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斯卡拉達克語:ཨནསར་,印地語जांसकर,英語:Zanskar),又譯為藏斯噶桑噶尔,在印度西北方拉達克卡基尔县下轄的一個。臨近西藏

藏斯卡位置圖
藏斯卡的嘛呢石

拉達克中央直轄區的範圍是一個山脈,從此分離查谟和克什米尔。地質上,藏斯卡山脈屬於Tethys Himalaya(特提斯喜馬拉雅山)的一部分,Tethys喜馬拉雅山約100公里寬。藏斯卡山脈的平均高度約為6,000 m(19,700 ft)。它的東部被稱為Rupshu。該鎮到2020年的人口為20,000。[1]

70多年來,藏斯卡(Zanskar)居民一直要求與現有的卡吉爾(Kargil)區分開的新區。[1]

灵吉寺(Lingshed Monastery)

由來

编辑

藏斯卡(ཟངས་དཀར zangs dkar)在社會科學(人類學,性別研究)學術研究中大多以“Zangskar”的形式出現,反映了拉达克语的發音,儘管Zanskari的發音是Zãhar。較舊的地理帳戶和地圖可能會使用替代拼寫“Zaskar”。對該名稱的詞源學研究(Snellgrove和Skorupsky,1980)表明,該名稱的起源可能是指該地區銅的天然存在,其藏語為“Zangs”。然而,第二個音節似乎更具挑戰性,因為它具有各種含義:“Zangs-dkar”(白銅),“Zangs-mkhar”(銅宮)或“Zangs-skar”(銅星)。zan(銅)skar(山谷)意为铜谷。

歷史

编辑

藏斯卡人類活動的最早痕跡可以追溯到青銅器時代。歸因於那個時期的刻在岩石上的文字表明,他們的創造者是居住在哈薩克斯坦和中國之間的中亞草原上的獵人。人們懷疑,後來被稱為孟族的印度裔歐洲人可能居住在該地區,然後與下一個定居者達爾德人混合或被其取代。來自克什米爾的早期佛教最早在公元前200年就在藏斯卡爾傳播。最早的古蹟可追溯到庫山時期。佛教向東方傳播之後,藏斯卡(Zanskar)和西喜馬拉雅山的大部分地區在7世紀被藏人壓倒,他們施加了當時的萬物有靈論本恩宗教。

旅遊

编辑

旅遊業可能是藏斯卡近期遭受的重大破壞。該地區向外國人開放帶來了好處,例如為學校提供資金,恢復寺院和道路,但也給脆弱的山區環境和人口帶來破壞或流失。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Ladakh-based Buddhist association demands district status for Zanskar. India Today. September 4, 2019 [202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英语). 

外部連結

编辑
  NODES
Associatio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