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

(重定向自地方戏

戲曲是指中華文化的傳統戏剧。「戲曲」一詞始見於《水雲村稿》中〈詞人吳雲章傳〉,指南宋流行於民間的永嘉戲曲,是南戲戲文發展之濫觴。在河南省偃师市出土的一座宋代墓葬里,发掘出来的“宋杂剧演员丁都赛雕像砖”,是中国现存的最早记录戏曲演出活动形象的文物。爾後,「戲曲」之名迭有變遷,以「戲曲」指稱「中國傳統戲劇」,須待王國維宋元戲曲考》問世,本書以「戲曲」為名,首度將中國傳統戲劇推上近代學術之林,「戲曲」乃成為「中國傳統戲劇」之專稱。

清代描绘知名戏曲演员的画作《同光十三绝

王國維將戲曲定義成「合歌舞以演故事」,同時也指出代言體是戲曲不同於其他文類的重要特點。由此定義看來,戲曲必須具備演員、劇場、詩歌、舞蹈、音樂、代言體、演故事等基本元素。臺灣學者曾永義將王國維對戲曲的定義視為戲曲小戲必須具備的條件,小戲的表演藝術較為原始。而相較於小戲的大戲有更高度的藝術表現,已經是綜合的文學與藝術,其定義為:「中國古典戲劇是在搬演故事,以詩歌為本質,密切結合音樂和舞蹈,加上雜技,而以講唱文學的敘述方式,通過俳優妝扮,運用代言體,在狹隘的劇場上所表現出來的綜合文學和藝術。」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發《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崑劇獲納入名錄之內,引起公眾對戲曲發展及傳承的關注。2009年及2010年,粵劇、藏劇及京劇更先後被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戲曲藝術進一步得到世界重視。[1]

历史剧种

编辑
 
中国戲曲表演

根據時代分期,中國戲曲包括:

现存剧种

编辑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数据,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即大跃进时期,当时中国有367个戏曲剧种,其中包括50多个当时新创立的剧种(即新兴剧种);到了1982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编撰过程中所做调查统计发现,当时仍有317个剧种;而到了2005年,仅剩下267个剧种[2]

在眾多劇種中,崑曲京劇被認為是中國傳統戲劇的最高典範[3],其它常見劇種則有豫剧粵劇越剧黄梅戏评剧等等。

 
粵劇戲服

臺灣的劇種

编辑

東亞文化圈的其他戲曲

编辑

著名劇目

编辑

海外評論

编辑
  • 英國著名喜劇演員查理·卓别林在1930年代曾到訪中國,期間觀看京劇及粵劇演出後[4],其評語為「中國戲曲是珠玉與泥沙混雜」[5]。具體解釋如下(按其隨從翻譯,原語不明。)[4]
珠玉的解釋:「珠玉般的魅力到處都在,獨特的說唱,精美的表演,誇張的臉譜,奇異的特技和華麗的服飾,集全能之美融於一身而令人震驚。演員一枝船槳在手,隨著節奏的律動而舞蹈就能使人聯想到江河船飄,揮動馬鞭,便可想見駿馬奔馳,許多虛擬表演不求真似,只求傳神。」
泥沙的解釋:「西方人不慣聽京劇花旦尖聲刺耳發聲,好像貓兒的尾巴被踩著時發出的尖叫似的,令人生厭,粵劇的鑼鼓也吵耳難受......」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楊慧儀. 戲曲 Xiqu Centre?Chinese Opera?. 2013-02-05 [2013-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4). 
  2. ^ 辰序,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全国各地艺术研究院(所)携手保存戏曲艺术遗产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1-09-03.,中国艺术研究院(简体中文)
  3. ^ 施旭升. 戲曲文化學. 獨立作家-秀威出版. 2015: 25. ISBN 9789863263050. 崑曲和京劇都自成體系,堪稱典範......所以,此前曾有論者將崑曲作為中國傳統戲劇學的最高範型 
    秋文. 古中國的歌: 京劇演唱藝術賞析. 寶文堂書店. 1988: 32. ISBN 9787800300011. 當時北京崑曲和京劇為雅部和花部兩大支柱,代表了中國古典戲劇的兩大歷史髙峰。 
  4. ^ 4.0 4.1 胡振(古岡). 差利卓別靈與粵劇. 廣東戲劇史(紅伶篇之六). 香港: 利源書報社. 2003: 28. 香港公共圖書館索書號:992.62 4751. 
  5. ^ 張啟超. 1999京劇回想曲 (PDF).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1. 1999 [2022-10-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0-04). 

来源

编辑
  • 张庚:〈中国戏曲〉,《中国大百科·戏曲曲艺》 (2000年)
  • 曾永義:《中國古典戲劇的認識與欣賞》(台北:正中書局)

外部链接

编辑

參見

编辑
  N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