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船民
越南船民(越南语:Thuyền nhân Việt Nam/船人越南?),是指1975年越南戰爭結束後乘船逃離越南的難民。 該現象主要發生在1978年和1979年,但一直持續到1990年代初。 該用語通常也用來指1975年至1995年間在大規模離開家園的越南人(見印度支那難民危機)。“船民”一詞僅適用於那些乘船渡海逃離越南的人。
在1975年至1995年之間,離開越南並安全到達另一個國家的船民數量總計近80萬。許多難民未能在過程中倖存,因為面臨海盜、超載的船隻和有時劇烈的氣候。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統計數據,在海上有20萬至40萬船民死亡。[1] 主要的優先目的地是香港(參看香港越南船民問題[2])和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等。 1978年和1979年,由於越南與柬埔寨和中國的糾紛(參看中越戰爭)引起的緊張局勢,大多越南華人離開家園,其中許多人乘船逃往中國。[3] 此外,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試圖逃離越南但被政府捉回的人可被當成叛國者送入監牢。[4]
經濟制裁、越南戰爭留下的毀滅性結果、越南政府的政策,以及與鄰國的進一步衝突造成了國際人道主義危機,東南亞國家越來越不願接受更多的船民。 在1979年進行談判和國際會談之後,越南政府同意限制該國人口之離境。 東南亞國家同意暫時承認船民,世界其他地區,尤其是更發達國家,同意承擔照顧船民的大部分成本,並將其重新安置在其國家。
從東南亞的難民營中,絕大多數船民被重新安置在更發達國家。 大量在美國,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亞,法國,西德和英國重新安置。 自願或非自願地遣返了數十萬人。 進行重新安置的計劃和設施包括有序離境計劃、菲律賓難民處理中心以及全面行動計畫。
知名人士
编辑- 關繼威,越南難民,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參見
编辑注釋
编辑- ^ Associated Press, June 23, 1979, San Diego Union, July 20, 1986. See generally Nghia M. Vo, The Vietnamese Boat People (2006), 1954 and 1975-1992, McFarland.
- ^ 越南船民,何來何往? (PDF).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年5月25日).
- ^ Chang, Pao-min (1999). "Corruption and Crime in China: Old Problems and New Trends". The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 Institute for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13 (1): 221–268. JSTOR 23257220.
- ^ Vietnamese Americans Save Memories For History. VOA. 2013-03-12 [2018-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9).
这是一篇與越南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