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平房區
平房區(英語:Cottage Resettlement Area),俗稱徙置區,是由各慈善團體興建,並由徙置事務處(香港房屋委員會前身)接管的一種單層式臨時房屋,是香港早期的公共房屋。
歷史
编辑平房區最初是在1952年根據《緊急情況規例條例》(Emergency Regulations Ordinance)下的《緊急(徙置區)規例》(Emergency (Resettlement Areas) Regulations)獲准在有關土地根據認可圖則蓋搭搭建物供合規格居民居住,市政局在居民繳付指定費用後,發出俗稱「白咭」的居住許可證,批准他們在該等土地上蓋搭搭建物,但居民並不擁有其搭建物之下的土地業權,而居民需要每季繳交俗稱「地稅」的居住許可證費用。
1958年制訂《徙置條例》(Resettlement Ordinance)其中一個項目取代《緊急(徙置區)規例》,《徙置條例》後來在1973年由《房屋條例》(Housing Ordinance)廢除,新條例賦予房委會權力管理這些平房區和執行居住許可證的租約條件。隨著社會及公共房屋的發展,平房區逐步清拆,在1997年的《施政報告》香港政府承諾在2001年年底前清拆餘下的5個平房區[1]。
分佈
编辑地區 | 平房村 | 興建團體 | 興建年份 | 清拆年份 | 現址 | 安置屋邨 |
---|---|---|---|---|---|---|
柴灣平房區 | 興民村 | 瑪利諾女修會 | 1952年[2] | 1977年 | 興民邨 | 漁灣邨 興華(二)邨 |
愛華村 | 循道、衛理公會 | 1960年[3] | ||||
富斗窟平房區 (筲箕灣) |
教民村 | 1987年 | 耀東邨 | 顯徑邨 | ||
富斗窟村 | 1947年[4] | |||||
摩星嶺平房區 | 公民村 | 1952年[5] | 2001年 | 港島不同屋邨 | ||
掃桿埔平房區 | 正民村 | 1954年[6] | 2001年 | |||
衛斯理村 | 循道、衛理公會 | 1955年 | ||||
健康村平房區 (北角) |
健康村 | 1947年[4] | 1962年 | 健康邨 | ||
牛頭角平房區 | 復華村(又名福華村) | 瑪利諾女修會 | 1951年 | 1979年 | 樂華邨 | 彩雲邨 順利邨 順安邨 |
竹園平房區 | 明華村 | 竹園邨 | ||||
竹園村 | 基督教世界服務委員會 | |||||
東頭平房區 | 博愛村 | 香港浸信會聯會 | 1950年[7] | 2001年 | 美東邨 | 黃大仙上邨 |
培民村 | 1952年[8] | |||||
潮平新村 | 1971年 | 慈安邨 (已重建,居民遷入黃大仙下邨及慈民邨) | ||||
東和村 | ||||||
石山平房區 (土瓜灣) |
樂民村 | 1947年[5] | 1964年 | 樂民新村 | ||
何文田/ 京士柏平房區 |
文華村 | 1952年 | 1972年 | 何文田邨 | ||
何文田新村 | 香港浸信會聯會 | 1950年 | ||||
信望村 | 基督教世界服務委員會 | |||||
迦密村 | 尖沙咀潮人生命堂、 香港潮人生命堂、 聖公會諸聖堂 |
1930年 | 愛民邨 | |||
治民村 | 瑪利諾女修會 | 1952年[2] | ||||
保民村 | 1952年 | 俊民苑 | ||||
大坑西平房區 | 光民村 | 1952年 | 1962年 | 大坑西邨 | ||
荔枝角平房區 | 衛民村 | 1952年[2] | 2001年[9] | 尖山隧道九龍入口 | 華荔邨 富昌邨 | |
大窩坪平房區 | -- | 1956年[10] | 1980年[11] | 澤安邨 | 南山邨 石硤尾邨 | |
大窩口平房區 | 亞斯理村 | 循道、衛理公會 | 1959年 | 1979-1989年 | 大窩口邨 | 大窩口邨 |
調景嶺平房區 | -- | 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港九分會) | 1962年 | 1996年 | 健明邨 | 厚德邨 |
火炭平房區 | -- | 香港政府 | 1965年[12] | 2000年 | 駿洋邨[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3] | 頌安邨[13] |
慈善機構平房村
编辑世界信義宗香港社會服務處(現為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在1960年代在香港先後建立多條平房村:
地區 | 平房村 | 興建年份 | 人口 |
---|---|---|---|
馬鞍山 | 馬鞍山信義新村 | 1961年 | 約104人 |
上水 | 馬草壟信義新村 | 1962年 | 約321人 |
青衣 | 青衣信義村 | 1964年 | 約246人 |
塔門 | 塔門新愛村 | 1965年 | 約1,300人 |
元朗 | 元朗華盛村 | 1966年 | 約291人 |
長洲 | 長洲信義新村 第一期、第二期 |
1967年、 1968年 |
約200人 |
元朗 | 涌口漁民新村 | 1971年 | 約650人 |
地區 | 平房村 | 興建年份 | 興建團體 |
---|---|---|---|
西貢 | 明愛聖伯多祿村 | 1965年 | 香港明愛 |
西貢 | 明愛太平村 | 1971年 | 香港明愛 |
西貢 | 靈恩台下村、 靈恩台上村 |
1971年、 1973年 |
基督教中華完備救恩會 |
青衣 | 明愛聖保祿村 | 1975年 | 香港明愛 |
三門仔 | 聯益漁村 | 1975年 | 港九職工聯益會 |
西貢 | 明愛明順村 | 1977年 | 香港明愛 |
另見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資料文件 清拆平房區的撥款申請 (PDF). legco.gov.hk. [2009-12-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01)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0 2.1 2.2 華僑日報, 1952-06-25 第8頁
- ^ 香港工商日報, 1960-11-29 第5頁
- ^ 4.0 4.1 大公報, 1949-08-22 第4頁
- ^ 5.0 5.1 華僑日報, 1952-06-26 第6頁
- ^ 華僑日報, 1954-05-25 第6頁
- ^ 華僑日報, 1950-11-27 第6頁
- ^ 華僑日報, 1952-12-03 第12頁
- ^ 最後一個平房區如期清拆. info.gov.hk. 2001-12-20 [2009-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7)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工商日報, 1956-08-13 第6頁
- ^ 工商晚報, 1980-10-30 第2頁
- ^ 香港工商日報, 1965-09-04 第4頁
- ^ 火炭平房區 回憶階梯. [2020-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參考文獻
编辑- 邢福增 著,《願祢的國降臨——戰後香港「基督教新村」的個案研究》,建道神學院,2002年,ISBN 962-7997-5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