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粵拼aa3 juk6 wong4前304年前232年),又叫孔雀王hung2 zoek6 wong4)、無憂王mou4 jau1 wong4),古印度一王,以推廣佛敎而聞名。佢治下孔雀帝國,遍及今日印度巴基斯坦,到處有阿育王石柱。阿育王四處征伐,死後王國就土崩瓦解。

阿育王

資料來源

編輯

關於阿育王嘅資料主要嚟自佢嘅石刻、其他提及佢或者可能係佢統治時期嘅碑銘,同埋古代文獻,特別係佛教經典。[1]呢啲資料經常互相矛盾,不過有啲歷史學家都試過將佢哋嘅證據互相印證。[2]

 
位於朱納加爾阿育王石刻敕令包含阿育王(十四條阿育王法敕)、魯達達曼一世斯堪達笈多嘅銘文。

碑銘

阿育王嘅碑銘係印度次大陸最早嘅帝國權力自我表述。[3]不過,呢啲碑銘主要講嘅問題,冇乜提供關於孔雀帝國其他方面或者社會嘅資料。[2]就算係關於「法」呢個話題,碑銘嘅內容都唔可以當係事實嚟睇。美國學者約翰·S·斯特朗就話,有時諗住阿育王嘅信息係一個政客嘅宣傳,目的係展示自己同佢管治嘅好形象,而唔係記錄歷史事實,咁會比較有幫助。[4]

仲有少量其他碑銘都提供咗啲關於阿育王嘅資料。[2]例如,佢喺2世紀嘅魯達達曼一世朱納加爾銘文度有提過。[5]尸利呵補羅發現嘅塔克西拉阿拉米語銘文提到一個以「Priyadari」開頭嘅失落詞語,有人推測係阿育王嘅稱號「Priyadarshi」,因為呢個詞係用公元前3世紀嘅阿拉米語寫嘅,但呢個講法都唔係好肯定。[6]仲有啲其他碑銘,好似索赫高拉銅版銘文摩訶斯坦銘文,有啲學者認為可能係阿育王時期嘅,但都有人唔同意呢個講法。[7]

佛教傳說

編輯

好多關於阿育王嘅資料都係嚟自佛教傳說,呢啲傳說將佢描繪成一個偉大嘅理想皇帝。[8]呢啲傳說出現喺同阿育王同期嘅文本入面,係由佛教作者寫嘅。佢哋用唔同故事嚟講佛教信仰對阿育王嘅影響。所以我哋要小心啲用呢啲資料嚟做歷史考證。[9]喺而家嘅學者之中,有啲人完全唔信呢啲傳說,覺得佢哋係神話;有啲人就接受所有睇落合理嘅歷史部分。[10]

關於阿育王嘅佛教傳說有好多種語言版本,包括梵文巴利文藏文中文緬甸文高棉文僧伽羅文泰文寮國文于闐文。所有呢啲傳說都可以追溯到兩個主要傳統:[11]

  • 北印度傳統,保存喺梵文文本好似《天譬》(包括佢嘅組成部分《阿育王傳》);同埋中文資料好似《阿育王傳》同《阿育王經》。[11]
  • 斯里蘭卡傳統,保存喺巴利文文本,例如《島史》、《大史》、《大史義釋》(《大史》嘅一個注釋)、覺音對《律藏》嘅注釋,同埋《一切歡喜》。[5][11]

呢兩個傳統之間有幾個明顯嘅分別。例如,斯里蘭卡傳統強調阿育王喺召開第三次佛教結集嘅角色,同埋佢派遣幾個傳教士去遠方地區,包括佢個仔摩哂陀去斯里蘭卡。[11]但係北印度傳統就完全冇提到呢啲事。佢講嘅係其他冇喺斯里蘭卡傳統入面出現嘅事,例如關於另一個叫拘那羅嘅兒子嘅故事。[12]

就算係講同樣嘅故事,兩個傳統都有幾個唔同嘅地方。例如,《阿育王傳》同《大史》都有提到阿育王嘅皇后低舍剌叉令人毀壞咗菩提樹。喺《阿育王傳》入面,皇后發覺自己錯咗之後就設法醫好咗棵樹。喺《大史》入面,佢就永久性咁毀壞咗棵樹,但係呢個時候棵樹嘅一條枝已經被移植到斯里蘭卡。[13]喺另一個故事度,兩個文本都講到阿育王試圖但係失敗咗從羅摩村塔收集到佛陀嘅舍利。喺《阿育王傳》入面,佢失敗係因為佢無法比得上擁有舍利嘅嘅虔誠;但係喺《大史》入面,佢失敗係因為佛陀已經決定咗呢個舍利會由斯里蘭卡阿努拉德普勒王國杜吒伽摩尼王來供奉。[14]《大史》用呢啲故事嚟讚頌斯里蘭卡係佛教嘅新保護者。[15]

 
阿育王訪問羅摩村,想從龍族手中獲取佛陀舍利,但係冇成功。桑奇第一佛塔南門。[16]

其他來源

編輯

錢幣學、雕塑同考古證據都補充咗關於阿育王研究嘅資料。[17]阿育王嘅名字出現喺各種往世書嘅孔雀王朝皇帝名單入面。不過,呢啲文本冇提供更多關於佢嘅細節,因為佢哋嘅婆羅門教作者冇受到孔雀王朝嘅贊助。[18]其他文本,例如《實利論》同米加西尼斯嘅《印度志》,提供咗關於孔雀王朝時期嘅一般資料,都可以用嚟推斷阿育王統治時期嘅情況。[19]不過,《實利論》係一本規範性嘅文本,主要講理想嘅國家而唔係歷史上真實存在嘅國家,而且佢寫作嘅時間係唔係喺孔雀王朝時期都有爭議。《印度志》係一本失傳作品,只有一部分以後來著作嘅轉述形式保存落嚟。[2]

12世紀嘅文本《王統記》提到一個卡什米爾瞿曇王朝阿育王建造咗幾個佛塔:有啲學者,例如奧雷爾·斯坦,認為呢個國王就係孔雀王朝嘅阿育王皇帝;其他人,例如阿南達·W·P·古魯格就覺得呢個講法唔準確。[20]

對碑銘證據嘅另一種解讀 Template:One source section

法敕同宣稱係作者嘅人
毗耶陀斯或「天愛」毗耶陀斯(「天愛毗耶陀斯」)嘅名義頒布嘅法敕:
 : 大石敕
 : 大柱敕
以阿育王或者單係「天愛」(「天愛」),或者兩者一齊嘅名義頒布嘅法敕:
 : 小石敕
 : 小柱敕
兩種碑銘覆蓋嘅唔同地域,同佢哋喺佛教方面嘅唔同內容,可能指向唔同嘅統治者,即係旃陀羅笈多頻頭娑羅[21]

對於克里斯托弗·I·貝克維斯嚟講,只喺小石敕入面出現嘅阿育王,同喺大柱敕大石敕入面被稱為作者嘅國王毗耶陀斯,或者「天愛」毗耶陀斯(即係「天愛嘅毗耶陀斯」,「天愛」係一個幾普遍嘅「國王」稱號),唔係同一個人。[21]

貝克維斯認為毗耶陀斯生活喺公元前3世紀,可能係旃陀羅笈多·孔雀嘅兒子,希臘人叫佢做阿米特羅卡特斯。佢喺佢嘅大柱敕大石敕入面只係提倡虔誠(「」),從來冇提過佛教佛陀或者僧伽(唯一值得注意嘅例外係大柱敕嘅第7條法敕,但貝克維斯覺得呢條係後人加嘅假嘢)。[21]另外,佢嘅碑銘分佈範圍顯示毗耶陀斯統治嘅係一個大帝國,喺西面同塞琉古帝國接壤。[21]

相反,貝克維斯覺得阿育王係1–2世紀嘅後期國王,佢嘅名字只喺小石敕入面明確出現,喺小柱敕入面就暗示咗。佢有提到佛陀同僧伽,明確推廣佛教。[21]「毗耶達斯」呢個名喺兩條小敕(古查拉同拜拉特)入面有出現,但貝克維斯又覺得呢兩條係後人加嘅。[21]小敕覆蓋嘅地理範圍好唔同,而且細好多,主要集中喺中印度。[21]貝克維斯認為,呢個後期阿育王嘅碑銘係後期「規範佛教」嘅典型例子,呢啲碑銘同千禧年前後嘅碑銘同犍陀羅手稿,同埋貴霜帝國時期嘅文物好似。[21]呢個阿育王嘅碑銘質素明顯低過早期毗耶陀斯嘅碑銘。[21]

不過,貝克維斯關於早期佛教、碑銘同考古遺址嘅好多研究方法同解讀都俾其他學者批評過,例如約翰內斯·布隆霍斯特奧斯蒙德·博皮亞拉奇

名稱同頭銜

編輯
阿育王嘅名稱同頭銜
天愛帝 阿育」,喺馬斯基阿育王石刻上。
「阿育」(𑀅𑀲𑁄𑀓 A-so-ka)呢個名喺馬斯基小石柱詔書上。
阿育王嘅頭銜「天愛帝 慈容王」(𑀤𑁂𑀯𑀸𑀦𑀁𑀧𑀺𑀬𑁂𑀦 𑀧𑀺𑀬𑀤𑀲𑀺)喺藍毗尼小石柱詔書上。

「阿育」呢個名嘅字面意思係「冇憂愁」。根據《阿育王傳》嘅傳說,佢阿媽畀佢呢個名係因為佢出世令佢阿媽冇晒憂愁。[22]

慈容王呢個名同阿育王拉上關係係喺公元3-4世紀嘅《島史》入面。[23][24]呢個詞嘅字面意思係「友善關懷嘅人」或者「慈祥嘅樣」(梵文:Priya-darshi)。可能係阿育王採用嘅年號[25][26]希臘文碑文入面都有用到呢個名嘅版本嚟講阿育王:βασιλεὺς Πιοδασσης(「巴西流士 皮奧達西斯」)。[26]

阿育王嘅碑文提到佢嘅頭銜「天愛帝」(梵文:Devanampriya,「眾神所愛」)。「天愛帝」同阿育係同一個人嘅說法係由馬斯基同古加拉碑文確立嘅,因為呢兩個碑文都用咗呢兩個稱號嚟講呢位國王。[27][28]其他國王都用過呢個頭銜,包括同期嘅阿努拉德普勒嘅天愛帝帝沙同阿育王嘅後代達沙拉他·孔雀[29]

日期

編輯
 
阿育王嘅大石柱詔書第13條提到希臘國王安條克托勒密安提柯努斯馬加斯亞歷山大嘅名,講佢哋都收到阿育王嘅教誨。

阿育王嘅確實出生日期唔係好肯定,因為當時印度嘅文獻冇記錄呢啲細節。不過我哋知道佢係住喺公元前3世紀,因為佢嘅碑文提到幾個同期嘅統治者,我哋知道佢哋嘅日期比較準確,好似安條克二世托勒密二世安提柯努斯二世昔蘭尼嘅馬加斯亞歷山大伊庇魯斯或者科林斯嗰個)。[30]所以,阿育王一定係出世喺公元前4世紀末或者公元前3世紀初(c. 公元前304年),[31]大約喺公元前269-268年登基。[30]

阿育王時期嘅華氏城
拘摩羅利遺址嘅柱廳遺跡,係華氏城嘅一部分。
華氏城柱頭,公元前4-3世紀。
阿育王可能係出世喺華氏城。喺而家巴特那市中心嘅發掘中發現咗當時呢座城市嘅遺跡。

家族

編輯

阿育王自己嘅碑文雖然好詳細,但係冇提到佢嘅祖先。[32]其他嘅資料,好似往世書同《大史》都講佢老豆係孔雀王朝嘅皇帝賓頭沙羅,佢阿爺係旃陀羅笈多——呢個王朝嘅開山祖。[33]《阿育王傳》都講佢老豆係賓頭沙羅,但係將佢嘅家族追溯到佛陀同期嘅國王頻婆娑羅,再經過阿闍世優陀伊、蒙陀、迦迦跋那、婆訶林、土拉庫支、摩訶曼陀羅、波斯匿難陀[34]16世紀嘅西藏僧侶達喇那他,佢嘅記載係早期傳統嘅一個扭曲版本,[19]形容阿育王係占巴拉那國王尼米塔同一個商人個女嘅私生子。[35]

《阿育王傳》講阿育王嘅阿媽瞻波城一個婆羅門嘅女,有預言話佢會嫁畀一個國王。於是佢阿爸就帶佢去華氏城,佢入咗賓頭沙羅嘅後宮,最後成為咗賓頭沙羅嘅皇后。[36]《阿育王傳》冇提佢嘅名,[37]但係其他傳說就畀咗唔同嘅名佢。[38]例如,《阿育王行譜》叫佢做須跋陀羅。[39][40]《Vamsatthapakasini》或者《大史註》,即係《大史》嘅註釋,叫佢做「法」(巴利語:「達磨」),仲話佢係孔雀族剎帝利[40]天譬》嘅傳說叫佢做闍那波陀迦梨耶尼;[41]根據學者阿難陀·古魯格嘅講法,呢個唔係一個名,而係一個稱號。[39]

根據2世紀嘅歷史學家阿庇安嘅講法,旃陀羅笈多同希臘統治者塞琉古一世結成婚姻聯盟,呢個引起咗旃陀羅笈多或者佢個仔賓頭沙羅娶咗個希臘公主嘅推測。不過,冇證據顯示阿育王嘅阿媽或者嫲嫲係希臘人,而且大多數歷史學家都否定咗呢個講法。[42]

疏仕

編輯
  1. Thapar 1961, pp. 5–8.
  2. 2.0 2.1 2.2 2.3 Singh 2012, p. 132.
  3. Singh 2012, p. 131.
  4. Strong 1995, p. 141.
  5. 5.0 5.1 Thapar 1961, p. 8.
  6. Thapar 1961, p. 7.
  7. Thapar 1961, pp. 7–8.
  8. Singh 2008, pp. 331–332.
  9. Thapar 1961, pp. 8–9.
  10. Strong 1989, p. 12.
  11. 11.0 11.1 11.2 11.3 Strong 1995, p. 143.
  12. Strong 1995, p. 144.
  13. Strong 1995, pp. 152–154.
  14. Strong 1995, p. 155.
  15. Strong 1995, pp. 154–157.
  16. Singh 2017, p. 162.
  17. Thapar 1961, p. 11.
  18. Thapar 1995, p. 15.
  19. 19.0 19.1 Thapar 1961, p. 9.
  20. Guruge 1995b, pp. 185-188.
  21.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Beckwith, Christopher I. (2017). Greek Buddha: Pyrrho's Encounter with Early Buddhism in Central Asia (英文).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p. 226–250. ISBN 978-0-691-17632-1. 原先內容歸檔喺14 May 2020. 喺31 January 2020搵到.
  22. Strong 1989, p. 205.
  23. Allen 2012, p. 79.
  24. The Dîpavaṃsa: An Ancient Buddhist Historical Record (英文). Williams and Norgate. 1879. pp. 147–148.
  25. Thapar 1961, pp. 226–227.
  26. 26.0 26.1 Sircar, D. C. (1979). Asokan studies. p. 113.
  27. Strong 1989, p. 11.
  28. Lahiri 2015, p. 129.
  29. Thapar 1961, p. 226.
  30. 30.0 30.1 Lahiri 2015, p. 25.
  31. Lahiri 2015, p. 24.
  32. Lahiri 2015, p. 26.
  33. Thapar 1961, p. 13.
  34. Strong 1989, p. 204.
  35. Thapar 1961, pp. 25–26.
  36. Strong 1989, pp. 204–205.
  37. Lahiri 2015, p. 323:"In the Ashokavadana, Ashoka's mother is not named."
  38. Lahiri 2015, p. 31.
  39. 39.0 39.1 Guruge 1993, p. 19.
  40. 40.0 40.1 Mookerji 1962, p. 2.
  41. Singh 2008, p. 332.
  42. Thapar 1961, p. 20.
  NODES
o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