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福音书希臘語Τὸ ἅγιο Εὐαγγέλιο[a])是分别由耶稣的门徒馬太(瑪竇)約翰(若望)以及彼得(伯鐸)的门徒馬可(馬爾谷)保羅(保祿)的门徒路加写的四部介绍耶稣生平事迹的书。是新约圣经的頭四卷書。

福音书的写作目的

编辑

福音”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好消息”。马太路加都谈论同一的信息:耶稣就是应许的弥赛亚,即基督;他为人类的舍命;他已复活升到天上去。 可是两位执笔者各有不同的背景,他们针对的读者也不一样:

  • 马太是个税吏,他的福音书主要是为犹太读者写的;
  • 馬可是保羅的學生,他的福音書的對象是外邦人;
  • 路加是个医生,他的福音书注明写给“尊贵的提阿非罗”。提阿非罗可能是个高官,因此他的福音书读者范围较广,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在内。(路加福音1:1-3)

两位执笔者各自拣选最适当、最能啟發自己读者的内容,然后把各事一一记录下来。因此,马太的记载强调希伯来语圣经里许多论及耶稣的预言已应验了。在另一方面,路加则采用较传统的历史写作手法,是一般非犹太读者能够认同的。

福音书的主旨

编辑

聖經裡的四本福音书都非常仔細的描述耶稣是个富有慈心怜悯的人。他遇到患病、瞎眼和受苦的人,常會主动帮助他们[1]。當耶稣的好友拉撒路死了,拉撒路的姊姊十分难过,耶稣也禁不住心里悲叹,更掉下泪来。(约翰福音11:32-36)事实上,福音书里描述的耶稣是个感情丰富的人:他同情麻瘋病人,为门徒的成就而自豪;对那些不近人情、墨守成规的文人和律法師却满腔义愤;當時在耶路撒冷的猶太祭司、律法師、和文士認不出他就是弥赛亚時,他也为此大感忧伤。對於跟隨他教訓的後人,成了「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的榜樣(羅馬書 12:15)。

耶稣行神蹟來救治人时,常會把焦点集中在受助人的身心上,说:“你的叫你痊愈了。”(马太福音9:22)耶稣也能知道人隱藏在心底最深處的秘密,如他称赞拿但業“是个真真正正的以色列人,他心里没有诡诈”。(约翰福音1:47)有一次在法利賽人西門的家裡坐席,有人批评一个女人为了感激耶稣而送的一瓶香膏太昂贵,但耶稣卻知道她藏在心裏的動机,更说这个女人所做的事会受到记念。同時也告訴她:「你的罪赦免了」(路加福音7:36-50;註:此事與马太福音26:6-13;馬可福音14:1-9;約翰福音12:1-11裏記載在伯大尼的另一類似事件的時間和地點不同)耶稣表明自己是门徒的救主,並會“他们到底”。(约翰福音13:1;15:11-15)

福音书也表明耶稣是神,且善解人意。他曾经在眾多場合與告訴大眾如何才可以進神國度的辦法,也常在不固定的机緣下,與少數人私谈、引導、歸正人在道德上的錯誤觀念,如在約翰福音4章3-42節記載了他曾在撒瑪利亞的旁跟一个妇人的對話。被耶稣的话吸引的人就常常大受感动,吐露真情,願意悔改舊行,並相信他是神。虽然当时有权势的人高高在上,漠视下情,但耶稣却为平民所拥戴,百姓都觉得跟耶稣一起是與有榮焉,甚至還有人趁群眾擁擠耶穌時,偷摸了他的衣繸而得醫治的案例(路加福音8:42-48)。耶稣平易近人,连小孩子也很喜欢亲近他。有一次,耶稣以一个小孩作例子,他不仅叫孩子站在门徒面前,更“抱起他來”。[2]不错,福音书告诉我们,群众常常为了听耶稣的金玉良言,愿意花好幾天遠道而來跟隨著耶稣,可见他魅力超凡。(马太福音15:32)

虽然耶稣十全十美,但他从不高傲自大,对人吹毛求疵。无论在平时或在講道时,即使他遇到极不完美,甚至罪大恶极的罪人,也不会专横跋扈,任意欺压他们。[3]耶稣从来不苛待别人,也不把重担加在别人身上。相反,他说:“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门徒也見証耶稣他“心里柔和謙卑”的一个人。(马太福音11:28-29)

雖然福音书不僅把耶稣描绘得生动逼真,活灵活现,卻也是屬於文筆通順簡要的歷史記實。學術研究方面可參照福音書歷史可靠性作更深入探討。

四福音书的联系与差异

编辑

有人认为,馬太(瑪竇)、馬可(馬爾谷)和路加所写的福音书因为内容大同小异,所以又稱為符类福音對觀福音共觀福音同觀福音

但是仔细查考其中的内容就会发现,四位執筆者——馬太、 馬可、 路加、 約翰——各以自己的方式去叙述基督的生平。每個人有自己的獨特主題和目標,反映出自己的性格,並且考慮到所針對的讀者。

馬太福音(瑪竇福音)

编辑

馬太福音(瑪竇福音)是由原稅吏馬太所寫,對象是猶太人,說明耶穌基督是舊約聖經預言的彌賽亞

從內容和文體推測,再加上原文是希臘語而不是猶太本土慣用的亞蘭語來看,本書的對象應是當時的僑居各地的猶太人基督徒,以此表明耶穌正是他們日夜期盼的那位彌賽亞,從而鼓勵他們能接受耶穌基督帶來的救恩。為此,瑪竇引用了舊約大約七十處的經文,一般人稱之為「聖經證據」。

馬可福音(馬爾谷福音)

编辑

馬可福音馬爾谷福音)是由馬可所寫,對象是外邦人,說明「上帝不單單是猶太人的神,也是世人的神」。

馬可福音(天主教譯作馬爾谷福音)可能是介紹耶穌的四福音書中最早成書的一卷。 本書的作者據推論應該有可能是第一位把流傳在信友團體間,由耶穌而來和關於耶穌的記載,集結成書的人。 本福音寫成的時間大約是在公元65年至70年間,那時宗徒們多已逝世,無法親自去各信友團體宣講基督了,可能是這個情況促使作者寫成了第一部福音。在當時的早期教會聚會裡,信友聚集敬拜和教導時,會回憶耶穌說過的話,講述耶穌的事蹟。作者所整理的這些記載,都是外邦人基督徒團體在回憶耶穌時的信仰見證。對相信的人而言,這是大好的信息,也就是「福音」。因此,神學上普遍同意馬可福音是一本以外邦人為對象的福音書。

路加福音

编辑

路加福音是跟隨過保羅(保祿)的醫生路加所寫,以極優美的希臘文寫成,對象是向非猶太人闡明關於耶穌基督的記載,使用羅馬曆法為主編年,為四本福音書中,最易理解的福音書。

路加是保羅的追隨者,所以一般認為他的福音中的內容大多源自保羅口述。 學者對本書的寫作日期,頗有爭論。由於路加福音與使徒行傳是上下兩集(參徒1:1),而使徒行傳最後提及公元60年代初保羅在羅馬的活動(徒28:30),所以路加福音的寫作日期可能在公元60年代初期,另一方面,不少學者認為:路加福音取材自馬可福音,所以前者的寫作日期必在後者寫成之後。本書的成書地點不詳,可能是羅馬凱撒利亞

書中唯一提到的讀者是有名望的提阿非羅(Theophilus)。此人的身世不詳,但可能有份贊助此書的發行。有些學者認為提阿非羅這名字意思是「愛神者」或「被神愛者」,所以此書的對象是泛指一切相信神的人。此外,作者往往避免採用外邦人難以理解的猶太術語,如「拉比」和「和散那」等,可見外邦人為本書的主要寫作對象。

約翰福音(若望福音)

编辑

約翰福音(若望福音)是耶穌基督的門徒(宗徒)約翰(若望)約公元100年左右在小亞細亞以弗所寫成。他寫作的目的在介紹耶穌就是上帝的羅格思(λογος,意思即是「話語」,亦作「道」或「聖言」)以人的形象的呈現。被教父革利免稱為「屬靈的福音書」。

作者清楚表明他的目的(20:30-31),就是要使人家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派來的兒子,並因信祂而得永生。從本書多處解釋猶太風俗(4:9)及希伯來字義(1:38)的做法看來,對象包括不諳希伯來語,散居四處的猶太人和外邦人。此外,我們從字裏行間可以知道,作者很可能是針對教會中一些異端而加以駁斥(參1:6及19:34註)。

注释

编辑
  1. ^ 伊斯兰教基督教的《新约圣经》或其中的《四福音书》为《引支勒》(إنجيل),认为其已“失真”。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参看马太福音9:36;14:14;20:34
  2. ^ 参看马可福音9:36;10:13-16
  3. ^ 参看马太福音9:10-13;21:31,32;路加福音7:36-48;15:1-32;18:9-14

参閲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N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