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韻撮要》(粵拼fan1 wan5 cyut3 jiu3),簡稱《分韻》,係清朝廣州音韻書,估計喺清初時期成書。作者不詳,喺目前已知嘅版本中,經由武溪溫儀鳳(岐山)、溫繼聖(端石)二人編訂。

佢嘅聲韻系統,同現時最流行嘅廣東話有啲唔同。學界相信佢反映舊時嘅讀音。

書中唔收廣東話口語字,有音無字亦冇收。

版本

編輯

《分韻撮要》自清朝乾嘉以來,翻刻甚劇。現存最早嘅版本是由廣州雙門底壁魚堂梓行嘅單行本,由武溪溫岐山校輯,目前收藏喺德國拜仁州立圖書館。呢個版本冇寫明刊刻年份,亦冇前言後記,但係封面上寫明「梓行」,說明唔係根據他人版本而重鐫翻刻,至少可以證明佢係經由溫岐山編訂嘅第一版本。

另一單行本係收藏喺荷蘭萊頓大學圖書館嘅《元亨字彙分韻撮要》,冇寫明年份,冇前言後記,連邊個刊刻都冇記低。書坊依照正文,將編者補足做「武溪溫岐山溫端石」二人,可見呢個版本乃係根據上述壁魚堂版本翻刻。藏館根據原藏書人魯瓦耶(Jean Theodore Royer)身處嘅年代,估計刊刻年代大約喺十八世紀。岑堯昊考證魯瓦耶最遲喺1773年識得中文,佢呢本《分韻》可能係早年購得,或者由佢嘅中國朋友若瑟、亞彩送嘅,相信呢個元亨本刊刻於十八世紀中後葉。[1]

後來傳世嘅《分韻》多數係合刻本,即係喺一頁分欄刊印超過一本書。合刻本依單行本翻刻,錯訛多過單行本[1]。當中最著名嘅有1782年[2]的《江湖尺牘分韻撮要合集[3]。1856年,美國人衛三畏根據呢個版本嘅《江湖尺牘分韻撮要合集》刻本出版咗《英華分韵撮要》。馬禮遜自編書目嘅手稿,亦都有《江湖分韻酬世全書》、《江湖尺牘分韻撮要合集》兩部合刻本。如果計算唔同書坊翻刻嘅《江湖尺牘分韻撮要合集》或《尺牘輯要分韻撮要合集》,年代由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至1904年(光緒三十年),跨越百載。[1]香港陳湘記書局出版嘅《新輯寫信必讀分韻撮要合璧》,則係翻刻時間最遲嘅版本,錯訛亦多過前述版本。

硏究

編輯

近代對《分韻撮要》嘅論述,最早係黃錫凌喺《粵音韻彙》收錄嘅〈廣州標準音之研究〉一文,但係佢對《分韻》評價不高,認爲《分韻》同當時粵語讀音嘅差異,只係由於《分韻》依據編者地方口音(黃錫凌認爲係南海順德嘅方音)而唔係標準粵語讀音。

最先為《分韻撮要》擬定具體國際音標音值嘅是彭小川(1990)。彭小川認為《粵音韻彙》嘅差異反映咗粵語隨住時間嘅變化,而唔係地方口音差異。劉鎮發張群顯(2003)根據來華傳教士的語音描述提出《分韻》修另一套擬音方案。[4]羅言發(2020)根據上述兩文,又提出第三套擬音方案,並用以佐證澳門話喺清末民初嘅音變。[5]

韻部

編輯

《分韻撮要》分韻部三十三個,第一到卅一韻,用陰調字做名,第卅二、卅三韻,用陽調字做名。

每部韻部內小韻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排列,即係陰調行先,陽調在後。

字有字義,絕大多數無反切

分韻撮要韻部
次第 平上去
(英華[6]

(英華[6]
平上去
(粵拼)

(粵拼)
ín ít in it
ai ai
í i
ü yu
au au
ung uk ung uk
ing ik ing ik
an at an at
éung éuk oeng oek
ong ok ong ok
十一 iu
十二 ú u
(無*) ò ou
十三 ün üt yun yut
十四 ái aai
十五 ang ak ang ak
十六 z'
十七 am ap am ap
十八 áu aau
十九 oi oi
二十 ím íp im ip
二十一 un ut eon eot
二十二 ui eoi
二十三 o o
二十四 ám áp aam aap
二十五 án át aan aat
二十六 á aa
二十七 ún út un ut
二十八 úi ui
二十九 é e
三十 on ot on ot
三十一 òm òp
三十二 áng ák aang aak
三十三 ng ng
(無*) (靴) ù oe

*《分韻》原本無嘅,《英華》記有,語音衍變之故。[6]

聲母

編輯

《分韻》冇直接標聲母,但每隻韻部逢親聲母、聲調有差就列新小韻;按照唔同韻部小韻嘅排佈同埋根據現代粵語嘅推導,可以列出以下聲母同擬音(羅馬字出自粵拼《英華》,粗體嘅係粵拼。兩者有啲唔同。代表漢字參照「韻典網」,唔係《分韻》本身有嘅):

脣音 齒齦音 齦齶音 軟齶音 脣軟齶音 聲門音
塞音 全清  [p]
b p
 [t]
d t
 [k]
g k
 [kʷ]
gw kw
 [ʔ]
次清  [pʰ]
p p'
 [tʰ]
t t'
 [kʰ]
k k'
 [kʷʰ]
kw kw'
鼻音  [m]
m
 [n]
n
 [ȵ][註 1]  [ŋ]
ng
塞擦音 全清  [t͡s]
z ts
 [t͡ɕ~t͡ʃ]
ch
次清  [t͡sʰ]
c ts'
穿 [t͡ɕʰ~t͡ʃʰ]
ch'
擦音  [f]
f
 [s]
s
 [ɕ~ʃ]
sh
 [h]
h
近音  [j]
j y[註 2]
 [w]
w[註 3]
邊音  [l]
l
  1. 《英華》已歸入以母類
  2. 《英華》「i」(i)、「ü」(yu)前唔另標「y」
  3. 《英華》「u」(u)前唔另標「w」

參攷

編輯
  1. 1.0 1.1 1.2 岑堯昊:〈《分韻撮要》版本與音系新論〉,《中國語文通訊》第99卷第1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2020年1月,頁37-72。
  2. 目前喺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收藏嘅《江湖尺牘分韻撮要合集》爲翰寶樓刊刻嘅殘本,書嘅上欄是吳郡虞世英(學圃)所輯嘅《江湖尺牘》,下欄是《分韻》,全書其實冇寫明刊刻年份,1782年乃係書序〈花港主人序〉中嘅乾隆「壬寅年」。
  3. 彭小川 (1992)。語韻書韻撮要其韻母系統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4)。
  4. 劉鎮發、張群顯 (2003)。初的粵語音系——韻撮要聲韻系統. 出自 詹伯慧、伍 巍、甘于恩 (編)。八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 206–223。原著喺2023-05-21歸檔。喺2023-05-21搵到 {{cite book}}: Unknown parameter |dead-url= ignored (|url-status= suggested) (help)
  5. 羅言發 (2020)。門話近兩百年來的音變 ——兼論廣州話、中山話的歷史音變 (PDF)。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頁 110–126。原著 (PDF)喺2023-03-30歸檔。喺2023-05-21搵到 {{cite book}}: Unknown parameter |dead-url= ignored (|url-status= suggested) (help)
  6. 6.0 6.1 6.2 《英華分韻撮要》,1856

出面網頁

編輯
  N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