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 (雜誌)
《未知》(英語:Unknown)又名《未知世界》(Unknown Worlds),是1939至1943年斯崔特與史密斯出版的美國奇幻紙漿雜誌,也是該司科幻紙漿雜誌《驚駭科幻》的姐妹刊。兩本雜誌均由約翰·W·坎貝爾主編,許多作者和插畫家在兩本刊物均有作品發表。《詭麗幻譚》是20世紀30年代業界領先的奇幻雜誌,以驚悚和恐怖文學為主。坎貝爾打算出版作品更幽默、更有邏輯的奇幻雜誌,並在收到埃里克·弗蘭克·羅素講述人類淪為外星人財產的小說《險惡屏障》手稿後落實計劃。《未知》創刊號1939年3月面世,除封面小說《險惡屏障》外還刊登霍勒斯·倫納德·古爾德的奇幻幽默小品《水中麻煩》,講述現代紐約人得罪水精靈的故事,是《未知》首篇結合平凡現實與幻想的文章,此後雜誌上的同類作品絡繹不絕。
未知 (雜誌) | |
---|---|
約翰·W·坎貝爾 | |
類別 | 奇幻雜誌 |
創刊日期 | 1938 |
最後發行日期 期數 | 1943年 第七卷第三號(第39期) |
公司 | 斯崔特與史密斯 |
創刊地區 | 美國 |
語言 | 英語 |
坎貝爾要求作者避免創作太簡單的恐怖小說,文章中的奇幻元素需合乎邏輯。例如傑克·威廉森的《比你想像的更黑暗》對狼人提出科學解釋;里昂·斯普拉格·德·坎普與弗萊徹·普拉特合著的哈羅德·謝伊系列小說講述現代美國人置身各類神話世界,其中的魔法遵循數學邏輯。《未知》刊登其他名作包括:L·羅恩·賀伯特的眾多長篇,曼利·韋德·威爾曼的短篇《月光時》,弗里茨·萊伯的范赫德與灰鼠夾系列開山之作《雙人歷險》。
雜誌1941年因銷量不佳轉為雙月刊。二戰爆發後紙張短缺,坎貝爾不願將《驚駭科幻》改成雙月刊,決定把《未知》停刊。《未知》銷量有限,但仍有史上最佳奇幻雜誌美譽,科幻史學家麥克·阿什利認為該雜誌對現代奇幻文學發展影響很大。
背景和出版史
編輯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
---|---|---|---|---|---|---|---|---|---|---|---|---|
1939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2/1 | 2/2 | 2/3 | 2/4 | ||
1940 | 2/5 | 2/6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4/1 | 4/2 | 4/3 | 4/4 |
1941 | 4/5 | 4/6 | 5/1 | 5/2 | 5/3 | 5/4 | ||||||
1942 | 5/5 | 5/6 | 6/1 | 6/2 | 6/3 | 6/4 | ||||||
1943 | 6/5 | 6/6 | 7/1 | 7/2 | 7/3 | |||||||
左側是年份,上方是月份,均由約翰·W·坎貝爾主編[1] |
芝加哥鄉村出版社1923年5月推出紙漿雜誌《詭麗幻譚》創刊號,專門刊登「其他雜誌不登的奇幻小說和素材」。雜誌早期銷量一般,但20世紀30年代已站穩腳跟,定期出版科幻與奇幻文學作品[2]。《詭麗幻譚》是史上第一本專門刊登奇幻文學的雜誌,並佔據該領域行業領先地位超過十年[3][4]。科幻文學這段時間開始朝獨立市場發展,1926年雨果·根斯巴克推出首本純科幻雜誌《驚奇故事》。1930年,紙漿雜誌商克萊頓出版社發行《超級科學驚駭故事》(Astounding Stories of Super Science),[5]1933年公司破產,雜誌由斯崔特與史密斯(Street & Smith)接手[6],書名縮短成《驚駭故事》(Astounding Stories),此後幾年在主編弗雷德里克·奧林·特雷馬因(F. Orlin Tremaine)引導下發展成業界領先的科幻雜誌[7][8]。1937年末,約翰·W·坎貝爾接手《驚駭故事》主編[8]。
坎貝爾1938年已計劃推出《驚駭故事》奇幻文學姐妹刊[9]。面對《奇怪故事》(Strange Stories)等雜誌競爭,《詭麗幻譚》的領先地位不變[4]。坎貝爾開始為新雜誌物色素材,只是尚未決定發行時間,收到埃里克·弗蘭克·羅素(Eric Frank Russell)小說《險惡屏障》(Sinister Barrier)的手稿後才決定落實計劃。《未知》創刊號1939年3月問世時是月刊,但因業績不理想從1941年2月起改成雙月刊。[9][10]雜誌1940年12月增加副標題《奇幻》(Fantasy Fiction),1941年10月主標題改成《未知世界》[9],兩次更名均旨在確保潛在讀者對雜誌文體一目了然[11]。1943年末,戰時紙張短缺已經非常嚴重,坎貝爾決定不把《驚駭故事》也轉成雙月刊來保持《未知》發行,《未知》的最後一期是1943年10月號[9][10]。
內容和評價
編輯坎貝爾在1939年2月號《驚駭故事》宣佈推出新雜誌,聲稱「過去您閱讀的奇幻文學品質還不上枱面……(《未知》)提供的奇幻小說質量截然不同,將徹底改變您對該體裁的理解」[9]。新雜誌創刊號次月面世,封面故事是羅素的《險惡屏障》[注 1],正是促使主編落實新雜誌計劃的小說,講述人類淪為外星人財產的故事[9]。科幻史學家麥克·阿什利(Mike Ashley)稱該文是「科學幻想與隱秘幻想的奇異組合」[4]。坎貝爾要求羅素修改文章增強奇幻元素,同時保持原有邏輯,這也是《未知》刊載作品的代表特點,阿什利稱坎貝爾此舉「把科幻原理帶入奇幻」[4]。創刊號還有霍勒斯·倫納德·古爾德(Horace L. Gold)的奇幻幽默小品《水中麻煩》(Trouble with Water),講述現代紐約人得罪水精靈的故事。該文以異想天開而又貼進自然的筆觸融現代背景與經典奇幻比喻於一體,比《險惡屏障》更能體現《未知》的作品風格走向。[12]坎貝爾在信中表示,創刊號只有《險惡屏障》、《水中麻煩》和曼利·韋德·威爾曼(Manly Wade Wellman)小說《天使恐懼之地》(Where Angels Fear ...)精準反映他對雜誌的期望[13][注 2]。
坎貝爾嚴格審閱來稿幻想元素[12],促使習慣嚴謹科幻小說的作家在《未知》發文,坎貝爾很快就選中少數寫手作為新雜誌熟面孔,其中又以L·羅恩·賀伯特、西奧多·史特金和里昂·斯普拉格·德·坎普(L. Sprague de Camp)最多產[9][12],這些作家大多還在《驚駭故事》發表作品[12]。賀伯特共在《未知》發表八篇封面小說,包括《天上打字機》(Typewriter in the Sky)、《睡眠之奴》(Slaves of Sleep)和《恐懼》(Fear),阿什利稱他是「經典心理驚悚作家」[12]。科幻史學家兼評論家托馬斯·克萊爾森(Thomas Clareson)認為八部小說都堪稱傑出[9]。德·坎普與弗萊徹·普拉特(Fletcher Pratt)一起為雜誌提供三部哈羅德·謝伊(Harold Shea)系列小說,講述現代美國人置身各種神話世界,其中的魔法遵循數學邏輯[9][14]。科幻評論家約翰·克盧特(John Clute)認為其中的《魔法數學》(The Mathematics of Magic)完美反映《未知》是如何呈現魔法套路[15]。
其他《驚駭故事》作家在《未知》發表的作品包括:羅伯特·海萊因的《惡魔立法》(The Devil Makes the Law),描繪日常生活隨處可見魔法的世界[12];海萊因還刊有《喬納森·霍格的討厭職業》(The Unpleasant Profession of Jonathan Hoag)和《他們》(They)兩部小說,阿什利稱兩篇文章「可能是唯我論者的終極幻想」[16]。經常在《驚駭故事》發文的范·沃格特以《普塔書》(The Book of Ptath)登上最後一期《未知》,該文後來擴充成長篇小說[12][17]。艾薩克·阿西莫夫多次為雜誌創作,但作品一直沒有入選。他第六次投出的稿件是短篇小說《歡喜冤家》(Author! Author!),坎貝爾已經接受,但尚未發表《未知》便停刊。[18]該文後來收入雜誌選集《未知五篇》(The Unknown Five)[19]。
除作家外,《未知》與《驚駭故事》還有很多共同讀者[20],阿西莫夫自稱二戰期間只看這兩本雜誌[21][注 3]。科幻史學家保羅·卡特(Paul Carter)認為,從《詭麗幻譚》到《未知》再到《驚駭故事》,奇幻小說文體變化遠不像許多人所想的那般明顯,《驚奇故事》等早期科幻雜誌刊登的小說與其稱為科幻童話,倒是更像愛倫·坡的作品[20]。
1939年8月《未知》刊登弗里茨·萊伯發表的第一篇文章《雙人歷險》(Two Sought Adventure),該文還是范赫德與灰鼠夾(Fafhrd and the Gray Mouser)劍與魔法長壽系列小說開山之作,講述體型差異極大兩人的探險經歷,此後萊伯還在《未知》發表四篇該系列作品。1943年4月號的封面小說《召喚妻子》(Conjure Wife)也是萊伯創作,據評論家大衛·蘭福德(David Langford)所言,該文講述大學教授發現所有女子背地裏都是巫婆,面對局勢只能放棄懷疑態度,通過象徵和邏輯尋找魔法的基本方程。[22]另據阿什利記載,萊伯發表在1941年10月雜誌的作品《煙鬼》(Smoke Ghost)「可能是首部現代嚴肅鬼故事」[14]。此外,詹姆斯·施密茨(James H. Schmitz)第一部小說也在《未知》發表,即1943年8月號的《綠臉》(Greenface)[17][23]。
《未知》刊登的其他名作包括:1940年12月傑克·威廉森作品《比你想像的更黑暗》(Darker Than You Think),以科學角度解釋狼人如何存在,又是如何混入人類社會生活並免遭發現。該文1948年擴充成長篇,是威廉森最富盛名的奇幻小說,科幻史學家馬爾科姆·愛德華茲(Malcolm Edwards)表示,書名兩名主角的情色關係「直率得令人備感折磨,至今難以釋懷,與20世紀40年代文學流派相比顯得與眾不同」。[4][24]除哈羅德·謝伊系列外,德·坎普還在《未知》發表眾多廣受好評的小說,像1940年10月《如果之輪》(The Wheels of If)和1939年12月的《唯恐黑暗降臨》。其中《唯恐黑暗降臨》是架空歷史科幻小說,講述主角利用時間旅行意圖挽救羅馬帝國,避開黑暗時代。愛德華茲與克盧特認為該文是「科幻雜誌史上最有成就的古代時間旅遊小說,堪稱經典」。[15][25]1940年12月威爾曼的《月光時》(When It Was Moonlight)同樣普受好評,類似愛倫·坡的作品[4]。
前16期《未知》封面配有畫作,但1940年7月開始改成目錄,並以小圖伴隨推薦小說簡介,旨在令雜誌更顯莊重[12][17]。封面畫作大多是由很少在科幻或奇幻雜誌發表作品的畫家創作,哈羅德·溫菲爾德·斯科特(Harold Winfield Scott)創作六期封面,埃德·卡地亞(Edd Cartier)四期,剩下的是曼努埃爾·伊斯利普(Manuel Islip)、摩德斯特·斯坦(Modest Stein)和格雷夫斯·格拉德尼(Graves Gladney)提供。只有卡地亞的畫作經常登上科幻或奇幻出版物,最後六期帶封面插圖的《未知》雜誌有四期是他繪製。[26]
影響
編輯《未知》與《詭麗幻譚》對早期奇幻文學影響很大[14]。坎貝爾1948年在選集《來自求知世界》 (From Unknown Worlds)的前言表示,《未知》面世前的奇幻文學充斥「陰鬱與恐怖」,經過他在《未知》的推動,「神話和民間傳說中的物種」可以像在恐怖故事一樣輕鬆自如地現身趣味童話。他還稱,恐怖小說已有一席之地,但要傳達恐懼感,「鋒利有毒的針頭與所謂哥德式恐怖故事裏那些不怎麼尖銳、仿佛鈍刀子割肉般的(文學)技巧一樣有效」。他堅持要求作家像寫科幻小說一樣創作奇幻文學,注重理智和邏輯。克萊爾森指出,《奧特蘭托堡》與《修道士》(The Monk)曾主導19世紀到《詭麗幻譚》時期的奇幻文學敘事風格和情節格局,但坎貝爾主導下橫空出世的《未知》徹夜打破上述傳統。[9]《未知》很快就與仍以製造恐懼或驚嚇為主的《詭麗幻譚》拉開距離。索恩·史密斯是與《未知》風格最接近的前輩,他的禁酒時代《禮帽》(Topper)系列小說同樣融幻想和幽默於一體。[14]《未知》誕生前的奇幻文學基本難登大雅,僅詹姆斯·布蘭克·卡貝爾(James Branch Cabell)之流偶得認可[14]。阿什利認為《未知》堪稱現代奇幻體裁的搖籃[14],但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贏得市場廣泛認可[27]。
克萊爾森認為,《未知》停刊後《驚駭科幻》刊登的科幻作品發生變化。在他看來,如果不是坎貝爾模糊科幻與奇幻文學的差異,克利福德·西馬克(Clifford Simak)的《城市》(City)系列小說根本不會面世。克萊爾森還稱,業界最重要、最熱銷的兩大科幻與奇幻雜誌《銀河系科幻小說》和《奇幻與科幻雜誌》(The Magazine of Fantasy & Science Fiction)都是《未知》的直系後代。[9]
學者普遍認為《未知》是史上最佳奇幻雜誌[14],例如阿什利就稱「《未知》刊登的奇幻小說無疑超越其他雜誌」[28]。《未知》因銷量不佳停刊,是業界最感惋惜的科幻或奇幻雜誌,雷斯特·德爾·雷伊(Lester del Rey)稱讀者對《未知》的熱愛「其他雜誌難望項背」[29]。愛德華茲指出,《未知》是「坎貝爾主編事業巔峰時期的作品,如此之高的聲譽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它在最佳狀態突然離世」[12]。
書目詳細資訊
編輯冬 | 春 | 夏 | 秋 | 冬 |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
1939 | 2/1 | 2/2 | 2/3 | 2/4 | ||||||||
1940 | 2/5 | 2/6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4/1 | 4/2 | 4/3 | 4/4 |
1941 | 4/5 | 4/6 | ||||||||||
1942 | 5/5 | 6/1 | 6/3 | |||||||||
1943 | 6/4 | 6/5 | (無) | |||||||||
1944 | (無) | (無) | (無) | |||||||||
1945 | 3/4 | 3/5 | 3/6 | |||||||||
1946 | 3/7 | 3/8 | ||||||||||
1947 | 3/9 | 3/10 | 3/11 | |||||||||
1948 | 3/12 | 4/1 | 4/2 | |||||||||
1949 | 4/3 | 4/4 | 4/5 | |||||||||
左側是年份,上方是月份,下劃線代表該期標以季度而非月份(如「1945年春」),均由坎貝爾主編[1]。 |
《未知》全部是坎貝爾主編,斯崔特與史密斯出版,先是紙漿雜誌規格,1941年10月至1943年4月改成加大紙漿雜誌尺寸,最後三期恢復紙漿雜誌規格[9]。斯崔特與史密斯曾打算從1943年12月號改成文摘規格但沒有落實[12]。雜誌先定價20美分,從尺寸加大時起升至25美分直到停刊。紙漿雜誌規格時164頁,加大版130頁。《未知》先是月刊,1940年12月起改成雙月刊。[9]雜誌卷號保持規則,前六卷各六期,最後一卷三期[1]。雜誌名先是《未知》,1940年12月新增副標題《奇幻》,1941年10月標題改成《未知世界》[11]。
前六期雜誌直接在英國銷售,此後改成阿特拉斯出版社(Atlas Publications)1939年9月起發行的英國重印刪減版,採用紙漿雜誌規格,定價一直是九便士。英國版保持月刊周期至1940年12月,此後每年不定期發行兩到三期直到1949年。卷號起初也與美國版一致,但1942至1943年有些沒有期號,此後又有四期卷號和期號都沒有。1945年春的第28期開始按每卷12期規格編號,從雜誌面世開始計算。書名從1942年3月起改成《未知世界》。[1][9]
關聯出版物
編輯1948年,斯崔特與史密斯推出加大紙漿雜誌規格刊物《來自未知世界》(From Unknown Worlds),內容全部轉載《未知》的小說,旨在判斷是否迎來《未知》復刊的市場時機[1][30]。出版社沒有聽從坎貝爾的建議,共印刷30萬本之多,銷量比原版雜誌強但仍有太多庫存,斯崔特與史密斯決定不復刊[30]。1952年《來自未來世界》在英國再版,規格縮至18×24厘米,頁碼也從130減至124,定價兩先令六便士,有些採用精裝書規格的價格更高。英國版與美國版《來自未知世界》相比沒有巴貝特·羅斯蒙德(Babette Rosmond)的小說《單人豎琴》(One Man's Harp)。[1][9][31]
三本《未知》小說選集在20世紀60年代初面世[12][19][32]。《未知五篇》轉載四篇《未知》雜誌小說,還有阿西莫夫在雜誌停刊前不久賣給坎貝爾的首發作品《歡喜冤家》[18]。20世紀80年代還有兩本《未知》選集面世[33][34]。
年 | 主編 | 名稱 | 出版社 | 頁數和定價 |
---|---|---|---|---|
1948 | 約翰·W·坎貝爾 | 《來自未知世界》 | 紐約:斯崔特與史密斯 | 130頁,25美分 |
1963 | 唐納德·本森 | 《未知》 | 紐約:金字塔出版社 | 192頁,50美分 |
1963 | 喬治·海伊 | 《地獄之怒》 | 倫敦:內維爾·斯皮爾曼出版社 | 240頁,15先令[35] |
1964 | 本森 | 《未知五篇》 | 紐約:金字塔出版社 | 190頁,50美分 |
1988 | 斯坦利·施密特 | 《未知》 | 紐約:貝恩圖書 | 304頁,3.5美元 |
1989 | 斯坦利·施密特、馬丁·格林伯格 | 《未知世界:另一面的故事》 | 紐約:加拉哈德圖書 | 517頁,9.98美元 |
註釋
編輯- ^ 羅素手稿名《禁地》(Forbidden Acres)[4]
- ^ 坎貝爾致信雜誌早期寫手L·羅恩·賀伯特邀請創作《一千零一夜》主題小說,信中稱羅伯特·摩爾·威廉姆斯(Robert Moore Williams)的《死刑》(Death Sentence)與弗蘭克·貝爾納普·隆(Frank Belknap Long)作品《黑暗視野》(Dark Vision)質量僅次於上述三篇文章;莫娜·法恩斯沃思(Mona Farnsworth)的《誰想要權力》(Who Wants Power?)和麥克法迪恩(A. MacFadyen Jr.)作品《關上的門》(Closed Doors)只不過勉強能接受,用來填補空白[13]。
- ^ 阿西莫夫自稱最喜歡的雜誌就是《未知》,都在第一時間追更,相比之下《驚駭故事》就可能落後幾期[21]。
腳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Unknown Worlds", in Tuck,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Vol. 3, pp. 582–583.
- ^ Robert Weinberg, "Weird Tales", in Tymn & Ashley, Science Fiction, Fantasy and Weird Fiction Magazines, pp. 727–736.
- ^ Ashley, Time Machines, p. 41.
- ^ 4.0 4.1 4.2 4.3 4.4 4.5 4.6 Ashley, Time Machines, pp. 140–141.
- ^ Ashley, Time Machines, p. 69.
- ^ Ashley, Time Machines, p. 82.
- ^ Ashley, Time Machines, pp. 84–85.
- ^ 8.0 8.1 Albert I. Berger & Mike Ashley, "Analog Science Fiction/Science Fact", in Tymn & Ashley, Science Fiction, Fantasy and Weird Fiction Magazines, pp. 60–103.
-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Thomas D. Clareson, "Unknown", in Tymn & Ashley, Science Fiction, Fantasy and Weird Fiction Magazines, pp. 694–699.
- ^ 10.0 10.1 Asimov, In Memory Yet Green, p. 390.
- ^ 11.0 11.1 Kyle, Pictorial History of Science Fiction, p. 109.
-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Malcolm Edwards, "Unknown", in Clute & Nicholls,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 pp. 1258–1259.
- ^ 13.0 13.1 Chapdelaine, John W. Campbell Letters, p. 44.
-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Mike Ashley, Unknown, in Clute & Grant, Encyclopedia of Fantasy, p. 974.
- ^ 15.0 15.1 John Clute, "Lyon Sprague de Camp", in Clute & Grant, Encyclopedia of Fantasy, pp. 257–258.
- ^ Mike Ashley, "Robert A. Heinlein", in Clute & Grant, Encyclopedia of Fantasy, p. 406.
- ^ 17.0 17.1 17.2 ISFDB.
- ^ 18.0 18.1 Asimov, In Memory Yet Green, pp. 380, 390.
- ^ 19.0 19.1 "Donald R. Bensen", in Tuck,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Vol. 1, p. 39.
- ^ 20.0 20.1 Carter, Creation of Tomorrow, pp. 25–26.
- ^ 21.0 21.1 Asimov, In Memory Yet Green, p. 379.
- ^ David Langford, "Fritz Leiber", in Clute & Grant, Encyclopedia of Fantasy, pp. 573–574.
- ^ del Rey, World of Science Fiction, p. 113.
- ^ John Clute, "Jack Williamson", in Clute & Grant, Encyclopedia of Fantasy, p. 1018.
- ^ Malcolm Edwards & John Clute, "L. Sprague de Camp", in Clute & Nicholls,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 pp. 308–310.
- ^ Ashley, Time Machines, pp. 266–282.
- ^ Brian Stableford & Peter Nicholls, "Fantasy", in Clute & Nicholls,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 p. 410.
- ^ Ashley, History of the Science Fiction Magazine Vol. 2, p. 40.
- ^ del Rey, World of Science Fiction, p. 96.
- ^ 30.0 30.1 del Rey, World of Science Fiction, p. 299.
- ^ Currey,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Authors, pp. 99–100.
- ^ "George Hay", in Tuck,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Vol. 1, p. 211.
- ^ Unknown-ISFDB.
- ^ Tales from Beyond.
- ^ Hell Hath Fury.
來源
編輯- Ashley, Michael. The History of the Science Fiction Magazine Vol. 2 1936–1945. Chicago: Henry Regnery Company. 1976 [First edition 1975]. ISBN 0-8092-8002-7.
- Ashley, Mike. The Time Machines:The Story of the Science-Fiction Pulp Magazines from the beginning to 1950. Liverpool: 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0-85323-865-0.
- Asimov, Isaac. In Memory Yet Green. Garden City, NY: Doubleday. 1979. ISBN 0-385-13679-X.
- Carter, Paul A. The Creation of Tomorrow: Fifty Years of Magazine Science Fictio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7 [2021-04-02]. ISBN 0-231-04211-6.
- Chapdelaine, Perry A.; Chapdelaine, Tony; Hay, George. The John W. Campbell Letters: Volume 1. Franklin, TN: AC Projects. 1985. ISBN 0-931150-16-7.
- Clute, John; Grant, John. The Encyclopedia of Fantasy.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nc. 1997 [2021-04-02]. ISBN 0-312-15897-1.
- Clute, John; Nicholls, Peter. The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nc. 1993 [2021-04-02]. ISBN 0-312-09618-6.
- Currey, Lloyd W.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Authors: A Bibliography of First Printings of Their Fiction and Selected Nonfiction. Boston: G.K. Hall & Co. 1978 [2021-04-02]. ISBN 0-8161-8242-6.
- del Rey, Lester. The World of Science Fiction: 1926–1976: The History of a Subculture.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1979 [2021-04-02]. ISBN 0-345-25452-X.
- Hartwell, David G. The Dark Descent. New York: T. Doherty Associates. 1987. ISBN 0-312-93035-6.
- Kyle, David. The Pictorial History of Science Fiction. London: Hamlyn. 1977. ISBN 0-600-38193-5.
- Tuck, Donald H. The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1. Chicago: Advent: Publishers, Inc. 1974. ISBN 0-911682-20-1.
- Tuck, Donald H. The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3. Chicago: Advent: Publishers, Inc. 1982. ISBN 0-911682-26-0.
- Tymn, Marshall B.; Ashley, Mike. Science Fiction, Fantasy and Weird Fiction Magazines. Westport CT: Greenwood Press. 1985. ISBN 0-313-21221-X.
- 見各期雜誌,可參考線上目錄頁面:Magazine:Unknown – ISFDB. Al von Ruff. [2016-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6).
- Publication: Unknown Worlds: Tales from Beyond. The Internet Speculative Fiction Database. Al von Ruff. [2021-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1).
- Publication: Unknown. The Internet Speculative Fiction Database. Al von Ruff. [2021-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4).
- Publication: Hell Hath Fury. The Internet Speculative Fiction Database. Al von Ruff. [2021-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