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楚女(1891年—1927年4月22日),原名樹烈,學名楚汝,字,筆名楚女初遇抽玉匪石丑侶等等,原籍湖北黃陂,生於湖北漢陽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1] [2][3]

蕭楚女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891年
 大清湖北省漢陽縣鸚鵡洲
逝世1927年4月22日(1927歲—04—22)(35—36歲) 處決
 中華民國廣州市
國籍 中華民國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宗教信仰
學歷
經歷

生平

編輯

清朝光緒十七年(1891年)生於湖北省漢陽縣鸚鵡洲一個木材商人家庭。[1]幼年生活優裕。10歲時,長江洪水將其父的大批木排沖走。隨後又發生一場火災。家裏從此陷入貧困。父親也因肺病復發而在蕪湖去世。12歲時,到一家木材行當學徒。13歲起,在漢口鎮江蕪湖等長江沿岸城市打工,先後當過輪船雜工、街頭報童、醬園徒工、排字工人等。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正在新軍高尚志的衛戍第一鎮當兵的蕭楚女,參加了漢陽保衛戰。清軍進攻漢陽城時,他跳上城樓點燃大炮,轟擊城下清軍,一度令清軍攻勢減退。在戰鬥中,他有一隻耳朵被震聾。中華民國初年退伍。[3]

1912年,蕭楚女考入武昌新民實業學校學習農桑。1914年,到武昌中華大學旁聽,結識了惲代英。1915年,和朋友在武漢創辦《崇德報》,他任主筆,抨擊封建道德,傳播新文化。1917年,任《大漢報》主筆,抨擊軍閥統治,用筆辛辣活潑,深受讀者喜愛,一時成為很活躍的記者,《大漢報》也成為武漢的輿論中心。但不久就因言論激烈而被迫離開《大漢報》。五四運動前,在日本人開的《湖廣新報》任編輯,用白話文宣傳新文化。1919年五四運動時,他與朋友向全國報界聯合會、報館、新聞社、通訊社、學校學會和學界各團體發出啟事,抗議日本奪佔中國青島,並聲明脫離《湖廣新報》。[3]五四運動之後,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1920年到襄陽湖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任教。[3]1920年參加了惲代英等人在武漢創辦的「利群書社」,成為該書社的主要成員之一。此後,還參加了惲代英等人創辦的「共存社」。[1][2]1921年,到宣城的安徽省立第四師範學校任國文教員。他作的一首詞被譜為該校校歌。[3]1922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1][2]

1922年,蕭楚女任《新報》主筆,常用筆名「楚女」發表文章,文筆俊逸。許多男青年以為他是個「楚楚動人的女子」,求愛信如雪片一般飛寄到報社。蕭楚女只好在報上發表啟事:「本報有楚女者,並非楚楚動人之女子,而是身材高大,皮膚黝黑並略有麻子之大漢也。」並撰文解釋稱,他為蕭姓男子,「楚」是出生地,「女」是偉大純潔的象徵。[3]

1922年8月,因傳播革命思想遭到守舊勢力攻擊,蕭楚女乃由宣城回學校採購圖書及儀器,途經武漢。當時,惲代英從四川上海為學校採購圖書及儀器,也途經武漢,同蕭楚女相遇。經惲代英、林育南介紹,蕭楚女赴四川瀘縣川南師範學校任教。到瀘縣後不久,川南政局變動,乃轉赴重慶聯合中學任國文教員。此時,四川的學生擇師運動蔓延到整個四川,其中重慶、成都、瀘縣最為激烈。四川軍閥開除了支持該運動的師生。蕭楚女、王仲宣等人聯合一批教師抗議。同時,蕭楚女還與熊禹治等人創辦「重慶公學」,招收青年學生100餘人,開學後不久即被當局解散。蕭楚女將當局封閉、解散重慶公學的佈告作為「最後一課」的內容,向學生宣讀及分析,鼓勵學生赴農村開展宣傳工作。[1]

重慶公學解散後,1923年初,蕭楚女應劉明揚的邀請,赴萬縣四川省立第四師範學校任教,在學生中間傳播革命思想,還組織讀書會,秘密成立了萬縣地區最早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1923年夏,蕭楚女從萬縣來到重慶,任重慶女子第二師範學校國文教員。同時兼任《新蜀報》主筆(此後1924年、1925年又兩度出任該報主筆),負責社論及時評,不斷揭露四川軍閥的罪惡,觀點新穎,筆鋒甚健,受到讀者熱烈歡迎,該報發行量猛增數倍。[1][3]許多青年如游曦等等就是看了他在《新蜀報》上的文章後才逐漸投身革命。[3]

1924年1月,蕭楚女因母親病重而離開重慶回武漢。母親逝世後,赴湖北襄陽又回武漢。當時,蕭楚女已經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隨後,抵達上海,協助惲代英編輯《中國青年》。[1]

1924年8月初,應重慶的革命師生及重慶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多次要求,經組織批准,蕭楚女回到重慶任《新蜀報》主筆,並在重慶女子第二師範學校任教。9月1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任命蕭楚女為特派員,負責領導並整頓四川成都、瀘州、重慶三地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蕭楚女決定將重慶的團組織作為工作重點。蕭楚女、童庸生等人發起成立了以研究社會科學為宗旨的「四川平民學社」,並在成都等地設分社。學社出版《爝光》雜誌,宣傳革命理論,並創辦3所平民學校。蕭楚女等人又組織「學行勵進會」。蕭楚女以上述組織的成員為基礎,舉辦談話會、講演會、讀書會,向青年講解馬列主義俄國十月革命,吸收青年加入團組織。最終成立了更符合團章規定的重慶社會主義青年團地方委員會,還將團員中的優秀者轉入中國共產黨。同時,蕭楚女還和重慶社會主義青年團地方委員會負責人一起領導了各界群眾反對日本商輪「德陽丸」偷運劣幣至重慶的鬥爭。[1]

此時,國家主義派領袖曾琦在《醒獅》報上發文宣傳國家主義,攻擊《新蜀報》及蕭楚女。蕭楚女撰寫多篇文章,反駁了曾琦的理論,並引導各校師生舉辦國家主義理論討論會。為批判《醒獅》的言論,蕭楚女還編輯了一本刊物《肅清》在民眾中間散發。[1]後來1925年10月在上海還寫出了《顯微鏡下之醒獅派》一書。[3]

 
1925年春重慶團地委部分負責人合影,第2排左起第2位為蕭楚女。

1925年初,為支持孫中山出席在北京召開的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指示各地黨團組織支持孫中山北上,並選舉赴北京參加大會的代表。在蕭楚女和重慶社會主義青年團地方委員會領導下,選出中國共產黨黨員和中國國民黨左派人士共13人赴北京參加大會。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病逝。消息傳到重慶,蕭楚女為《新蜀報》撰寫了悼念孫中山的社論,並參與領導了重慶各群眾團體舉行的規模很大的悼念活動。[1]

蕭楚女在四川的活動受到四川軍閥威脅。重慶當局曾3次脅迫蕭楚女離開四川,甚至想動用武力。楊闇公邀蕭楚女到他家暫住躲避。此時,四川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的整頓已基本完成,四川中國共產黨組織的發展已奠定基礎,蕭楚女便將工作移交給楊闇公。1925年5月,蕭楚女離開重慶,乘船赴上海。[1]此後在上海與惲代英共同主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刊物《中國青年》,蕭楚女在其中發表70多篇文章。1925年8月,到河南協助中共豫陝區委書記王若飛主編中共黨組織機關報《中州評論》。蕭楚女還支持民眾反帝行動,同中國國民黨右派戴季陶進行了鬥爭。[2][3]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戴季陶在中國國民黨一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以「建立純正的三民主義」為中國國民黨的最高原則,並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小冊子,認為共產主義不適用於中國,中國共產黨黨員應退出中國國民黨。戴季陶的言論引發中共的陳獨秀瞿秋白、惲代英、蕭楚女、施存統毛澤東等人分別發表文章反駁。為反駁戴季陶,蕭楚女在《中國青年》上發表多篇文章,到一些大學演講,1925年10月又寫出《國民革命與中國共產黨》。[3]

1926年,蕭楚女到廣州協助毛澤東編輯《政治周報》,並任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毛澤東為所長)專職教員(也是當時該所唯一的專職教員)。[2][3]蕭楚女在該所負責基礎理論教學及學員思想政治工作。1964年,毛澤東在回憶這段往事的時候說:「我是很喜歡他的,農民運動講習所的教書,主要靠他。」蕭楚女主講《帝國主義》、《中國民族革命運動史》、《社會問題與社會主義》三門課,親自編寫了這三本教材。蕭楚女幫毛澤東指導學生研究農民問題,將研究成果編印為《農民問題叢刊》,毛澤東作序。該所還發給學員每人一套參考書,由蕭楚女出題目,學生自學找答案。[3]

1926年底,受中共黨組織委派,調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併兼任黃埔軍校中國國民黨特別黨部宣傳委員會政治顧問,參與指導全校政治工作。他發揚毀滅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精神」,努力工作,且在課堂上口才出眾,成為該校最受學生歡迎的政治教官之一。他還是黃埔軍校的《黃埔日刊》(編輯全部為中共黨員)的主要撰稿人,在該報《政治解答》欄目撰稿千餘條,解答黃埔軍校學生們提出的各種政治問題。1927年3月,因勞累病情惡化,到廣州東山醫院住院治療。[2][3]

1927年4月15日,在廣州的蕭楚女等中國共產黨人在廣州四一五事件中被逮捕,拘押在廣州市公安局監獄內。廣州的中國國民黨清黨委員會決定審訊知名中國共產黨人,在廣州市公安局內成立「軍政督察委員會」。1927年4月20日,蕭楚女被押進刑訊室,受到嚴刑拷打,但堅強不屈。1927年4月22日夜,蕭楚女等人在廣州南石頭懲戒場監獄被處決。[1][4]1927年5月1日,《北京晨報》刊登《共產黨首領均被槍決,羈押黨人轉解懲戒場,大檢舉仍在進行中》,披露了廣州四一五事件及蕭楚女等中國共產黨人被處決的消息。1927年6月25日,《中國青年》發表文章悼念蕭楚女。[3]

參考文獻

編輯
  N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