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洲太平清醮
長洲太平清醮(又叫包山節,英文:Cheung Chau Da Jiu Festival或Cheung Chau Bun Festival),係香港長洲居民舉辦嘅一個太平清醮活動,喺每年農曆四月舉行,係當地最大規模嘅一個傳統宗教祭神求福習俗。長洲太平清醮有三大元素,分別係出巡、超幽及包山。
歷史
編輯相傳長洲太平清醮嘅舉辦,係因為清朝中期,嗰度發生瘟疫死得人多,長洲島民惶恐之下,就聚集北帝神前祈求消災解難。後尾玄天上帝指示,要延請高僧設壇拜懺,超渡水陸孤魂,奉神綏靖遊行街道,先至可以消禍。島民於是擇定喺每年農曆四月份內為建醮期,長洲人叫做「打醮」。擇日就響每年正月尾,由惠(州)潮(州)府同人喺北帝前杯卜選出籌備醮會嘅值理,再杯卜醮期。呢個做法歷年來畀島民奉行不絕,至今未嘗中斷。直至2001年,杯卜結果咁啱卜得四月初六做起醮之日,伸算至最熱鬧最受歡迎嘅神鑾會景遊行節目喺四月初八,亦為佛祖誕 —— 新訂嘅公眾假期。島民當時即『大膽』再杯卜北帝,係咪『同意』以後嘅醮期都訂喺相同日子,令更多善信普天同慶,參拜諸神。結果北帝『欣然同意』,所以自 2001年起,一年一度長洲太平清醮嘅醮期就咁定咗落嚟[1]。另一個說法,係話呢個係長洲一年一度嘅齋醮活動[2]。有記載指,1894 年香港島同離島發生瘟疫,長洲地保朱福喺汕尾、惠潮一帶請法師同戲班到長洲打醮[3]。
2005 年,政府將佢包裝成節慶旅遊項目,而太平清醮嘅飄色巡遊同搶包山比賽亦安排喺農曆四月初八,佛誕公眾假期,方便吸引啲人入嚟。另外,按照傳統,太平清醮嗰段時間全長洲都要守齋戒茹素,以紀念當年病逝島民。
出巡
編輯出巡係請駐守喺長洲嘅神靈四周巡視,以正妖邪。出巡前一日,島民會迎請全島神靈坐鎮北帝廟睇神功戲。當日重有祭鶴儀式。出巡正日,首先會舉行放生禮,再抬出神轎,由北帝廟出發,巡行至中興街天后宮再返回北帝廟。出巡期間,島民會舉辦各種活動酬神娛神,會有醒獅同麒麟隊響島上街道巡遊,當中以飄色最突出。
飄色
編輯飄色源於「佛山秋色」,各氏族社團各自派出兩個未夠四歲嘅細路,企係特製鐵架上裝扮成古今人物或傳說神衹,穿梭大街小巷。有啲值理會重會襯呢個機會將飄色細路打扮成時事人物諷刺時弊。
走神
編輯會影巡遊最重要嘅「走神」活動,亦會喺呢個時候進行。「走神」又叫「走菩薩」,本來由各氏族社團代表抬承神像,由北社公所走返北帝廟沖喜。眾人為爭先入廟向神靈報喜,都爭先恐後奔馳疾走,氣氛刺激非常。依家因秩序緣故變成順序跑返北帝廟。
超幽
編輯「超幽」嘅目的係要超渡水陸孤魂。儀式響出巡正日當晚舉行,分水、陸兩祭。道士會先向亡魂讀文,然後將小包山拆毀,將平安包放係幽桌上供奉鬼神。道士會誦經正式進行超幽。誦經完畢,道士會將誦唸文表同功曹使者一齊火化,再誦科文結束印咒。最後,島民會燒大士王嚟將一眾孤魂野鬼同大士王送走[5]。
包山
編輯宗教意義
編輯打醮嘅焦點係北帝廟前三個用竹棚搭成、掛滿平安包嘅包山。包山上蒸製而成嘅平安包,係做嚟祭祀北帝。長洲人相信搶得包山上嘅平安包,可以保𧙗一家平安,於是每逢打醮尾聲,唔少人喺祭祀完畢就爭住爬上包山搶包,便成搶包山活動。由於島民相信搶得越高嘅包越會為佢哋帶來安康,所以各方氏族社團,都會派出年輕力壯嘅後生仔搶包,變成類似一隊隊人爭奪包山山頂嘅包。前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形容搶包山好似攬球,又揶喻啲包雖然話係供奉北帝,但結果只係畀人用腳踩[6]。
唔畀搶
編輯1978 年嘅搶包山時,座包山冧咗,傷成百人,其中廿八人嚴重。當時新界政務司鍾逸傑用人身安全做理由,禁止搶包山。香港政府由此禁止搶包山,改派平安包。
復辦申請
編輯2004年,甲申年長洲太平清醮會景巡遊籌備委員會向政府申請復辦搶包山,重向政府提交結構安全報告想游說政府,但係當時嘅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參考過屋宇署嘅分析報告之後,認為竹棚搭嘅包山未能達到安全標準,否決申請[7]。
2005 年,包山改用金屬支架,政府先至批准復辦。搶包山嘅形式,亦由長洲島民數以百計咁踴上包山搶包,改為攀山搶包比賽,2005 年只准十二人玩[8]。
商業化
編輯動漫作品麥兜故事,內容提及將搶包山申請為亞洲運動會比賽項目,喚起香港人對搶包山嘅集體回憶。長洲鄉紳亦要求政府解除對搶包山嘅禁令。到咗2005年,政府將搶包山嘅節慶活動重新包裝做旅遊項目包山嘉年華,改咗用攀山嘅形式舉行搶包山比賽,重容許非長洲人參加。前民政事務局長何志平響電台節目講,搶包改為搶蛋糕、公仔,變成一種運動,帶畀長洲商機[9]。2005 年,做消防員嘅長洲人郭嘉明用咗三分鐘,搶咗五十一個包,以 453 分成為冠軍[10]。直至2007 年,佢連攞三屆搶包山比賽冠軍。
2007 年,政府改用塑膠做嘅假包,代替傳統蒸嘅真平安包。每個膠包嘅成本約七蚊,比起真平安包嘅三個七亳半,貴差唔多成倍[11]。
不過,政府將太平清醮包裝作廟會節慶旅遊項目,同埋將搶包山改成攀山比賽形式,就畀唔少人批評係「不倫不類」、「商業化」、「文化承傳欠奉」。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廖迪生教授指出,節慶傳統同人類經濟活動生活方式有密切關係,響數百人以至數千人參與嘅活動裡面,表現出社會性或地區性嘅團結,所以文化風俗傳統隱含社會結構意義,而政府首創嘅搶膠包,只係保留咗活動嘅框架,同當地人、當地社會文化全無關係[12]。有論者引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報告—文化的多樣性、衡突與多元共存》(2000)指出,保護文化嘅目的係「響經濟同技術發展時,將文化同人嘅價值擺返喺中心位置」,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嘅基本特點係佢「有活生生嘅實踐者,有觀眾,也活生生咁存在於社會當中」,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亦應該以提昇「文化尊嚴、文化自豪同文化身份」為目標。香港官員處理搶包山嘅取態,係將傳統文化承傳變成旅遊收益項目,既冇內涵,亦冇生命力,甚至連起碼嘅尊重都欠捧[13]。長洲建醮會認為政府接手主辦嘅搶包山唔係傳統,所以不與為伍。鄉紳黃維坤話:「其實長洲居民一直要求恢復搶包山傳統,大部份島民都唔同意現時嗰種『不倫不類』嘅所謂搶包山,佢只係個爬山比賽,唔可以叫搶包山,完全冇意思。真正『搶包山』係所有大眾都有份,鍾意攞幾多個包就幾多個包。」以前最有興趣搶嘅係漁民,因為一來佢哋最需要祈福,又爬慣桅杆,所以特別擅長搶,但而家嘅攀爬運動就冇漁民參與[14]。《南華早報》社評指出,搶包嘅傳統意義係為島民帶嚟平安、健康,如果將搶包山變成競技運動,會丟曬搶包山嘅精神面貌[15]。
文藝
編輯動漫作品麥兜故事,提到申請搶包山做亞洲運動會比賽項目,後尾重拍成動畫電影。
註
編輯- ↑ 〈存档副本〉。原著喺2008年5月1號歸檔。喺2008年3月18號搵到。
- ↑ 〈DiscoverHongKong – 文化歷史巡禮 – 長洲太平清醮〉。原著喺2008年3月15號歸檔。喺2008年3月18號搵到。
- ↑ 《香港離島風物志》第268頁
- ↑ 長洲太平清醮|以掛畫頂替3座大包山惹議 值理會 : 承建商缺人手拒接辦加拿大星島日報,2023年5月21號
- ↑ 《香港離島區風物志》第210頁
- ↑ Heritage worth fighting for, Patrick Ho, SCMP, May 13 2005
- ↑ 結構報告遭否決今年擱置 何志平承諾 明年搶包山—大公報,2004年5月23號 B01版
- ↑ Crowds steam as bun fest makes a towering return, The Standard, May 16 2005
- ↑ Parick Ho wants bun scramble held all year to draw tourists
- ↑ Cheung Chau firefighter keeps tradition aliv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May 16 2005
- ↑ 膠包成本貴一倍,明報,2007年5月26號
- ↑ 遺產保育後知後覺,文匯報C08版,2007年5月17號
- ↑ 李少媚:搶「膠包」談文化承傳,信報P38版,2007年5月23號。
- ↑ 真假包之謎,蘋果日報E14版,2007年5月23號
- ↑ Don't spoil festival with year-round bun scramble, SCMP, May 14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