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

跨学科研究
(重定向自系統科學

系统科学是指从系统的角度观察研究客观世界的一門学科。「系统」指的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准确来说,「要素」加上「结构」等於「系统」。研究的领域横跨自然科学與社会科学,却除去其中较为狭窄的物理、生物、心理、经济意义,而把研究重心放在探究各个系统的本质规律上。系统科学主要研究系统的要素(或元素)、结构、系统的行为(性质)。[1]

学科分支结构

编辑

研究与发展

编辑

一般系統理論是由贝塔郎非创立的一门逻辑数学领域的科学,其目的在于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一般原则。他于1948年出版的《生命问题》一书一般标志系统论的问世。贝塔朗菲提出生物的开放系统理论,为生物进化的自组织系统理论建立开创了先河。

对于生命与非生命,一般人都有种直观的感觉能区分它们的不同。前者是开放系统,需要不断和环境交换能量和信息才能存在,而后者的稳定需要和环境的隔绝,方能保持其独立性,比如纯净的氧气,一旦释放到空气中,立刻和其他气体混合。因此,生命与非生命存在明显的差异。热力学物理学家布里渊提出负熵对应信息的概念、信息论是组织化的度量,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薛定谔著的《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学观》提出生命的负熵原理,普利高津从物理化学提出能量耗散结构的自组织理论,从而架构了物理学与生物学的理论桥梁。

歐美

编辑

欧文·拉兹洛和布达佩斯俱乐部发表广义进化理论以及建立《广义进化论》、《广义进化论研究》等杂志,从而建立了普遍系统自组织化理论体系。艾根应用化学动力学原理提出细胞起源的生物分子超循环理论,进一步在细胞、分子层次探讨了自组织系统。

中國

编辑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系统科学的层次模型,其详细分类如下:

  • 第一层:系统观。次是系统学,它是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这是系统的哲学和方法论的观点,是系统科学通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桥梁和中介;
  • 第二层:技术科学层次。有运筹学、系统理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是系统工程的直接理论;
  • 第三层:工程技术层次。系统工程、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等,这是直接改造自然界的。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Andreas Hieronymi. Understanding Systems Science: A Visual and Integrative Approach: Understanding Systems Science. Systems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 2013-09, 30 (5): 580–595 [2019-06-19]. doi:10.1002/sres.2215 (英语). 
  NODES
visua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