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廉,或者喊做欽廉地區,係兩粵入邊嘅一笪埞方,喺廣東粵西以西、廣西東南部撈越南北部嘅交界位置。清朝屬廣東廉欽道,兼八屬廉州府。而今建制上係由廣西裏頭三個地市管轄到。

地理

編輯

範圍

編輯

欽廉範圍南抵北部灣、北抵十萬大山南寧橫州對望、東北以六萬大山鬱林交界、東南同湛江安鋪鄰接、西靠北崙河越南交接。

 
康熙陣時內府分省分府圖之中一幅,廉州府圖。沿海從西到東為安南江(今北崙河)、貼浪江(江平江)、防城江、鳳皇江佮漁洪江(茅嶺江)、欽江、平銀江(大風江)、簞竹河、三汊江-晏江-一路到上游分廉江佮武利江(南流江,上游武利江匯入)

區內地理

編輯

欽廉地區西北、北便係十萬大山,東北係六萬大山,南邊毗臨北部灣;十萬大山一路延伸到越南廣寧省境內,山海之間東興、芒街隔界河北崙河相望;六萬大山麓到北部灣官寨海英羅港一線就隔開合浦山口鎮湛江市廉江安鋪地區高橋鎮南流江流經笪埞,喺匯集齊啲支流似武利江等等之後出海;除開南流江,域內仲有欽江防城江大風江北崙河(舊稱安南江)等江水。各大城鎮、墟鎮大多分佈喺啲江水隔籬。

嶺南地區歷史
中石器時代
約前兩萬–
約前一萬
廟巖

遺址

和平

文化

新石器時代中早期
約前一萬–
約前5000
牛欄洞

遺址

甑皮巖

遺址

北山

文化

新石器時代晚期
約前5000–
約前3500
大灣

文化

曉錦

文化

銅石並用時代
約前3500–
約前2000
石峽

文化

青銅時代
約前2000–
約前1000
百越 浮濱

文化

東山

文化

百越 南越 西甌 雒越
(東山文化)

(文郎國(?))
傳説約前2879

–前258

甌雒國(?)

前257

前207

前221治

–前207

任囂
趙佗
南越國

前203–前111

西漢前111治–9
9–23
鄧讓23–29
東漢29–187
士燮187–226
孫吳227–280
280–420
南朝
420|589
420–479
479–502
502–557

557–589

李賁政權

(萬春國)

541–603

589治–619
馮盎619–622內附

622治–907
嶺南道
嶺南道 安南都護府

西

靜海軍
清海軍
十國
907|971
劉隱907–917 曲氏政權

907–930

大越 917
南漢

918–971

吳權939–945
十二使君

945|968

丁朝968–979
前黎朝980–1009

960–1276
廣南路

西

李朝

1009–1225


1276–1355

西

陳朝

1225–1400

何真1355–1367

1368–1644
廣東省 廣西省 胡朝1400–1407
後陳朝1407–1413
後黎朝

初朝

1428–1527

莫朝1527–1677
後黎朝

中興朝

1533–1786

(鄭主)

1557

南明
1644–1646

1646–1911
廣東省 廣西省
西山朝1778–1802
阮朝
1842 (1841)

1842

1802–1945

法屬印度支那

(東京保護國)
1885–1945

中華

民國
1911

–1949

廣東省 廣西省
日據1937–1945 日據

(越南帝國)
1945

1941

1945

越南
民主
共和國
1945–1976
中華
人民
共和國
1949
廣東省 廣西省
廣西

壯族
自治區

越南
社會主義
共和國
1976–今
1999 1997

M

SAR

HK

SAR

標註年份係個政權統治嶺南地區嘅時間

史前

編輯

史前遺址着發現喺欽廉地區噶主要喺啲遺址畀海濱貝丘文化,啲喺新石器時代早期噶,比如亞菩山遺址、馬蘭嘴遺址、杯較山遺址喺防城港、牛屎環塘遺址喺合浦同埋芭蕉墩遺址與及亞陸講楊義嶺遺址喺欽州。種貝丘遺址裏頭主要噶謀生方式係採集、漁獵,可能都兼做有原始農業到了新石器時代中期。[1]

到新石器時代晚期,出名噶遺址有獨料遺址,在裏頭農業變成了主要[2]

建置

編輯

開始,朝廷開始設欽州府廉州府宋朝就統稱做欽廉,到明朝組成廉州府,下低分治四屬(欽州廉州靈山防城),所以又喊做欽廉靈防、欽廉四屬。按而今中國大陸嘅行政建制,欽廉係計欽州北海防城港三隻地級市,連同啲地級市下轄嘅一隻縣級市東興、三隻合浦縣浦北縣靈山縣

區劃史

編輯

欽廉地區古屬合浦郡南朝宋始設宋壽郡於欽州,南齊陣時變宋壽縣,為安京郡埞,屬安州。隋又設安州,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為欽州,取「欽順」義,又係「取欽江為名」。大業元年合浦設置祿州,又併入合州。同時大業初欽州改為寧越郡。唐陣時屬嶺南道、初初跟隋制,武德四年(621年)撤郡設欽州,治下啲縣多次更名、設改,而貞觀八年(634年)合浦喊做廉州。咸通三年(862年)嶺南道分嶺南東道嶺南西道,屬嶺南西道。宋朝陣時屬廣南西路,並稱欽廉。

元朝至元十七年(1280年)陣時設欽州路廉州路,連同高州路化州路雷州路等屬海北海南道,再上屬湖廣行省明朝劃畀廣東布政司,洪武元年(1368年)設廉州府,二年(1369年)設欽州府,洪武七年(1374年)欽州府降為欽州、並喺洪武十四年(1381年)歸屬廉州府。明朝陣時開始,防城江以東部份地區着越南實控;清朝跟明制,照舊屬廣東省中法戰爭之後嘅光緒十一年(1885年),中法喺天津簽訂《中法新約》(法文Traité de Tien-Tsin法文Traité de Tien-Tsin (1885)),裏便規定兩國派人勘察劃定中越邊界。兩年後(1887年),兩國之間訂立《續議界務專條》當中確定,中越以北崙河為界。接續到光緒十四年(1888年),清廷升欽州為直隸州,轄而今欽州、防城兩笪埞,原欽州西部劃出,設防城縣,北崙河邊立大清欽州界碑;廉州轄靈山、合浦。光緒二十年(1894年)劃遂溪縣潿洲島落合浦。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欽州、廉州屬廉欽道,治所欽州。宣統三年(1911年)廉欽道變欽廉軍政府

民國元年(1912年)撤銷廉州府,治下直屬欽廉軍政府、後改欽廉綏靖處,同時改欽州變欽縣,1914年改欽廉道。1916年桂系勢力岑春煊主張自下而上欽廉改隸廣西。民國六年(1917)欽廉四屬吳則浚等十五名代表向廣西省當局請願,欽廉應劃歸桂省。之後,吳則浚等二百餘人就欽廉劃歸廣西問題上書兩院,因爲碰啱護國戰爭,再加廣東督軍府同埋廣東各界人士抵制而冇實現到。[3]

民國九年(1920年),撤銷欽廉道,治下直屬廣東省。三月,喺桂系控制下嘅廣東,欽廉鎮守使陸蘭清、合浦李懷祖、欽州韋炳青等上書請願,要求捉欽州、廉州、靈山、防城劃隸廣西;四屬人民代表韋炳青等十幾人又上書;兩者呈遞至軍政府。之欽廉籍議員對於隻提案始終反對,龐淵鑒鄧政治兩議員「搜集人民反對此案之證據及窒礙難行之理由,列為書表分呈軍府當道」,防城、欽縣、合浦、靈山轄區啲官民大多嘸願改轄。龐淵鑒同欽廉紳商學各界代表潘承鎏與及欽廉留省學會勞有琨等人上書請願反對改隸。廣東啲旅外團體都強力反對,基於廣東一體嘅立場喺報紙上進行公開抗議。欽廉旅京人士召旅京廣東全體大會反對欽廉屬桂,上海粵僑商業聯合會都分別致電廣州、北京反對欽州割歸桂省。欽廉地方紳士組織在府學宮開公民大會,五千餘人到場全體表決否認改隸。最後,喺各方抵制壓力下同埋因陳炯明嘅粵軍回攻驅逐緊桂系,再加廣東省長楊永泰都聯絡粵籍軍官合謀倒桂噶情形下,6月4日下晝廣東省議會開會討論「欽廉各界代表潘承鎏等請函駁回欽廉改隸案」,結果反對改隸並全體起立通過,諮請廣東省長取消。6月24日,廣州軍政府發表歉電,宣布撤銷欽廉改隸案。[3] 之後直到民國十九年(1930年),欽廉屬廣東省南區綏靖公屬。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廣東省第八區行政督查專員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屬廣東省南路專區,1950年改欽廉專區,1951年改喊做欽州專區。1952年欽州專區劃畀廣西省。1955年改為合浦專區,又劃到廣東省。1958年12月1日,撤消防城縣,併入東興各族自治縣,縣治東興鎮。1959年改屬湛江專區。1964年,設立欽州僮族自治縣(1963年批准)。1965年,欽、防劃歸廣西壯族自治區,設立欽州專區,欽州僮族自治縣改為欽縣,那陳、西鄉等欽北鄉鎮劃入南寧市良慶區邕寧區上思劃入。1971年改稱欽州地區。1978年12月15日,東興各族自治縣縣治遷到防城鎮,改名防城各族自治縣。1983年設北海市。1987年捉合浦縣劃歸北海市。 1993年設立防城港市,轄防城、上思兩縣。1994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撤銷欽州地區,改設地級欽州市。1996年4月29日,國務院批准,設立東興縣級市,轄東興、江平、馬路等3隻鎮,市政府駐東興鎮,屬防城港市轄。

民系

編輯
内文:欽廉人

欽廉人主要分佈喺廣東、廣西、香港、澳門、臺灣及越南、新加坡、美國、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埞方,總人數有講800萬(中國大陸600萬,海外200萬)[4],又有講1000萬以上[5]

海外好多欽廉嘅僑裔分佈喺越南、成為越南華族嘅主要部分之一。其中分為明末嘅明鄉人、因劃界而入越南嘅原防城啲埞人同埋啲近代嘅移民。

明鄉人

編輯
内文:明鄉人

明末清初,部分嘸服清朝統治噶人移居越南,即為明鄉人。喺公元1679年,清廷逐漸逐漸平定三藩之亂之後,由高雷廉總兵陳上川、副將陳安平(Trần An Bình),龍門總兵楊彥迪、副將黃進帶領之下,三千名南明遺民坐五十部戰船到今日越南峴港。佢哋得呶陣時廣南國阮福瀕嘅庇護,受命遷落越南南圻,成為開發湄公河三角洲嘅主力之一。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明鄉人喺越南建有安南明鄉會館(明香社)[6]。但佢哋喺阮朝陣時捱戥華人分開計,嘸得參加華人商會社團,又嘸得自稱「華人」。佢哋基本上已經嘸講廣東話或者福建話[7]

近代越南華人

編輯

近代移居越南噶華人最多係廣府人,其次係潮州人,廣府或者客家華人當中好多又都係欽廉人。

有尐係因為1887中法劃界、住喺防城江東便而歸入越南噶,捱歸入儂族,大多住喺海寧、即而今廣寧省,其中大部分講𠊎話、白話混合語,所以喊做海寧客或者海寧儂。另外,劃界之後,都持續有新人遷入融入,歸為海寧客。佢哋祖上多數係清末入欽廉開墾噶客家人。喺保大皇帝陣時有過儂人自治區芒街,之後隨法國人南遷潼茅成立海寧郡自治區,又或者去西貢堤岸、甚至法國南加州。喺1979年越南政府發佈文件《越南各民族成分名稱嘅決定》裏便承認海寧儂為華族。[8]

有尐係因為逃離饑荒、戰火而跨境到越南海防同奈西貢堤岸噶(同奈尤其多欽廉與及廉江、吳川移民[9],所以同奈粵語口音基本上係欽廉方言[10]或者廉江口音)。好多客家人喺原本梅州為主噶崇正會館基礎上,設崇正欽廉會館[11]越南排華陣時好多欽廉華人走佬去香港、美國等其他埞方。

文化

編輯

語言

編輯

欽廉地區主要通行粵語,傳統上喊做粵語欽廉片,下分各城區白話廉州話新立話小江話六萬山話;欽廉片之外仲有少部分桂南平話喺靈山、欽州戥橫州南寧隻交界處。[12]

噻啲鄉鎮用𠊎話、又喊做新民話客家話),分佈喺譬如浦北張黃、大成,合浦公館,欽州久隆、那彭,防城至東興一迾埞嘅靠北山麓啲埞。[12]

壯話(欽州壯話)主要分佈喺三那(那彭、那思、那麗)啲埞,同埋接近上思啲埞。[12]

北海市鐵山港、丹兜海以東對過海啲埞(白沙鎮一帶)分佈有粵西閩語[12]

京族話(一種域外方言畀越南話)分佈喺京族三島,使用喺啲京族村鎮,與及啲京族人漢族人,啲居住喺京漢混住埞似江龍、潭吉、澫尾啲埞噶都有使用。[13]

戲劇

編輯

跳嶺頭撈嶺頭戲

編輯

「跳嶺頭」係嶺頭節(舊曆八月到十一月啲埞)陣時肯跳噶一種舞,肯跳在欽州、靈山、浦北;跟尾又得改造做成「嶺頭戲」在靈山。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4]:226-227

跳嶺頭着認爲來源跟古代「傩舞」,啲人係男噶或者男扮女,跳舞噶肯帶「鬼面殼」、木做噶、潲色噶,同時舞刀叉棍啲兵器,憑獨舞、雙人舞、群舞啲形式,跳在固定場所在「土地社」旁邊。靈山嶺頭戲增加有滑稽表演似古典小品穿插落舞蹈之間,比如「娶親」「搶親」之類,或者現代戲仔。語言嶺頭舞睇在地區,欽南區使欽州正話官話一種),靈山使靈山話或者都係官話。[14]:226-227

各笪埞喊跳嶺頭喊法撈時間冇盡同,欽北喊做「跳鬼廟」「跳木殼」;浦北喊做「頌鼓」「跳鬼僮」。欽北撈浦北都係肯跳在舊曆八月份。[14]:227

老楊公

編輯

同樣跟傩舞來噶仲有《老楊公》,唱於啲埞方啲講廉州話噶,使噶語言都是廉州話。《老楊公》着認爲起源跟道教祭神儀式「酬燈贖褐」,主要表演於結婚或者喜慶噶日子。《老楊公》都會帶鬼面殼,但男(漁翁老楊公)女(仙姑蔡九娘)佮起身邊唱邊跳,冇有群舞;唱法帶有說唱。是廣西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5]:67-69

廉州山歌劇

編輯

廉州山歌劇,有講是跟西漢傳落來,是比較出名在合浦常樂噶細劇,有十幾種唱腔曲牌。山歌劇有轍韻「人心」「關欄」「圈聯」「秋流」「支離」「邊連」「衰來」啲韻,反映欸廉州話噶韻。[15]:62-64

欽州採茶戲

編輯

欽州採茶戲屬一種桂南採茶戲,跟江西湖南啲埞流傳過來,時間係作爲民俗活動跟清朝乾隆年開始到欽州、靈山、浦北啲埞,到道光變成有故事情節噶戲仔。屬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4]:222-225

在近代,採茶戲得到發展憑其他民間藝術。何全龍,帶班師傅在「新半月茶會」噶,改編了木魚說唱本成茶花唱本、吸收南言唱腔作爲基本唱腔畀採茶在1867年;易演生,班主畀「石頭塘採茶班」又改編木魚說唱本做成大戲在1906年;啲木魚說唱本跟尾構成了四份一噶傳統採茶戲在1939年。[14]:222

採茶戲原本衹有旦角撈雜腳,時今有生旦末丑四行,文戲多武戲少,有「扇花」「中花」「錢尺花」「酒盃花」「交叉跪轉步」「七點梅檯步」啲傳統表演。伴奏肯使高邊文鑼,配三叮鼓、梆仔、高胡、二胡、揚琴、中胡、笛、㗾嗲啲樂器。[14]:223

春牛戲撈春牛調[14]:228-229

編輯

名人

編輯

祖籍

編輯
  1. 廖國一 (2002)。广西环北部湾地区原始文化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7: 54–63。
  2.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欽州縣文化館 (1982)。西欽州獨料新石器時代遺址1
  3. 3.0 3.1 茂兵高 (2012)。末民初欽廉改隸之爭探究國邊疆史地研究2: 46–55。
  4. 四屆世界欽廉懇親大會在越南隆重舉行界欽廉人 世界欽廉懇親大會官網原著喺2020年7月5號歸檔。
  5. 廉人及其精神界欽廉人 世界欽廉懇親大會官網原著喺2022年5月23號歸檔。
  6. 潘安:《越南南部華人文化考究》 胡志明市:文化—新聞出版社(2006年),第24-25頁
  7. 裴懷山,裴光雄,團氏美香,黃明福,黃文越,胡氏青娥,黎英俊,吳文麗,阮功皇,阮登疊,阮氏芳箴,阮氏秋紅,潘安,清水政明,蔣為文,陳德創,陳氏蘭,陳氏詩茶,陳文團,武氏凰蘭,武妙忠 (2019)。南文化:從紅河到九龍江流域。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ISBN 9577633838
  8. 清风 (1996)。""侬族"考"。桂侨史3
  9. 南的廣東華僑cantonese sheik原著喺2020年7月5號歸檔。
  10. 何宗權 (2020-01-07)。談欽廉人{{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11. 訪--越南崇正欽廉會館 張仕宗會長南崇正欽廉會館原著喺2020年7月5號歸檔。
  12. 12.0 12.1 12.2 12.3 梁猷刚 (1986)。广西钦州地区的语言分布 [Guangxi Qinzhou dialect area]。Fangyan (3): 219–222。
  13. Zhou, Qingsheng (2012). "Language change an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ition: The case of the Jings in China". Language Change and Ecology.
  14.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方文; 阮成武、謝鳳芹編 (2016)。說老欽州。中國文史出版社。ISBN 978-7-5034-7260-2
  15. 15.0 15.1 北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編 (2016)。海遺珠——北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漓江出版社。ISBN 978-7-5407-7893-4

連出去

編輯
  N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