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死性筋膜炎

壞死性筋膜炎(英語:Necrotizing fasciitis)又稱食肉菌感染噬肉菌感染Flesh-eating disease),是因感染導致體內軟組織壞死的疾病,是會突然發病並且快速散播的嚴重疾病,症狀包含在感染部位皮膚呈現紅色或紫色、強烈的疼痛、高燒以及嘔吐[1]。其最普遍感染的部位在四肢會陰[2]

壞死性筋膜炎
Necrotizing fasciitis
受壞死性筋膜炎影響的左腿皮膚發紅,有明顯的細胞壞死現象。
類型筋膜炎necrotizing soft tissue infection[*]疾病
分類和外部資源
醫學專科傳染病科
ICD-111B71
ICD-9-CM728.86
OMIM607395
DiseasesDB31119
MedlinePlus001443
eMedicine784690、​1054438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通常感染通過受損的皮膚(如割傷或燒傷)進入人體[1],其風險因子包括例如糖尿病癌症肥胖酗酒靜脈藥物注射英語intravenous drug use以及周邊動脈阻塞等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2]。此疾病很少會在人群間傳播[1],壞死性筋膜炎可依照所感染的病原體物種被分為四種類型。50%到88%的病例由一種以上的細菌感染造成,有將近三分之一的病例是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影像學檢查有助於該疾病的確診[3]

良好的傷口護理英語wound care洗手方式有助於預防壞死性筋膜炎[1]。在治療上,清創手術抗生素靜脈注射是常見的方法[2],抗生素治療通常包括幾種抗生素的組合使用,包括芐基青黴素英語benzylpenicillin(penicillin G)、克林黴素(clindamycin)、萬古黴素(vancomycin)、慶大黴素(gentamicin)等[2]。耽擱手術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更高的死亡風險[3],即使經過完善的治療,壞死性筋膜炎的死亡率仍達25%至35%[2]

壞死性筋膜炎每年在十萬人中就有0.4到1人罹患[3],男性與女性罹患機率相同[2]。本疾病的患病機率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加,而孩童很少患病[3]。壞死性筋膜炎早在遲至公元前四百年的希波克拉底時期即有描述[2],但該術語首次廣泛使用是在1952年[3][4]

病因

編輯
  • 食用被感染而未完全煮熟的肉
  • 飲用受污水污染的水源
  • 食用以人糞尿施肥而未煮熟之農產品
  • 共用注射針頭
  • 傷口直接接觸土壤、海水或海洋生物

症狀

編輯

壞死性筋膜炎多為急性發作,但也有少數以慢性型態出現。局部症狀類似於一般組織感染,常因發病較輕且隱匿,得不到病人注意,使感染在24小時內波及整個全身。早期症狀為皮膚紅腫、發熱、變硬,腫脹呈紫紅色片狀,邊界不清,且伴有強烈疼痛感。病人可伴有流感症狀,包括發熱、寒顫、腹瀉、嘔吐、四肢無力、心動過速及肌肉酸痛。此時皮下組織已經壞死,因淋巴通路已被迅速破壞,故少有淋巴管炎淋巴結炎。這一階段一般持續數小時至數天。有些會被誤診為其他疾病如蜂窩組織炎

當病灶部位的感覺神經被破壞後,則早期感染局部的劇烈疼痛可被麻木或麻痹所替代,疼痛緩解,患部出現麻木感。該病病情進入中期時,感染局部變得更加鮮紅,皮膚顏色逐漸發紫、發黑,由於血管栓塞和營養血管被破壞而導致的含血性液體水泡和大疱逐漸增多,疼痛和腫脹加劇,全身症狀變得嚴重。到了病情三期或終末期,表現變為持續高熱,白細胞明顯升高,全身有明顯的毒血症,低血壓、瀰漫性血管內凝血、中毒性休克、反應遲鈍或意識喪失、酸中毒和多器官衰竭(如腎)。血管硬阻的結果導致皮膚出現乾性壞疽和表皮分離,出現四周繞以紅暈的壞死黑色焦痂,類似於三度燒傷。當中毒症狀逐漸加重時,多數病人終因敗血症或休克而死亡。

壞死性筋膜炎的併發症有貧血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

該病易患因素有:糖尿病、腎病、肥胖、外周血管疾病、免疫低下、營養不良、年邁、靜脈吸毒等。其他包括酗酒、吸煙、高血壓、AIDS、肝腎功能異常、慢性阻塞性肺病、長期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慢性皮膚潰瘍等。此外,皮膚擦傷、燙傷、刺傷、動物或昆蟲咬傷、皮下注射胰島素或靜脈吸毒、水痘等,均可誘發該病,手術如剖宮產子宮切除術小切口輸卵管切除術腹腔鏡不全流產常常是腹壁壞死性筋膜炎的誘因。[5]

發病機制

編輯

壞死性筋膜炎是需氧性和厭氧性細菌協同作用的結果。在全身或局部組織出現免疫損害後,多種細菌侵入皮下組織和筋膜,需氧菌先消耗組織中的氧氣,使氧還電勢降低,體系還原性增強。同時細菌分泌的酶將組織中的過氧化氫分解,創造出適宜厭氧菌生存繁殖的少氧環境。細菌感染沿着筋膜組織迅速廣泛地潛行蔓延,引起感染組織廣泛性地炎症充血、水腫,繼而皮膚和皮下的小血管網發生炎性栓塞,組織營養障礙導致皮膚缺血性坑道樣壞死甚至發生環行壞死。鏡檢可見血管壁有明顯的炎性表現,真皮層深部和筋膜中有中性粒細胞浸潤受累筋膜內血管有纖維性栓塞,動靜脈壁出現纖維素性壞死,革蘭染色可在破壞的筋膜和真皮中發現病原菌肌肉無損害的表現。[6]

主要致病細菌

編輯

治療

編輯

壞死性筋膜炎的治療關鍵是早期診斷和徹底手術清創,迅速切除壞死組織,同時對腫脹組織給予多次廣泛切開達深筋膜並充分敞開引流,必要時進行多次擴創。創面用雙氧水紗布濕敷,以阻止厭氧菌繁殖,同時聯合應用大劑量敏感抗生素。其他治療方法包括糾正休克及多器官損傷、抗凝劑、免疫球蛋白、高壓氧、營養支持療法、傷口修復以及擇期行植皮術等。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Necrotizing Fasciitis: A Rare Disease, Especially for the Healthy. CDC. June 15, 2016 [13 August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9).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Hakkarainen, Timo W.; Kopari, Nicole M.; Pham, Tam N.; Evans, Heather L. Necrotizing soft tissue infections: Review and current concepts in treatment, systems of care, and outcomes. Current Problems in Surgery. 2014-08, 51 (8) [2022-07-21]. PMC 4199388 . PMID 25069713. doi:10.1067/j.cpsurg.2014.06.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7) (英語). 
  3. ^ 3.0 3.1 3.2 3.3 3.4 Paz Maya, Silvia; Dualde Beltrán, Delfina; Lemercier, Pierre; Leiva-Salinas, Carlos. Necrotizing fasciitis: an urgent diagnosis. Skeletal Radiology. 2014-05, 43 (5). ISSN 0364-2348. doi:10.1007/s00256-013-1813-2 (英語). 
  4. ^ Wilson, B. Necrotizing fasciitis. The American Surgeon. 1952-04, 18 (4) [2022-07-21]. ISSN 0003-1348. PMID 14915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2). 
  5. ^ 傅東紅. 强化认识坏死性筋膜炎. 健康報. 2006-10-30 [2009-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1). 
  6. ^ 中文名:坏死性筋膜炎. 疾病大全. 火罐網. [2009-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15). 

外部連結

編輯
  N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