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確」跳轉到呢度。想搵文法上嘅一個概念,請睇「真確 (文法)」。

zan1英文truth)係哲學上一種概念,唔同人有唔同睇法。有說真同現實一致。有說如實呈現原本法則理念。真有忠誠不異嘅特質。真同相對。有時真,亦叫真理,符合法則或者現實,就係真理。

因爲人以言文傳遞,未必可以如實,咁就生出真假。點樣去判別真假,就要有準則。之不過準則,就無話一定啱。

古今人會諗,乜嘢係真?點去分真?真究竟係主觀客觀?係絕對相對?呢啲問題,各派有各派見解,並無一致。

定義同詞源

編輯

真有唔同名,真實。佢同真相實相係相關。

英文

編輯
想知多啲:[[:真理]]、[[:阿列西亞]]同Tryggvi

英文嘅truth(真理)係嚟自古英語tríewþ, tréowþ, trýwþ,經過中世紀英語trewþe,同古高地德語triuwida古諾爾斯語tryggð係同源詞。好似troth(誓言)咁,佢係由形容詞true(真實嘅)名詞化而嚟,古英語tréowe。 英文嘅true(真實)係來自古英語(西撒克遜(ge)tríewe, tréowe,同古撒克遜語(gi)trûui古高地德語(ga)triuwu現代德語treu "忠實"),古諾爾斯語tryggr哥德語triggws同源。[1] 呢啲都係嚟自原始日耳曼語*trewwj-(有信實嘅意思),可能最終源自原始印歐語*dru-(樹),有「穩固如橡樹」嘅意思(例如,梵語dā́ru "(木頭)")。[2] 古諾爾斯語trú解作「信仰、信用;宗教信仰、信念」[3](古英文troth有「忠誠、誠實、信實」嘅意思,對比Ásatrú)。

所以,「真理」涉及到「忠誠、忠實、誠信、真誠」嘅特質[4],同埋「同事實或者現實一致」嘅意思,喺盎格魯-撒克遜語係用sōþ嚟表達(現代英文係sooth)。

除咗英文,所有日耳曼語言都引入咗「忠實」同「事實性」之間嘅術語區分。要表達「事實性」嘅時候,北日耳曼語族揀咗從sanna(「主張、肯定」)衍生嘅名詞,而歐洲大陸嘅西日耳曼語族(德語同荷蘭語)揀咗從wâra(「信仰、信任、協議」)繼續發展嘅詞(同斯拉夫語věra(「宗教信仰」)同源,但受拉丁語verus嘅影響)。羅曼語族使用跟隨拉丁語真理嘅術語,而希臘語阿列西亞,俄語pravda,南斯拉夫語istina同梵語sat(同英文sooth同北日耳曼語sanna相關)係有唔同嘅詞源。

喺某啲現代語境,"truth"呢個詞用嚟表示忠於一個原型或者標準。佢亦可以用喺「忠於自己」嘅情境中,意思係以真實行事。[5]

定義

編輯
睇埋:知識論

一個觀點係「真確」可以定義[6]

如果話『X 呢句主張係真確』,即係話 X 呢句主張同現實合乎。

根據呢種觀點,

  1. 人以外有個客觀嘅世界存在;
  2. 人嘅思緒可以用嚟描述呢個世界;

而如果話「某個諗法係真確」,意思即係指個人思緒入面嗰個世界同客觀世界嘅狀態一致[6]

仲要留意,廣東話日常用語成日用呢隻字指真確,但仲可以有「道德上可接受」嘅意思,而哲學定義上嘅真確同道德無關,淨係講緊句命題係咪合乎事實。

主要理論

編輯
 
沃特·西摩·奧爾沃德嘅《真理》雕像,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華加拿大最高法院

要決定啲字、符號、概念同信念可以點樣正確咁被認為係真嘅,無論係一個人定係成個社會嚟講,呢個問題都可以用下面五個最普遍嘅實質性「真理理論」嚟處理。每個理論都代表咗好多學者發表過嘅觀點。[7][8][9]

除咗最普遍嘅實質性理論之外,仲有討論其他理論。根據2009年11月對專業哲學家同其他人做嘅哲學觀點調查(總共有3226個受訪者,包括1803個哲學系教職員或博士,同829個哲學研究生),45%嘅受訪者接受或傾向於符合論,21%接受或傾向於縮減論,14%認知真理論[10]

實質性理論

編輯

符合論

編輯

符合論強調真嘅信念同陳述係同實際情況相符合。[11]呢類理論強調思想或陳述同事物或對象之間嘅關係。呢個係一個傳統模型,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哲學家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12]呢類理論認為,一個表述嘅真或假原則上完全由佢同「事物」嘅關係決定,即係佢準確描述咗呢啲「事物」未。符合論嘅一個經典例子係13世紀哲學家同神學家托馬斯·阿奎那嘅陳述:「Veritas est adaequatio rei et intellectus」(「真理係事物同智力嘅契合」),阿奎那將呢句話歸功於9世紀新柏拉圖主義艾薩克·以色列[13][14][15]阿奎那仲重申咗呢個理論:「當一個判斷符合外部現實時,就話佢係真嘅。」[16]

符合論主要圍繞住一個假設:真理係準確複製所謂嘅「客觀現實」,然後用思想、文字同其他符號嚟表達佢。[17]好多現代理論家都表示,如果唔分析其他因素,就無可能達到呢個理想。[7][18]例如,語言就扮演咗一個角色,因為所有語言都有啲詞嚟表達喺其他語言中基本上無法定義嘅概念。德語嘅詞「Zeitgeist」就係一個例子:講或者聽得明呢種語言嘅人可能「知道」佢嘅意思,但任何翻譯似乎都無法準確捕捉到佢嘅全部意思(好多抽象詞都有呢個問題,特別係源自黏著語嘅詞)。所以,有啲詞就為構建準確嘅真值謂詞加咗一個額外參數。喺應對呢個問題嘅哲學家中,有Alfred Tarski,佢嘅語義學真理論喺後面會總結到。[19]

下面幾個理論嘅支持者更加斷言,分析時仲要考慮其他問題,例如人際權力鬥爭、社區互動、個人偏見,同埋其他影響點樣決定真理嘅因素。

融貫論

編輯

一般嚟講,融貫論認為真理需要喺整個系統中有適當嘅元素配合。通常,融貫被認為唔單止係簡單嘅邏輯一致性;經常都要求一個融貫系統中嘅命題要相互提供推論支持。例如,喺判斷一個融貫系統嘅有效性同實用性時,基本概念集嘅完整性同全面性就係一個關鍵因素。[20]

融貫論嘅一個普遍原則係認為真理主要係整個命題系統嘅特性,只有根據個別命題同整體嘅融貫程度先可以將真理歸因於個別命題。喺通常被視為融貫論嘅各種觀點中,理論家喺融貫係意味住有好多可能嘅真實思想系統,定係只有一個絕對系統呢個問題上有分歧。

有啲融貫論變體據稱描述咗邏輯同數學中形式系統嘅本質同內在特性。[21]形式推理者願意並排考慮公理獨立同有時互相矛盾嘅系統,例如各種非歐幾里得幾何。總體來講,融貫論因為缺乏應用到其他真理領域嘅合理性而被拒絕,特別係關於自然環境嘅陳述、一般嘅經驗數據、關於心理學同社會實際問題嘅陳述,尤其係喺無其他主要真理理論支持嘅情況下使用嘅時候。[22]

融貫論區分咗理性主義哲學家嘅思想,特別係巴魯赫·斯賓諾莎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以及英國哲學家F. H. Bradley嘅思想。[23]佢哋仲喺幾個邏輯實證主義支持者中間復興,特別係Otto NeurathCarl Hempel

Pragmatic

編輯

民間信仰

編輯

真理謂詞P 係真嘅」喺人類語言入面有好大嘅實用價值,容許人哋高效咁認同或者否定其他人嘅講法,強調一個陳述係真定係假,或者引發各種間接嘅(格賴斯式)對話含義。[24]個人或者社會有時會懲罰「假」嘅陳述,以阻止講大話;[25]最古老仲存在嘅法律文本,烏爾納姆法典,列咗對於假accusations of sorcery或者通姦,同埋喺法庭上作偽證嘅懲罰。就連四歲細路都可以通過簡單嘅「錯誤信念」測試,成功評估另一個人嘅信念同現實喺特定方面有分別;[26]到成年嘅時候,人哋對「真理」已經有強烈嘅隱含直覺,形成咗一套「民間真理理論」。呢啲直覺包括:[27]

  • 捕獲(T-in):如果 P,咁 P 係真嘅
  • 釋放(T-out):如果 P 係真嘅,咁 P
  • 矛盾律:一個陳述唔可以又係真又係假
  • 規範性:相信啱嘅嘢通常係好事
  • 錯誤信念:相信一個陳述唔一定等於佢係真嘅

好似好多民間理論一樣,民間真理理論喺日常生活中好有用,但係深入分析之後就會發現喺技術上係自相矛盾嘅;特別係,任何完全遵守真理嘅「捕獲同釋放」語義(又叫做「T-圖式」)嘅形式系統,如果仲要尊重古典邏輯,就一定會被證明係不一致嘅,會陷入說謊者悖論或者類似嘅矛盾。[28]

睇埋

編輯
  1. 睇下霍茲曼定律關於-ww- : -gg-嘅交替。
  2. Etymology, Online. "Online Etymology". 原先內容歸檔喺2007-07-13. 喺2013-11-27搵到.
  3. A Concise Dictionary of Old Icelandic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07-09-30., Geir T. Zoëga (1910), Northvegr.org
  4. 牛津英語詞典true嘅定義有「忠於指揮官或者朋友,忠於原則或者事業,忠於自己嘅承諾、信仰等等;忠誠、忠實、堅定可靠;誠實、尊敬、正直、值得信任;無欺詐,真誠,真實」仲有「符合事實;同現實一致;準確無誤,真確;同事實吻合;描述事物真實嘅樣子;真實嘅,唔係假嘅、虛假嘅或者幻想出嚟嘅」。
  5.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Merriam-Webster-def嘅參照
  6. 6.0 6.1 Wright, C. (2009). Truth and objectivit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7. 7.0 7.1 哲學百科全書,補充卷,「真理」條目,作者:Michael Williams,572-73頁 (Macmillan, 1996)
  8. Blackburn, Simon同Simmons, Keith (編輯,1999年),《真理》,牛津大學出版社,牛津。包括James、Ramsey、Russell、Tarski同埋其他更近期嘅著作。
  9. Hale, Bob; Wright, Crispin, 編 (1999). 言哲學指南. pp. 309–30. doi:10.1111/b.9780631213260.1999.00015.x (失效 2024-08-24). ISBN 978-0-631-21326-0. {{cite book}}: Missing or empty |title= (help)CS1 maint: DOI inactive as of 8月 2024 (link)
  10. The PhilPapers調查 - 初步調查結果The PhilPapers調查。Philpapers.org。原先內容歸檔喺2012-03-20。喺2012-05-27搵到
  11. 哲學百科全書,第2卷,「真理符合論」條目,作者:Arthur N. Prior,223頁 (Macmillan, 1969)。Prior用咗伯特蘭·羅素嘅措辭嚟定義符合論。根據Prior嘅說法,羅素對於令符合論以呢個名稱廣為人知起咗重要作用。
  12. 哲學百科全書,第2卷,「真理符合論」條目,作者:Arthur N. Prior,223-24頁 (Macmillan, 1969)。
  13. 哲學百科全書,第2卷,「真理符合論」條目,作者:Arthur N. Prior,Macmillan, 1969,224頁。
  14. 「真理符合論」,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9-10-31.。
  15. Thomas Aquinas,《神學大全》,I. Q.16, A.2 arg. 2。
  16. 「真理符合論」,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9-10-31. (引用《論真理》 Q.1, A.1–3同《神學大全》,I. Q.16)。
  17. 例如,見Bradley, F.H.,「論真理同複製」,收錄於Blackburn等人編輯嘅《真理》,31-45頁,1999年。
  18. 哲學百科全書,第2卷,「真理符合論」條目,作者:Arthur N. Prior,223頁起。Macmillan, 1969。特別係「Moore嘅符合論」部分,225-26頁,「Russell嘅符合論」,226-27頁,「Ramsey同後期Wittgenstein」,228-29頁,「Tarski嘅語義學理論」,230-31頁。
  19. 哲學百科全書,第2卷,「真理符合論」條目,作者:Arthur N. Prior,223頁起。Macmillan, 1969。見「Tarski嘅語義學理論」部分,230-31頁。
  20. 例如,伊曼努爾·康德喺19世紀初建立咗一個有爭議但相當融貫嘅系統,直到今日仲有人爭論佢嘅有效性同實用性。同樣,萊布尼茨斯賓諾莎嘅系統都係典型嘅內部融貫但喺實用性同有效性方面有爭議嘅系統。
  21. 哲學百科全書,第2卷,「真理融貫論」條目,作者:Alan R. White,130-31頁 (Macmillan, 1969)
  22. 哲學百科全書,第2卷,「真理融貫論」條目,作者:Alan R. White,131-33頁,特別係「認識論假設」部分 (Macmillan, 1969)
  23. 哲學百科全書,第2卷,「真理融貫論」條目,作者:Alan R. White,130頁
  24. Scharp, Kevin (2013). "6: What is the Use?". Replacing truth (第1版).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ISBN 978-0-19-965385-0.
  25. "truth | philosophy and logic".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英文). 原先內容歸檔喺5 June 2019. 喺28 July 2017搵到. 真理好重要。相信唔啱嘅嘢好容易搞亂一個人嘅計劃,甚至可能會要咗佢條命。講大話可能會帶嚟法律同社會嘅懲罰。
  26. Wellman, Henry M., David Cross, and Julanne Watson. "Meta‐analysis of theory‐of‐mind development: the truth about false belief." Child development 72.3 (2001): 655–84.
  27. Lynch, Michael P. "Alethic functionalism and our folk theory of truth." Synthese 145.1 (2005): 29–43.
  28. Bueno, Otávio, and Mark Colyvan. "Logical non-apriorism and the law of non-contradiction." The law of non-contradiction: New philosophical essays (2004): 156–75.
  N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