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聲濤
方聲濤(1885年—1934年7月4日),字韻松,中國福建省福州府侯官县(今福州市)人,中華民國建國初期的政治人物。[1]
方聲濤 | |
---|---|
籍貫 | 福建侯官 |
出生 | 1885年 大清福建省福州府侯官县 |
逝世 | 1934年7月4日 中國上海市 | (48—49歲)
生平
编辑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留学日本,入东京振武学校学习陆军。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归国后任云南讲武堂教官,其学生包括朱德等人。后来还曾任广西兵备处会办等职。1913年“二次革命”中,在江西参加讨袁,任李烈钧部旅长。1915年底赴云南,任护国军第二军(军长李烈钧)第二梯团团长,入广东驱逐龙济光,任驻粤滇军第四师师长,驻广州及附近地区。[1]
1917年7月,在护法战争中,被孙中山任命为广州卫戍司令,其間接納了為逃避李厚基的迫害而離開福建的鄭祖蔭;10月,随李烈钧率滇军征闽,任第六军军长,后被刺受伤。1918年3月,接任代理征闽靖国军总指挥[2]。在诏安、东山、永春、仙游等地组织福建靖国军,与潮州的陈炯明产生矛盾。1919年因靖国军杜起云兵变,赴上海。1920年,在上海组织福建自治会,鼓吹“闽人治闽”,回福建组织自治军。1923年初,孙中山任命方声涛为福建民军总司令。1924年春,在大田成立闽军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9月,赴广东韶关,任孙中山大本营参谋长。1926年,在北伐中,方声涛派吴澍到上海劝说北洋海军总司令杨树庄反正。1927年,任福建政务委员会委员、代主席。方声涛治下的福建,省政府的政令仅达福州附近和闽南的漳浦等10余县,闽北卢兴邦、闽西郭凤鸣、钟绍葵,沿海海军陆战队,皆割据一方,截留财政,自命官吏[3]。1932年,十九路军进入福建,改组省政府,方声涛到福州涌泉寺出家。[1]
家庭
编辑其同辈家人中一共有6人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方聲濤的七弟方聲洞亦為知名清末政治人物,参加了黄花岗起义,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
爭議
编辑民國十九年(1930年)在擔任福建省政府代主席時說:「三条簪是蛮俗,有伤风化。」於是叫福州警察局下令嚴禁,並強行制止,見有如此打扮進城的,當街拔下她們的頭簪,扭曲丟棄。此行為招致當地福州傳統女性的不滿,發動了一場「三把刀」農婦挑糞大鬧省城警署的風波,之後本土福州市民大罵方聲濤是:「讀書讀遘尻川底」。[4]
參考文獻
编辑- ^ 1.0 1.1 1.2 1.3 1.4 胡健國,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台北:國史館,2001年
- ^ 方聲濤率師攻閩之通電. 時事新報 (上海). 1918-04-11.
聲濤前歲決定征閩,自後前隊卽經開抵潮州,本擬續率餘隊出發……乃始則遭刺瀕危,繼又領餉未獲……聲濤卽於有日抵汕,勘日接代征閩靖國軍總指揮事
- ^ 方声涛在福建的军事生涯. [2024-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3).
- ^ 福州女人头上的「三把刀」. 平話. 2024-06-17 [2024-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