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讀

以漢字表記朝鮮語/韓語的一種方法

吏讀朝鲜读作:리두南韓读作:이두),是以漢字表記朝鮮語(韓語)的一種方法。別名有吏頭吏書吏道吏刀吏吐等。三國時代開始使用,直至西元十九世紀末。是研究古代朝鮮語的資料之一。

吏讀
19世紀吏讀書籍《儒胥必知
朝鲜语名稱
諺文리두(北) · 이두(南)[1]
汉字吏讀
文观部式Ridu, Idu
马-赖式Ridu, Idu

概說

编辑

廣義上吏讀又包含「鄉札」、「口訣」等,指代所有使用漢字紀錄朝鮮語的方法。狹義上指「吏讀文」中使用的朝鮮語的漢字表記法。「吏讀文」主要指官府的行政文書中使用漢字表記的散文,而類似文體的民間文章也可稱為「吏讀文」。此處主要敘述狹義的「吏讀」。

吏讀的形成時期尚不明確,但據推測大致始於三國時代,至統一新羅時代確立。有的文獻資料記載吏讀為新羅人薛聰所創,但並無充足的證據證明此事,薛聰可能僅為當時的表記法的整理者。

表記法

编辑

吏讀文之中名詞、動詞詞根等實義部分使用漢字,表示語法功能的部分主要使用吏讀。但名詞、動詞部分也有使用吏讀的例子。朝鮮半島剛傳入漢字的一段時間使用正規的漢文,但其後出現了按朝鮮語語序排列漢字的「誓記體」(서기체)模擬漢文。可以認為在此種模擬漢文中補充語法要素後,即形成吏讀。

吏讀之中出現的漢字讀法主要是從古代傳承的習慣讀法,但也存在不同於中世朝鮮語的吏讀特有的讀法。例如,表示處格(朝鮮語的一種)的「良中」(-아ᄒᆡ),中世朝鮮語為「-애/-에」。

以下為出現於《養蠶經驗撮要》(1415年)中的吏讀用例:

  • 漢文:蠶陽物,大惡水,故食而不飮。
  • 吏讀文(下劃線部份為吏讀):陽物是乎等用良,水氣厭却,桑葉喫破爲遣,飮水不冬(漢語直譯:為陽物,因而厭却水氣,喫破桑葉,而不飮水。)
  • 將吏讀部分替換為諺文現代式拼法):蠶딴 陽物이온들쓰아,水氣을 厭却,桑葉뿐 喫破하고,飮水안들。
  • 訓讀的汉字也标注:누에므로,어해,고,마시지않는다。

相關條目

编辑

腳註

编辑
  1. ^ 前為朝鲜讀法,後為南韓讀法。

参考文獻

编辑
  N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