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愉(480年代—508年),字宣德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孝文帝元宏第三子,生母袁贵人,养母广宗王昙慈[1]。北魏宗室、官员,后一度自立为皇帝,年号建平

生平

编辑

元愉在太和二十一年八月壬戌(497年9月19日)被封为京兆王[2][3][4],后出任都督徐州刺史,以彭城王元勰中军府长史卢渊兼任元愉长史,徐州的事务无论大小,都委托给卢渊[5]魏宣武帝元恪初年,元愉出任护军将军。魏宣武帝留恋宠爱弟弟们,元愉和其他弟弟经常出入皇宫之中,早晚睡眠停留,如同家人。魏宣武帝每天在华林游玩射箭,元愉身穿单衣骑马跟随,来往亲密。元愉后升任中书监[6][7]

魏宣武帝为元愉娶于皇后的妹妹为王妃,元愉不爱于妃,对她没有礼节。元愉在徐州时纳妾杨奥妃,原本是东郡人,元愉在夜间听到她的歌声,非常喜欢,于是宠爱杨奥妃。元愉从徐州离职回到京城时,想要提高杨奥妃的身份,托右中郎将赵郡李恃显为杨奥妃的养父,从李恃显家中以礼迎娶,杨奥妃生下儿子元宝月。于皇后将杨奥妃召进宫,用棍棒殴打,强迫命令杨奥妃在宫内出家为尼姑,把元宝月交给于妃抚养。一年多以后,于皇后的父亲于劲因为皇后长久没有生育,于是上表劝说魏宣武帝广增嫔妃侍妾,趁机命令于皇后把杨奥妃交还给元愉,元愉与杨奥妃旧日的爱更为深厚[8][9]

元愉喜爱写文章,撰写了很多诗赋。当时元愉引荐文人才士宋世景李神俊祖莹邢晏王遵业张始均等人一起饮宴作乐,又招揽各地儒学宾客严怀真等数十人,设置馆舍礼待他们,所得到的谷子和布帛,大多分享出去。元愉又崇信佛教和道教,开支经常接应不上,与弟弟广平王元怀很是互相夸耀,竞相攀比奢华,贪纵不遵法度。于是魏宣武帝在皇宫中逮捕元愉加以审问,杖打元愉五十下,外调元愉为冀州刺史[10][11]

开始元愉自认为所居并非侍从要职[12],权势低于弟弟清河王元怿和广平王元怀,暗中心怀惭愧遗憾,在言语和神色上表现的很明显。元愉又因为自己和爱妾杨奥妃受到羞辱,高肇又多次向魏宣武帝说自己和几个弟弟的坏话,内外都受到压抑。当时元愉和高肇互相之间非常猜忌,元愉外任冀州刺史时,高肇举荐羊灵引担任元愉的长史,对元愉暗中监视。羊灵引仗着高肇的权势,经常抑制元愉[13]永平元年八月癸亥(508年9月22日),元愉在信都城门杀死长史羊灵引,召集州府官吏,谎称得到清河王元怿的密报,称高肇谋划杀害魏宣武帝,司马李遵不从,也被杀死[14][15][16]。元愉在信都以南设立祭坛,烧柴祭告天地,登基为皇帝,大赦天下,年号建平元年,册立杨奥妃为皇后。法曹参军崔伯骥不跟从,元愉将他杀死。八月乙丑(508年9月24日),魏宣武帝诏令尚书李平出任都督北讨诸军、镇北将军、代理冀州刺史,前往讨伐元愉[17][18][19][20][21][22][23]

元愉派遣使者前往平原郡,以功名利禄劝说太守清河房亮追随自己,房亮当即斩杀使者,发兵防卫。元愉愤怒,派遣大将张灵和率领部下进攻房亮,被房亮击败[24]。李平的军队经过经县,集合各路军队,抵达冀州城南十六里。九月辛巳朔(508年10月10日),元愉在城南草桥与李平的大军交战,李平奋力出击,大败元愉军队。元愉当时从马上坠地,有人下马将自己的马让给元愉,最终战死。元愉抽身逃入城,李平乘胜追击,进兵围城。九月壬辰(508年10月21日),安乐王元诠在城北击败了元愉的军队[25][26][27][28]

李平、高植、元诠四面进攻焚烧信都城[29][30]。元愉知道大势已去,在九月癸卯(508年11月1日)焚烧信都城门,携带杨奥妃和四个儿子与少数部下骑马向北逃出城门,北魏各路军队追击。李平派遣统军叔孙头捉拿元愉,在离信都十里的地方将他活捉[26][27],关在信都,然后上报。群臣请求诛杀元愉,魏宣武帝不答应,诏令将元愉送到京城,用家人的规矩加以教训[31][32]。元愉每次住宿在驿站时,一定握住杨奥妃的手,竭力表示感情。虽然处于拘禁之中,饮食一如既往,毫无惭愧畏惧的神色。到达野王后,高肇暗中派人将元愉杀死,又编造谎话,声称元愉对人说:“虽然皇帝慈爱深厚,不忍杀我,我又有什么脸去见皇帝!”元愉于是悲泣流泪,断气而死[33]。人们用小棺材收敛了元愉,将他埋葬。元愉的四个儿子到达洛阳后,都被赦免[34]灵太后后来命令元愉的四个儿子都附属在宗室属籍中,正光四年二月壬申(523年3月17日),魏孝明帝元诩追封元愉为临洮王,以礼加以安葬[35][36],元愉的长子元宝月继承爵位,才改葬了父母,追服丧服三年[21][22]

西魏大统元年春正月戊申(535年2月18日),西魏文帝元宝炬追尊元愉为文景皇帝[37][38]

北史》载元愉卒年二十一,这样元愉生于488年,但与其弟元怿生于487年(墓志为证)矛盾,故元愉生年待考,但不会早于其兄宣武帝出生的483年。

家庭

编辑

兄弟姐妹

编辑

妻妾

编辑

子女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

 魏書·卷22》,出自魏收魏书
 北史/卷019》,出自李延壽北史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元愉《大魏广宗君王昙慈墓志》:“广宗君王昙慈,冀州章武崇和里人也。后稷之苗裔,故持节、冠军将军、平州刺史王使君之孙,长乐太守王侯之女,大魏中书监、京兆王元愉之育母也。湌神炜之灵,析凝体之仪。中因家难,遂步紫庭,履宫掖也。长雍明之誉,处国第也。备淳肃之风,内钦景范,外谟沖则。乃嘉祥裭纪,晦沵流氛。以正始元年岁在甲申十二月癸酉玥廿二日甲午,春秋五十九,寝疚薨于国第。予以鞠养之恩,五情悲骇,追惟永往,痛切弥深,宾僚悼恻,内外楚裂。以正始二年岁次乙酉日月会于大梁,廿七日丁酉迁窆于帝都之夕,榖洛之阳,伊川之西,阜王城之北。刚松门洞,望幽馆沉华;镌石图□,式照遗芳。其辞曰:悬基蓊欎,茂绪绵联。开光月甸,接彩春㙻。重辉世暎,叠道日鲜。稟德承华,蹈美长年。风铄离景,惠浓寅烟。方山即岱,偶水成河。望也如神,就也如波。诲予以仁,育子以和。量圴金玉,器牟衡阿。寔兹璅昧,询勖实多。庶休遐历,报养颐龄。玄鉴匪恤,祉奔妭形。椒楹灭馥,琁几埋馨。悲伤厚鞠,痛惋恒冥。存亡简迹,奄异垣杨。敢题泉石,流列馀贞。”
  2. ^ 《魏书·卷七下·帝纪第七下》:壬戌,立皇子愉为京兆王,怿为清河王,怀为广平王。
  3. ^ 《北史·卷三·魏本纪第三》:壬戌,立皇子愉为京兆王,怿为清河王,怀为广平王。
  4. ^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一·齐纪七》:壬戌,魏立皇子愉为京兆王,怿为清河王,怀为广平王。
  5. ^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二·齐纪八》:时魏徐州刺史京兆王愉年少,军府事皆决于兼长史卢渊。
  6. ^ 《魏书·卷二十二·列传第十》:京兆王愉,字宣德。太和二十一年封。拜都督、徐州刺史,以彭城王中军府长史卢阳乌兼长史,州事巨细,委之阳乌。世宗初,为护军将军。世宗留爱诸弟,愉等常出入宫掖,晨昏寝处,若家人焉。世宗每日华林戏射,衣衫骑从,往来无间。迁中书监。
  7. ^ 《北史·卷十九·列传第七》:京兆王愉字宣德,太和二十一年封,拜都督、徐州刺史。以彭城王中军府长史卢阳乌兼长史,州事巨细,委之阳乌。宣武初,为护军将军。帝留爱诸弟,愉等常出入宫掖,晨昏寝处,若家人焉。
  8. ^ 《魏书·卷二十二·列传第十》:世宗为纳顺皇后妹为妃,而不见礼答。愉在徐州,纳妾李氏,本姓杨,东郡人,夜闻其歌,悦之,遂被宠嬖。罢州还京,欲进贵之,托右中郎将赵郡李恃显为之养父,就之礼逆,产子宝月。顺皇后召李入宫,毁击之,强令为尼于内,以子付妃养之。岁余,后父于劲,以后久无所诞,乃上表劝广嫔侍。因令后归李于愉,旧爱更甚。
  9. ^ 《北史·卷十九·列传第七》:迁中书监。为纳顺皇后妹为妃,而不见礼答。愉在徐州纳妾李氏,本姓杨,东郡人,夜闻其歌,悦之,遂被宠嬖。罢州还京,欲进贵之,托右中郎将赵郡李恃显为之养父,就之礼迎,产子宝月。顺皇后召李入宫,毁击之,强令为尼于内,以子付妃养之。岁余,后父于劲以后久无所诞,乃表劝广嫔御。因令后归李于愉,旧爱更甚。
  10. ^ 《魏书·卷二十二·列传第十》:愉好文章,颇著诗赋。时引才人宋世景、李神隽、祖莹、邢晏、王遵业、张始均等共申宴喜,招四方儒学宾客严怀真等数十人,馆而礼之。所得谷帛,率多散施。又崇信佛道,用度常至不接。与弟广平王怀颇相夸尚,竞慕奢丽,贪纵不法。于是世宗摄愉禁中推案,杖愉五十,出为冀州刺史。
  11. ^ 《北史·卷十九·列传第七》:愉好文章,颇著诗赋。时引才人宋世景、李神隽、祖莹、邢晏、王遵业、张始均等,共申宴喜。招四方儒学宾客严怀真等数十人,馆而礼之。所得谷帛,率多散施。又崇信佛道,用度常至不接。与弟广平王怀,颇相夸尚,竞慕奢丽,贪纵不法。于是宣武摄愉禁中推案,杖愉五十,出为冀州刺史。
  12. ^ 《魏书校勘记·卷二十二·列传第十·五》:自以职求侍要 通志卷八四下作“自以职非亲要”,疑是。
  13. ^ 《北史·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京兆王愉与肇深相嫌忌,及愉出镇冀州,肇举灵引为愉长史,以相间伺。灵引私恃肇势,每折于愉。及愉作逆,先斩灵引于门。时论云:非直愉自不臣,抑亦由肇及灵引所致。
  14. ^ 《魏书·卷四十九·列传第三十七》:京兆王愉以征东将军为冀州刺史,遵为愉府司马。愉反,召集州府以告之,遵不从,为愉所害。
  15. ^ 《北齐书·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一》:父遵,魏冀州征东府司马,京兆王愉冀州起逆,害遵。
  16. ^ 《北史·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一》:父遵,字良轨,有业尚,为魏冀州征东府司马。京兆王愉冀州起逆,遇害。赠幽州刺史,谥曰简。
  17. ^ 《魏书·卷八·世宗纪第八》:八月癸亥,冀州刺史、京兆王愉据州反。乙丑,假尚书李平镇北将军、行冀州事以讨之。
  18. ^ 《北史·卷四·魏本纪第四》:癸亥,冀州刺史、京兆王愉据州反。
  19. ^ 《魏书·卷六十五·列传第五十三》:冀州刺史、京兆王愉反于信都,以平为使持节、都督北讨诸军事、镇北将军,行冀州事以讨之。
  20. ^ 《北史·卷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一》:冀州刺史、京兆王愉反于信都,以平为持节、都督北讨诸军事、行冀州以讨之。
  21. ^ 21.0 21.1 《魏书·卷二十二·列传第十》:始愉自以职求侍要,既势劣二弟,潜怀愧恨,颇见言色。又以幸妾屡被顿辱,内外离抑。及在州谋逆,愉遂杀长史羊灵引及司马李遵,称得清河王密疏,云高肇谋杀害主上。于是遂为坛于信都之南,柴燎告天,即皇帝位。赦天下,号建平元年,立李氏为皇后。世宗诏尚书李平讨愉。愉出拒王师,频败,遂婴城自守。愉知事穷,携李及四子数十骑出门,诸军追之,见执以送。诏征赴京师,申以家人之训。愉每止宿亭传,必携李手,尽其私情。虽锁絷之中,饮食自若,略无愧惧之色。至野王,愉语人曰:“虽主上慈深,不忍杀我,吾亦何面目见于至尊!”于是歔欷流涕,绝气而死,年二十一。或云高肇令人杀之。敛以小棺,瘗之。诸子至洛,皆赦之。后灵太后令愉之四子皆附属籍,追封愉临洮王。子宝月袭。乃改葬父母,追服三年。
  22. ^ 22.0 22.1 《北史·卷十九·列传第七》:始愉自以职求侍要,势劣二弟,潜怀愧恨,颇见言色。又以幸妾屡被顿辱,内外离抑。及在州,谋逆。愉遂杀长史羊灵引及司马李遵,称得清河王密疏,云高肇谋为杀害主上。遂为坛于信都之南,柴燎告天,即皇帝位。赦天下,号建平元年,立李氏为皇后。宣武诏尚书李平讨愉。愉出拒王师,频败,遂婴城自守。愉知事穷,携李及四子数十骑出门,诸军追之,见执以送。诏征赴京师,申以家人之训。愉每止宿亭传,必携李手,尽其私情。虽锁絷之中,饮赏自若,略无愧惧之色。至野王,愉语人曰:“虽主上慈深,不忍杀我,吾亦何以面见至尊!”于是歔欷流涕,绝气而死,年二十一。或云高肇令人杀之。敛以小棺,瘗。诸子至洛,皆赦之。后灵太后令愉之四子皆附属籍,追封愉临洮王。宝月乃改葬父母,追服三年。
  23.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七·梁纪三》:初,魏主为京兆王愉纳于后之妹为妃,愉不爱,爱妾李氏,生子宝月。于后召李氏入宫,捶之。愉骄奢贪纵,所为多不法。帝召愉入禁中推案,杖愉五十,出为冀州刺史。愉自以年长,而势位不及二弟,潜怀愧恨;又,身与妾屡被顿辱,高肇数谮愉兄弟,愉不胜忿;癸亥,杀长史羊灵引、司马李遵,诈称得清河王怿密疏,云“高肇弑逆”。遂为坛于信都之南,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建平,立李氏为皇后。法曹参军崔伯骥不从,愉杀之。在北州镇皆疑魏朝有变,定州刺史安乐王诠具以状告之,州镇乃安。乙丑,魏以尚书李平为都督北讨诸军、行冀州事,以讨愉。
  24. ^ 《魏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时冀州刺史、京兆王愉据州反,平原界在河北,与愉接境。愉乃遣人说亮,啖以荣利。亮即斩其使人,发兵防捍。愉怒,遣其大将张灵和率众攻亮。亮督厉兵民,喻以逆顺,出城拒击,大破之。
  25. ^ 《魏书·卷八·世宗纪第八》:九月辛巳朔,李平大破元愉于草桥。丙戌,复前中山王英本封。壬辰,蠕蠕国遣使朝贡。定州刺史、安乐王诠大破元愉于信都北。
  26. ^ 26.0 26.1 《魏书·卷六十五·列传第五十三》:平进次经县,诸军大集。夜有蛮兵数千斫平前垒,矢及平帐,平坚卧不动,俄而乃定。遂至冀州城南十六里。贼攻围济州军,拔栅填堑,未满者数尺。诸将合战,无利而还,惮于更进。平亲入行间,劝以重赏,士卒乃前,大破逆众。愉时坠马,乃有一人下马授愉,止而斗死。乘胜逐北,至于城门,斩首数万级,遂围城烧门。愉与百余骑突门出走,遣统军叔孙头追之,去信都十里擒愉。
  27. ^ 27.0 27.1 《北史·卷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一》:平进次经县,诸军大集。夜有蛮兵数千斫平前垒,矢及平帐,平坚卧不动,俄而乃定。遂至冀州城南十六里,大破逆众,逐北至城门,遂围城。愉与百余骑突门走,平遣统军叔孙头追之,去信都八十里,禽愉。
  28.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七·梁纪三》:魏京兆王愉遣使说平原太守清河房亮,亮斩其使;愉遣其张灵和击之,为亮所败。李平军至经县,诸军大集,夜,有蛮兵数千斫平营,矢及平帐,平坚卧不动,俄而自定。九月,辛巳朔,愉逆战于城南草桥,平奋击,大破之,愉脱身走入城,平进围之。壬辰,安乐王诠破愉兵于城北。
  29. ^ 《魏书·卷二十·文成五王列传第八》:愉奔信都,诠与李平、高殖等四面攻烧,愉突门而出。
  30. ^ 《北史·卷十九·列传第七》:愉奔信都,诠以李平、高殖等四面攻烧,愉突门而出。
  31. ^ 《魏书·卷八·世宗纪第八》:癸卯,李平克信都,元愉北走,斩其所署冀州牧韦超、右卫将军睦雅、尚书仆射刘子直、吏部尚书崔朏等。统军叔孙头执愉送信都。群臣请诛愉,帝弗许,诏送京师。冀州平。
  32. ^ 《北史·卷四·魏本纪第四》:癸卯,假镇北将军李平克信都,冀州平。
  33. ^ 《资治通鉴考异·卷六》:考异曰:魏书及北史愉传皆云:“愉每宿止亭传,必携李手,尽其私情,虽鏁絷之中,饮赏自若,略无愧惧之色。至野王,愉语人曰:‘虽主上慈深,不忍杀我,吾亦何面见至尊!’于是歔欷流涕,绝气而死。或云高肇令人杀之。”按愉既败被执,犹略无愧惧,安能惭见魏主,遽感激绝气而死!盖肇潜使人杀愉,因以此言绐魏主耳。
  34.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七·梁纪三》:京兆王愉不能守信都,癸卯,烧门,携李氏及其四子从百余骑突走。李平入信都,斩愉所置冀州牧韦超等,遣统军叔孙头追执愉,置信都,以闻。群臣请诛愉,魏主不许,命锁送洛阳,申以家人之训。行至野王,高肇密使人杀之。诸子至洛、魏主皆赦之。
  35. ^ 《魏书·卷九·肃宗纪第九》:四年春二月壬辰,追封故咸阳王禧为敷城王,京兆王愉为临洮王,清河王怿为范阳王,以礼加葬。
  36. ^ 《北史·卷四·魏本纪第四》:四年春二月壬申,追封故咸阳王禧为敷城王,京兆王愉为临洮王,清河王怿为范阳王,以礼加葬。
  37. ^ 《北史·卷五·魏本纪第五》:大统元年春正月戊申,皇帝即位于城西,大赦,改元。追尊皇考为文景皇帝,皇妣杨氏为皇后。
  38.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七·梁纪十三》:是日,魏文帝即位于城西,大赦,改元大统,追尊父京兆王为文景皇帝,妣杨氏为皇后。
  N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