鲥鱼

一种动物
(重定向自

鲥鱼学名Tenualosa reevesii)俗称迟鱼,又名生鰳三來錫箔魚,属輻鰭魚綱鲱形目鲱科、鲥属。为中国珍稀名贵经济鱼类,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維基數據所列Q116203685中濒危等级为濒危物种[1] ;2021年被列入一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鲥鱼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
目: 鲱形目 Clupeiformes
科: 鲱科 Clupeidae
属: 鰣屬 Tenualosa
种:
鲥鱼 T. reevesii
二名法
Tenualosa reevesii
異名
  • Clupea sinensis
    Linneaus, 1758
  • Hilsa reevesii
    Richardson, 1846
  • Macrura reevesii
    Richardson, 1846

分布

编辑

本魚原分布於中國黄海东海南海近海及沿岸江河、溪流。因过度捕捞等因素,近年种群数量已大幅减少。[1]

特征

编辑

鲥鱼体长而侧扁,体被锯齿状的圆鳞。口大,端位,呈一斜裂,上颌正中有缺刻。眼位于头的前部两侧,脂眼睑发达,遮盖眼的一半,背鳍和臀鳍基部有很低的鳞鞘,胸鳍和腹鳍各具一列长腋鳞。全身呈銀白色,被側蒼黑色,尾鰭約略與頭長等長。背鰭有軟條18至20枚,無硬棘;臀鰭有軟條18至20枚。一般體長40-50公分,體重1到1.5公斤,最大可到4公斤。

生態

编辑

鲥鱼为江海洄游性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殖洄游期间停止摄食或很少摄食,平时分散栖息于近海中上层,春末夏初(4月~6月)作溯河生殖洄游,产卵后亲鱼回归大海,幼鱼则进入支流或湖泊中索饵,秋后入海长肥,直至性成熟。鲥鱼性急,游动、摄食速度颇为迅速,常因被障碍物撞伤而脱鳞死亡。

生存状况

编辑

据查,20世纪70年代,长江鲥鱼年产量曾达1000多吨,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也常捕到鲥鱼。但此后由于水利建设切断了鲥鱼的产卵和索饵洄游通道,加上捕捞过度和水域环境污染,鲥鱼天然资源急剧减少。目前长江流域鲥鱼年产量仅500公斤左右,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鲥鱼资源几乎绝迹。此外,钱塘江闽江珠江等大江也可发现鲥鱼。

目前因为鲥鱼已经被禁止捕捞,有些水产养鱼商从美国引进美洲鲥(西鲥属),当作鲥鱼销售。新加坡印尼附近也有同属鱼种的长尾鲥,叫做鲥鱼出售。

經濟利用

编辑
 
清蒸鲥鱼

鰣魚是鹹水、淡水兩棲的魚類。其肉质细嫩鲜美,脂肪丰富。清蒸鲥鱼中国江苏省浙江省的名菜。《中馈录》記其烹饪方法:“去肠不去鳞,用布拭去血水,放荡锣内,以花椒、砂仁、酱、水酒、葱拌匀,其味和,蒸之。”《随园食单》记载:“蜜酒蒸食,或竟用油煎,加清酱、酒酿亦佳。万不可切成碎块加鸡汤煮,或去其背,专取肚皮,则真味全失矣。”。鰣魚素來名貴,不是大戶人家也吃不起,《冷庐杂识》記載:“杭州鲥鱼初出时,豪贵争以饷遗,价值贵,寒不得食也。凡宾筵,鱼例处后,独鲥先登。”《仁恕堂笔记》也说:“鲥鱼初出时,率千钱一尾,非达官巨贾,不得沾箸。”

明朝以後,鰣魚是一種貢品[2],因運送路途遙遠,容易腐敗發臭,吃得來有豆腐乳味,故又稱臭魚[3]吴嘉纪有《打鲥鱼》诗:“打鲥鱼,供上用,船头密网犹未下,官长已备驿马送。樱桃入市笋味好,今岁鲥鱼偏不早。观者倏忽颜色欢,玉鳞跃出江中澜。天边举匕久相迟,冰填箬护付飞骑。君不见金台铁瓮路三千,却限时辰二十二。”鲥鱼肥嫩,但细刺太多,食時要特別留神。宋朝彭淵材平生有五恨:“一恨鰣魚多骨,二恨金橘太酸,三恨蓴菜性冷,四恨海棠無香,五恨曾子固不能詩。 ”[4]

注釋

编辑
  1. ^ 1.0 1.1 张春光維基數據所列Chun-Guang Zhang《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乐佩琦維基數據所列Q120755334陈宜瑜主编),24-26页,科学出版社,1998年,ISBN 9787030064011
  2. ^ 《本草纲目》记载:“鲥出江东,今江中皆有,而江东独盛,故官府以充御贡”。
  3. ^ 张能麟《代请停供鲥鱼疏》
  4. ^ 惠洪:《冷齋夜話》

参考文献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鰣魚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N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