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

植物種類
(重定向自花生過敏症

花生学名Arachis hypogaea)是豆科落花生属的一种植物。其果仁广泛用作食品。花生原產於南美洲[1],為熱帶及亞熱帶作物。

花生
科勒藥用植物》(1897), Arachis hypogaea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蔷薇类植物 Rosids
目: 豆目 Fabales
科: 豆科 Fabaceae
亚科: 蝶形花亚科 Faboideae
属: 落花生属 Arachis
组: 花生组 Arachis
种:
花生 A. hypogaea
二名法
Arachis hypogaea
L., 1753
在超市挑选花生

名称

编辑

花生,又称落花生[2][3](植物名实图考)、落生地豆(滇海虞衡志、部分客家地區)、豆仁落地松長生果(赣州志)、长果果子番豆(南城县志)。客家话以及西地区称为番豆潮汕地区称为地豆潮汕话把花生米称为豆仁台灣和福建南部(闽南)稱為塗豆(thô͘-tāu)或常俗寫作「土豆[4][5]中国大陆其他地区也有以土豆來表示花生,但是多数情况土豆指的是馬鈴薯),土豆种仁称土豆仁,简称土仁中国早年称其长生果日本落花生 ,俗稱唐人豆南京豆

形态

编辑

一年生草本。根部有丰富的根瘤;茎直立或匍匐,长30-80厘米,茎和分枝均有棱,被黄色长柔毛,后变无毛。

羽状复叶;叶通常具小叶2对;托叶长2-4厘米,具纵脉纹,被毛;叶柄基部抱茎,长5-10厘米,被毛;小叶纸质,卵状长圆形至倒卵形,长2-4厘米,宽0.5-2厘米,先端钝圆形,有时微凹,具小刺尖头,基部近圆形,全缘,两面被毛,边缘具睫毛;侧脉每边约10条;叶脉边缘互相联结成网状;小叶柄长2-5毫米,被黄棕色长毛;花长约8毫米;苞片2,披针形;小苞片披针形,长约5毫米,具纵脉纹,被柔毛;萼管细,长4-6厘米;花冠黄色或金黄色,旗瓣直径1.7厘米,开展,先端凹入;翼瓣与龙骨瓣分离,翼瓣长圆形或斜卵形,细长;龙骨瓣长卵圆形,内弯,先端渐狭成喙状,较翼瓣短;花柱延伸于萼管咽部之外,柱头顶生,小,疏被柔毛。

腋生总状花序,黄色蝶形花,受粉后子房与花托间的子房柄迅速伸长,将子房送入土中,子房必须在黑暗中才能发育成荚果,若没有钻入土中,子房就会枯干萎缩。荚果长2-5厘米,宽1-1.3厘米,膨胀,荚厚,种子(花生仁)呈椭圆、圆锥等形状,横径0.5-1厘米,种皮有淡红色、红色、黄色、紫色、黑色等。花果期6-8月[6]

历史

编辑

花生是豆科落花生屬的1種,俗稱花生和黃花生。該屬約20餘種。关于花生的原产地,文献记载有原产巴西、原产中国、原产埃及等三种说法。一般认为,花生原產秘鲁巴西,在秘鲁沿海地带史前废墟中发现大量古代花生,可追溯到至少7600年前。在哥伦布远航时期,航海家将花生荚果带至西班牙,在1535年出版的《西印度通史》中记载花生的西班牙文为“玛尼”(Maní),之后逐渐被传播到世界各地。

据伯基尔记载[7],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美洲,不久,西班牙派出奥维耶多到海地任管理资源长官,奥维耶多于1513-1524年在海地。他记载在当时印第安人园圃中已大量种植花生。林奈的植物种志(1753)记载,花生产地为巴西、秘鲁。哈钦森(Evolution and Phylogeny of Flowering Plants, 1964)记载花生原产于热带美洲。又据 J. C. 威利斯在著作(A Dictionary of Flowering Plants and Ferns, 8 ed. 1973)中记载花生属有15种,产于巴西及巴拉圭。可见花生原产于南美洲巴西一说较为可信。至于花生何时引入中国,据现在所了解,明代以前未有记载花生的文献。最早记载花生的文献为1503年(明弘治十六年)的江苏《常熟县志》,随后有1504年(明弘治十七年)的《上海县志》和1506年(明正德元年)的《姑苏县志》。清初王凤九所著《汇书》才明确指出,“此神(花生)皆自闽中来”清初1655年王沄所著《闽游记略》中说:“落花生者——今江南亦植之矣。”清檀萃著《滇海虞衡志》(1799)记载,落花生为“宋元间与棉花、番瓜、红薯之类,粤估从海上诸国得其种归种之,——高、雷、廉、琼多种之。”因此可以认为约在16世纪初叶或中叶,即明代弘治至嘉靖年间,由华侨将花生种子引进福建、广东,然后逐渐引至他省,形成为中国的重要油料植物[6]

2014年4月国际学界对花生基因组完成了全测序,最终证明花生这个种本身的确是个杂交起源的种;它的两个亲本,一个是现在园艺上经常用的蔓花生(学名Arachis duranensis),另一个叫Arachis ipaensis英语Arachis ipaensis,原产地均在玻利维亚、巴拉圭到阿根廷北部一带。大约4000年到6000年前,这两个种在阿根廷北部发生了自然杂交,便形成了今天栽培的花生的祖先。这就意味着假如花生起源于其他地方,那么那个地方也必须同时有它的两个祖先种分布才行,可以想象这种可能性基本就是零。对于栽培花生内部的分子生物学分析也表明,最古老的花生品种分布于玻利维亚、巴拉圭一带。这些分子生物学证据和考古学证据大体也相符合(当然,以前在秘鲁发现的定年为7600年前的花生残遗,现在看来更可能是某种野生落花生属植物的籽粒)。[8]

中国常有考古发掘出花生的报道。1958年的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遗址中,发掘出疑似的炭化花生种子,由浙江农学院鉴定为花生;然而70年代中国科学院给出的意见是标本的籽粒过于残损,无法鉴定。1961年,江西修水县山背地区新石器遗址中再次发掘出疑似的炭化花生种子,由江西农学院鉴定为花生,而考古工作组则谨慎地表示:“因为这类实物发现还不多,我们还不能说已经得到了结论。”1981年广西宾阳双桥村邹圩公社亦出土了“花生化石”,但最后证实只是陶制品。[9]2007年,大量媒体报道西安文保中心专家确认距今2100年的汉阳陵17号从葬坑出土的粮食残遗中有花生的新闻,[10][11][12][13][14][15]但未见任何相关的鉴定报告或研究论文。[16]

在早期古籍中也有一些关于“花生”的记载:西晋嵇含南方草木状》中有“千岁子”,其记载为:“千岁子,有藤蔓出土,子在根下。须绿色,交加如织。其子一苞恒二百余颗,皮壳青黄色,壳中有肉如栗,味亦如之。干者壳肉相离,撼之有声,似肉豆蔻。出交趾。”[17]其中描述的植物很像花生。清朝《本草綱目拾遺》引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又一种形如香芋,蔓生,艺者架小棚使蔓之,花开亦落土结子如香芋,亦名花生。”。[18]元朝贾铭的《饮食须知》载有“落花生,味甘,微苦、性平,形如香芋,小儿多吃,滞气难消。近出一种落花生,诡名长生果,味辛、苦、甘,性冷,形似豆荚,子如莲肉,同生黄瓜及鸭蛋食,往往杀人,多食令精寒阳萎”[19]但这几处所记载的花生“一苞恒二百余颗”、“结子如香芋”、“架小棚使蔓之”、“味辛、苦、甘”并不符合花生的特性。[原創研究?]

明朝最早记载花生的文献为1503年(明弘治十六年)的江苏《常熟县志》,随后有1504年(明弘治十七年)的《上海县志》和1506年(明正德元年)的《姑苏县志》。但此时距离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间(1492)才过去了十来年,当时中西方基本上还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花生是不太可能那么快就传到中国来的,比较可能仍是花生的混用。之后明代黄省曾(1490~1540)在书中提及:“甘美可食,茎叶如扁豆而细,谓之香芋。又有引蔓开花,花落即生,名之曰落花生。”可见时人已经了解香芋与花生的区别。明朝人兰茂的《滇南本草》亦有花生的记载。据《明史》记载,正德六年(1511),当时被中国人称为“佛朗机”的葡萄牙人以武力占领了满剌加(今马来西亚),不久又到中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走私贸易。大约在16 世纪中期,有一些闽藉海商,私自与葡萄牙人做生意,花生很可能就是他们从葡萄牙人手中得到并引种回家乡的。浙江明代方志中有“落花生原出福建”的说法,清人张璐在《本经逢原》中也说“长生果产闽北”,这表明福建是引种花生最早的地方。

明末清初的学者方以智(1611-1671)在《物理小识》中所描述的落花生的性状、栽培方法包括味道等等,都已经比较详细和清楚:“番豆名落花生,土露枝,二、三月种之,一畦不过数子,行枝如蕹菜虎耳藤,横枝取土压之,藤上开花丝落土成实,冬后掘土取之,壳有纹,豆黄白色,炒食甘香似松子味。”到明末清初,中国沿海地区花生种植较为普遍,多次从南美洲引种花生品种,最近一次为1887年,《慈黔县志》记载:“落花生,按县境种最广,近有一种自东洋至,粒较大,尤坚脆”。产生于清乾隆年间(18世纪中期)曹雪芹的著作《红楼梦》第十九回,有一段贾宝玉瞎编的故事,说是扬州黛山林子洞中的耗子要学熬腊八粥,小耗子打探得山下庙中米豆成仓,不可胜记,更有果品五种:一红枣,二栗子,三落花生,四菱角,五香芋……在这个故事里,“落花生”和“香芋”这两种植物,已经被很明确地区分开来。直到乾隆末年花生仍然是筵席珍贵之物,寻常人很难吃到。舶入后,花生也只在南方普及。当时老北京吃花生,大概要通过大运河自南方运来,清代学者郝懿行于18世纪80年代曾在北京看到“友朋燕集,杯盘交错,恒擘壳剖肉,炒食殊甘。俗人谓之落花生”。到了清末,北方才开始大量种植花生,主要在丘陵地带,花生五月播十月收,而冬小麦最晚也要九月下种,种了花生,冬季土地便只能放荒,得不偿失。红薯当时在北方不普及,也有此原因。[20]

19世纪以后,在广东的高州、雷州、廉州、琼州一带,花生的种植面积已经很大,用途也多种多样:作为出口海外的商品,整车整车的花生被运上海船;作为礼品,它被整齐地包在纸包里,贴上红签;作为宴席间的配菜,被考究地堆叠在餐盘中;而作为寻常的下酒菜,又从早市到夜市随处可见。除了直接食用,花生油已经在当时的福建、广东一带很普遍地使用,除了做烹调油,还像菜籽油一样被当做照明用的灯油。1885年,广东南海文人梁起(以瑭)作《花生賦》赞云:“仙子黄裳绉春縠,白锦单中笼红玉。别有煎忧一寸心,照入劳民千万屋”,指的应该就是当地人用花生油照明一事。之后花生又向北推广至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省份。在扩种的过程中,花生也在各地得到了很多个俗名,除了最普通的“落花生”,还有“土露子”“万寿果”“长生果”“人参豆”“地果”“滴露生”“无花果”“滴花生”“地豆”“落地松”“花松”“豆魁”“落花参”“番豆”“延寿果”“及第果”“地蚕”“白果”“相思果”等。除了在广东,其它方志中也记载了花生对当地农民生计的重要性,比如广西浔州的花生“每年出息,可抵谷石之半。”而在广西贵县,“瘠土之民,并无谷粒,其完粮完婚之事多藉此。”

1898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建设了青岛港,在德占青岛时期,德国人曾在那里设置“农业改良场”,重点开展对花生品种和栽培技术的研究,使花生产量大为提高。晚清、民国时期,山东是中国最重要的花生生产和出口省份,正如晚清山东《续安邱新志》中所说的:“自青岛通商以来,舟车便利,落花生仁始为出洋大宗。”山东花生先是出口日本,从1908年开始直接输入欧洲市场。据《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载:“(山东)从1908年起,以法国马赛为主要目的地的花生输出,已经从九万五千担上升到1911年的七十九万七千担。”大花生目前仍是中国主导的花生品种,而山东又是中国花生最高产的省份。农民得利远超种粮,花生从此成为山东重要的经济作物,但花生不能连作,否则第二年产量会下降10%,第三年会下降30%,而红薯与花生轮作效果极佳,两者对土壤、肥料要求都不太多,生长期亦近似,趁此机会,红薯也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一轮热潮直到1932年世界经济危机、花生出口滑坡为止。

用途

编辑
生花生
每100 g(3.5 oz)食物營養值
2,374 kJ(567 kcal)
16.13 g
3.97 g
膳食纖維8.5 g
49.24 g
飽和脂肪6.834 g
單元不飽和脂肪24.429 g
多元不飽和脂肪15.559 g
25.8 g
色氨酸0.25 g
蘇氨酸0.883 g
異亮氨酸0.907 g
亮氨酸1.672 g
賴氨酸0.926 g
蛋氨酸0.317 g
胱氨酸0.331 g
苯丙氨酸1.337 g
酪氨酸1.049 g
缬氨酸1.082 g
精氨酸3.085 g
組氨酸0.652 g
丙氨酸1.025 g
天冬氨酸3.146 g
谷氨酸5.39 g
甘氨酸1.554 g
脯氨酸1.138 g
絲氨酸1.271 g
维生素
維生素A equiv.
(0%)
0 μg
(0%)
0 μg
0 μg
硫胺(維生素B1
(56%)
0.64 mg
核黃素(維生素B2
(11%)
0.135 mg
菸鹼酸(維生素B3
(80%)
12.066 mg
(35%)
1.767 mg
吡哆醇維生素B6
(27%)
0.348 mg
葉酸(維生素B9
(60%)
240 μg
維生素B12
(0%)
0 μg
胆碱
(11%)
52.5 mg
维生素C
(0%)
0 mg
维生素D
(0%)
0 IU
维生素E
(56%)
8.33 mg
维生素K
(0%)
0 μg
膳食礦物質
(9%)
92 mg
(35%)
4.58 mg
(47%)
168 mg
(92%)
1.934 mg
(54%)
376 mg
(15%)
705 mg
(1%)
18 mg
(34%)
3.27 mg
其他成分
6.5 g
參照美國標準的相對百分比
成人每日的参考膳食摄入量(DRI)
來源:(英文)美國農業部營養数据库

花生的种子含丰富的脂肪(约50%)和蛋白质(24-36%)。蛋白质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几种氨基酸,故营养价值甚高,可直接作为食物(例如鹽水花生[21]),或提取食用花生油,也可如大豆般制成豆腐或者其它植物蛋白制品。榨油后的麸饼,为良好的家畜饲料及农作物的优质肥料。此外花生根部有丰富的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素。花生紅皮含有纖維質、蛋白質、脂肪及多酚類等營養物質,有補血、改善貧血症狀的功效。

花生过敏症

编辑

花生会引起过敏症。花生过敏的症状包括:血压降低、面部和喉咙肿胀,这些都会阻碍呼吸,从而导致休克。据英国研究人员统计,在英国,每200个人当中有大约一人对花生敏感。虽然部分人只是对花生有轻度过敏反应,但是,花生也会令一些人出现过敏性休克[22]在英国,每年大约有10个人因为对花生的过敏反应死亡。[來源請求]

在2005年,英国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已经发现了花生是如何在部分人群体内引起过敏反应的機制。[23][24]

转基因

编辑

人类活动前的转基因历史

编辑

花生的基因中本身有转基因的痕迹。[25]

应用转基因技术

编辑

在2005年左右的报道中[26][27],人们就开始寻求对花生进行转基因的方法,报道已持续到2020年左右[28][29]

截止在2023年,没有(量产的)转基因的花生。[30][31]同时,需要注意此领域缺乏足够全面的综述。

 
機械收割的花生田

相關條目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History of Peanuts & Peanut Butter. [2024-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8). 
  2. ^ 落花生.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臺灣學術網路第六版.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24-08-20] (中文(臺灣)). 花謝落地後,子房入地一、二寸,發育成莢果,故稱為「落花生」 
  3. ^ 花生. 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二版. 因地上开花,地下结果,故又称落花生、落地参 
  4. ^ 塗豆 thôo-tāu.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2021-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5. ^ 塗 thôo.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2021-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6. ^ 6.0 6.1 落花生 Arachis hypogaea. iPlant 植物智. [2023-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5). 
  7. ^ Burkill, Isaac Henry. A Dictionary of the Economic Products of the Malay Peninsula. governments of Malaysia and Singapore by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cooperatives: 206. 1966年1月27日 [2023年1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1月30日) –通过Google Books. 
  8. ^ 花生是中国原产的农作物吗?. [2018-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8). 
  9. ^ 游修龄. 说不清的花生问题. 中国农史. 1997, 16 (4): 102–105. 
  10. ^ 汉阳陵中发现最早花生 颠覆南美洲传入观点. 华商报. 2007-10-10 [2011-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11. ^ 汉阳陵中发现最早花生. 天津日报. 2007-11-05: 第10版文史 [2009-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03). 
  12. ^ 呼延思正 田苗. 汉阳陵发现西汉初期就有花生. 北京晨报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2007-10-10: 第18版 中国新闻 [2009-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12). 
  13. ^ 汉阳陵发现2100多年前花生. 新民晚报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2007-10-11 [2009-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据新华社西安10月10日电(记者冯国许祖华)花生一般被认为是16世纪才从南美洲传到中国的,但近日经专家确认,距今2100多年的汉阳陵从葬坑出土的农作物里已经有花生。 
  14. ^ 责编:杨涛 版式:邵正 责校:魏华东. 陕西汉阳陵考古“花生悬疑”解开. 楚天金报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2007-10-11: 第11版 九州经纬 [2009-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图为:汉阳陵出土的已经完全炭化的花生。……昨日,汉阳陵博物馆副馆长王保平兴奋地说,17年前汉阳陵出土的疑似花生的农作物一直都是悬疑,经专家确认,疑似物确实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花生。 
  15. ^ 记者:冯国、许祖华. 陕西汉阳陵葬坑首次发现2100年前花生. 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报业集团). 2007-10-11 [2009-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30). 新华网西安10月10日专电 (记者冯国、许祖华)……1991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对这项1990年发掘的结果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美国俄勒冈大学一位从事玉米研究的专家的注意。他在对照片中的谷物进行研究后,认为其中含有玉米。根据他的说法,考古人员从中提取了一些谷物样本进行研究,但并没有发现玉米,却发现了20多粒类似花生的植物种子。……考古人员后来把这些种子交给西安文保中心鉴定,参与鉴定的有生物、地质、化学等多方面的专家。鉴定过程十分艰难,直到最近才被确认是花生。 
  16. ^ 杨晓燕; 刘长江; 张健平; 杨武站; 张小虎; 吕厚远. 汉阳陵外藏坑农作物遗存分析及西汉早期农业. 科学通报. 2009, 54 (13): 1917–1921. 
  17. ^ 《南方草木状》
  18. ^ 本草綱目拾遺
  19. ^ 《飲食須知》
  20. ^ 花生在中国的传播史. 参考网. [201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0). 
  21. ^ 李建国 (编). 《中国大锅菜 凉菜卷》.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第206页. 2012. [失效連結]
  22. ^ 加拿大少女吻男友后因花生过敏死亡. BBC中文网. 2005-11-30 [2006-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5-18). 
  23. ^ 专家发现花生如何引起过敏反应. BBC中文网. 2005-11-18 [2006-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30). 
  24. ^ 关于减轻花生过敏症状的方法,请参见BBC中文网报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5. ^ 遗传学家发现,天然转基因植物包括啤酒花、蔓越橘、花生和茶。 -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 chinese.spbu.ru. [2024-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8). 
  26. ^ CN101186910A,邓向阳,「花生转基因的方法」 
  27. ^ Rowe, Aaron. Genetically Modified Peanuts Could Save Lives. Wired. [2024-01-08]. ISSN 1059-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8) (美国英语). 
  28. ^ Genetic engineering solves major toxin problem in peanuts. Alliance for Science. [2024-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8) (美国英语). 
  29. ^ 一种花生快速遗传转化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www.chinbullbotany.com. [2024-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8). 
  30. ^ 转基因产品标识与安全性有关系吗?我国对转基因产品标识是如何规定的? - 荆州市农业农村局. nyj.jingzhou.gov.cn. [2024-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8). 
  31. ^ Five Myths About Peanuts. Hampton Farms. 2022-07-20 [2024-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8) (英语). 

延伸阅读

编辑

[]

 植物名實圖考·落花生》,出自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

外部連結

编辑
  NODES
Idea 1
idea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