口水尾講「長征」呢個詞[13]。歷史由贏咗嘅人寫,所以依家大家就只係記得毛澤東嘅長征。之後係同年嘅12月毛澤東正式將「長征」列入文件《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入面毛澤東話長征係「宣傳隊、宣言書、播種機」,係中共贏咗[10][11]。而當時國民政府睇衰中共,將呢件事件稱爲流竄lau4 cyun3[14]西竄sai1 cyun3[15][10];1935年夏紅一同紅四會師後,紅四方面軍稱呼事件爲西征sai1 zing1),陳雲喺莫斯科寫文講呢件事亦用呢個詞,之後傳返中國,再到當年12月「長征」一詞出現[10]。唔同用詞睇出對呢件事嘅唔同評述,着眼於輸,會睇到呢件事源於中共喺軍事上大失敗,走人係迫不得已嘅,走時又冇明確目標,而係見步行步、睇餸食飯,事件過後紅軍兵力大減,所以係一場敗走、逃竄,中共亦自評係中央路綫錯誤,導致戰略、領導出錯,爭啲覆沒[4][1];着眼於贏,會睇到呢件事保存咗中共嘅軍事主力、中央領導機關,渡過覆沒危機,行軍途中各次交戰本身亦積累戰爭經驗,鍛鍊咗基幹力量,中共亦都自評遵義會議後糾正咗路綫、戰略錯誤,總結教訓,確定正確方向有利中共日後嘅發展,所以實質係中共發展嘅重大契機[5]。而且途中有擴紅,即係中共做宣傳嚟吸引啲人加入紅軍,產生咗啲紅色劇作,等於一路上向民眾宣傳中共理念,呢個亦有利中共發展[16][17]。遵義會議後毛澤東重新掌權,重返高層領導,於是紅軍嘅戰略由陣地戰轉變爲毛澤東主張嘅運動戰,同時利用中央軍同西南軍閥嘅矛盾,令中共紅軍喺當中尋求到生存,根據呢點,有人反駁「長征係徹底嘅潰逃敗走」嘅觀點,並認爲長征取得相當嘅勝利成果[18]

對於中共紅軍最後嘅保存,除咗有中共本身領導嘅內因,亦有蔣介石專登放水、以及當時抗日形勢促成嘅外因。當時中國只係名義上統一喺國民政府嘅統治,實質中央政府只控制部分地區,啲軍閥依然割據,當時中日戰爭一觸即發,據蔣介石日記,佢希望收編西南軍閥,控制四川一帶建立抗日後方,相比呢件大事,喺佢眼中逃竄嘅紅軍直頭唔係嘢,所以追剿時唔窮追猛打,而係慢慢追,借追剿將中央軍勢力深入西南,降服軍閥[1];史家唐德剛亦認爲蔣中正係借剿匪嘅契機喺當地削藩裁軍[19]。長征後期,中日形勢緊迫,中共提出抗日口號爭取到民心,各地嘅抗日學潮令國民政府嘅追剿面臨好大嘅輿論壓力;中共喺之後面對張學良帶嘅東北軍,對佢哋搞宣傳攻勢,而當時東北淪陷令東北軍有好大嘅抗日情緒,結果啲人無心進攻,最後重保護甚至支持中共紅軍,令長征順利噉完成[20]

喺中共嘅歷史敘述當中,長征係偉大嘅勝利奇蹟,乃至聯繫去抗日,將呢次事件稱呼爲北上抗日bak1 soeng5 kong3 jat6),強調長征嘅正義性[17],雖然有史家認爲長征係倉促嘅大轉移,抗日根本唔係目的[1]。長征係中共政治宣傳嘅緊要內容,亦係中共重大嘅精神資產,曾經一度喺宣傳當中遮掩某啲事實、或者強調某啲內容[10],而長征本身係多面嘅,可以從多方面去認知佢[1]

背景

編輯

蘇區情況

編輯
 
萬里長征紀念雕塑

蔣介石領導嘅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喺1930年代時,對共產黨發動好強嘅攻勢。當時國民黨執行反共政策,而中共行武裝割據路綫去對抗,建立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呢個政權實際所管嘅地方稱爲蘇區或者根據地,呢啲蘇區係分散嘅,大細不一,其中最大嘅叫中央蘇區,喺而家粵閩贛交界一帶嘅山區,中共中央就駐喺江西瑞金。國民政府派國軍圍剿呢啲蘇區,「圍剿」即係包圍剿滅嘅戰法,由此國共戰爭激烈。一般分圍剿爲五次,亦有史家繼續細分[註 1]。但對於呢五次具體時間嘅劃分,就有各自嘅研究[註 2]。呢啲蘇區都遠離沿海地區,當時沿海一帶嘅大都市集中咗中國資本同外國資本,工商業發達,按照馬克思主義史學,話呢啲地方係半殖民地中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叫做「中國革命嘅敵人異常強大、長期佔據城市」,所以當時中共發展策略係「農村包圍城市」[21];相比之下蘇區都係農業區,而且係週邊一帶最窮嘅地方,噉樣嘅經濟狀況令蘇區嘅軍事處於半農半兵嘅狀態,同時再加上完全脫產嘅正規軍作爲軍事主力[22]。有觀點指出,日後嘅圍剿中共輸咗,其中一個原因係啲嘢照抄蘇聯,脫產人數過多,令當地民生經濟接近崩潰[1]

當時共產黨嘅正規軍中文正規軍叫做中國工農紅軍,其中紅軍第一方面軍喺日後改組成中央紅軍,係中央蘇區嘅主力。1933年,紅一方面軍有七個軍團(一、三、五、六、七、八、九),共10萬人,佔全體紅軍三分一(全體兵力30萬人),包埋民兵(又叫「地方武裝」,分赤衛隊、少先隊等,1934年4月共51.3萬餘人)在內,約有60萬人以上嘅兵力[23]

第一至四次圍剿

編輯
 
蔣介石(1940年前後)

圍剿大概從1930年12月開始[註 2],其中前四次嘅圍剿,共產黨都頂咗過去,呢個有國共雙方嘅原因。中共方面,紅軍利用山區地形展開遊擊戰術,靠呢樣打贏國軍。當時中共軍權喺毛澤東手度,佢噉樣總結呢個遊擊戰術[24]

敵進,我退
敵駐,我擾
敵疲,我打
敵退,我追

蔣介石第一至四次圍剿嘅失敗,軍事上離唔開紅軍嘅遊擊戰,呢種戰法會分散兵力,叫做「化整爲零」,而統一部署又會「化零爲整」,將武力隱勢藏形,避免損傷同時又有效攻擊[24]。用遊擊戰亦係紅軍嘅侷限,因爲相比國軍,紅軍嘅裝備貧弱,半農半兵嘅狀態令佢哋作爲軍隊嘅能力、質素總體偏低,所以正規戰、陣地戰唔啱佢哋。

國軍方面,佢哋兵力投入本身唔夠,其中第一、二次圍剿派嘅係唔肯出力嘅地方雜牌軍,因爲呢陣時要對付北方軍閥,江西嘅紅軍唔係主要威脅,所以主力調去中原[20]。其中第一次圍剿嘅指揮係魯滌平,帶住四個師約10萬人兵力,但落得兩個師全滅、一個師長俘虜嘅慘敗[25];第二次圍剿喺1931年4月左右打,由國軍政治部長何應欽擔任總司令,但都落得一師長戰死、一師長俘虜嘅敗北[25]

等對付完軍閥後,蔣介石意識到呢啲雜牌軍屬於唔同派系,唔會咁落力幫手,於是第三次圍剿時(約1931年7月時)派出自己嘅嫡系部隊[20],先喺1931年6月中旬動員大軍,共兩個集團軍計30萬人,而當時中央蘇區集結全員只有3萬人嘅兵力;又喺南昌設司令部,蔣介石親自督戰[26],所以蔣介石諗定呢次要鏟滅蘇區。不過喺當年9月18號,日軍撩起九一八事變滿洲淪陷,嫁禍畀東北軍,隨後發兵侵略中國。因為噉樣,逼到蔣介石暫緩圍剿,嚟對付日軍,所以紅軍夠晒時間休養[20]。就喺東北逐步失守嘅時候,中共喺11月7號喺江西瑞金宣佈成立「中華蘇維埃全國臨時中央人民政府」,並提出「武裝保衛蘇聯」嘅口號,而唔係保衛國家[27]。第三次圍剿亦係敗北終局,其中左翼陳銘樞麾下嘅第五路軍崩潰,孫連仲麾下第26軍總參謀長趙博生中文趙博生甚至投靠共產黨,發起寧都暴動,帶住近2萬人投共[26]。第三次圍剿後,由於外部軍事壓力減除,中共內部浮現路綫之爭,最後毛澤東輸咗權鬥,1932年10月寧都會議後佢冇咗軍權,冇耐中共中央受博古李德領導[1]

等日本嘅軍事壓力減輕咗後,又着手第四次圍剿,約喺1932年夏季開始,1932年7月時已經開始動員15個師100萬人嘅大軍[26],但由於之後同日軍嘅長城抗戰,國軍嘅圍剿又被迫中斷[20]。紅軍亦打贏咗部分仗,佢哋將東路第一、五兩個軍團同西路嘅第三軍團合埋,擊破進攻江西南部陳濟棠麾下嘅廣東軍,之後直接北上,冚咗國軍三個師[26]

雖然喺瑞金嘅中央蘇區啲紅軍嘅防衛好成功,不過其他地方嘅蘇區有啲喺國軍嘅攻擊下崩潰咗。1932年9月,位於湖北河南安徽嘅鄂豫皖蘇區畀國軍攻佔,張國燾被迫帶住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官徐向前)向四川撤退[28]

第五次圍剿

編輯
 
蔣介石,1943年影

約1933年10月,蔣介石決定動員全力,前後投入一百萬以上嘅絕對優勢兵力,發起第五次圍剿,包圍時間達一年。呢次佢落定決心,而且改咗策略,三分靠軍事,七分靠政治。因爲當時蘇區領導行差踏錯,經濟狀況好差,而蔣介石嘅政治策略係安撫當地百姓,爲佢哋恢復經濟,令民心傾斜[1],同時搞保甲、連坐,防止共黨攪事[29]。由於軍壓逼同貿易禁運,慢慢噉蘇區嘅生活必需品、醫藥品等不足[29]。亦有研究認爲,第五次圍剿喺1933年春天就開始,當時利用水泥整嘅機槍堡群同經濟封鎖,展開軍事三分、政治七分嘅戰術,同年夏天就收到效果[26];1934年初頭開始,投入135萬嘅中央軍、廣東軍、湖南軍,慢慢噉紅軍同共產黨中央頂唔順,最後放棄喺中國南部江西、福建一帶嘅中央蘇區,試圖脫出,開始咗長征[26]

長期嘅包圍戰、以及國府嘅政治攻勢,令中共面臨好大嘅外部挑戰,同時中共內部亦出事。當時中央蘇區係由博古、李德、周恩來組成嘅三人團指揮,而周恩來實際係個管家,所以無事實上嘅決定權,佢就算有意見都阻止唔到;毛澤東爲首嘅本土派以及鄧小平等支持本土派嘅人衰咗權鬥[30],共產黨實質最高領導係留蘇派嘅博古,面對國軍嘅包圍網,佢支持共產國際派遣嘅軍事顧問李德嘅提議,展開陣地戰[1][2]。本土派非常反對呢種策略,因爲面對嘅包圍軍佔壓倒優勢,戰爭資源本身唔夠政府軍嚟,何況蘇區面臨嚴重經濟危機,自身裝備質素又差,重打搏消耗嘅正規塹壕戰盞係有勇無謀;但係留蘇派乜都聽晒共產國際話,毛澤東幾次提嘅建議都無採納,衰咗嘅本土派反唔到黨中央嘅決定[31]

博古嘅諗法係,呢一戰係國民黨同共產黨嘅最終決戰,因爲瑞金中央蘇區嘅經濟基礎脆弱,多次戰鬥已經喺當地積落太多疲弊,誘敵深入嘅戰法承擔唔起根據地喪失嘅後果,所以要挑起短期決戰,呢一搏就決定晒共產革命嘅成敗,提出「禦敵於國門之外」嘅方針[31][註 3]。但博古唔識軍事,所以好依賴軍事顧問李德。李德參加過一戰,又打過街壘戰,喺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過,但佢只曉正規陸戰,同時又排斥紅軍之前展開嘅遊擊戰[31][33]。佢哋噉樣嘅領導喺現時中共黨史中評做「左傾冒險主義路線」[29]。有觀點認爲,國民黨步步爲營嘅戰法,令誘敵深入嘅運動戰開展唔到,李德提嘅短促突擊亦係種運動戰,但實際面對紮實嘅堡壘戰,呢種運動戰最後變相成爲陣地戰[34]

正規戰造成紅軍重大傷亡,紅一方面軍最後死咗六萬餘人[35];由於兵力、裝備絕對不利,紅軍嘅防衛線逐漸後退,蘇區地盤越嚟越細,1934年4月27號,稱爲中央蘇區北大門嘅廣昌畀國軍攻佔,紅軍損失五千人以上兵力[29],呢場大敗令防衛線後退到蘇區首都瑞金嘅北邊,瑞金陷落嘅情勢已經好難避得開[36]

1934年10月初,蔣介石喺廬山組織咗場秘密軍事會議,呢個會開咗一個禮拜,專門佈置對紅軍嘅圍剿,呢份軍事計劃叫做「鐵桶圍剿」,旨在消滅中共最高領導層,徹底根除共產黨[37]

鐵桶圍剿計劃

編輯

當時國軍基於中德合作[38],請咗德國軍官閒斯・馮・石特(Hans von Seeckt)做軍事顧問,鐵桶圍剿計劃就係佢提出嘅[39]。呢份計劃打算集中中央同地方150萬人嘅軍力、270架飛機、200門大炮,先形成對中央蘇區嘅包圍圈,然後包圍圈嘅各部隊同時進攻,將包圍圈縮細、合攏,形成對中共中央、紅軍主力嘅包圍鐵牆[39][40]。具體做法係,以蘇區領導中心瑞金爲目標中心,國軍各部隊喺離瑞金150公里嘅半徑地方形成包圍,用向心方式進攻[37]。之後,每日進攻五公里,然後整工事,其中每推進一華里就佈一重鐵絲網,每五公里設一條碉堡綫。計劃每月推進25公里,6個月就打到瑞金,到時瑞金周圍會有300重鐵絲網、30重碉堡綫嘅火力封鎖[40][37]。鐵桶圍剿計劃要達到嘅目的,係割斷各條交通綫(除咗國軍嘅軍事用交通)、封鎖全部通信嚟斷絕中央蘇區同外界聯絡、斷絕紅軍一切物資來源令佢哋後勤不足[37],最後將紅軍主力逼入好細嘅區域再總進攻[40]。計劃最後目標係一個月內消滅中央蘇區全部共產力量[40]。蔣介石對呢個計劃有好大嘅希望,叫做「畢其功於一役」[37]。當時同鐵桶圍剿計劃有關嘅各類軍事材料都準備好嗮,發畀與會各人都有幾斤重,諸如圖表、兵力具體部署、各部隊進攻路綫、日程安排、戰鬥序列、守則、總動員令、蔣介石語錄等等包含各種細節,而且每份文件打上「絕密」藍印[39]

不過呢份絕密計劃漏咗出去,喺軍事會議結束無耐,中共中央就得到咗計劃嘅全部內容,於是喺包圍圈形成之前,中共中央決定緊急轉移,呢個決定未經政治局討論而臨急作出,長征於是就噉開始[37][40][2]。將鐵桶圍剿計劃通風報信畀共產黨嘅人係莫雄,當時佢做贛北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其實佢唔夠格參加呢個級別嘅軍事會議,係蔣介石點名特邀[39]。莫雄係廣東英德人,參加過黃花崗起義、討伐袁世凱、北伐戰爭;北伐戰爭結束後,莫雄畀蔣介石封銜少將參議,但實質奪咗軍權、解散佢嘅部隊,所以莫雄對蔣介石極度不滿,曾經兩次參與反蔣[40]。後來莫雄識咗啲中共人士,慢慢傾向共產黨,爲咗方便行事無入黨,成爲安插喺國民黨嘅共產分子[39]

經過

編輯

前聲

編輯

正式長征之前,已經有部分紅軍突圍出去。1934年7月,紅七軍團受命做抗日先遣隊,試圖向福建方面脫出,呢支部隊嘅目的係宣傳中共抗日主張嚟擴大影響,更緊要在於威脅國民黨統治嘅核心地區,嚟緩解中央蘇區嘅軍事壓力[41]。十一月到贛東北蘇區後同當地原紅十軍合成紅十軍團,由方志敏中文方志敏率領,之後呢支隊喺浙江安徽轉戰,不過支隊最屘毀滅咗[41]

當年8月,蕭克王震任弼時亦帶住支隊由井岡山脫出,走咗去貴州[42]。佢哋帶嘅紅六軍團同當地紅三軍會合後,紅三軍改成紅二軍團,當年10月下旬發動湘西攻勢,建立湘鄂川黔蘇區,紅二、紅六軍團後來合成紅二方面軍,係紅軍三大主力之一[4]

紅軍決定出走

編輯

因爲中共收到鐵桶圍剿嘅綫報,大難臨頭於是博古、周恩來等中共領導決定立即走人,未經中央政治局討論就放棄中央蘇區,連中央指揮部都決定轉移埋[4][1]。呢個就係長征開始,時間喺1934年10月10號[4],由中國南部江西瑞金蘇區走起,共產黨中央同殘存嘅中國紅軍第一方面軍中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帶住8.6萬餘人兵力[2],同埋軍需品中文軍需、好多物資等一齊撤退,向西南方向突破包圍網[2];走人時爲咗保守秘密,唔畀國軍追擊,啲人係日唞夜走,揀啲路仔行,唔行大路[43],就噉直到1935年10月到陝西。不過當時佢哋無諗住走咁遠,個目標係走去湘西,同紅二、紅六軍團會合,創建新蘇區[4],換言之本來係諗住搬竇,所以當時帶咗好多嘢好似搬屋噉走人[1]

不過唔係所有中央蘇區嘅紅軍都長征,紅軍第24師、地方部隊共1.6萬餘人留喺度,打咗南方三年遊擊戰[4]。另外中央紅軍嘅長征只有30個女人參加,大部分嘅紅軍家屬、女人都留咗喺蘇區[44]。中共中央、紅軍主力走咗後,留守重責交付畀項英陳毅[註 4],其中項英做中央分局書記、中央軍區司令員,陳毅做中央政府辦事處嘅主任,佢哋用遊擊戰術繼續抵抗嚟維持根據地[4]。佢哋留守嘅目的係掩護紅軍主力、拖住國軍嚟策應轉移[46]。因爲噉,嗰陣時國軍未發覺紅軍出走,仲未開始追擊,蔣介石仲諗住紅軍會好快盡滅、唔會走得出國軍嘅包圍。

當時包括全體軍隊、幹部有約三萬人留守[46],當中士兵2.5萬餘人,不過接近一萬人係傷病員[36][47],所以總共兵力得1.6萬餘人。紅24師係留守正規軍主力,約2000人,其他係地方部隊[36]。留守紅軍只能夠打遊擊,因爲當中好多係民兵,只有六七千係受過正規軍訓練,大部分無槍揸,半數只靠大刀同梭鏢[46][47]。留低嘅人當中,有兩個緊要人物,一個係中共第二任最高領導人瞿秋白,遞個係毛澤東嘅細佬毛澤覃。紅軍主力走咗一個月後,蔣介石先搞清動向,調動十萬大軍攻入中央蘇區,爲咗斬草除根,殺咗好多紅軍,最後得百零人生存[48][36]。毛澤覃喺1935年4月26號被殺;瞿秋白被捕,雖然啲人勸降佢,不過佢守住氣節,於是國軍喺1935年6月18號處決佢,得年36歲。

轉戰

編輯

喺長征途中,並冇確定長期嘅目的地。由於面臨追剿,所以能夠求得一時生存嘅就係優先選擇,於是爲咗避開強勢嘅國軍,紅軍會揀國軍軍力薄弱嘅地方脫出,慢慢噉形成長征嘅路綫[1]。喺長征最後階段,將中國西北內地嘅陝西定爲最終目的地,決定喺嗰度建立新根據地,係經過長時間鬥爭去克服紅軍內部異見嘅結果[2]。先係紅軍北上,由於當時勢力貧弱,原本諗住喺離蘇聯近嘅地方落腳,噉會有利攞到支援,但聽到劉志丹喺陝北有人馬有地盤,就改變決定,將最終目的地定喺陝北[49][50]

喺最開始時,包圍網最弱嘅地方係西南邊,於是紅一方面軍南下由嗰度突破;中央軍會追擊紅軍,相反西南各地嘅軍閥由於同中央有利益矛盾而貌合神離,爲咗維護半獨立狀態,對紅軍更多係驅逐而非殺絕,於是紅軍就向西行[51]。另外西南地區地形複雜,啲深山野嶺唔通公路,冇咗現代交通,中央軍嘅追剿同軍閥嘅驅逐都係靠行路,同時因爲無有綫電話網,國軍各派各隊靠無綫電聯絡,而紅軍成功破譯密電令佢哋知道咗國軍嘅大概位置,又利用複雜地形避開追剿[52][1];而中央軍動員咗空軍,去偵察紅軍走向,然後諗辦法壓逼紅軍走去軍閥地頭,自己吊住尾,於是啲軍閥防共又防蔣,唔想同紅軍打嚟削弱自己力量,唯有趕走甚至放路畀紅軍離開自己地頭[51]

出逃嘅紅一方面軍由五個軍團(第一、三、五、八、九軍團)同中央以及軍委機關直屬部隊編成嘅兩個縱隊組成[11][2]。佢哋嘅領導系統組織得好嚴密。李德做紅軍嘅實際司令,博古黨總書記,同埋周恩來做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負責各種行政問題;而毛澤東當時無咗對中國共產黨嘅領導權[註 5]朱德做紅一方面軍總司令,王稼祥做政治部主任,葉劍英做參謀長(1934年12月改爲劉伯承)。紅軍分做兩個縱隊,第一縱隊由葉劍英做司令員領導,第二縱隊由李維漢做司令員、鄧發做副司令員指揮[53]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嘅毛澤東。

長征開頭時嘅相關力量如下:紅軍有8.68萬人兵力,但武器裝配率唔到40%,當中有步馬槍29153支,山炮、迫擊炮38門,重機槍357支,輕機槍322支,手槍3141支,衝鋒槍271支;因爲武器裝配少,所以靠梭鏢、大刀做補充;彈藥都唔夠,步槍彈141.8萬發,平均每槍40發,而且連發唔到;機槍彈22.3萬發,支撐唔到大啲嘅陣仗[54]。紅軍最緊要嘅裝備係迫擊炮同手榴彈,當時有7.6萬餘粒手榴彈,幾乎人手一粒[55]。蔣介石調動中央軍同各地地方軍閥,約有30~40萬嘅軍隊追剿紅軍。

蔣介石估着咗紅軍意圖,一早喺必經之路上佈低四條封鎖線。不過頭三條封鎖線都畀紅軍突破咗,噉係因爲喺之前中共派潘漢年何長工陳濟棠傾掂咗秘密協議,同廣東軍有關嘅三條封鎖線都開路畀佢哋過[56],雖則有戰鬥,但紅軍損失唔算大,喺呢度佢哋遇到嘅係國軍部隊好弱嘅抗拒。其中1934年10月21號晚,紅軍突破國軍喺江西極南嘅贛縣王母渡到信豐一帶嘅第一條封鎖線,直到25號全部過晒信豐河[57];11月5號到8號,突破城口汝城之間第二條封鎖線[58];13號到15號,突破喺郴縣良田宜章樂昌之間嘅第三條封鎖線[58]。約呢陣時知道咗紅軍嘅轉移,國軍總司令蔣介石落令追擊,封湖南省嘅何鍵做追剿軍總司令[57],要求何鍵結合兩位善戰將領薛岳周渾元一齊,帶16個師喺湘江包圍、伏擊紅軍[59]

於是到第四條封鎖線時發生令紅軍損失慘重嘅湘江之戰,湘江場仗歷時五日,從11月27號開始,到12月1號先過晒湘江條河[60],並且紅一方面軍嘅兵力由出發初嘅八萬六千人激減到三萬餘人[61]。紅五軍團三十四師、紅三軍團十八團畀國軍完全消滅[60];少共國際師、第八軍團亦幾乎覆沒[60]。湘江之戰中起關鍵作用嘅紅一軍團損失好嚴重,長征起頭時一師有2800個士兵,但過咗湘江後只得番1400人[62]劉伯承認爲:「雖然紅軍最後越過咗湘江,但代價太過高,過半紅軍都消滅咗。」[62][註 6]

由於最初脫出時係諗住搬趄,所以好似搬屋噉帶走好多架罉,除咗重武器,連大批圖書檔案同埋印刷廠、兵工廠、造幣廠沉重嘅設備都帶走,甚至連罈罐、掃把、爛布都嚟齊,有啲嘢重到要20個人先擡得喐,於是行軍嘅機動性受到好大約束,行動遲滯結果喺湘江之戰時紅軍嘅傷亡、損失好嚴重,呢場仗係中共黨史中比較慘嘅記憶,亦係紅軍喺萬里長征中打得最激烈、流血最多嘅仗[63][64][65][註 7]。由於急於脫出,過湘江時同之後抌咗好多嘢,諸如X光機、山炮、發電機都抌晒落湘江,噉先行軍方便咗[64]

至到湘江之戰後,共產黨中央內嘅博古、李德仲堅持轉進湖南省西部[60],企圖同紅二、六軍團(總指揮官賀龍,即日後嘅紅二方面軍)匯合。不過,呢種計劃畀蔣介石睇穿,喺湖南省集中咗兵力嚟做好準備[60]。蔣介石驚經濟基礎強勁嘅大都市會失陷,用重兵防衛住啲重點都市。紅軍若果北上湘西,要同20萬重兵決戰[4]

由於國軍嘅動向,紅軍部隊再次迷失進路,12月12號喺湖南通道縣城開嘅緊急會議上,未恢復權力嘅毛澤東提出向貴州省方面轉進,放棄去湘西根據地嘅計劃,呢個提議畀多數紅軍領導人同意[60]。遞日13號紅軍攻佔貴州黎平,打通入貴州嘅路[60];18號開黎平會議,正式肯定毛澤東嘅主張[66]。呢陣時毛澤東呈遞嘅新計劃將三萬幾紅軍從即將完全消滅嘅處境挽救出嚟。1935年1月7號,紅軍攻佔遵義入城[60],係個喺貴州極北嘅城市,係長征途上攻佔嘅唯一中等城市[10]

遵義會議

編輯

關於遵義會議,記錄當時嘅文書已經唔存在,直到1980年代共產黨先公開會議嘅第一手資料,所以係好神祕嘅會議[1]。以下所記嘅係據1949年以降共產黨出嘅文書爲基礎嘅通常講法,以及毛澤東重返權力核心嘅背景。

 
遵義會議嘅會場

行軍到呢度,啲人已經好攰,所以紅軍同黨中央喺遵義休養咗10日左右。喺休養期間中,1935年1月15號到1月17號,去開決定之後行軍方針同戰略嘅遵義會議,係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集開嘅擴大會議。喺會中,原本嘅共產黨指導者秦邦憲(博古)、李德、周恩來成爲批判對象,尤其係揸住黨同軍隊領導權嘅李德同博古。於是,瑞金第五次圍剿之際引起戰略上、戰術上致命錯誤嘅李德拉咗落馬。而周恩來自認過錯,同三人團決裂,然後佢共朱德支持毛澤東,令毛澤東選出爲政治局常委[67]。 不過,無海外留學經驗嘅毛澤東無單獨指導共產黨嘅地位,所以會議結果由張聞天(即洛甫)代替博古負責政治、黨務,喺日後取代博古做總書記;軍事上以周恩來爲主,毛澤東爲輔嚟指揮[58],而喺日後形成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中文王稼祥嘅軍事指揮三人團[68]。會後嘅政治局常委有:張聞天、毛澤東、周恩來、博古、王稼祥。

關於背景,原本話「唔放棄一寸土地」,突然間放棄根據地出走,當時紅軍將士對留蘇派把持嘅黨中央好不滿,產生信任危機;湘江慘敗後,軍兵嘅精神好黯淡[註 8],啲紅軍指揮更加不滿更加嬲,想換領導,於是加劇成三人團嘅領導危機;而離開咗根據地去行軍,畀咗毛澤東擅長嘅遊擊戰嘅環境,喺紅軍敗戰原因嘅反省過程中,除咗認爲對手强,亦認爲係自身戰法問題,而長征行軍嘅遊擊戰令啲人覺得呢個先係有效果嘅戰略[31]。喺長征求生存嘅環境下,領導權威會係出自於睇邊個能夠挽救危局,於是毛澤東東山再起,聯絡起反對派去摧毀留蘇派嘅權力,結果毛澤東重返中共領導核心,成爲毛澤東日後攞到中共最高權力嘅基礎。

呢個遵義會議係中國共產黨嘅一大轉折點,因爲權力格局變咗,黨中央再次採用毛澤東嘅路線,畀咗佢紅軍指導權[31]。殘存嘅紅軍轉變成遊擊力量,活動快,進軍同戰鬥更靈活,軍事行動比之前多咗啲機動性,保住咗當時最大嘅軍事力,一般認爲呢個係萬里長征之所以成功嘅重要轉向。

西進、北進

編輯

紅軍同中國共產黨原本諗住喺遵義一帶設定蘇區,但由於蔣介石帶嘅國軍堅持追擊,湘西去唔到,黔北企唔住,於是中央紅軍諗住從貴州走向四川西北部嚟創立根據地,因爲嗰度有張國燾指導(總指揮官徐向前)嘅紅四方面軍,佢哋嘅川北根據地可以嚟接應,所以企圖同佢哋匯合;當時張國燾嘅川陝根據地面積4.2萬平方公里,有600萬人口,紅四方面軍擴張到8萬餘人,兼且裝備同訓練幾好,係僅次於中央蘇區嘅第二大蘇區[71]。再加上嗰度經濟條件、地緣安全比較好,兼且交通不便,當地軍閥又排外,中央國軍唔會咁易打到去[50],雖然呢塊根據地好遠,不過可以擔保到紅軍嘅生存。喺走去川西北嘅過程中,國軍持續向紅一方面軍追擊,打咗好多場仗,努力阻止佢同紅四方面軍會合[50]。紅四方面軍同樣亦喺長征途中,不過佢哋嘅敵手唔係中央國軍,而係四川軍閥[71]

去川西北途中,紅一軍軍人喺川黔康死得比較多,除咗國軍嘅壓制,更主要死因在於疾病、食糧不足、疲勞、同少數民族嘅摩擦衝突,所以一路上籌款、擴紅都係頭等大事,每到一地就搞擴紅比賽,從農民度補入新兵,紅一方面軍陸續補入至少1.5萬新兵,其中湘南比較多,喺西南嘅遵義、會理都補入萬餘人,涼山亦補入千名彝民,到陝西後亦從東北軍俘虜度補入啲,不過新擴嘅兵員唔係好靠得住,走佬嘅好多,尤其喺藏區,因爲環境惡劣,冇土豪畀佢打嚟獲取補給,啲新兵惡頂,去到漢區就紛紛走人,真係打仗重係要靠一路跟開嘅骨幹,尤其係從江西開始跟開嘅人,當中幾乎無逃兵[72][10]

喺川滇康一帶時,紅軍嘅行軍強度好高,佢哋要跨越大山大河。佢哋之所以會揀呢種地方行,係因爲呢啲地方喺漢區係中央軍外嘅其他軍閥嘅地頭邊緣,佢哋要喺各派系嘅罅度求生,由於畀人趕嚟趕去,行軍路線好亂;離開漢區之後去啲人少嘅地方,可以避免同國軍交戰而保存實力,但啲少數民族同漢族有對立,不過喺彝族地區由於紅軍嘅妥協,克服咗民族衝突危機,順利通過當地[73]

1935年1月尾,紅一方面軍爲咗渡江入川,一渡赤水河長江南面嘅支流)入到川南,不過因爲四川軍閥趕到,令紅軍退卻而二渡赤水,1935年3月再度渡過赤水河,不過又畀國軍擊退而退卻,結果喺赤水河總共渡河四次(四渡赤水)[74]。喺中共黨史,「四渡赤水」係轉折點,令無目的轉戰嘅紅軍有咗明確嘅戰略目標,而且係紅軍化險爲夷嘅關鍵一仗[75]。3月29號到31號間紅軍南渡烏江,跳出國軍嘅包圍[60]

4月2號,紅軍主力逼進貴陽,當時蔣介石喺貴陽督戰,安全起見蔣介石飛離貴陽,要滇軍火速救場[76][77]。4月8號紅軍突然南進,從貴陽、龍里突破國軍,直指雲南。雲南軍閥龍雲將主力收縮到昆明防守,等於開咗路放畀紅軍行。到呢度爲止,紅一方面軍西進入咗雲南省,佢哋繼續行嘅話,等緊佢哋嘅係無論國民黨定共產黨嘅進入都拒絕嘅少數民族,仲有橫斷山脈急峻嘅大山,而後面仲有國軍不懈嘅追蹤。

 
雲南省金沙江,係萬里長征路上要過嘅江之一

紅一方面軍兜開咗四川盆地,兜到去盆地西方嘅山嶽地帶。1935年5月9號,中央紅軍喺雲南皎平平渡過咗金沙江[58],入到西康省藏區康區地方,而家嘅四川省西部)。20號攻佔冕寧,穿過彝族地區;24號到長江上游大渡河南岸嘅安順場,遞日有支先遣隊過咗河[60],不過因爲船少,喺安順場過唔晒咁多人,所以紅一師同幹部團喺原地過河,其他部隊北上去打瀘定橋。29號紅二師四團攻佔咗條橋渡河,同喺安順場過河嘅部隊匯合[60]。奪取瀘定橋時由22名組成嘅敢死隊去戰鬥,稱呼做「飛奪瀘定橋」,後來中共經常將呢件事作爲長征中嘅勝利之一去吹水,不過有學者指出話實際戰鬥情況無吹水講嘅咁激烈,認爲關鍵在於「飛」字,即係急行軍嘅速度[1]

1935年6月7號佔領天全[57],紅一方面軍要爬過空氣稀薄嘅大雪山,第一座係夾金山[5]。夾金山呢座大雪山海拔高達4500米,終年積雪[78]。爬雪山時好多紅軍冧低,死於餓、凍、無力[78]。亦就喺呢度,周恩來感染咗重感冒,爭啲死咗[79]。由於新仔靠唔得住走佬多,外加死人,過金沙江時紅一已減員到2.4萬人左右,過咗夾金山同紅四匯合時減到1.8萬人[80]

1935年6月中旬,喺懋功縣(而家嘅小金縣)紅一方面軍實現同其他紅軍部隊會合嘅願想,只不過唔係當初諗住嘅紅二方面軍,而係紅四方面軍。紅軍喺康區地方各地搞自治,強制沒收藏人貴族嘅資產,將沒收嘅土地分畀農民(叫做「土改解放」)等,佢哋搞呢啲活動嚟構築出自治國家[81]。不過西藏嘅噶廈政府受到國民政府嘅邀請,派出藏軍攻擊紅軍[82],因爲噉,紅軍要北逃到甘肅省方面。喺康區時對農民嘅見聞、同埋藏軍嘅攻擊,暗中影響咗日後中共對西藏嘅觀念。

6月26號,中共中央政治局喺懋功兩河口開會,決定編成左右兩路軍(中共中央跟右路軍)[註 9],北上過草地去發展川陝甘蘇區[57]。但紅四軍領導張國燾唔贊同,9月時喺途中佢帶嘅左路軍(紅四方面軍一部)[註 9]拒絕黨中央嘅北上路線,並且要求轉爲南下返四川、西康發展根據地。由於同紅一軍嘅領導人有摩擦,各自主張嘅路線有差異,導致紅一同紅四軍分裂咗,張國燾帶住紅四軍南下,毛澤東繼續帶紅一軍北上[84]。由於草地係危險區域,紅四軍先北上再南下又北上,過咗三次草地,喺呢個過程中遭受好大嘅損失。

北上從四川向甘肅嘅行軍過程中,要爬四座大雪山,約7月上旬時紅軍先落到雪山[84]。到1935年8月,紅軍要穿過海拔三千米以上、近西藏嘅高原荒涼草地。由於嗰帶荒無人煙,無咗就地補給,結果面臨極限危機,包括嚴重嘅高原反應、飲水中毒、飢渴、濕冷、天氣變化極端、缺氧、缺鹽[47],有好多人因爲呢啲原因而死[1],亦有幾多人喺沼澤度永遠瞓入泥氹[47]。草地咁牙煙,喺呢個過程當中,國軍無可能捕捉到紅軍,所以放棄咗追尾[85]。約喺1935年9月上旬,紅軍先脫離危險區域[84],過完草地後,中央縱隊同紅一主力一、三軍團得番八千人[80]

由於紅一同紅四分裂,9月12號開俄界會議,將一、三軍團同中央縱隊改編爲陝甘支隊,由彭德懷做司令員,毛澤東做政委,單獨北上[86];9月17號,陝甘支隊攻佔臘子口,入到甘南哈達舖[86],就喺呢度知道咗劉志丹嘅人馬,決定去佢度[50]。喺甘肅省時,佢哋受到回族軍閥馬家軍嘅攻擊,但喺馬家軍內親蘇派嘅幫助下逃往陝西省方面。就噉樣,紅一方面軍嘅身影忽然出現喺1935年10月下旬嘅陝西蘇區。

喺1935年10月19號,經過368日嘅行軍,轉戰中國十一省(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甘肅、陝西)、將大自然作爲對手戰鬥、爬過18座山、過24條大河、佔領大細62個城市、同10個地方軍閥嘅軍隊衝突、面對蔣介石數十萬軍、穿過六個少數民族地區(有啲係敵對區域)[87][88],行軍距離超過九千公里[7],紅一方面軍到咗吳起縣(而家屬延安市),宣告長征結束。同時中共中央機構,以及如毛澤東、周恩來、朱德林彪彭德懷等軍政要人亦到咗延安,當地成爲中共中央新駐地。到達最終目的地時,當初出發者中重在生嘅人員唔過七千人[3],得番六千人,呢啲人數包括婦女同青少年[80],唔到十分之一[89]。喺之前,1935年9月15號,紅二十五軍已經同劉志丹嘅人馬會師,合併爲紅十五軍團,約七千人[60]。陝甘支隊到咗後,一齊合併成新嘅紅一方面軍[60]

由於紅一方面軍經過長征後實力大損,而紅四方面軍由於喺川北經營而成爲紅軍三大主力中嘅最大勢力,同紅一會合時有10萬兵力[90],同紅一分裂南下時亦有8萬兵力[91]。正憑住紅四嘅實力,佢嘅領導張國燾想奪走毛澤東喺中共嘅領導權,甚至另立中央,對抗喺紅一嘅毛氏中央。不過由於佢行錯路、誤判形勢,作爲最大勢力而成爲國軍嘅集中打擊對象[91],結果紅四軍最後損失三分之二以上嘅兵力,被迫決定北上。

1935年11月19號,喺湘鄂川黔蘇區嘅紅二、紅六軍團因爲圍剿壓力同蘇區條件不利,跟住喺紅一方面軍之後開始長征[60]。佢哋先係西遷,穿過貴州入雲南省,然後北上越過橫斷山脈,越過金沙江玉龍雪山[60]。1936年7月2號,紅二、六軍團喺途中嘅甘孜縣同留喺當地嘅紅四方面軍會合[58]。紅二、紅六軍團同紅三十二軍合成紅二方面軍[92]。之後紅二同紅四一齊北上,最後1936年10月9號紅四方面軍到甘肅會寧,結束長征;10月22號紅二方面軍到甘肅靜寧縣將臺堡,同紅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會合(三軍會師),成個長征結束[93]

當年11月8號,紅四方面軍嘅總部、第九、三十、五軍組成西路軍,約2.18萬人,派出呢一部嘅部隊西進甘肅省嘅河西走廊[60][94],諗住到達新疆去聯絡蘇聯,亦爲咗留後路畀中共中央[83],但最終呢條交通綫唔成功,1937年3月西路軍淨番四百幾人,畀李先念帶到新疆,畀新疆軍閥盛世才繳械投降[58]

紅軍全軍兵力多次受到分散瓦解嘅大打擊,喺呢個過程中有超過8萬嘅兵力死亡或脫離紅軍,不過亦多次補充新兵,三大主力(紅一、二、四方面軍)到咗最終目的地會合時,全體人數約8.1萬人[註 10],歷經長征倖存嘅人約3.4萬人[註 11][80],而長征之初總共有約20萬人[95]。兼且長征過程中有內部肅清[96],所以共軍到咗延安時處於毀滅狀態,要靠共產國際嘅資金援助嚟等食飯[97]

呢陣時離中共建黨15年,中國共產黨喺1921年以反帝國主義等目標喺上海創立,呢15年間原本喺中國南部、東部攞到嘅共產主義革命成果冇咗,經過長征,陣地搬去西北黃土高原,喺嗰度再搞過。紅軍喺新陣地無失望到,經過長征呢件事,確固咗自身嘅理念同戰略戰術,通過提出抗日戰線,紅軍努力強化喺新根據地嘅基礎,喺農民等民衆之中廣泛傳播佢自身理念[98]

評價、感言

編輯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以及中國國民黨等其他觀察者眼中睇嚟,呢次事件卒之將中共條根掹晒出嚟,令佢唔死一身孱。不過喺中國共產黨嘅歷史觀點睇嚟,長征唔係敗北,而係勝利,兼且係作爲改變歷史嘅大勝利嚟記錄。呢種觀點認爲,紅軍通過長征,爲咗革命而戰勝咁大嘅苦難同逆境,係作出咗個「神話」,而且喺農村地域傳播咗馬克思列寧主義爲根據嘅共產主義革命嘅理念,亦即毛澤東講嘅「宣傳隊、宣言書、播種機」[註 12]。而據中共宣稱,紅軍大部分係農民出身,對同樣嘅普通百姓唔會點滋擾佢哋,於是長征成爲中國共產黨獲取農民支持嘅重要機會。因爲噉,中共喺宣傳中將「萬里長征」定位爲「光榮事業」。

雖然中共將呢次逃避國軍打擊嘅行軍加工成英雄敘事詩,一般噉宣傳:「長征過程中設立多處革命根據地,獲得數千萬嘅共產黨同情者。雖然長征係以戰略失敗嚟開始,但佢係巨大嘅革命播種期。因爲調達物資時嚴禁掠奪,因爲噉贏得咗人民對中國共產黨嘅信賴」,但領導國軍追剿紅軍嘅薛岳喺佢嘅《剿匪紀實》就唔係噉認爲[99]。由於中共喺途中嘅補給來源於「打土豪」,以人民審判嘅方式對地主、資產階級處刑、資產沒收,喺蘇區企住咗,又過度動員,以掠奪性方式徵收各種革命稅,令蘇區經濟困難甚至危機,而導致根據地不保[100]。喺反共嘅觀點睇,中共係以革命嘅美名行狼藉嘅實態,薛岳認爲中共「以階級鬥爭嘅邪說荼毒各地」,令各地陷入破壞狀況,所以認爲好難講「得到信賴」,更認爲係「神憎鬼厭」[99]。另外,呢種打土豪手法畀日後各地、各時代嘅共產遊擊隊繼承,如南美祕魯毛派光明之路

一啲中國共產黨嘅黨員對萬里長征有噉嘅感言:

對我哋嚟講,歷史上最黑暗嘅時候係喺長征嘅過程中……特別係我哋穿過接近西藏嘅大草地嘅時候,我哋嘅情況處於絕境。我哋不但之冇嘢食,我哋連嘢飲都冇。然而我哋有命落嚟。[註 13]

——周恩來[101][88]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滕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毛澤東,《長征》(作於1935年10月)

餘波同影響

編輯

長征之後,中共方面呼應共產國際嘅指示,將方針轉換爲同國民黨合作,結成抗日統一戰線;國民黨方面,由於西安事變盧溝橋事變發生,令蔣介石政府喺無得揀嘅狀況下,被迫將剿共政策嘅優先位置切換低,而剿共原本係爲咗抗日而做嘅國內統一政策嘅一部分。結果中國嘅共產主義勢力從毀滅狀態復活。長征亦係個轉換點,令中共由守勢轉爲對國民政府嘅攻勢[95]

長征亦牢固噉確立咗毛澤東對中國共產黨嘅領導權。其他參加嘅人亦都成爲中共黨內緊要嘅高層領導,如朱德林彪劉少奇董必武葉劍英李先念楊尚昆周恩來鄧小平,又有將領如許世友

艾德嘉·史諾喺陝西省延安採訪毛澤東後出咗本書——《紅星照耀中國英文Red Star Over China》(Red star over China,中譯本名《西行漫記》,1937年初版),因爲噉,長征變成喺西洋廣爲人知嘅事件,而毛澤東作爲中國共產運動嘅最高指導者成爲中國內外嘅有名人物。另外同蘇聯唔同,蘇聯嘅成功革命係以城市工人爲基礎,非留學派嘅毛澤東行出自主路線,根據中國嘅特徵,以農村嘅農民作爲中心,宣揚遊擊戰略,並且喺實戰之中爲佢嘅效果性立證,因此確定爲中國共產黨嘅主要戰略。

雖然國民黨掌握住錢銀同軍隊,但廣大嘅農村農民強力支持住紅軍。掌握咗民心嘅紅軍喺1945年到1949年間嘅國共內戰贏得勝利,作爲當時佔大多數嘅貧困農民嘅代表者,中共成爲擔當起中國政權嘅勢力。

參加長征嘅外國人

編輯

參加長征嘅外國人中,除咗德國人李德作爲三人團之一隨軍外,仲有朝鮮人、越南人、瑞士人。

 
武亭,譽爲紅軍炮兵之父。

長征當中至少有30個朝鮮人參與[102],佢哋係日韓合併後,流亡中國嘅復國志士[103],其中嘅代表係武亭同畢士悌。武亭譽爲「紅軍炮兵之父」,喺中央蘇區時做炮兵營長,抗日戰爭時仲係紅軍唯一嘅炮兵團團長;長征時因爲行動不便,掟咗山炮,所以佢指揮迫擊炮,當時紅軍要火力支援時就搵武亭,抗戰之後佢就返咗朝鮮[103]

畢士悌喺長征時做幹部團嘅參謀長,幹部團作爲特殊隊伍原本要盡力保護,但四渡赤水時減員太多,所以佢同團內成員一齊上陣拼殺;強渡金沙江時,佢帶前衞一晝夜行軍90公里,搶佔到渡口嘅船,保證咗紅軍嘅北上,1936年2月畢士悌帶隊東渡黃河時畀敵方射殺身亡[103]

 
中越兩國將軍阮山,唯一參加全部萬里長征嘅越南人。

兩國將軍阮山係唯一行晒萬里長征嘅越南人。佢負責籌備同解決傷病兵。喺長征路上阮山一度自己一個人行,佢曾經流落到少數民族地方,要扮啞嚟乞到啲冷氈(laang1 zin1)同嘢食,養足精神搵路。行到延安時,阮山瘦到得番棚骨,因爲噉無乜人認出佢[103]。喺萬里長征嘅時間內,由於佢連續同啲錯嘅嘢鬥爭,阮山開除出共產黨三次,仲誣告佢話「反動」、係國際間諜,爭啲執行死刑[104]

第二個參加萬里長征嘅越南人係李班(1912年~1981年)[105]。佢嘅實名係裴公官[註 14],出生喺堤岸省(而家隆安)嘅邊瀝、芹德,屋企係個大地主家庭,有上千「直翼鷺飛」[註 15]嘅田地。李班參加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1930年入安南共產黨。1932年,佢去中國,1934年,入瑞金蘇區(江西省)嘅中央黨校[105]。蔣介石進攻瑞金蘇區時,李班參加長征,不過因爲重病賴低喺路上[105]。病好返後,同大隊無咗聯絡,佢步行上千公里,越過包圍,走返廣東。李班回國後,做過越南嘅外貿副部長[註 16]

 
瑞士傳教士薄復禮。

紅二、六軍團長征時,喺貴州捉住咗瑞士傳教士薄復禮,當時捉住佢係爲咗標參,去鑿教會一大筆錢[83];之後喺貴州一間天主堂度發現法文嘅貴州全圖,薄復禮就爲佢哋譯法文,幫咗紅二、六軍團行出貴州,因此優待薄復禮。同佢哋行咗約18個月嘅長征路後,喺雲南時紅二、六軍團放走咗薄復禮,佢之後去英國,寫咗英文回憶錄《神靈之手》(The Restraining Hand),講佢同紅二、六軍團長征時嘅經歷同心路,係最早記錄長征歷程嘅西方文獻[103]

長征入面嘅婦女

編輯

紅一方面軍只有30個女人參加萬里長征,而紅四方面軍有約兩千人嘅婦女參加,另外紅二十五軍有7個女人、紅二方面軍有21個女人[106],所以總共有超過兩千人嘅女人。佢哋當中有高級女領導、幹部、護士、聯絡員、女兵,大部分屬紅四方面軍嘅婦女獨立師(之後縮編爲婦女獨立團)[106]。高級女領導有:

  • 賀子珍(毛澤東老婆):出身係中共嘅縣委,然後變成毛澤東嘅私人祕書,1928年同毛澤東結婚[註 17]。長征中佢大肚三次,生咗兩次[108],將個女寄養畀地方上嘅農民,預定日後會返嚟搵返,不過都冇咗蹤跡[109]。1938年,賀子珍過莫斯科醫病,喺嗰度賀子珍生得一個仔,係佢同毛澤東第六個亦係最後一個細路,最後因肺炎而死。後來因爲同上頭拗頸,賀子珍韞咗入癲狂院。直到1947年,賀子珍先返到中國,嗰陣時毛澤東已經有新夫人江青,江青下令禁佢,令佢冇得返北京。1984年4月19號,賀子珍喺上海過身。
  • 康克清(朱德老婆):中央領導夫人中唯一指揮過打仗嘅人[110],係個勇敢、健壯嘅戰士,亦係個善射嘅槍擊手,自15歲起就揸槍[111]。1929年康克清同朱德結婚,喺井岡山[註 18]。康克清話長征只係「每日出去散下步」,唔覺辛苦[111]
  • 劉群先(博古老婆):出身自工人階級,喺上海清共前加入咗共產黨,之後去咗蘇聯學習四年。喺蘇聯,劉群先識到博古,同佢結婚。長征時做紅一方面軍嘅婦女隊隊長[112]
  • 鄧穎超(周恩來老婆):長征開頭時佢啱好有肺癆,一路上都有重病,喺草地時爭啲死喺泥氹[113]

喺大衆文化

編輯

呢件事件整成劇集,起名做《長征》,喺2001年播出,參演有唐國强、劉勁、王伍福、陳道明。

睇埋

編輯
  1. 比如日本史家森下修一喺1970年由三州書房出版《國共內戰史》做嘅分法,將第五次圍剿細分出第五、第六、第七次。
  2. 2.0 2.1 呢度列一啲各家唔同嘅分法。更詳細嘅資料,可睇日文維基百科《長征》嘅討論版。下文之中嘅「John K.Fairbank.(ed.),1983-1986.」即係「John K.Fairbank.(ed.), Republican China 1912-1949; pt. 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1986.」,對應嘅中文譯本係《劍橋中華民國史》(主編:費正清),呢部著作所用嘅分法基於中華民國國防部《剿匪戰史》嘅資料。下面資料當中,除咗有日本研究資料外,亦有中國大陸嘅資料,其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係由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委託軍事科學院編篡嘅,比較接近解放軍官方睇法,《星火燎原》係紅軍士兵嘅回憶錄,係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30週年嘅紀念作品。現時(2015年12月20號查)日文維基百科中所用五次圍剿時間劃分,係據森下修一《國共內戰史》1970年版,不過合埋佢對第五次圍剿嘅細分。
    第一次圍剿 
    1930年12月~1931年1月(《蔣介石秘錄》第八卷、兒島襄《日中戰爭》第二卷1988年版、每日新聞社《20世紀年表》1997年出版、今井駿/久保田文次/田中正俊/野澤豐《中國現代史》1984年版、依田憙家(編譯)《星火燎原》1971年版、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編譯)《中國現代史年表》1981年版)
    1930年11月~1931年1月(村瀨興雄(編)《世界歷史15 法西斯與第二次世界大戰》1975年版、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1987年版)
    1930年11月開始(竹內實(監修)《長征之路 中國 瑞金~延安12000公里》1986年版、竹內實(編集)《中國近現代論爭年表上》1992年版)
    1931年尾開始(John K.Fairbank.(ed.),1983-1986.)
    第二次圍剿
    1931年4月~5月(今井駿/久保田文次/田中正俊/野澤豐《中國現代史》1984年版、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1987年版、兒島襄《日中戰爭》第二卷1988年版、每日新聞社《20世紀年表》1997年出版、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編譯)《中國現代史年表》1981年版)
    1931年2月~5月(依田憙家(編譯)《星火燎原》1971年版)
    1931年3月~5月(村瀨興雄(編)《世界歷史15 法西斯與第二次世界大戰》1975年版)
    1931年2月開始(竹內實(監修)《長征之路 中國 瑞金~延安12000公里》1986年版)
    1931年4月開始(竹內實(編集)《中國近現代論爭年表上》1992年版、《蔣介石秘錄》第八卷)
    1932年5月~6月(John K.Fairbank.(ed.),1983-1986.)
    第三次圍剿
    1931年7月~9月(村瀨興雄(編)《世界歷史15 法西斯與第二次世界大戰》1975年版、今井駿/久保田文次/田中正俊/野澤豐《中國現代史》1984年版、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1987年版、《蔣介石秘錄》第八卷及第九卷、兒島襄《日中戰爭》第二卷1988年版、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編譯)《中國現代史年表》1981年版)
    1931年7月~8月(每日新聞社《20世紀年表》1997年出版)
    1931年7月開始(竹內實(監修)《長征之路 中國 瑞金~延安12000公里》1986年版、竹內實(編集)《中國近現代論爭年表上》1992年版)
    1932年7月~10月(John K.Fairbank.(ed.),1983-1986.)
    第四次圍剿
    1932年6月~1933年2月(竹內實(編集)《中國近現代論爭年表上》1992年版)
    1932年6月~1933年3月(竹內實(監修)《長征之路 中國 瑞金~延安12000公里》1986年版、兒島襄《日中戰爭》第二卷1988年版、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編譯)《中國現代史年表》1981年版)
    1932年6月~1933年4月(《蔣介石秘錄》第十卷)
    1933年1月~1933年4月(今井駿/久保田文次/田中正俊/野澤豐《中國現代史》1984年版)
    1933年2月~1933年3月(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1987年版)
    1932年夏開始(村瀨興雄(編)《世界歷史15 法西斯與第二次世界大戰》1975年版)
    1932年6月開始(依田憙家(編譯)《星火燎原》1971年版、每日新聞社《20世紀年表》1997年出版)
    1933年(John K.Fairbank.(ed.),1983-1986.)
    第五次圍剿
    1933年10月~1934年10月(《蔣介石秘錄》第十卷、竹內實(編集)《中國近現代論爭年表上》1992年版、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編譯)《中國現代史年表》1981年版)
    1933年10月~1934年11月(每日新聞社《20世紀年表》1997年出版)
    1933年9月開始(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1987年版)
    1933年10月開始(竹內實(監修)《長征之路 中國 瑞金~延安12000公里》1986年版、今井駿/久保田文次/田中正俊/野澤豐《中國現代史》1984年版、兒島襄《日中戰爭》第三卷1988年版、竹內實(編集)《中國近現代論爭年表上》1992年版)
    1933年尾開始(John K.Fairbank.(ed.),1983-1986.)
  3. 博古主持嘅中共中央發嘅決議有噉樣嘅話:「五次『圍剿』是更加劇烈與殘酷的階級決戰……五次『圍剿』的粉碎,將使我們有完全的可能實現中國革命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不讓敵人蹂躪一寸蘇區」[32]
  4. 陳毅係中共十大元帥當中唯一無去長征嘅人,噉係因爲當時佢受咗重傷,喺1934年8月同國軍交戰時,右髀骨盆中咗彈,造成右胯骨粉碎性骨折[45],長征開始時,佢先啱做完手術,重瞓響醫院,連參加緊要會議都要人擡去會場,噉嘅情狀令陳毅無辦法跟住大軍轉移[46]。另外陳毅喺當地民衆、軍隊、幹部有威信,又有遊擊經驗,可以同項英搭檔,爲咗安撫留守嘅人所以留佢喺度[36]
  5. 嗰陣時親蘇派掌權,打壓未喺蘇聯訓練過嘅黨員。喺兩年前(1932年)毛澤東就已經踢出軍事、政治嘅職務,有段時間近乎監禁。
  6. 劉伯承仲推計,一個月後紅軍到遵義,人數由開頭嘅八萬餘人減到得三萬人多一啲[62]
  7. 不過喺回憶錄度,紅軍實際司令李德好少傾到喺湘江場仗[47]。李德話雖然紅軍輸得好緊要,不過經歷呢場仗磨練咗紅軍,佢嘅戰鬥能力進步過以前[47]。李德歸罪周恩來,話因爲周恩來係出走計劃嘅撰草人,係佢決定帶走咁多重型設備,由於噉令到紅軍前進遲滯,畀國軍追得上[47]
  8. 據Ralf Berhorst《毛澤東嘅中國》話,湘江慘敗後,博古悲痛到搦起自己嘅手槍,對正魂精,想摱雞自殺。對於博古掹槍嘅事,傳統講法話佢想自殺,不過畀聶榮臻救低[69]。但有新講法話係博古想殺毛澤東等人[70]
  9. 9.0 9.1 右路軍包含紅一軍嘅一、三軍團,同埋一部分嘅紅四軍;左路軍係淨低嘅紅四軍同紅一軍嘅五、九軍團,當時朱德同劉伯承亦喺左路軍。分裂時喺右路軍嘅紅四軍人都跟咗張國燾南下嘅左路軍,分裂當時,左路軍有8萬幾人,右路軍有近1萬人[83]
  10. 紅一方面軍同軍委直屬部隊共2.2萬人(包括紅軍大學800人),陝甘寧地方紅軍8千人(另有陝南2千人),紅二方面軍1.1萬人,紅四方面軍及總司令直屬隊3.8萬人[80]
  11. 其中中央紅軍6千人,紅二十五軍3千人,紅二方面軍1.1萬人,紅四方面軍1.4萬人。呢個總體三萬餘人嘅數字係唔計陝北紅軍、長征後擴大嘅人員、長征結束後西路軍損失嘅人數[80]
  12. 毛澤東喺《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講:「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佈,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麼廣大的民衆怎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佈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穫的。」另外毛澤東讚話長征係「歷史記錄上嘅第一次」,認爲係奇跡性嘅神話[11]
  13. 語體文原文:對我們來說,歷史上最黑暗的時候是在長征的過程中……特別是我們穿過接近西藏的大草地的時候,我們的狀況處于絕境。我們不僅沒有吃的,我們也沒有喝的。然而我們活下來了。
  14. 越南文係Bùi Công Quan,根據中文資訊[105],Bùi係裴,Công係公,未定嘅係Quan,有字:關、冠、官、棺、瘝、觀、貫、鰥。
  15. 越南文國語字係「thẳng cánh cò bay」,漢喃係「𥊣𫅩𫛈𩙻」。
  16. 據越南報人徽德(Huy Đức,名僅參攷,字未定。Đức只有德字,Huy有字徽、揮、暉、煇、眭、輝、麾、󰇈),喺1978年時,李班曾經被捕,因爲懷疑佢同中國有好密切嘅聯繫。
  17. 毛澤東同賀子珍結婚時,毛澤東第二任老婆楊開慧仲在世,佢哋結婚係因爲佢哋以爲楊開慧已經畀國民黨處死;實際上楊開慧係佢哋結婚兩年後先畀國民黨捉到殺咗嘅[107]
  18. 結婚時康克清先17歲,而朱德已經43歲。朱德嘅原妻亦係個共產黨員,喺1928年畀國民黨處死[111]
  1.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統:紅軍長征是多面化的,歷史真實不應掩蓋。共識網。2015年4月3號。原著喺2015年11月8號歸檔。喺2015年11月8號搵到
  2.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征經過。新華資料。喺2015年12月16號搵到
  3. 3.0 3.1 3.2 Yang, Benjamin (1990年). From Revolution to Politics: Chinese Communists on the Long March (英文). Westview Press. p. 233. ISBN 0-8133-7672-6.中文譯本:作者:楊炳章,譯者:郭偉 (2006年)。革命到政治:長征與毛澤東的崛起外毛澤東研究譯叢 (簡體中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ISBN 9787300069760
  4.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程:紅軍開始進行萬里長征國軍網。新華網。喺2015年12月8號搵到
  5. 5.0 5.1 5.2 5.3 5.4 萬五千里長征族魂網站。新華資料。喺2015年12月7號搵到
  6. 6.0 6.1 征路沒有二萬五千里。BBC中文網。2003年11月6號。喺2015年12月6號搵到
  7. 7.0 7.1 Zhang, Chunhou. Vaughan, C. Edwin (2002年)。Mao Zedong as Poet and Revolutionary Leader: Soci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s:從社會歷史角度看作爲詩人和革命領袖的毛澤東 (英文)。Lexington books。頁 65ISBN 0-7391-0406-3{{cite book}}: CS1 maint: multiple names: 作者名單 (link) 著作中譯名可查中國文化海外傳播動態數據庫。另外對於里程數字有各家研究結果,據英文維基百科(2015年12月10號查),呢本書記嘅里程數字係「超過九千公里」,行軍日數「超過370日」(over 9,000 kilometers (6,000 miles) over 370 days)
  8. 界大百科事典2版 (日文)。平凡社。2006年。
  9. VẠN LÍ TRƯỜNG CHINH字:萬里長征[[Category:有越南文嘅文章]] (越南文)。越南百科辭典。原著喺2021年10月24號歸檔。喺2016年2月19號搵到 {{cite web}}: URL–wikilink conflict (help); templatestyles stripmarker in |title= at position 24 (help)
  10.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高華。軍長征的歷史敘述怎樣形成的。《炎黃春秋》2006年第10期。原著喺2016年3月4號歸檔。喺2015年12月8號搵到
  11. 11.0 11.1 11.2 11.3 毛澤東 (1935年12月27號)。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喺2015年12月16號搵到
  12. 卜一 (2014-07-01)。道拾遺 (臺灣中文)。獨立作家-釀出版。ISBN 978-986-5696-10-8
  13. 卜一 (2014-07-01)。道拾遺 (臺灣中文)。獨立作家-釀出版。ISBN 978-986-5696-10-8 p.17-19
  14. 《中國國民黨史》:「赤匪自稱這次流竄為長征。這次長征開始於民國二十三年十月,到二十四年一月,紅軍主力已到達貴州的遵義。」
  15. 薛岳,《剿匪紀實·自序》:「既而匪勢大蹙,傾巢西竄,余復奉命揮軍追勦。」
  16. 征路上紅軍放軍報。新華網。2006年10月10號。喺2015年11月8號搵到
  17. 17.0 17.1 갈피 속의 오늘: 1935년 中마오쩌둥 대장정 완료 諺:책갈피 속의 오늘: 1935年中毛澤東大長征完了亞日報 (韓文)。Naver。2005年10月20號。喺2015年12月8號搵到
  18. 庹平。紅軍長征中的運動戰戰略 (PDF)。《中共黨史研究》1996年第5期(總第413期)。頁 23~29。喺2015年12月16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19. 唐德剛。澤東簡傳要義評述. 澤東專政始末1949-1976。「其實長征的功用,只是蔣介石的一條狼犬。長征之初,蔣叫它咬何鍵、咬陳濟棠、咬李宗仁、白崇禧。咬得何陳李白棍棒交加,落荒而走。……想起長征來,乖乖囉地咚,一身冷汗,教訓太大了。毛澤東再也不敢搞第二次了。以後同蔣介石再打仗,就不打長征打推磨了。推磨者游擊隊,建它七八十來個當年『蘇區』式的『根據地』。軍事各自為戰,化整為零游擊隊;政治統一領導,化零為整。蔣介石如再來『圍剿』,他吃掉一個,我就轉入二個。吃掉二個,我就轉入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他吃掉三個四個,我再從五個六個,轉回一個二個游擊隊……」
  20. 20.0 20.1 20.2 20.3 20.4 徐可欽。來,我才知道他們是真正的抗日英雄。《黃花崗雜誌》第45期。原著喺2015年9月4號歸檔。喺2015年12月17號搵到
  21. 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人民網。2007年1月16號。原著喺2016年3月4號歸檔。喺2015年12月21號搵到
  22. 岡山鬥争時期正規軍和地方武裝之間的關係解讀岡山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中國井崗山幹部學院。2013年8月13號。原著喺2015年5月9號歸檔。喺2015年12月22號搵到
  23. 肖甡。論中央蘇區的貢獻與蘇區精神 (PDF)史研究與教學2006年第1期第188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網。頁 61~66。{{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4. 24.0 24.1 岡山謎團:紅軍遊擊戰術六字訣誰創造的?。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9年3月20號。喺2015年12月25號搵到
  25. 25.0 25.1 森下修一 (1970年)。共内戦史 (日文)。三州書房。頁 31。
  26.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森下修一 (1970年)。共内戦史 (日文)。三州書房。頁 32。
  27. 張頓 (2012年8月22號)。史今日萬五千里長征相揭秘紀元。喺2020年5月13號搵到
  28. John K.Fairbank.(ed.) (1986年). Republican China 1912-1949; pt. 2 (英文).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劍橋大學出版). p. 206. {{cite book}}: |author= has generic name (help)中文譯本:作者:費正清(編)、費維愷(編);譯者:楊品泉 (1994年)。橋中華民國史 (簡體中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ISBN 9787500414063
  29. 29.0 29.1 29.2 29.3 、第五次反失敗軍長征史。中國共產黨歷史網。2011年5月25號。原著喺2020年3月28號歸檔。喺2016年1月28號搵到
  30. 小平,究竟是誰的人?。博訊新聞網。2010年1月9號。喺2016年1月19號搵到
  31. 31.0 31.1 31.2 31.3 31.4 王海光 (2015年12月3號)。毛澤東領導權威形成的歷史考察徽史學2011年第1期。共識網。原著喺2016年1月21號歸檔。喺2016年1月19號搵到
  32. 共中央委員會關於帝國主義國民黨五次我們黨的任務的決議共中央文件選集九1933。中國共產黨新聞・文獻資料。1933年7月24號。喺2016年1月22號搵到
  33. 苗體君 (2010年3月9號)。古為何把李德作為欽差到中央蘇區?史文苑。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喺2016年1月23號搵到
  34. 軍第五次反敗並不是李德博古的過錯方早報網。鳳凰網歷史。2012年4月12號。原著喺2016年9月4號歸檔。喺2016年1月22號搵到
  35. 姜克夫。國軍事史二卷。雲書bestbook。
  36. 36.0 36.1 36.2 36.3 36.4 易鳳林 (2012年6月19號)。軍長征:是倉促逃跑,還是戰略轉移?史文苑。人民網文史頻道。原著喺2020年3月28號歸檔。喺2016年1月7號搵到
  37.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介石桶圍剿劃外洩始末民政協網。新浪歷史。2015年11月25號。喺2015年12月25號搵到
  38. 阿羅健一 (2008年)。中戦争はドイツが仕組んだ意:德國之於中日戰爭 (日文)。小學館。頁 27~38。
  39. 39.0 39.1 39.2 39.3 39.4 朱安平。桶合圍出籠與破滅。中國近現代史 - 新世紀網絡課程。喺2016年1月4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40.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王作化、王晉陽。份絶密情報促成紅軍長征。《人民文摘》2009年第7期。原著喺2020年3月28號歸檔。喺2016年1月4號搵到
  41. 41.0 41.1 粟裕。顧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族魂網站。新華網。喺2016年1月30號搵到
  42. 野村浩一 (1974年)。国の歴史9 人民中国の誕生 (日文)。講談社。頁 276~277。
  43. 徐焰 (2007年)。解長征之謎。人民出版社。
  44. 顏梅生 (2011年6月8號)。軍長征後留在中央蘇區的女人們結局如何案春秋2009年08期。鳳凰網歷史。原著喺2012年6月29號歸檔。喺2016年2月8號搵到
  45. 央蘇區時期陳毅的軍事貢獻。中國共產黨歷史網。2014年3月21號。原著喺2020年3月28號歸檔。喺2016年1月7號搵到
  46. 46.0 46.1 46.2 46.3 何項英陳毅沒有參加西撤。中國黃埔軍校網。原著喺2016年3月6號歸檔。喺2016年1月7號搵到
  47.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征:前所未聞的故事。鳳凰書城。2015年4月17號。喺2016年1月9號搵到
  48. Ralf Berhorst。Das China des Mao Zedong名大意:毛澤東嘅中國 (德文)。GEO EPOCHE。
  49. 征落脚點選在陝北 毛澤東爲何向國民黨的報紙致謝?。人民網文史頻道。2011年10月13號。原著喺2020年4月12號歸檔。喺2016年2月4號搵到
  50. 50.0 50.1 50.2 50.3 央紅軍長征落腳點的七次變化放軍報。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5年4月3號。喺2016年2月11號搵到
  51. 51.0 51.1 介石與地方軍閥的矛盾與中央紅軍長征的勝利。中國黃埔軍校網。原著喺2021年10月27號歸檔。喺2016年2月7號搵到
  52. 秘:爲什麼紅軍長征從來沒中過埋伏華網。新浪歷史。2015年12月31號。喺2016年2月11號搵到
  53. 央紅軍長征開始國共產黨新聞。喺2016年11月25號搵到
  54. 讀長征(72):紅軍長征途中都用啥武器?廣軍事。2016年10月19號。喺2016年11月26號搵到
  55. 央紅軍長征時人手1顆手榴彈?奪取臘子口天險立大功日頭條。2016年10月10號。原著喺2020年3月28號歸檔。喺2016年11月26號搵到
  56. 張雲 (2006年)。漢年傳。上海人民出版社。頁 109~110。ISBN 978-7-208-06011-1
  57. 57.0 57.1 57.2 57.3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2006年)。軍長征史。中共黨史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ISBN 7-80199-388-8
  58.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郭廷以 (2012年)。代中國史綱。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ISBN 978-7-5432-2049-2
  59. 中央文獻研究室。榮臻傳15章 血戰湘江學網。喺2016年11月29號搵到
  60. 60.00 60.01 60.02 60.03 60.04 60.05 60.06 60.07 60.08 60.09 60.10 60.11 60.12 60.13 60.14 60.15 王樹增 (200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ISBN 978-7-02-005798-6
  61. The Long March: The True History of Communist China's Founding Myth; Zhou Enlai: The Last Perfect Revolutionary - 長征:共產中國建國神話嘅真實歷史;周恩來:最後嘅完美革命ForeignAffairs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外交關係委員會 (英文)。2008年。喺2016年10月22號搵到
  62. 62.0 62.1 62.2 6 首尾割裂。2016年10月30號。喺2016年12月1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63. 軍長征日記揭秘:長征初期失策的搬家。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0年8月16號。喺2016年2月9號搵到
  64. 64.0 64.1 史專家:搬家轉移搬出背上的共和國。新華網。2006年8月9號。喺2016年2月9號搵到
  65. 說湘江之戰。華夏經緯網。2006年9月20號。原著喺2013年1月23號歸檔。喺2016年2月9號搵到
  66. 中央檔案館編 (1991年)。共中央文件選集十冊:1934-1935。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ISBN 7-5035-0303-3
  67. 今井駿、久保田文次、田中正俊、野澤豐 (1984年)。国現代史 (日文)。山川出版社。頁 175~176。參照版本:一版六刷.
  68. 葉永烈 (2014年)。史選擇了毛澤東。四川人民出版社;華夏出版社。ISBN 978-7-220-09205-3
  69. 征中博古因何事欲拔槍自殺被聶榮臻所救子晚報。2015年12月10號。喺2016年12月2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70. 尹傳正 (2015年5月13號)。古長征拔槍:不爲自殺是想槍斃毛澤東?民網文史原著喺2017年4月18號歸檔。喺2016年12月2號搵到
  71. 71.0 71.1 四方面軍轉戰大巴山:殲敵10萬 建川陝根據地華網。2014年4月1號。喺2016年12月3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72. 裴毅然。色生活史:革命歲月那些事1921-1949 (繁體中文)。獨立作家。頁 231~232。ISBN 9865729229
  73. 軍長征的幾個階段:轉折階段。新華網。喺2016年2月12號搵到
  74. 渡赤水令紅軍損失巨大 毛澤東遭空前質疑黃春秋。搜狐歷史。2015年1月28號。原著喺2020年3月28號歸檔。喺2016年11月27號搵到
  75. 孫果達。渡赤水四次渡赤水—正確理解毛澤東的意之筆國共產黨新聞原著喺2016年10月17號歸檔。喺2016年11月27號搵到
  76. 追堵截紅軍長征親歷記 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1年。頁 15~16。ISBN 7-5034-0177-X
  77. 周天度、鄭則民、李義彬 (2011年)。華民國史八卷1932—1937。北京:中華書局。頁 335。ISBN 978-7-101-08001-8
  78. 78.0 78.1 碼二萬五千里長征:紅軍翻越雪山爲什麼難浪軍事。2016年9月12號。喺2016年12月7號搵到
  79. 紅軍陳詩林一段難忘經歷 爲周副主席冒死取藥華網。2006年9月5號。喺2016年12月7號搵到
  80.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萬還是八萬?長征之後還有多少紅軍民網。2006年8月21號。原著喺2020年3月28號歸檔。喺2016年12月3號搵到
  81. 軍長征途中曾經建立的兩個和國國共產黨新聞。2007年5月8號。喺2016年12月13號搵到
  82. 黃辛建。調還是誤會、假託:1935年藏軍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原著喺2020年3月28號歸檔。喺2016年12月13號搵到
  83. 83.0 83.1 83.2 統:毛澤東一生最灰暗的時刻維新聞。2016年11月6號。原著喺2020年3月28號歸檔。喺2016年12月15號搵到
  84. 84.0 84.1 84.2 軍長征的幾個階段:堅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階段。新華網。喺2016年2月12號搵到
  85. 薩説史27:草地和分裂征系列之十談網。2014年3月9號。喺2016年12月12號搵到
  86. 86.0 86.1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2010年)。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第一卷。軍事科學出版社。ISBN 978-7-80237-381-5
  87. 澤東征路。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6年11月1號。喺2016年2月13號搵到
  88. 88.0 88.1 Nguyễn Vạn Lý(名僅參攷,字未定:阮萬里)。Vạn Lý Trường Chinh(漢喃:萬里長征 (越南文)。 {{cite book}}: templatestyles stripmarker in |title= at position 87 (help)
  89. 征——需要回答的六個疑問華網。2016年10月19號。喺2016年12月9號搵到
  90. 歐陽敏。山紅旗:紅四方面軍川陝紀實。四川人民出版社。ISBN 7220088353
  91. 91.0 91.1 軍長征的幾個階段:發展鞏固和南下受挫階段。新華網。喺2016年2月16號搵到
  92. 代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
  93. 克:紅二、六軍團長征記。新華網。喺2016年2月13號搵到
  94. 馬長虹. 西路軍問題與《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卷)》. 炎黃春秋. 2004, (8): 44–47.
  95. 95.0 95.1 軍長征勝利的軍事戰略意義華網。2006年10月3號。喺2016年12月27號搵到
  96. 馬平 (2016年10月24號)。平:長征勝利80週年總結之二——全國紅軍一盤棋月網. 觀察者網原著喺2020年9月19號歸檔。喺2017年1月1號搵到
  97. 裴毅然。共初期經費來源 (PDF)港中文大學。喺2017年1月1號搵到
  98. 軍長征的幾個階段:大會師階段。新華網。喺2016年2月19號搵到
  99. 99.0 99.1 薛岳 (1937年)。匪紀實。文星書店。「三民主義,適合國情,吾人黽勉奉行,即足以救國建國。乃共匪故騰其階級鬥爭邪說,洪波四濺,逋毒十省,所過焚殺,川原以丹,至是猙獰面目,暴露無餘,政治立場,全告消失,民衆益視之若蛇蠍,蓋失民者亡,叛國者滅,理固宜然,然連歲驛騷,國家元氣,亦因之而斲喪,不禁感慨係之矣。」
  100. 張鳴。軍長征之謎 (PDF)港中文大學。喺2017年1月2號搵到
  101. 潘宏、馬宏偉 (2016年7月5號)。恩來與鄧穎超 生死線上的愛情國軍網原著喺2020年3月28號歸檔。喺2016年12月7號搵到
  102. 征精神同樣屬於世界民網文史。2016年6月29號。原著喺2020年3月28號歸檔。喺2016年12月15號搵到
  103. 103.0 103.1 103.2 103.3 103.4 些外國人參加了長征民網文史。2016年6月30號。原著喺2020年3月28號歸檔。喺2016年12月15號搵到
  104. Thiếu tướng Nguyễn Sơn, lưỡng quốc tướng quân喃:少將阮山、兩國將軍[[Category:有越南文嘅文章]]南外商大學青年團 (越南文)。原著喺2016年3月29號歸檔。喺2016年12月15號搵到 {{cite web}}: URL–wikilink conflict (help); templatestyles stripmarker in |title= at position 50 (help)
  105. 105.0 105.1 105.2 105.3 南人李班:長期在閩粵贛從事革命工作浪財經。2016年10月19號。喺2016年12月18號搵到
  106. 106.0 106.1 征中有多少女紅軍勝利到達陝北?民網。2016年9月6號。喺2016年12月21號搵到
  107. 劉曉農 (2012年4月27號)。澤東賀子珍結婚 到底是在楊開慧犧牲前還是後?國共產黨新聞網。喺2016年12月21號搵到
  108. 征途中性趣風發的毛澤東仍讓賀子珍三次懷孕維讀者。2015年3月6號。喺2016年12月21號搵到
  109. 18、四渡赤水 賀子珍生的女孩下落之謎民網。2006年10月23號。原著喺2020年3月28號歸檔。喺2016年12月21號搵到
  110. 德夫人康克清回憶錄披露鮮爲人知的細節果論壇。2015年1月31號。原著喺2020年3月28號歸檔。喺2016年12月22號搵到
  111. 111.0 111.1 111.2 軍領導人夫人們如何隨夫長征國網原著喺2010年12月5號歸檔。喺2016年12月22號搵到
  112. 古之女秦摩亞撰文解密:母親劉群先不爲人知的一生國共產黨新聞。2011年12月13號。喺2016年12月23號搵到
  113. 穎超:身陷沼澤命懸一線日頭條。2016年8月1號。原著喺2020年3月28號歸檔。喺2016年12月23號搵到

參攷資料

編輯
中文
  • 徐焰 (2007年)。解長征之謎。人民出版社。
  • 張雲 (2006年)。漢年傳。上海人民出版社。ISBN 978-7-208-06011-1
  •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2006年)。軍長征史。中共黨史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ISBN 7-80199-388-8
  • 郭廷以 (2012年)。代中國史綱。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ISBN 978-7-5432-2049-2
  • 王樹增 (200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ISBN 978-7-02-005798-6
  • 中央檔案館(編) (1991年)。共中央文件選集十冊:1934-1935。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ISBN 7-5035-0303-3
  • 葉永烈 (2014年)。史選擇了毛澤東。四川人民出版社;華夏出版社。ISBN 978-7-220-09205-3
  • 裴毅然。色生活史:革命歲月那些事1921-1949。獨立作家。ISBN 9865729229
  • 追堵截紅軍長征親歷記 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上。中國文史出版社。1991年。ISBN 7-5034-0177-X
  • 周天度、鄭則民、李義彬 (2011年)。華民國史八卷1932—1937。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8001-8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2010年)。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第一卷。軍事科學出版社。ISBN 978-7-80237-381-5
  • 歐陽敏。山紅旗:紅四方面軍川陝紀實。四川人民出版社。ISBN 7220088353
  • 代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
  •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編) (1987年)。國人民解放軍戰史一卷。軍事科學出版社。
  • 薛岳。匪紀實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四十九輯,沈雲龍主編。文海出版社。
  • 唐德剛。澤東專政始末1949-1976澤東簡傳要義評述
日文
  • 界大百科事典(第2版。平凡社。2006年。
  • 森下修一 (1970年)。共内戦史。三州書房。
  • 阿羅健一 (2008年)。中戦争はドイツが仕組んだ(德國之於中日戰爭。小學館。
  • 野村浩一 (1974年)。国の歴史9 人民中国の誕生。講談社。
  • 今井駿、久保田文次、田中正俊、野澤豐。国現代史。山川出版社。
  • 介石秘録8~10卷。產經新聞社出版局(サンケイ新聞社出版局)。1976年。
  • 兒島襄 (1988年)。中戦争2~3卷。文藝春秋。
  • 20世紀年表。每日新聞社。1997年。
  • 依田熹家(編譯) (1971年)。火燎原二卷。新人物往來社。
  • 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編譯) (1981年)。国現代史年表。國書刊行會。
  • 村瀨興雄(編) (1975年)。界の歴史15 ファシズムと第二次世界大戦(世界歷史15 法西斯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公文庫。
  • 竹內實(監修) (1986年)。征の道 中国 瑞金―延安12000キロ(長征之路 中國 瑞金~延安12000公里。日本放送協會。
  • 竹內實(編集) (1992年)。国近現代論争年表上。同朋舍出版。
越南文
英文
德文
  • 哈夫·比賀斯特(Ralf Berhorst)。Das China des Mao Zedong澤東嘅中國。GEO EPOCHE。

出面網頁

編輯
基礎資訊
插圖、地圖同海報
紀念網站
  N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