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穑朝鮮語:이색李穡;1328年—1396年),颖叔牧隐本贯韩山李氏,高麗楊廣道韓州人,高丽王朝末期的学者兼政治家、儒学家。谥号文靖

李穑画像

生平

编辑

李穡為高麗贊成事、元中瑞司典簿李穀之子。

至正十三年(1353年)癸巳科中式征東行省鄉試第一名解元,至正十四年(1354)甲午科,為參知政事杜秉彝、翰林承旨歐陽玄賞識,中式左榜二甲第二名進士,授應奉翰林文字、承事郎、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東返後,歷官吏部侍郎兼兵部郎中、右諫議大夫。紅巾軍入高麗,李穡隨從高麗王逃亡,以扈從國王,錄為一等功。恭愍王十二年,元朝授李穡征東行省儒學提舉,高麗授其密直提學、同知春秋館事。賜號端誠保理功臣。十四年,簽書密直司事。十六年,判開成府事兼成均館大司成。李穡在成均館時,重新訂製學式,分經授業,與學生們相與論難,振興了高麗的程朱理學。元朝授李穡征東行省左右司郎中。[1]

恭愍王二十年,拜政堂文學,文忠保節贊化功臣。二十二年,封韓山君。禑王在位,加李穡為推忠保節同德贊化功臣。判三司事,封韓山府院君,檢校門下侍中昌王繼位,加推忠保節同德贊化輔理功臣。與李崇仁、金士安前往元大都賀正,李穡為高麗賀正使。回到高麗後謁見了已經退位的禑王。恭讓王時,李穡因擁立昌王、謁見禑王之事被左司議吳思忠、門下舍人趙璞彈劾,李穡遭削職下獄。李穡辯解,說自己不是立昌王的首要謀劃者。李成桂放之韓州,冉放衿州,徙驪興,尋原免,封韓山伯。卒,年六十九,諡文靖。著有《牧隱先生文集》[1][2][3][4][5][6]

李穑與門人郑梦周(圃隐)、吉再(冶隐)等人並稱“丽末三隐”。另有門人李崇仁(陶隱)。

逸事

编辑

李穡曾作古體詩《貞觀吟》,其中有句曰“謂是囊中一物耳,那知玄花落白羽”,意指唐太宗伐高句麗,在安市城被弓箭射中眼睛。但是此事歷史上唯有李穡此詩提及。[1]

學術思想

编辑

李穑崇尚朱子学,认为“理”是“太极”,是万物之本。其曾在他的著作《牧隐集》中说过“太极,寂之本也。”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趙季,張景崑. 箕雅五百詩人本事輯考.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3: 127–132. ISBN 9787020096978. 
  2. ^ 權近《朝鮮牧隱先生李文靖公行狀》(《牧隱先生文集》卷首)
  3. ^ 河侖《有明朝鮮國元宣授朝列大夫征東行中書省左右刮郎中本國特進輔國崇祿大夫韓山伯諡文靖公李公神道碑並序》(《牧隱先生文集》卷酋)
  4. ^ 《牧隱先生文集》卷首《牧隱先生年譜》
  5. ^ 《康熙御選明詩,姓名爵學八》
  6. ^ 《朝鮮史略》卷1 1、卷12《高麗紀》
  N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