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藍鴉(英文:blue jay,學名Cyanocitta cristata),又名藍松鴉藍樫鳥,是雀形目鴉科冠藍鴉屬的鳥類,原產於北美洲,主要分佈於美國落基山脈以東、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加拿大南部,屬於新北界松鴉,與其他的鴉科親緣關係較遠,而在北美洲松鴉中,只有冠藍鴉和暗冠藍鴉有頂冠。它們適應性強,好奇好鬥,聰明頑皮,雜食性,在幾十年中已被引入多個新棲息地。冠藍鴉的外表非常引人注目,這就有利於人們發現它們,觀察它們迷人的外表和姿態。

冠藍鴉
體型最大的亞種Cyanocitta cristata bromia,攝於加拿大阿爾岡金省立公園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鴉科 Corvidae
屬: 冠藍鴉屬 Cyanocitta
種:
冠藍鴉 C. cristata
二名法
Cyanocitta cristata
Linnaeus, 1758
亞種
  • C. c. bromia
  • C. c. cristata
  • C. c. cyanotephra
  • C. c. semplei
全球分佈區
  繁殖分佈
  全年分佈
  越冬分佈
參見本文可了解近年來的分佈區擴張情況。

種加詞cristata拉丁語,意為「有頂冠的」,屬名Cyanocitta來自希臘語,由cyanosκυανοϛ)和cittaκίττα)兩部分組成,兩者的意思分別為「藍色的」和「鳥」[2]

分佈

編輯

冠藍鴉的分佈區包括加拿大南部,延伸至美國東部和中部,南界至佛羅里達州德克薩斯州東北部。分佈區西界為落基山脈以東,是其近緣種暗冠藍鴉Cyanocitta stelleri)的分佈區邊界,這些區域覆蓋着乾旱針葉林和灌木,是它們共同的棲息地落基山脈以西是暗冠藍鴉的分佈區,不過它們的棲息地與冠藍鴉的棲息地類似。近年來,冠藍鴉的分佈範圍向西北方向擴張,這樣一來,它們在美國北部和加拿大南部的太平洋沿岸雖然很少見,但卻是定期出現的越冬鳥類[3],而加利福尼亞州曾出現迷鳥。由於目前冠藍鴉和暗冠藍鴉的分佈區重疊,它們有時會相互雜交[4]。它們的繁殖區包括艾伯塔中部、薩斯喀徹溫曼尼托巴南部,東至安大略省中部和南部以及魁北克南部、紐芬蘭島新不倫瑞克愛德華王子島新斯科舍。在冠藍鴉分佈區的最北端,人們可能會同時看到冠藍鴉和灰噪鴉Perisoreus canadensis),灰噪鴉這種鳥在林木線以北很遠的地區繁殖。在佛羅里達州中部,冠藍鴉與叢鴉Aphelocoma coerulescens)共存。[2]

棲息地

編輯

在廣大的分佈區中,冠藍鴉生活在多種不同類型的棲息地,包括佛羅里達州林和安大略省雲冷杉林。它們偏愛包括橡樹山毛櫸的混合林,而在較為茂密的森林中要相對少見[2]。它們對人類活動已經習以為常,時常出現在公園和住宅區,特別是有餵食器和橡樹的地方[3]。如果森林被砍伐後,人類活動能為它們創造其他的生活環境,它們就能較好地適應大規模的森林開伐[5]

特徵

編輯
 
眺望遠處的冠藍鴉,攝於美國明尼蘇達州

冠藍鴉從喙至尾體長22-30厘米,重70-100克,翼展34-43厘米[3][6]。頂冠明顯,可受它們心情的影響而升降。當它們興奮、進攻和求偶時,頂冠會高高立起;受到驚嚇時,頂冠會如毛刷一般四面張開;而當它們與其他北美洲松鴉一起覓食或休息時,頂冠是平鋪在頭頂上的[2]。在求偶和飛行中,當它們表示服從時,它們會蹲下並抖松羽毛,並立起頂冠[6]

它們頂冠的羽色為薰衣草藍或淡藍色,頸後、翅膀內側、尾羽內側和面部為白色。腹部為米白色,頸部有黑色領環,延伸至面部兩側,這些黑色部分的形態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有助於冠藍鴉互相辨認。初級飛羽和尾羽主要為天藍色,並有明顯的黑色和白色線條。喙、腿和眼睛均為黑色。雄鳥和雌鳥外形幾乎完全相同,只不過雄鳥體型稍大[6][7]。它們的喙很強壯,能咬開堅果橡子,這樣就可以吃穀物和種子,不過它們也覓食昆蟲,如甲蟲蚱蜢毛蟲

 
冠藍鴉背面觀,攝於美國特拉華州

與其他藍色調的鳥類一樣,冠藍鴉的藍色並不是由色素顯現,而是由於光在羽毛內部發生干涉而導致的結果,如果藍色羽毛被碾碎的話,由於內部結構被破壞,藍色就消失了,而是會顯現出羽毛本身由黑色素顯現出的棕褐色[3]。由這種方式顯現出的顏色被稱為結構色彩

冠藍鴉飛行速度不算快,平常時速約為32-40千米/小時(9-11/秒)[8],在開闊的地面時能被貓頭鷹捕獲。飛行時,它們身體和尾保持水平,翅膀緩慢的拍打[3]

它們被認為是森林和城鎮中的一道風景線,如鳥類學家奧杜邦所說:「它們翅膀的運動姿態非常優美,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它們展開雙翅和尾羽,展示出它們優美的體型,動人的色澤,它們所有的美麗,從來不會使觀鳥者掃興。」[9]

已知最長壽的繫放過的野生冠藍鴉的壽命達到至少17年6個月[3],一般的野生冠藍鴉壽命為10-15年[2],而一隻家養雌性冠藍鴉壽命達到了26年3個月[6]

鳴叫

編輯
 
灰背隼正在追逐冠藍鴉

冠藍鴉可以發出很多種不同的聲音,而不同個體的鳴叫方式也是較為明顯的。像其他鴉科一樣,它們能模仿人類的說話聲。冠藍鴉也能模仿它們棲息地中的鷹的鳴叫聲,因此有時不易分辨出它們[10]。它們最常模仿赤肩鵟Buteo lineatus)的鳴叫聲,這樣做是為了告知周圍的冠藍鴉老鷹在附近,或是欺騙其他的動物以使它們相信老鷹就要來了[3]。它們的鳴叫聲變化多端,在大多數北美洲松鴉中可算得上是很典型,不過它們的警鳴還是很容易辨別出的。它們的警報叫聲很巨大,很像的尖厲鳴叫。它們還能發出高聲調的jayer-jayer聲,而它們焦躁不安的時候頻率會加快。這種特別的鳴叫聲很容易和山雀的慢速起始鳴叫聲chick-ah-dee-ee混淆。冠藍鴉會利用這些鳴叫聲和擬攻行為驅走如鷹一類的潛在天敵,防止它們接近自己的巢。

冠藍鴉在近距離交流時也會使用極為安靜的叫聲,幾乎是人類難以察覺的,包括咔咔、咯咯、嗡嗡、嘎嘎以及鈴聲等聲音。這類叫聲中最有特點的一種被稱為「生鏽的水泵聲」,因為這種聲音像古舊的手動水聲。在春天,它們會發出輕柔的鳴囀。包括冠藍鴉在內的鴉科鳥類與其他鳴禽相比很獨特,因為它們能利用鳴叫聲製造出非常複雜的鳴囀。一次鳴囀可能會超過2分鐘。[3][6]

在美國的大部分地區,人們在一年中常常能聽到它們飛翔時發出的高聲鳴叫,而在秋季它們鳴叫得更為頻繁。在分佈區北部,到了冬季,大多數鳥類都已南遷,它們的叫聲就顯得更為突出。[11]

亞種

編輯

一般認為冠藍鴉有4個亞種,不過這個物種中的亞種差異是非常細微的,本質上來說是漸變群。內陸亞種的分佈區沒有明顯的區分界限,而沿岸亞種的分佈區界限較為明確[7]

  • 冠藍鴉北方亞種 Cyanocitta cristata bromia:分佈於加拿大和美國北部,體型最大的亞種,羽色非常暗啞,為很暗淡的藍色。
  • 冠藍鴉指名亞種 Cyanocitta cristata cristata:分佈於從北卡羅來納州德克薩斯州的沿岸地區,但不包括佛羅里達州南部。體型中等,羽衣為非常明亮的藍色。
  • 冠藍鴉內陸亞種 Cyanocitta cristata cyanotephra:分佈於美國內陸,分佈範圍在北方與C. c. bromia重疊。體型中等,背部和兩翼為暗藍色,與潔白的腹部形成鮮明的對比。
  • 冠藍鴉佛羅里達亞種 Cyanocitta cristata semplei:分佈於佛羅里達州南部,體型最小的亞種,與C. c. bromia羽色很相似。
冠藍鴉亞種
       
Cyanocitta cristata cristata,攝於北卡羅萊納州約翰斯頓縣 C. c. bromia警覺地佇立着,攝於安大略省馬斯科卡湖鎮 C. c. cyanotephra放鬆地棲息在斷木上,攝於艾奧瓦州迪索托國家野生生物保護區(DeSoto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 C. c. semplei,攝於佛羅里達州柯里爾縣

習性

編輯

覓食

編輯
 
一隻好奇的冠藍鴉,攝於美國國家鳥類公園(National Aviary)

它們會在地面和樹上覓食,食物類型多種多樣,實際上包括各種類型的植物和動物來源,如橡子和山毛櫸堅果、野草籽、穀物水果漿果花生、麵包、肉類、多種小型無脊椎動物、城鎮公園內的剩飯、鳥類餵食器中尋找食物,極少數情況下還會食用鳥雛鳥,以及死亡或將死的成年冠藍鴉。很多人不喜歡冠藍鴉是因為它們會吃其他鳥類的蛋和雛鳥。然而,一項關於冠藍鴉食性的詳細研究表明,僅能證實1%的冠藍鴉的胃中有蛋或雛鳥,它們最主要的食物實際上是堅果和昆蟲。它們捕食同類的行為不應受到譴責,因為這是它們控制種群數量的一種方式。[2]

它們的食物構成中昆蟲佔了約22%,其餘基本上是各種果實和種子。它們喜愛橡子,並會選擇完整的、沒有被象鼻蟲咬壞的橡子埋在地下,或是藏在草叢或樹洞中。它們一次能運送4-5枚橡子,2-3枚在喉囊中,1枚在嘴裏,而喙端亦能夾住1枚。一隻冠藍鴉在秋季一季內可運送3000-5000枚橡子。它們的這些行動功不可沒,因為這些行動使得橡樹末次冰期分佈得更為廣泛。[3]它們有時還會儲存大量食物以備今後食用,而這種行為對環境是有益的,因為它們將食物藏好後,有時會忘記食用,這樣它們的行為就有助於植物的傳播[6]。冬季,冠藍鴉會將食物,尤其是麵包和葵花籽從飼餵站定期運走,然後藏在樹下和灌木叢中,以備以後食用。定期的花生、混合穀物特別是葵花籽供應能將它們吸引到飼餵架上。它們喜歡用爪抓住堅果,然後將殼啄開,吃裏面的果仁。

 
冠藍鴉會從容地找到一個舒適的地方,然後用它強壯的喙夾碎整顆花生或是其他帶殼食物

冠藍鴉在控制害蟲天幕毛蟲Malacosoma)方面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一對冠藍鴉可以一次吃掉上百個蛹或毛蟲,而這些蛹在夏初就會破繭而出。冠藍鴉伴侶會啄開堅韌絲質的繭,並將其中的幼蟲存在喉囊中,每次會為雛鳥帶去多條幼蟲。它們的這種行為消滅了來年春天將會孵化的上千個卵,無疑為控制害蟲作出了不小的貢獻。[2]

它們有時對其他鳥類非常不友好,會把其他鳥類從餵食器或其他食物源逐走,不過這種情況不常發生,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它們往往會被人們責備。而且在佛羅里達州,紅頭啄木鳥Melanerpes erythrocephalus)、佛羅里達灌叢鴉Aphelocoma coerulescens)、普通擬八哥Quiscalus quiscula)和灰松鼠常在鳥類餵食器附近與冠藍鴉作對,阻礙它們獲得食物,而山齒鶉哀鴿白翅哀鴿Zenaida asiatica)、小嘲鶇Mimus polyglottos)和北美紅雀Cardinalis cardinaliss)偶爾也會這樣做。為了對付它們,冠藍鴉會模仿鷹的鳴叫以嚇跑它們,不過當它開始進餐時,它們又會回來與它爭搶。它們還會利用不同的手段嚇唬其他鳥類,如此一來這些鳥就會因為驚嚇而丟下自己的食物,這樣冠藍鴉就能將它們的食物偷走。[3][6]

遷徙

編輯

生活在最北端的亞種C. c. bromia候鳥,這是由於生存的需要。它們可能會從分佈區的最北端向南飛行幾百公里,但是即使是生活在北方的鳥類也不會都像它們一樣南遷,而在冬季較為溫和且食物充足的年份里更是不會這樣做。它們在白天遷徙,結成5-250隻鳥組成的鬆散集群,而在歷史上,曾有3000多隻冠藍鴉聚集在一起遷徙,這樣的情況發生在霹靂角國家公園(Point Pelee National Park),當時這些冠藍鴉將要越過伊利湖[2]

只有少於20%的冠藍鴉會遷徙,而在這些冠藍鴉中,除了分佈在佛羅里達的冠藍鴉基本為留鳥,有些個體會常駐在一個地方,而有些個體又會常常遷徙,而這些遷徙的冠藍鴉包括各個年齡段,毫無規律。不過一般來說,幼年冠藍鴉比成年冠藍鴉遷徙更為頻繁[3]。因此,雖然冠藍鴉在北美是一種很常見的鳥類,而且關於它們的研究也開展了很多,但至今它們遷徙的原因仍是一個謎。[3]

禦敵

編輯

冠藍鴉會積極的進行主動防禦,當浣熊松鼠甚至人類接近它們的巢時,雄鳥和雌鳥都會攻擊和驅趕它們。成年冠藍鴉最主要的天敵是鷹、貓頭鷹和隼,雛鳥的天敵包括松鼠、貓、蛇、美國烏鴉Corvus brachyrhynchos)、其他北美洲松鴉、浣熊負鼠以及鷹等掠食性鳥類。

冠藍鴉對其他物種也是有益的,因為它們可以驅趕鳥類掠食者,如鷹和貓頭鷹這些偶爾會捕食冠藍鴉的鳥類,當它們發現天敵入侵自己的領區時就會尖厲的鳴叫。當鷹接近或其他危險來臨時,它們能發出警鳴,這樣小型鳥類就能辨別這種鳴叫聲,然後尋找藏身之處。當人類接近它們的巢時,它們會展現出進攻的姿態,而當白天貓頭鷹接近時,它們會對貓頭鷹進行擬攻直到貓頭鷹離開[12]

蟻浴

編輯

在換羽期中,冠藍鴉會進行蟻浴,即利用螞蟻清理身上羽毛中的污物和寄生蟲。進行蟻浴的冠藍鴉會非常激動,它們會將翅膀張開,並且用喙叼着螞蟻翼的腹面沿着飛羽瘋狂的向下擦拭。近期的研究表明,之所以它們有這種特別的舉動,原因是因為新羽毛的生長會刺激皮膚,也許螞蟻的分泌物如蟻酸等能減輕這種痛苦。它們也會利用替代品來代替螞蟻進行蟻浴,如水果、煙草芥末。冠藍鴉飼養者曾發現有冠藍鴉用酸腐的果醬護髮素混在一起進行「蟻浴」,還有冠藍鴉只用護髮素,有的冠藍鴉甚至將點燃的香煙擦拭羽毛,它們這種奇怪的行為需要更多的研究。[2]

繁殖

編輯
 
6月中旬的幼鳥
 
幼鳥頭部側面觀

冠藍鴉的交配期始於3月中旬,在4月中旬至5月達到高潮,至7月才結束。任何適宜的樹或大灌木叢都可被用來築巢,不過它們更喜愛常綠植物。它們會傾向於把巢修築在3-10米的高度,雄鳥和雌鳥都會參與修築巢穴,不過雄鳥主要是收集巢材,雌鳥主要是築巢。巢為大杯狀,外徑約18厘米,內徑約10厘米,巢材包括小枝、小根、樹皮條、苔蘚、其他植物材料、布片、紙片和羽毛,另外它們會用軟泥將巢內部修整成小杯狀,而在所有的北美洲松鴉中,只有它們和暗冠藍鴉會將軟泥用於築巢。它們會努力地把小枝都材料弄斷,以便更好的利用。為了收集材料,它們不惜遠距離飛行,不過如果附近有強勢的天敵,它們可能會棄巢而逃。[3]

它們對築巢地點不太挑剔。如果沒有太好的築巢地點,如當地的森林被嚴重砍伐時,它們甚至會選擇如大信箱作為築巢地點,這種情況在美國鄉村地區很典型。[5]。在找到合適的築巢地點前,它們也可能會佔用其他鳴禽的巢,如旋鶇Turdus migratorius)的巢常被冠藍鴉佔用。築巢一般從4月中旬開始,5月初就會開始產卵[13]

冠藍鴉有複雜的社會體系,是典型的終身一夫一妻制鳥類。一些冠藍鴉在求偶期間會直挺挺地在樹枝間跳來跳去,不過人們對於它們的求偶習性知之甚少。雖然很多鳥類在孵蛋時都有雄鳥餵養雌鳥的情況,但是冠藍鴉從求偶期間開始就有這種行為,它們會飛到雄鳥附近,然後像雛鳥一樣作出祈求食物的姿勢,這樣雄鳥就會飼餵它們。兩性都會築巢並撫養幼鳥,不過只有雌鳥會孵蛋。[2]北方的冠藍鴉一年只會產1窩蛋,而生活在南方的冠藍鴉一年會產2-3窩蛋[14]。一窩2-7枚蛋,不過一般是4-5枚蛋,每一窩蛋都可能有不同的顏色,可能是淡黃色、淡綠色或淡藍色,上面有棕褐色或橄欖色的斑點或色塊。每個蛋長2.5-3.3厘米,直徑1.8-2.2厘米。當雌鳥孵蛋時,雄鳥會將食物餵食給雌鳥,16-18日之後就會孵化。剛出生的雛鳥雙目緊閉,全身無毛,嘴喙線為紅色,非常無助,它們如果聽到鳥降落在巢邊的聲音,就會張開小嘴,等待父母餵給它們食物。雛鳥在出生17-21日之間會長出羽毛[12],如果在此之前它們就出巢,原因可能受到外界干擾。在長出羽毛的1-3日前,個別雛鳥可能會離開巢遠達5米,在附近徘徊,這時即使它如何大聲祈求父母餵食,父母也不會理睬它,除非它歸巢。這段時期人們常常會發現被丟棄的雛鳥,就是由於這個原因,不過如果這些雛鳥能歸巢或者被放到巢附近,成年冠藍鴉就會繼續餵養它們。離巢後的第二天,幼鳥就能離開父母23米以外的距離。孵化一個月之後幼鳥就能自己覓食,不過成年冠藍鴉仍會至少餵養幼鳥一個月或兩個月,有時甚至會達到四個月,這取決於幼鳥獨立的程度。[3]幼鳥長出羽毛後,冠藍鴉全家會一起行動和覓食,到初秋時幼鳥就會各奔東西,這是為了避免在冬季時互相爭奪食物。[2]

智慧

編輯

冠藍鴉是最聰明的鳥類之一。它們會等待並觀察人,直到人把食物放下並走遠後,它們才會俯衝下去竊走食物。冠藍鴉也會同烏鴉一起觀察人類播種,當人走後它們就會挖出並吃下種子。冠藍鴉是領地觀念很強的鳥類,它們會趕走餵食器附近的其他鳥以便更輕鬆地享受美餐。冠藍鴉名聲不好,因為它們會侵佔其他鳥類的巢,竊取其他鳥類的卵、幼雛和巢。不過,這種情況實際上並不像人們所想的那麼普遍[3]

像其他的鴉科一樣,冠藍鴉是非常好奇、聰慧的一種鳥。年輕的冠藍鴉會高興的奪取顏色鮮艷或反光的物體,如瓶蓋或鋁箔,然後帶着這些東西到處閒逛,直到它們失去興趣時才會扔掉這些東西[12]。人們已觀察到,圈養的冠藍鴉能以報紙條作為工具獲得食物[15]

保護現狀

編輯

冠藍鴉的分佈區廣大,達到約670萬平方千米,數量約為2200萬隻,而且數量目前仍在增長,因此被IUCN評為無危[1]。它們與人類和諧相處,不過主要的死因是受到家貓的攻擊[3]。它們對人類生活基本沒有直接的影響,唯一的危害就是它們有可能作為西尼羅河病毒的傳播者,因為鴉科較容易感染這種病毒[6]。目前冠藍鴉不受大多數法律保護,不過一些地區會有地方性法律保護它們[2]

文化象徵

編輯

冠藍鴉是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的省鳥。冠藍鴉已被許多運動團體作為吉祥物,如多倫多美國職棒大聯盟棒球隊多倫多藍鳥(Toronto Blue Jays)就是以冠藍鴉(Blue Jay)命名的[6]。冠藍鴉也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體育隊和克雷頓大學體育隊的吉祥物。

此外,卡通頻道動畫「天兵公園」的主角鳥哥亦是以冠藍鴉為原型設計的。

美國南部黑人的民間傳說中,冠藍鴉是魔王的僕人。人們在星期五不會見到他,因為他被禁錮在地獄中,不過,一旦星期六來臨,他會非常高興快活,因為他從地獄中被釋放了出來[16]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國際鳥盟(BLI). Cyanocitta cristat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9. [2009年12月13].  數據庫資料包含解釋為何此物種為無危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Nero, Robert W. Bird Fact Sheet - Blue Jay. Hinterland Who's Who. 1991 [2009-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4) (英語).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康奈爾大學鳥類學實驗室(CLO). Blue Jay. All About Birds. [2009-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6) (英語). 
  4. ^ Rhymer, Judith M.; Simberloff, Daniel. Extinction by hybridization and introgression. Annu. Rev. Ecol. Syst. 1996, 27: 83-109. doi:10.1146/annurev.ecolsys.27.1.83 (英語). 
  5. ^ 5.0 5.1 Henninger, W.F. A preliminary list of the birds of Seneca County, Ohio (PDF). Wilson Bull. 1906, 18 (2): 47-60 [2009-08-0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6-06) (英語). DjVu全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Frysinger, J. Cyanocitta cristata. Animal Diversity Web. 2001 [2009-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9) (英語). 
  7. ^ 7.0 7.1 Madge, Steve; Burn, Hilary. Crows and jays: a guide to the crows, jays and magpies of the world. 倫敦: A&C Black. 1994. ISBN 0-7136-3999-7 (英語). 
  8. ^ Hiler, Ilo. Animal Speeds. Young Naturalist. The Louise Lindsey Merrick Texas Environment Series, No. 6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College Station). 1983: 32-35 [2009年8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1月20日) (英語). 
  9. ^ Audubon, John James. The Blue Jay. Birds of America. National Audubon Society. [2009-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03) (英語). 原文:"Their movements on the wing are exceedingly graceful, ..., never fail to delight the observer."
  10. ^ George, Philip Brandt. Baughman, Mel M. , 編. Reference Atlas to the Birds of North America.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2003: 279. ISBN 0-7922-3373-5 (英語). 
  11. ^ Blue Jay. borealforest.org. [2009-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7) (英語). 
  12. ^ 12.0 12.1 12.2 Blue Jay. Oiseaux.net. 2009-08-01 [2009-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02) (英語). 
  13. ^ Blue Jay. Birds of Nova Scotia. [2009-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07) (英語). 
  14. ^ Blue Jay - Life History. USGS Patuxent Bird Identification InfoCenter. [2009-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29) (英語). 
  15. ^ Jones, Thony B.; Kamil, Alan C. Tool-Making and Tool-Using in the Northern Blue Jay. Science. 1973, 180 (4090): 1076-1078. doi:10.1126/science.180.4090.1076 (英語). 
  16. ^ Ingersoll, Ernest. Birds in legend, fable and folklore. 紐約: Longmans, Green and co. 1923: 166-167 [2009年8月8日] (英語). 

外部連結

編輯
  NODES
Not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