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部卓四郎(日語:服部 卓四郎はっとり たくしろう Hattori Takushirō,1901年1月2日—1960年4月30日)是日本帝國陸軍的軍官,最高軍銜為陸軍大佐(即上校),著有《大東亞戰爭全史》。

服部卓四郎
出生1901年1月2日
大日本帝國山形縣
逝世1960年4月30日(1960歲—04—30)(59歲)
效命大日本帝國
軍種 日本帝國陸軍
服役年份1922–1945
軍銜大佐
參與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

生平

編輯

服部於1901年出生,後進入陸軍士官學校就讀,為第34期畢業生,同期包括秩父宮雍仁親王西浦進堀場一雄赤松貞雄西田稅三好達治等人。

服部與西浦和堀場因才能為該期出眾之人,合稱「三十四期的三羽烏」。

服部後又進入陸軍大學就讀,為42期畢業生,後派至參謀本部服務。1934年至1935年期間於法國留學,1936年時遠赴海外觀察意大利-埃塞俄比亞戰爭

歸國後不久,1939年5月爆發了「諾門罕事變」,服部此時也為關東軍作戰參謀主任,與參謀官辻政信共同力主將戰事擴大化,卻反遭蘇軍反擊,日軍受到重大損失。在作戰善後階段,關東軍總司令植田謙吉與其參謀長磯谷廉介被迫退出現役,但主張將戰事擴大的服部卻從輕發落,甚至在1940年10月還獲得晉升,成了參謀本部作戰課作戰班長。1941年7月,服部就任該職。另一方面,諾門罕另一位主事者——辻政信也調往參謀本部服務,任作戰課兵站班長。此時服部的上司是參謀本部作戰部長田中新一,他與服部將後者的前任、反對召回辻的土居明夫降職。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陸軍的作戰多經由田中、服部與辻三人共同策劃。

1942年8月,瓜達爾卡納爾戰役開始,服部在視察當地時曾報告「補給線正確實建立着,沒有問題」,但與事實有極大出入,陸軍投入了超過三萬人的軍隊,最終要撤退時卻僅存一萬人,死亡原因大多為病死、餓死。

同年12月起,服部任陸軍大臣東條英機的秘書之職,但在隔年10月又回歸任作戰課長,主導了中國大陸上的「一號作戰」(又稱「大陸打通作戰」,中方稱之「豫湘桂會戰」)。

戰後

編輯

由於參謀時期的經驗與知識,服部派到復員廳戰史編撰室室長美軍少將查爾斯·威洛比英語Charles A. Willoughby(曾任麥克阿瑟的情報主管)下進行寫作。在戰史寫作告一段落後,戰史編撰室的實際業務變成了「日本重新軍備計劃研究」,服部卓四郎成為該計劃的主事者,並成立了「服部機關」,找了西浦進堀場一雄(1953年病死)、井本熊男水町勝城稲葉正夫田中兼五郎、原四郎、山口二三等前陸軍省與日本參謀本部任職的校級軍官進行計劃擬定。

不久後因為韓戰爆發,美國在駐日兵力不足的情況下,面臨了是否要重新武裝日語再軍備日本的問題,服部一度經威洛比推薦為日本的新武裝部隊——警察預備隊陸上自衛隊前身)指揮官人選之一[1],但卻因為首相吉田茂盟軍司令部民政局局長考特尼·惠特尼準將的反對而流產,最後在吉田和盟軍司令官麥克阿瑟的拍板下,預備隊指揮官的職位由宮內廳次長林敬三擔任。

根據1952年10月31日的美國中情局文件,服部曾打算與兒玉譽士夫合作,與遭到吉田自由黨政府革逐公職的國粹主義份子發動政變、刺殺吉田茂[2]、擁立鳩山一郎任首相,但此計劃因辻政信的勸退而作罷。

1954年鳩山一郎擔任首相時,曾評估能否拔擢服部擔任國防會議參事官,但是在野黨的反對意見太強因此作罷。

作家保阪正康曾評價服部是「就立場上來說應最有責任,卻最沒有責任」的人,並將他同辻併為「昭和時代愚將中的第一名」。不過,威洛比倒對服部的作戰制定能力有所好評。

雖然服部沒有進入自衛隊任職,但服部機關的成員最後都進入自衛隊重新服役。井本熊男擔任陸上自衛隊幹部學校校長、原四郎擔任航空幕僚監部調查科長、水町勝城為北部航空方面隊指揮官、田中耕二為航空幕僚副長、田中兼五郎為陸上自衛隊東部方面隊總監、山口二三為航空幕僚監部防衛部長、西浦進是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室長、稲葉正夫進入防衛廳擔任戰史室編纂官。

著作

編輯

資料來源

編輯
  N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