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總督

臺灣日治時期總督
(重定向自台灣總督

臺灣總督(日语:台湾総督臺灣總督たいわんそうとく Taiwan Sōtoku */?)是指台灣在1895年到1945年期間受大日本帝國統治時,由日本天皇所指派的總督。在這半個世紀期間,日本政府共派任19位總督,官等為親任官

 大日本帝国臺灣總督
臺灣總督府帽章(1920年啟用)
臺灣總督之印
末代總督安藤利吉
官邸臺灣總督府(辦公地)
臺灣總督官邸(居住地)
任命者天皇
先前职位台灣巡撫
设立1895年5月10日
首任樺山資紀
末任安藤利吉
废止1945年10月25日
后继职位臺灣省行政長官

台灣日治時期分期

编辑

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就是擁有行政權、軍事力量和立法權的絕對權力者。透過台灣總督府官署系統,台灣總督幾乎掌控所有行政資源。此外,總督尚可隨意任命和左右法官檢察官並鎮壓島內反對力量。日本雖說是以殖民心態經營台灣,但歷任總督或總督府官署系統中,仍出現不少稱職的技術官僚

依其對台統治原則來劃分為三個時代:前期武官總督文官總督時代以及後期武官總督。實際上,無論是前期以軍人為主的武官總督,或是大正昭和年代初期來台的文官總督,還是後期軍人當政的日本內閣所派任的總督,19位總督中,第2至5任的桂太郎乃木希典兒玉源太郎佐久間左馬太與第11任的上山滿之進皆出身原為長州藩山口縣(出身該縣的日本首相數亦位居各都道府縣之冠),共統治臺灣將近21年。

另外,在文官總督時期,總督一直向來都是與頻繁地發生的中央政壇之異動同進退;故此,為了當時的內閣(以政黨為主)更動,時常有連格局、才幹都有問題的庸才也能擔任總督。之後,因為盧溝橋事件爆發,有意控制華南的海軍決定從自己人選出總督(即小林躋造),使總督回復武官擔任。[1]

雖然在台日軍第十方面軍)於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公會堂盟軍投降,但臺灣總督府官制直到1946年5月31日才正式廢止[2]

臺灣總督列表

编辑
臺灣總督之印
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府印
任數 姓名 肖像 出身 就任 離任 軍銜 政黨 天皇
初期武官總督時代
1 樺山資紀   鹿儿岛县 1895年5月10日 1896年6月2日 海軍大将 無黨籍  
明治天皇
2 桂太郎   山口县 1896年6月2日 1896年10月14日 陸軍中將
3 乃木希典   1896年10月14日 1898年2月26日
4 兒玉源太郎   1898年2月26日 1906年4月11日
5 佐久間左馬太   1906年4月11日 1915年5月1日 陸軍大將
 
大正天皇
6 安東貞美   长野县 1915年5月1日 1918年6月6日
7 明石元二郎   福冈县 1918年6月6日 1919年10月24日[a]
文官總督時代
8 田健治郎   兵库县 1919年10月29日[b] 1923年9月2日 無軍銜 立憲政友會
9 內田嘉吉   東京府 1923年9月6日 1924年9月1日
10 伊澤多喜男   長野縣 1924年9月1日 1926年7月16日 宪政会
11 上山滿之進   山口縣 1926年7月16日 1928年6月16日  
昭和天皇
12 川村竹治   秋田县 1928年6月16日 1929年7月30日 立憲政友會
13 石塚英藏   福岛县 1929年7月30日 1931年1月16日[c] 立憲民政黨
14 太田政弘   山形县 1931年1月16日 1932年3月2日
15 南弘   富山縣 1932年3月2日 1932年5月26日 立憲政友會
16 中川健藏   新潟县 1932年5月26日 1936年9月2日 立憲民政黨
後期武官總督時代
17 小林躋造   廣島縣 1936年9月2日 1940年11月27日 海軍大將 無黨籍
18 長谷川清   福井縣 1940年11月27日 1944年12月1日
19 安藤利吉   宮城縣 1944年12月30日 1945年10月25日 陸軍大將

附記

编辑
  1. ^ 病逝於任內,為唯一病逝於臺灣的臺灣總督。
  2. ^ 任命日。正式上任日為11月11日
  3. ^ 因處理霧社事件不當,於1931年1月引咎辭職。
  • 註:高島鞆之助曾任唯一一任臺灣副總督,該職位於1895年設置,隔年廢止。

參見

编辑

參考出處

编辑
  • 王育德,1979,台灣:苦悶的歷史,中文修訂版,黃國彥譯。東京:台灣青年社。
  • 黃昭堂,1994,台灣總督府。台北:前衛。

外部連結

编辑

附註

编辑
  1. ^ 伊藤金次郎 著、日本文教基金會 譯. 《台灣不可欺記(日语:臺灣欺かざるの記)》. 文英堂. 2000年4月: 第56、7頁. ISBN 957-8811-17-9. 
  2. ^ 民國三十五年-六十年-戶政服務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北市戶政政服務網


  N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