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凱特爾

纳粹德国陆军元帅

威廉·凱特爾德語Wilhelm Bodewin Johann Gustav Keitel,1882年9月22日—1946年10月16日),曾任德國國防軍最高統帥部總長;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國防軍資歷最老的指揮官之一。

威廉·凱特爾
Wilhelm Keitel
1942年的凱特爾
暱稱LaKeitel[1]
出生(1882-09-22)1882年9月22日
 德意志帝國布倫瑞克赫爾姆舍羅德
逝世1946年10月16日(1946歲—10—16)(64歲) 處決
 盟軍占領下的德國紐倫堡
效命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帝國(至1918年)
德國 魏瑪共和國(至1933年)
納粹德國 納粹德國(至1945年)
軍種德意志國防軍
服役年份1901年—1945年
軍銜陸軍元帥
統率國防軍最高統帥部
參與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獲得勳章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

凱特爾在1935年被任命為德國陸軍部武裝部隊辦公室負責人,開始擔任國防軍高級指揮部參謀長一職。1938年希特勒接任國防軍司令部後,用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取代了該部,凱特爾成為其負責人。 他在他的軍事同事中被辱罵為希特勒慣用的「應聲蟲」。

德國二戰投降後,凱特爾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起訴為「重大戰犯」之一。他被判犯有所有罪名:危害人類罪危害和平罪陰謀犯罪戰爭罪。 他於1946年被判處死刑並處以絞刑。

早年生涯

編輯

凱特爾出生於德意志帝國布倫瑞克大公國赫爾姆舍羅德德語Helmscherode,父親是中產階級地主,凱特爾在哥廷根人文高中完成學業,他在1901年開始他軍隊生涯成為官校學生,後在德軍下薩克森第6野戰炮兵團服役,1909年他娶妻Lisa Fontaine是富裕地主千金,婚後子女6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在西戰場德軍第46野戰炮兵團服役,1914年9月在法蘭德斯戰鬥時他右前臂被炮彈碎片炸重傷。

他療傷康復後,於1915年年初被派至「參謀本部」擔任參謀,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他被留任在「新德軍」裡,並且招募組建新部隊番號德軍自由軍團邊境守衛軍駐守在波蘭國界,也擔任過師級部隊軍官參謀,最後在「漢諾威騎兵學校」擔任教官兩年。

1924年底,他被調派至國防部部隊處,是軍方為了避開凡爾賽條約的限制而成立的實質「參謀本部」。沒多久他就升遷為署、處長,納粹黨執政後1933年他依舊被原職留用於「軍部」,1935年,魏勒·馮·弗理奇推薦他出任國防部武裝部隊處的首長。

崛起

編輯

1935 年,在維爾納·馮·弗里奇將軍的推薦下,凱特爾晉升為少將,並被任命為帝國戰爭部武裝部隊辦公室 (Wehrmachtsamt) 的負責人,負責監督陸軍、海軍和空軍。上任後,凱特爾於 1936 年 1 月 1 日晉升為中將。

1938 年 1 月 21 日,凱特爾收到證據表明他的上司戰爭部長維爾納·馮·布隆伯格的妻子曾是一名妓女。在審查了這些信息後,凱特爾建議將檔案轉發給希特勒的副手赫爾曼·戈林,後者用它來促使布隆伯格辭職

希特勒於 1938 年接管了國防軍,並以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取代了戰爭部,凱特爾擔任其負責人。 由於他的任命,凱特爾承擔了德國戰爭部長的職責。 儘管沒有被正式任命為帝國部長,凱特爾還是被授予了內閣級別的職位。 之後,當希特勒(出於對他的尊重,在他於 1938 年被解職後)詢問馮·布隆伯格時,他會推薦誰來接替他時,他沒有建議任何人,而是建議希特勒本人接任這份工作。但他對希特勒說凱特爾(其女婿)「他只是管理我辦公室的人」。希特勒打了個響指,驚呼「這正是我要找的人」。因此,1938年2月4日,當希特勒成為武裝部隊總司令時,凱特爾(令包括他自己在內的總參謀部感到驚訝)成為了參謀長。

晉升後不久,凱特爾說服希特勒任命瓦爾特·馮·布勞希奇為陸軍總司令,取代馮·弗里奇。凱特爾於 1938 年 11 月晉升為 上校,並於 1939 年 4 月被希特勒授予金黨勳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

編輯
 
凱特爾於1945年5月8/9日於柏林簽署德軍投降條約

1937年凱特爾成為上將、1940年晉升元帥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凱特爾被人認為是懦弱與過度保守。因為他曾經勸阻希特勒勿入侵法國及勿對蘇聯進行巴巴羅薩作戰,這兩次他都背對希特勒甚至提出辭呈,但希特勒通通拒絕他勸告;1942年他又因為勸告希特勒應該命令在高加索地區陷入血腥苦戰的李斯特元帥應該即早撤退棄守,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勸諫希特勒。以後安靜的他,竟被他同仁嘲弄他對希特勒是「唯唯諾諾小狗狗」,宛如一頭只會點頭說是的笨驢(nodding donkeywas)。

凱特爾最知名作為是策劃1941年「列寧格勒包圍戰」及1942年軍事行動代號「北方之光」開始攻擊列寧格勒,在連串不停的圍攻列寧格勒過程中,凱特爾伴隨希特勒會見各個軸心國的領袖;在最後策劃攻擊列寧格勒準備時,於1942年7月再次與希特勒及其他納粹將軍共同拜訪芬蘭卡爾·古斯塔夫·埃米爾·曼納海姆元帥,希特勒與曼納海姆元帥在Immola這芬蘭陸軍司令部見面,此地區在列寧格勒北方200公里[2] [3]

凱特爾曾經簽署過一部份有爭議、甚至是非法、殘暴不人道的「戰爭法律」;最不名譽的法律是叫做「政委命令」(Commissar Order)及放任蓋世太保頭子希姆萊在德軍佔領區實施「種族淨化」政策及在蘇聯境內虐待戰俘。接著凱特爾抓到Normandie-Niemen(「法軍空軍志願隊」到俄羅斯助戰)成員後,理應關在戰俘營卻被凱特爾下令一律槍斃。於1944年7月20日發生行刺希特勒失敗後,凱特爾主持「納粹人民法庭」,幾位反叛希特勒的大將元帥,例如:魏茲萊本元帥,就是被凱特爾令予處決。

 
凱特爾

1945年4月至5月柏林戰役,凱特爾督戰催促各路德軍將領加緊把蘇軍趕出柏林,但是當時德軍已無足夠兵力發動反擊。

1945年5月8日新任德國總統命令凱特爾在柏林簽署正式無條件投降條約;早幾天前,約德爾上將已經在法國雷姆斯簽署條約,但後來西方盟軍與蘇聯達成協議,此次簽字只視為納粹投降儀式的預演。凱特爾被紐倫堡軍事法庭列為戰犯,並宣判有罪。

審判

編輯

戰爭罪責

編輯

凱特爾完全了解計劃的犯罪性質以及隨後入侵波蘭,原則上同意其目標。納粹計劃包括大規模逮捕、人口轉移和大規模謀殺。凱特爾沒有反駁該政權對基本人權的攻擊,也沒有反駁特別行動隊在謀殺案中的作用。 入侵的犯罪性質現在很明顯了;當地指揮官繼續對他們目睹的事件表示震驚和抗議。凱特爾繼續無視軍官團之間的抗議,而他們在道德上對暴行變得麻木。

凱特爾從 1941 年 4 月起發布了一系列刑事命令。這些命令超出了既定的軍方行為準則,廣泛允許以任何理由處決猶太人、平民和非戰鬥人員。那些實施謀殺的人免於軍事法庭或後來因戰爭罪受審。訂單由凱特爾簽署;然而,包括哈爾德在內的 OKW 和 OKH 的其他成員編寫或更改了他的命令的措辭。現場指揮官解釋並執行命令。

1941 年夏秋兩季,德國軍事律師爭辯說,蘇聯戰俘應按照《日內瓦公約》處理,但沒有成功。凱特爾拒絕了他們,寫道:「這些懷疑與關於騎士戰爭的軍事觀念相對應。我們的工作是壓制一種生活方式。」1941 年 9 月,擔心東線的一些戰地指揮官沒有表現出足夠的嚴厲在執行 1941 年 5 月關於「俄羅斯軍隊行為準則」的命令時,凱特爾發布了一項新命令,寫道:「與布爾什維克主義的鬥爭要求採取無情和積極的行動,尤其是對猶太人,猶太人是布爾什維主義」。同樣在 9 月,凱特爾向所有指揮官發出命令,而不僅僅是被占領蘇聯的指揮官,指示他們使用「異常嚴厲」來消滅抵抗。在這種情況下,指導方針指出,處決 50 至 100 名「共產黨員」是對失去一名德國士兵的適當反應。這些命令和指令進一步激化了軍隊的職業政策,並將其捲入了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之中。

 
凱特爾的拘禁證明

1941 年 12 月,希特勒指示 OKW 服從除丹麥以外的西歐(處於軍事占領之下)的夜霧法令。由凱特爾簽署,該法令使外國人可以被轉移到德國接受特別法庭的審判,或者簡單地交給蓋世太保驅逐到集中營。 OKW 還對有關被告命運的任何信息進行了封鎖。與此同時,凱特爾加大了對法國軍事指揮官奧托·馮·施蒂爾普納格爾的壓力,要求在該國採取更無情的報復政策。1942 年 10 月,凱特爾簽署了突擊隊命令,即使身着制服,也可以殺死敵方特種作戰部隊。

在 1942 年春夏兩季,隨着猶太人被驅逐到滅絕營的進程,軍方最初抗議為國防軍服務的猶太人。當黨衛軍於 1942 年 7 月接管所有猶太人的強迫勞動時,軍隊失去了對此事的控制。凱特爾在 9 月正式批准了事態,向武裝部隊重申「必須徹底撤離猶太人及其後果儘管在接下來的三四個月內可能會造成任何麻煩,但仍能忍受」。

審判和處決

編輯

戰後,凱特爾面臨國際軍事法庭(IMT),該法庭以所有四項罪名起訴他:陰謀犯下危害和平罪、計劃、發動和發動侵略戰爭、戰爭罪和危害人類罪。大多數針對他的案件都是基於他在數十份要求士兵和政治犯被殺或「失蹤」的命令上的簽名。在法庭上,凱特爾承認他知道希特勒的許多命令是非法的。他的辯護幾乎完全依賴於他只是按照「領導原則」(Führerprinzip)和他效忠希特勒的個人誓言執行命令的論點。

 
絞死的凱特爾,注意他的頭部撞在活板門上造成的傷害

IMT拒絕了這一辯護,並對他的所有指控定罪。儘管法庭的章程允許將「上級命令」視為減輕處罰的因素,但它發現凱特爾的罪行如此惡劣,以至於「沒有減輕處罰」。在對他的判決中,IMT寫道:「上級命令,即使是士兵,在有意識、無情且沒有軍事藉口或正當理由的情況下,不能考慮減輕令人震驚和廣泛的罪行。是非法的,他重申了它並擴大了其適用範圍。它還指出了他自行發布非法命令的幾個例子。

凱特爾在法庭上的陳述中說:「隨着這些暴行一步一步地發展,在沒有任何預知後果的情況下,命運走上了悲慘的道路,並帶來了決定性的後果。」盟軍認爲於凱特爾的罪行不屬軍事性質,他提出由行刑隊執行槍決的要求遭到拒絕,他被處以在紐倫堡監獄執行絞刑

行刑當天,凱特爾對監獄牧師亨利·F·格瑞克說:「你對我的幫助比你所知道的要多。願我的救世主基督一直在我身邊。我會非常需要他。」然後他接受了聖餐,並在當天晚些時候被處決。凱特爾被美國陸軍中士約翰·C·伍茲處決。他的遺言是:「我呼籲全能的上帝憐憫德國人民。超過兩百萬德國士兵在我之前為祖國而死。我現在跟隨我的兒子們——都是為了德國。」因爲絞刑架的地板活門開口太小,導致凱特爾和其他幾名被處決的人在墜落時,頭部撞到地板的開口邊緣而受傷,繩索拉緊時沒有產生足夠的力量折斷他們的頸椎骨,凱特爾持續抽搐24分鐘才死去。凱特爾和其他九名被處決者的屍體與赫爾曼·戈林的屍體一樣,在慕尼黑的奧斯特弗里德霍夫火化,骨灰被撒在伊薩爾河中。

軼聞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德文Lakei(奴僕、阿諛諂媚者)一字與Keitel(凱特爾)的姓結合被人來諷刺與希特勒的關係。
  2. ^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Helsingin Sanomat International Web-Edition - "Conversation secretly recorded in Finland helped German actor prepare for Hitler role" Helsingin Sanomat / First published in print 15.9.2004 in Finnish.
  3. ^ Hitler - Mannerheim meeting (fragment) English transcript 存档副本. [2008-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08). , [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考著作

編輯
  • BARBAROSSA. By Alan Clark. Perennial, 2002. ISBN 0-688-04268-6
  • Hitler and Russia. By Trumbull Higgins. The Macmillan Company, 1966.
  • The World War II. Desk Reference. Eisenhower Center director Douglas Brinkley. Editor Mickael E. Haskey. Grand Central Press, 2004.
  • The story of World War II. By Donald L. Miller. Simon $ Schuster, 2006. ISBN 0-74322718-2.
  • Scourched earth. By Paul Carell. Schiffer Military History, 1994. ISBN 0-88740-598-3

外部連結

編輯
官銜
前任者:
瓦爾特·馮·賴歇瑙
威瑪國防軍總參謀長
1935年10月1日 – 1938年2月4日
繼任者:

職位廢除
軍職
前任者:
沃納·馮·布隆伯格
作為帝國國防部部長
德國國防軍總參謀長
1938年2月4日 – 1945年5月8日
繼任者:
阿爾弗雷德·約德爾
前任者:
漢斯·克萊布斯
國防軍最高統帥部總參謀長
1945年5月1日 – 1945年5月8日
繼任者:
阿爾弗雷德·約德爾
  NODES
Intern 4
mac 8
OOP 1
os 4
we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