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具

車、船、航空器等載人或載貨設備

zài(英語:vehicle)又稱運輸工具(簡稱運具)或載運工具,(亦常誤稱為交通工具),泛指任何可以用於跨距離承載人或物品的運輸設備。為上述目的以人的意志為驅使的動物本身也可以稱為載具。本身不產生位移的傳送帶或非人造的某些水面漂浮物則不能稱為「載具」。

巴士是現代常見的陸上運具

載具包含陸上水上水下空中太空等分類。在中文中,陸上載具通常稱為車輛,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記錄出於五千年前的黃帝時期。

歷史

編輯

無動力

編輯

早期的車輛船舶等運輸工具自身本不具備任何驅動力,而需靠外掛人力獸力才能行進(等動物和人屬於運輸的動力來源,並不在車自身的範圍內)。

獨木舟是最為古老的水路交通工具。陸路交通工具方面則是車,而組成車最重要部分的最早出現於六千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高加索中歐等地。「車」的最早文史記錄出自於五千年前的中國,為中國歷史上傳說黃帝時期。黃帝是「軒轅」的發明者,所以黃帝又被稱為「軒轅氏」(軒轅在中文裏的意思就是「車」)。另有「奚仲造車」之說。秦漢以後,車與取代鼎彝成為個人身份的象徵,並遵循等級分明的車駕制度[1]:178

轉捩點

編輯

數千年以來,人類都使用無動力的車船等,但人們不斷的提出新的想法、做了許多實驗,讓科技一步一步的改革,並持續的發展。西元1698-1769年出現了初代的蒸汽機,西元1800年初開始使用,如果將蒸汽機用於汽車上只能跑幾十公里。蒸汽機使用了八十多年後,世界上第一輛真正的汽車出現了。而西元1794-1867年的這幾年的發明,也為汽車鋪了長遠的後路。

機動

編輯

後來,交通工具有了機械動力引擎內燃機電動機)的驅動,只需人類的控制即可行進。或是編寫一些程式,使車可自行行進,此即自動駕駛汽車。汽車引擎的動力可取代以前無動力車的人力和獸力,引擎動力比人力和獸力更有效率。速度加快,運輸的時間也跟着減少,現今成為人們主要的載運工具。而現今的無動力車多數用於休閒之活動使用(如牛車馬車),但如單車這類的人力無動力車,也有不少人當作主要的載運工具(像是近年來,因臺灣環保意織抬頭,也愈來愈多人使用單車通勤,而部分西歐國家也致力推行單車的好處)。1885年,真正的現代汽車誕生的時刻,德國工程師卡爾·平治在曼海姆製造成一輛裝有0.85馬力汽油機的三輪車,這一輛裝有內燃機的汽車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輛真正的汽車(因為它以汽油為動力源,而不是蒸汽機)。

種類

編輯

陸路載具

編輯

車輛是所有式、履帶式和軌道式陸上運輸工具的總稱,主要分非機動車機動車(廣義上的)大兩類。

水路載具

編輯

水面載具

編輯

水面載具統稱船舶,其中沒有引擎的小型無動力船也稱為

無動力
編輯
有動力
編輯

水下載具

編輯

兩棲載具

編輯

空中載具

編輯

空中載具又稱飛行器,可細分為在大氣層內使用的航空器和在大氣層外使用的航天器兩大類。

航空器

編輯

航天器

編輯

圖集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王子今. 《中国交通史研究一百年》. 歷史研究 (北京市: 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 2002, (2002年第2期): 164–179. ISSN 0459-1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4) (簡體中文). 
  N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