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神廟英文Pantheon)係位於意大利羅馬嘅一棟建造於古羅馬時期嘅建築。 萬神殿(意大利語:Pantheon,拉丁語:Pantheum),又譯萬神殿潘提翁神殿,位於意大利羅馬,係一座古羅馬時期嘅宗教建築,後改建為教堂。公元609年,東羅馬帝國皇帝將萬神殿獻給教宗博義四世,後者將佢改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呢個亦係今日萬神殿嘅正式名稱。由於其完美嘅古典幾何比例,萬神殿被米開朗基羅譽為「天使的設計」。

萬神廟
起好c. 2 century 喺Wikidata改呢個
國家意大利 喺Wikidata改呢個
位處政區羅馬 喺Wikidata改呢個
地點Pigna 喺Wikidata改呢個
宗教天主敎 喺Wikidata改呢個
教區天主教羅馬教區 喺Wikidata改呢個
建築師Apollodorus of Damascus 喺Wikidata改呢個
獻畀聖母瑪利亞 喺Wikidata改呢個
文化culture of ancient Rome 喺Wikidata改呢個
材料石屎 喺Wikidata改呢個
用途博物館 喺Wikidata改呢個
35 米 喺Wikidata改呢個
54.5 米 喺Wikidata改呢個
43.3 米 喺Wikidata改呢個
面積2,000 平方米、1,500 平方米 喺Wikidata改呢個
地址Piazza della Rotonda, 00186 Roma RM 喺Wikidata改呢個
郵區冧巴00186 喺Wikidata改呢個
建築風格ancient Roman architecture 喺Wikidata改呢個
每年訪客30,000,000、1,737,735、9,330,835、8,955,569、972,714、4,926,809 喺Wikidata改呢個
遺產名Italian national heritage 喺Wikidata改呢個
面積2,000 平方米、1,500 平方米 喺Wikidata改呢個
https://www.pantheonroma.com/ 喺Wikidata改呢個
萬神廟嘅位置
Map

萬神殿始建於羅馬共和國向帝國轉變時期(約前29-19年),屋大維嘅副手馬庫斯·阿格里帕受委託修建了一座早期神廟。後於公元80年焚毀。圖密善皇帝修復後又於110年左右焚毀。120年代,由亞德皇帝重建。

呢座建築總體呈圓柱形,喺山牆下有一條由大型花崗岩科林斯柱組成嘅門廊(一級有8條,後面有兩組四條)。一個長方形嘅前廳將門廊,同圓形嘅大廳連接起來,圓形大廳位於一個帶圍堰的混凝土穹頂下,中央有一個寓意通向天堂的圓形開孔。萬神殿嘅穹頂喺建成近兩千年後仍然係世界上最大,無鋼筋混凝土穹頂。半球體嘅高度同內圓嘅直徑相同,有43米(142英尺)。

萬神殿係保存最完好嘅古羅馬建築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係因為佢一直被持續使用。自7世紀以來,萬神殿一直被用作一座教堂,專門供奉「聖母和殉道者們」 (拉丁語:Sancta Maria ad Martyres,但非正式地稱為「Santa Maria Rotonda」)。萬神殿前嘅廣場被稱為羅通達廣場。萬神殿係國家財產,由意大利文化遺產及旅遊部通過拉齊奧馬球博物館管理。2013年,參觀萬神殿嘅人數超過600萬。

萬神殿巨大嘅圓形穹頂單元,帶有傳統嘅神廟門廊,喺古羅馬建築中係獨一無二的。而且,喺古典復興時期,佢成為咗一個標準樣板,並被後來嘅建築師多次借鑑。

歷史

編輯

萬神殿始建於公元前27年的羅馬共和國時期,該廟由屋大維的副手阿格里巴所建,為的是紀念屋大維打敗安東尼和克利奧帕特拉。相傳這座最初的廟宇在公元69年12月19日被大火焚毀,直到公元125年才由喜愛建築的羅馬皇帝哈德良下令重建。上邊的銘文刻着M·AGRIPPA·L·F·COS·TERTIVM·FECIT(盧奇烏斯之子馬庫斯·阿格里帕在第三次擔任執政官時所建),但已很難考證這部分是否來自阿格里帕時代。

公元609年東羅馬帝國皇帝將萬神殿獻給教宗博義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這也是今天萬神殿的正式名稱。為剷除異教影響,三角楣上的浮雕和廟內的眾神雕像被搗毀,但建築保留了下來。這一時期雖然廟內的大理石和穹頂上的鍍金青銅板屢次被盜,但最終都重新尋獲。中世紀時期門廊正上方加蓋了一座鐘塔。

文藝復興時期該建築物成為了意大利建築師們殷切學習的對象;1435年,東羅馬元老院宣佈對該建築進行保護。

17世紀中葉,當聖座準備重建聖伯多祿大殿時,教宗烏爾巴諾八世將門廊天花板上的鍍金青銅板拆下來熔化,用來建造聖伯多祿大殿主祭壇上的天蓋,以及聖天使城堡的80門大炮。烏爾巴諾八世為了仿造其他中世紀時期的教堂,下令拆除中世紀鐘塔,並在門廊兩側建兩座巴洛克風格的鐘塔。這些作為都引起了羅馬人的不滿,拉丁諺語「蠻族沒做的事,巴貝里尼做了」(「Quod non fecerunt barbari, fecerunt Barberini」)由此而來。巴貝里尼(Barberini)是烏爾巴諾八世的姓氏。

不過意大利人最終還是報了仇:在為意大利第一位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造墓時,人們特地熔化了聖天使城堡的一尊大炮來做墓地裝飾,象徵性地奪回了萬神廟的青銅;而兩座鐘塔也最終在1883年被拆除。

萬神殿今天還是意大利的一個教堂,這裏定期舉行彌撒以及婚禮慶典,但同時它又是世界各國遊客們競相參觀的對象,以及建築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建築結構

編輯

萬神殿的結構簡潔明瞭,主體呈圓形,頂部覆蓋着一個直徑達43.3米的穹頂,是自建成後到1436年間最大的穹頂。穹頂的最高點也是43.3米,頂部有一個直徑8.9米的圓形大洞,用於採光。這個洞也是萬神殿唯一的採光點,這樣以來光線從頂部泄下,並會隨着太陽位置的移動而改變光線的角度,給予人一種神聖莊嚴的感覺,十分適合宗教建築的本性。

穹頂內部還做了五層凹格,凹格的面積逐層縮小,但是數量相同,因此更加襯托出穹頂的巨大,並給人以一種向上的感覺。大理石的地面上也使用了格子圖案,並在中間稍稍突起,這樣當人站在廟宇中間向四周看去時,地面上的格子圖案會變形,進一步給人造成一種大空間的錯覺。萬神殿圓形主體的前方有一個寬34米、深15.5米的柱廊,共有16根柱子,每根都是用整塊的花崗石製成,柱子高達12.5米,底部基座的直徑有1.43米。

萬神殿整幢建築都用混凝土澆灌而成,但是當時的人們能用混凝土澆灌出如此巨大的穹頂依然是一個奇蹟。如果用今天的混凝土,必然難以澆灌出這麼大的一個穹頂,因為混凝土的張力將無法使它承受自身的重量而坍塌。人們後來利用分析得知,古羅馬人當時使用的混凝土材料特殊,是使用來自那不勒斯附近的天然火山灰,再混入凝灰岩等多種骨料。然後在建造穹頂時,將比較重的骨料用在基座,然後逐漸選用比較輕的骨料向上,到頂部時只使用浮石混雜多孔火山岩。另外,穹頂的厚度也逐漸削薄,從穹頂根部的5.9米一直減少到頂部的僅1.5米。

  N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