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洲
李子洲(1892年12月23日—1929年6月18日),名登瀛,笔名逸民[1]。陕西绥德人。中国共产党早期人物、军事将领。
李子洲 |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892年12月23日 陕西绥德 |
逝世 | 1929年6月18日 陕西西安 |
籍贯 | 陕西绥德 |
国籍 | 中國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学历 |
李子洲早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期间参与组织五四运动,并跟随李大钊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陕西旅京学生联合会、共进社。之后返回陕西,担任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发动陕西农民协会与中共力量。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组织领导发动清涧起义、渭华起义,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1928年,代理中共陕西省委书记,之后被捕死于狱中。1944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将绥西县改为子洲县,以志纪念并延续至今。
生平
编辑早期生涯
编辑1892年12月23日,李子洲出生于陕西绥德县县城银匠家庭[2]。父亲李元贞不愿意让李子洲继承父业[3]:1,家中一度贫困。李子洲十五岁时,因银店生意好转,进入私塾读书[3]:2。1910年,李子洲高小毕业,到关中三原宏道学院读书[4];1911年转往西安,寄居在钟楼旁旅店备考[3]:3。同年因辛亥革命爆发,西安动乱,李子洲返回绥德,参加哥老会民团[3]:3。1912年春,他再次奔赴西安,考入三秦公学日文预备班学习,准备留学日本[5]。但因经费短缺,只能转入该校中学班学习[3]:4。1915年,因学费困难被迫休学返回绥德,在绥德县劝学所任视察员[6]。后家境有所好转,加上绥德地方公费资助,李子洲得以重返三秦公学[3]:4。
1917年8月,李子洲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转入哲学系[6]。因北大倡导学术思想自由,李大钊参加蔡元培、李大钊发起的进德会、体育会[3]:4。李子洲等人还创建旅京陕西学生联合会[7],寓所位于三眼井吉安所左巷六号院子,与一墙之隔的左巷七号湖南新民学会相邻[8]:215。因此每日李子洲、刘天章、杨钟健等人与湖南籍学生毛泽东、蔡和森、罗章龙、萧三等人互通有无[3]:5,彼此赞赏有加[8]:215。
1919年春,传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消息,在北京的学子异常愤怒。5月3日下午7点,北京上千名学生聚集在北京大学法学礼堂,召开大会。大会开至深夜11点,定于5月4日聚集天安门举行示威游行。李子洲、段锡朋、方豪、罗章龙、张国焘等十余人,被大会推举为五四游行大会主席团成员[9]。五月四日,三千多人的游行队伍在天安门前聚集,并向东交民巷进发。期间队伍组成以湖南新民学会、辅仁社、旅京陕西学生联合会为主的行动小组[3]:6[8]:217-218。中途受到军警的干涉,但仍按计划抵达赵家楼胡同。下午四点,队伍抵达赵家楼胡同曹汝霖住宅处,曹汝霖不敢露面,行动小组决定采用人梯方法、跳入内宅。匡日休率先砸窗进入,之后李子洲、罗章龙、呼延震东等跟入,从院内打开大门[8]:218。学生一拥而入,但没有找到曹汝霖,却找到串门的章宗祥。因不认识章宗祥,学生误把章宗祥当曹汝霖痛打,直到有人看到客厅曹汝霖照片后才制止[3]:7。愤怒的学生在找不到曹汝霖后,决定放火烧毁曹宅。半小时后,北京警察总监关炳湘、步兵统领李长泰率队进入,遣散学生,并逮捕32人[3]:7。
5月4日当晚,北京大学召开学生会,会上成立学生干事会,李子洲被推举为干事。5月6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他负责总务股工作。5月7日,在全国舆论压迫下,段祺瑞政府释放全部被捕学生市民[3]:7。5月下旬,中国各地学生代表入京声援,李子洲接待陕西学生联合会代表屈武、李伍亭。并组织发动“救国十人团”运动,向北京民众宣传爱国救亡[3]:8。此事招致北洋政府忌恨,并在6月3日至4日期间大肆逮捕关押学生[3]:9。6月27日,各地学生代表包围新华门的总统府,向徐世昌联合请愿,李子洲参与组织,并在新华门外发布演说。在群众运动压迫下,徐世昌最终在中南海勤政殿接见学生代表。并在6月10日,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职位。6月28日,中华民国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3]:9-10。
组织共进社
编辑1920年3月,李子洲的哲学系主课《唯物史观》老师李大钊在北大秘密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6]。李子洲、刘天章、魏野畴等参加,并成为骨干[3]:10-11。1920年1月,李子洲创办《秦钟》,最初是向陕西民众宣传新知识[10]。然而同年陕西爆发“评孔风潮”,陕西省教育厅长郭希仁命令学生在孔子诞辰节一律赴文庙朝拜,并罢免了反对的西安女师教务主任王授金。李子洲联合刘天章、魏野畴、杨钟建等人联名上书郭贵仁,陕西民众亦表达抗议,1921年5月郭希仁被迫下台[3]:11。此事触及了旅京学生的新设想,李子洲更名《秦钟》为《共进》半月刊,并亲自负责发行工作[3]:12[11]。
1922年10月,李子洲组建共进社,并以《共进》设为机关刊物。该期刊从1921年10月创刊到1926年9月停刊,一共出版105期,之后天津、上海等地成立共进分社,影响力涉及全国[3]:12。由于共进社与刊物的筹建最早由李子洲提倡,他也被誉为共进社“大脑”[6],并与“小脑”刘天章、“赵龙”赵国宾、“杨虎”杨晓初共称“共进社四大金刚”[12](1926年9月,张作霖以“大共小共,都是一共”为由,封禁共进社,43名共进社成员被捕,杂志最终停办[3]:13[13])。
陕西教育改革
编辑1923年初,李子洲经李大钊、刘天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天毕业,李子洲返回陕西,应三原渭北中学校长郝梦久邀请,出任训育主任兼国文教员,期间协助校长拟定改进教学方针、扩建学校[14]。1924年春,应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再三邀请,李子洲抵达榆林,出任学校教务主任兼国文、历史教员[15],任内与王森然一同改革课程内容,增加鲁迅、陈独秀、胡适等白话文学习,策划创办《榆中旬刊》、《塞声》等杂志;期间还创办平民学校[16]。
1924年夏他接到西安公函,出任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8]:281。上任不久,他就拟定师资队伍聘请名单,并寄往北京大学刊登招聘通知[17]。在蔡元培等人帮助下,绥师招到教务主任杨明轩、训育主任常汉三,以及王懋廷、王复生、田伯荫、韩述勋等教师。之后他们开始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并将马克思主义课程作为学生必修主课。在开学之后,他与王懋廷、田伯荫着手筹建共青团,并先后指导成立学生会、共进社绥德分社和陕北青年社等,出版《陕北青年》刊物[18]。在纪律方面,他制定严格校规,包括戒烟、戒酒、戒赌、讲卫生,并规定学生留级、开除与教师解聘条件,形成当地著称的“绥德校风”[3]:36-37。
1924年,李子洲他通过杜斌丞拜见井岳秀等地方官,并结识客居于此的杨虎城。杨虎城当时计划组织一支军队,但迫于困境中无力发展,李子洲则不断激励杨虎城韬光养晦,在陕北蛰伏。同年9月,由于冯玉祥从直奉战争前线倒戈,发动北京政变,北方革命形势出现骤变。中共陕西地下党开展驱逐刘镇华出陕斗争。李子洲主持绥师会议,分析形势,认为陕军中最有可能支持驱刘的是杨虎城部。之后他分别说服杨虎城、杜斌丞、王森然、惠又光,请杨虎城南下。并以四师交涉为名,亲自到榆林杨公馆,帮助杨虎城分析形势,增强其南下决心[19]。同时,李子洲通过杜斌丞、王森然说服井岳秀。井岳秀当时忌惮杨虎城在陕北的发展,乐于看到杨虎城离境,并同意派兵增援杨虎城到汉中发展。几天后,李子洲组织绥师全体师生和绥德居民举办欢送大会[20]。
1925年,社会主义青年团陕北特别支部在绥师成立,王懋廷担任书记,李子洲负责工作开展,先后吸收白明善、杜嗣尧、乔国桢、李瑞阳、赵通儒等人。同年,他组织绥师足球队北上榆林,并借此在榆林中学、榆林女师等发展团组织,通过张肇勤等发展刘志丹、王子宜等团员[21]。当年中共北方区委密信要求李子洲推荐学生报考黄埔军校,资助刘志丹、杨国栋等人去广东。与此同时,李子洲接近陕北井岳秀部石谦,并与其部李象九接触,将中共力量打入军队,并介绍中共党员谢子长到安定、李瑞阳到宜川组织兵运,建立中共特别支部,发展百余共产党党员与共青团员[22]。
第一次国共合作
编辑1925年8月,李子洲和魏野畴、刘含初、杨明轩、王授金等发起成立了陕西省国民党党员俱乐部。1926年6月,其在绥德省立四师建立中共绥德地方执委会,统一了陕北各地中共组织的领导。暑假期间,他与学生们组织陕北地区“脚夫会”,向当时盛行的、官商勾结的勒索脚夫组织“骡柜”抗议,促使各地政府取缔“骡柜”,并惩罚劣绅流氓[23]。由于李子洲和绥德党团地方执委会在群众中呼声渐高,他们还派出党团员和学生到绥德、榆林等地帮助成立农民协会、天足会(奉劝妇女放脚)、姐妹会等[24]。此外,他动员一批党团员前往杨虎城在耀县创办的三民军官学校学习[3]:31-32。
第三次西安战斗结束后,1926年11月,李子洲奉调到西安,筹建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和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期间与黄平万、魏野畴、吴化之等组成党团地委联席会议[25],成为中共陕西临时领导机关[25]。1927年1月,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成立(于右任担任总司令)[26],李子洲担任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部长。与此同时,中共陕甘区委成立,李子洲出任组织部长(耿炳光担任书记)[27]。2月,李子洲出任西安中山学院副院长兼总务长[28]。3月10日,中山学院正式成立,他和院长刘含初,一同在学院内开设军事政治班、农民运动班和组党班,后又增设妇女运动班和教育人员养成班[28];他还邀请刘伯坚、邓小平、杨明轩、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等人到学校作专题报告[29]。在李子洲等人组织下,半年不到中共和共青团组织在陕甘40多个市县普遍建立,党员发展到2400多人,陕西的农民协会会员达70余万人,仅次于湖南、湖北[22]。
第一次国共内战
编辑四一二事变后,李子洲与魏野畴、刘含初、赵葆华、杨明轩等以国民党陕西省党部的名义通电声讨蒋介石[30]:30。同年6月,冯玉祥先后参加郑州会议、徐州会议,开始着手对陕西进行清党,封闭各县农协组织。7月初,刘伯坚从郑州带来紧急通知,李子洲在中山学院召开中共陕甘区委会议,决定中共组织保存实力,全部进入秘密活动状态。与此同时,冯玉祥电令镇守陕西的石敬亭与井岳秀、岳维峻成立陕西省政府,对各部门进行改组清党,中山学院被迫解散[3]:43。此外,冯还电令石敬亭逮捕李子洲、魏野畴、耿炳光、杨明轩等中共党员[31]。
7月初,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黄平万返回西安,由于政局混乱,中共陕甘区委无法召开代表大会。李子洲与魏野畴、耿炳光、黄平万召开临时紧急会议。7月11日,中共陕甘区委改组,成立中共陕西省委,耿炳光担任书记,李子洲任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魏野畴担任省委军委书记,崔孟博担任宣传部长[32]。在会议期间,李子洲建议对中共组织力量进行调整,减少下层与省委直接联系,并按分布情况化为六路,分别由省委负责人担任特派员[33]。其决议得到省委同意,省委并决定由他、魏野畴商议军事策略[3]:45。
当时冯玉祥电令有较多中共力量的史可轩部开往潼关、调离西安[30]:22-23。陕西省委决定让其部调出西安,佯装执行冯玉祥命令,向东出发等待形势变化。恰逢当时国军驻陕总部司令邓宝珊,通过其部中共党员葛霁云联系到李子洲,计划组织国民党左派军事力量联合反冯玉祥[34]。省委决定通知史可轩部与邓宝珊、甄寿珊等部汇合,从陕南进入河南,与冯玉祥制衡。由于军事行动巨大,而当时中共中央与陕西省委联系不畅,陕西省委决定由李子洲亲自到武汉向中央汇报[35]。
李子洲乔装到达武汉,彼时武汉清共日趋紧张。8月27日,张太雷代表中共中央会见李子洲,提出土地革命与武装反对国民党的总方针,并建议其在陕西从事农民武装[36]。9月上旬,李子洲返回陕西,向省委常委传达了八七会议和中共中央对陕西工作的指示[37]。而此时陕西的中共局势进一步恶化,史可轩在富平美原镇被驻军田生春杀害(“美原事件”[38]),部队以许权中为旅长驻守潼关;魏野畴身份暴露后,越黄河到河南杨虎城部;刘含初也被井岳秀部下杨衮杀害[39]。
9月26日至27日,由于国民党清党运动日盛,李子洲和耿炳光在西安红埠街9号,主持召开中共陕西省委第一次扩大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陕西省委领导成员,他除继续担任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外,还担任军委书记负责省委军事工作。10月,李子洲在得知石谦旅长在榆林被杀消息后,捎信给唐澍与白明善,成立陕北军事委员会,准备武装起义[40]。1927年10月12日,中共陕西省委发动清涧起义,部队计划在延安、宜川建立革命根据地[41]。但井岳秀派高双成部率领六个营围攻宜川,起义军战败突围,谢子长部改为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但接连遇挫,部队被迫解散[42]。同年11月,中共陕西省委举行会议分析教训,决定在渭南、华县等地中共力量较强地区举行起义;并相继派出刘志丹、唐澍、谢子长等人到许权中旅工作[43]。
1928年1月5日,省委召开第四次全会,撤销耿炳光省委书记职位,选举潘自力担任省委书记,当时潘自力赴中央开会,李子洲代理省委书记[44]。在此期间,省委决定在渭华成立陕东特委(刘继曾担任书记),领导筹划渭华起义[45]。5月18日,许权中旅发动渭华起义,宣布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在渭北华县与当地农民武装汇合,建立了一批区、乡苏维埃政权[46][47]。冯玉祥派陕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率领三个师围攻,起义武装因寡不敌众撤退至秦岭,遭到李虎臣部围攻而失败[48],唐澍、廉益民、吴浩然等阵亡[49]。与此同时,李子洲等省委领导组织的旬邑、礼泉、三原等地农民起义也遭到镇压[50]。
1928年6月,中共陕西省委召开扩大会议,重新整顿各地组织。潘自力身患重病,仍代表省委起草《全陕总暴动的计划决议案》[51]。11月,潘自力被捕后,李子洲代理省委书记[52]。1929年1月底,陕西团省委书记马云藩被捕变节,供出中共陕西省委机关[53]。同年2月2日晚,李子洲被捕,被押送到西华门军事裁判处的监狱受审。宋哲元亲自审问说服,但李子洲仍然不为所动[54][55]。在狱中,李子洲受到残酷折磨,胃病加重,又患伤寒引发肺病[56]。1929年6月18日晚,他病逝于狱中[57][58]。
纪念
编辑1941年5月4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为纪念李子洲,在绥德设立“李子洲纪念碑”。1942年9月,又将绥德县立图书馆改名为“子洲图书馆”,由毛泽东、朱德题词。1944年2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将1942年建立的绥西县改为子洲县,以志纪念。1947年,胡宗南部进攻陕北后,“李子洲纪念碑”、“李子洲图书馆”遭到破坏。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重新占领绥德;同年5月4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重新为“李子洲图书馆”书写牌匾[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陕西省绥德县疏属山下重修李子洲故居。陕西省绥德县雕阴山下、大理河南岸的绥德革命烈士陵园内重建李子洲陵墓。该陵建成于1957年,本地人习惯称其“子洲陵”[60]。
家庭
编辑李子洲祖父李三生是绥德城银匠,但生意萧条。李子洲父亲李元贞也以银匠为业,辅以务农,因身体魁梧、性格豪爽、耿直善良,为绥德当地民众所尊重。李子洲母亲李白氏,夫妻有四个孩子:李子洲为长子,取名登瀛。李子洲有一个妹妹李登岳、两个弟弟李登云、李登霄[3]:1[61]。
李子洲有妻子武云绮,两人无子嗣。武云绮于1901年出生于陕西三原武家坡,毕业于陕西省立西安女子师范学校。1920年嫁给刘幼梅,而刘幼梅之前亡妻有遗子刘夫洪。武云绮在刘家曾生二子,均未过三岁夭折。1926年,武云绮陪丈夫刘幼梅到西安看病,恰逢刘镇华围攻西安(即第三次西安战斗)。丈夫刘幼梅病重而亡,武云绮年底携子回三原。1927年,她在高陵县林桂巷小学教书期间,经康效英、徐九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62]。同年8月,中共陕西省委调武云绮到西安从事机关工作,化装为李子洲妻子。之后经批准,两人正式结婚。1928年李子洲被捕时,她不在省委幸免于难。李子洲去世后,她先后在三原、西安等地小学教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担任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陕西省人大代表、陕西省妇联执委会委员。1950年4月,经马文彦、张警吾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74年病逝,享年74岁。武云绮继子刘夫洪曾供职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62]。
参考
编辑- ^ 张国全著. 陕北文化通览.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0-01: 455. ISBN 978-7-224-09519-7.
- ^ 《榆林人物志》编纂委员会编. 榆林人物志.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09: 1106. ISBN 7-224-08100-0.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陕西省革命烈士事迹编纂委员会. 李子洲传记·回忆·遗文 1982-1929.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5-10.
- ^ 张国全著. 陕北文化通览.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0-01. ISBN 978-7-224-09519-7.
- ^ 姜安著. 三十七孔窑洞与红色中国. 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6-01: 71–72. ISBN 7-5033-1870-8.
- ^ 6.0 6.1 6.2 6.3 西北师范学院政治系中共党史教研室,资料室. 中国共产党 英烈小传 第1集.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0-11: 122–123.
- ^ 倪兴祥主编. 中国共产党创建史辞典.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06: 572. ISBN 7-208-06021-5.
- ^ 8.0 8.1 8.2 8.3 8.4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在陕西.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0-08. ISBN 7-224-01405-2.
- ^ 张锋著. 谢子长.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5-01: 31. ISBN 978-7-5098-2693-5.
- ^ 廖盖隆主编.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 总论 人物.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1-06: 237. ISBN 7-5035-2234-8.
- ^ 中共潼关县委党史研究室编. 中国共产党潼关县历史大事记 1919-5-2000-12.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04: 3. ISBN 7-224-05758-4.
- ^ 《人物》编辑部编辑. 人物 1982年 第6期 总第16期.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2-11: 40.
- ^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 共进社和《共进》杂志.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5-06: 401–402.
- ^ 袁明仁等主编. 三秦历史文化辞典.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10: 32. ISBN 7-5419-3161-6.
- ^ 孙广来主编. 世界百年风云纪实 第1辑 1944.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07: 1–2. ISBN 7-204-08582-5.
- ^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在陕西.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0-08: 328. ISBN 7-224-01405-2.
- ^ 陕西省第四师范. 聘请教员:陕西省第四师范校长李子洲君托聘史地国文教员一位. 北京大学日刊. 1925年, (第1749期): 4.
- ^ 陕西省教育厅《陕西教育志》编篡办公室编. 陕西教育志资料选编 下.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05: 63–64. ISBN 7-224-00391-3.
- ^ 孟学文主编;《锦绣中华宝典》编委会编. 锦绣中华宝典.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8-01: 3447. ISBN 7-80092-666-4.
- ^ 陈敏钰,沐超主编. 师范群英 光耀中华 第10卷.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06: 9–10. ISBN 7-5419-5276-1.
- ^ 榆林市志编纂委员会编. 榆林市志. 西安:三秦出版社. 1996-12: 453. ISBN 7-80628-044-8.
- ^ 22.0 22.1 西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西安:西安出版社. 西安市志 第七卷 社会 人物. 2006-12: 425–427. ISBN 7-80712-224-2.
- ^ 《中共中央北方局》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 中共中央北方局 北方区委时期卷.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0-11: 606. ISBN 7-80136-436-8.
- ^ 咸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咸阳市志 3. 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1-12: 656. ISBN 7-80628-439-7.
- ^ 25.0 25.1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第1卷 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1921-7-1927-7.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0-09: 225–227. ISBN 7-80136-318-3.
- ^ 肖甡著. 中共党史百人百事 第2版 上.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07: 218. ISBN 978-7-208-10090-9.
- ^ 蔡翔,孔一龙主编. 二十世纪中国通鉴. 北京:改革出版社. 1994-11: 2–3. ISBN 7-80072-610-X.
- ^ 28.0 28.1 西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西安市志 第七卷 社会 人物. 西安:西安出版社. 2006-12: 426–427. ISBN 7-80712-224-2.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咸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咸阳文史资料 第4辑.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咸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1988-12: 10–15.
- ^ 30.0 30.1 张慈农著. 山丹丹花开. 西安:三秦出版社. 2015-12.
- ^ 《榆林人物志》编纂委员会编. 榆林人物志.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09: 1108. ISBN 7-224-08100-0.
- ^ 鲁杰主编. 解放军英雄故事 上 1927-1937.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2-03: 37. ISBN 978-7-220-08536-9.
- ^ 魏建国著. 焦维炽.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2-04: 227. ISBN 978-7-224-10039-6.
- ^ 沉度,应列等编. 国民党高级将领传略 第2版. 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5-01: 185. ISBN 7-5075-0397-6.
- ^ 姚远,徐怀东主编;西北大学校史编纂委员会编. 西北大学学人谱 续集 1997-08-2002-08.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2-09: 20–21. ISBN 7-5604-1736-1.
- ^ 张杰. 绥德县红色文化研究会. 武装斗争的践行者——李子洲罹难75周年祭. 榆林学院学报. 2015, 25 (1): 30.
- ^ 西北师范学院政治系中共党史教研室,资料室. 中国共产党 英烈小传 第1集.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0-11: 124–125.
- ^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姚文琦,姬乃军主编. 西北革命根据地研究丛书 西北革命根据地史.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4-12: 22. ISBN 978-7-224-11368-6.
- ^ 西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西安市志 第七卷 社会 人物. 西安:西安出版社. 2006-12: 429. ISBN 7-80712-224-2.
- ^ 邓世荣主编. 清涧县军事志 公元前639年-公元2005年.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9-06: 136. ISBN 978-7-224-08963-9.
- ^ 郭润宇. 共产党人在西北反抗国民党打响的第一枪—清涧起义. 军事历史研究 Military Historical Research. 1990年, (2期): 48-49.
- ^ 夏征农,陈至立主编;熊月之等编著. 大辞海 中国近现代史卷.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3-12: 338. ISBN 7-5326-4071-X.
-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地武装起义 冀晋绥地区 陕甘地区.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97-03: 655–656. ISBN 7-5065-3248-4.
- ^ 《渭南市临渭区军事志》编纂委员会编. 渭南市临渭区军事志. 《渭南市临渭区军事志》编纂委员会. 2009-04: 202. ISBN 978-7-80628-233-5.
- ^ 邱树森主编. 中国历代人名辞典.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89-03: 1346. ISBN 7-5392-0396-X.
- ^ 陈永恭,秦生著. 星火燎原燃西北.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7-07: 42. ISBN 978-7-80199-515-5.
-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编. 全国重要革命遗址通览 第3册.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3-12: 1195. ISBN 978-7-5098-2391-0.
- ^ 吴新亚总编;阎广勤,袁埔良主编. 华州史话 下.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2-05: 67. ISBN 978-7-5604-3039-3.
- ^ 鲁杰主编. 解放军英雄故事 上 1927-1937. 37-42: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2-03. ISBN 978-7-220-08536-9.
- ^ 《当代中国的陕西》编辑委员会编. 当代中国的陕西 上 Contemporary China: Shanxi 1.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2009-09: 42. ISBN 7-80170-845-8.
- ^ 张宏志著. 西北革命根据地史.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0-11: 39–40. ISBN 7-224-05641-3.
- ^ 邱树森主编. 中国历代人名辞典.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89-03: 1346. ISBN 7-5392-0396-X.
- ^ 中央档案馆编. 中共中央北方局文件汇集 1927 1928 1930 19321. 中央档案馆. 1992-03: 338.
- ^ 孙广来主编. 世界百年风云纪实 第1辑 1929.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07: 12–13. ISBN 7-204-08582-5.
- ^ 李镜. 李子洲之死. 党史博览. 2000年, (10期): 47-58.
- ^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中共北京党史人物传 第7卷.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2-02: 289. ISBN 7-80136-682-4.
- ^ 陈日朋主编. 中华英烈辞典. 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1991-06: 285–286. ISBN 7-5385-0363-3.
- ^ 袁明仁等主编. 三秦历史文化辞典.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10: 33. ISBN 7-5419-3161-6.
- ^ 共青团陕西省委员会,陕西省文物事业管理局编. 伟业胜迹 陕西革命纪念地介绍.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1-03: 183. ISBN 7-224-01696-9.
- ^ 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浙江现代革命历史文化研究基地编. 红色名人印迹.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4-02: 102. ISBN 978-7-5098-2496-2.
- ^ 施晓宇著. 走陕北.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2010-08: 145. ISBN 978-7-80719-494-1.
- ^ 62.0 62.1 贾自新. 李子洲的夫人武云绮. 金秋. 2002年, (05期):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