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客家语,或称香港客家话,是香港新界原居民之一的客家人所使用的语言。因香港的客家人主要集中在新界,故又称新界客家语。根据2012年的《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客家语被归类为粤台片梅惠小片[2]

香港客家话
Hong Kong Hakka Chinese
母语国家和地区 香港
区域新界部分地区的客家乡村
母语使用人数
62,340[1] (2011)
语系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管理机构无官方机构
香港本土语言保育协会 设有网站记录发音
语言代码
ISO 639-1zh
ISO 639-2chi (B)
zho (T)
ISO 639-3hak
ISO 639-6htia

分布

编辑

客家语曾为香港第二大常用语言,仅次于粤语。目前,客家话分布在香港部分地区的客家村落内。

内部差异

编辑

香港的客家人之间主要是操粤台片梅惠小片的客语,除能与惠州河源一带的客家人沟通外,也可以与粤东和台湾的粤台片使用者沟通;而在元朗南部一些客家村落则以操平婆话为主,属于福建省平和县的汀州片客家语,与新界东北的客语基本上难以沟通。

使用人口

编辑

根据香港2011年人口普查报告,以客家语为母语的有62,340人,占香港人口的0.9%。[1][3]而通晓客家语的则有259,738人,为香港人口的4.7%。[3][4]

近况

编辑

在新界631个原居民村落里,尽管以客家人为主的村落有341个,占54%,[5]但是只有一部分中、老年人仍使用客家语。[6]而香港2001年,2006年及2011年普查资料也显示以客家语为母语的比例逐年下降,情况不容乐观。[3]

音系

编辑

声母

编辑
唇音 齿龈音 硬颚音 软颚音 声门音
无咝 有咝
鼻音 m 马慢雾袜 ȵ 热二软入 ŋ 吴颜牛硬
塞音 送气 皮破喷白 堤兔堂代 tsʰ 且耻创值 狂奇群局
不送气 p 布玻冰半 t 多得顶电 ts 左沾诈质 k 瓜狗坚割 ʔ 亚矮安鸭
通音 f 粉火海服 s 苏使商舌 h 虾壳喝糠
v 卫横弯挖 l 烂努女力 j 爷姻英㛯

韵母

编辑
介音 i
主元音 a ɛ ɔ u a ɛ ɔ u

巴车野 细制计 课错锄 扶字误 帝去迟 谢写蜞 茄靴
i 大晒鞋 祭米桂 来菜该 杯嘴贵 攰艾
u 包嘈交 浮头猴 秀丑舅 标晓超
m 蓝斩咸 腍参掩 林寻金 镰陕严
n 搬丹山 崩灯曾恩 断转寒 本伦孙泳 新正因荣 变言权 君近熏
ŋ 吴五 生耕影 帮广江 凤冬勇 病请惊 凉墙腔 共浓雄
p 蜡插夹 胁涩汲 执笠急 接胁贴
t 末八瞎 北得色 脱撮葛 不出骨 笔七极 别揭铁
k 白客摘 作勺郭 福祝酷 壁鹊剧 略雀弱 蓄菊

声调

编辑
名称 调型 调值 例字
开音节 阴平 低升 13 多资煎柱舅满
阳平 低平 11 麻糖潜能
上声 中降 31 保左影响
去声 高降 53 雾地赞架
闭音节 阴入 中降 31 目出发日
阳入 高降 53 食月乏力

阳平(11)和上声(31)会使前字变调:

  • 阴平(13)变调作 35;
  • 去声、阳入(53)变调作 55。

语音特点

编辑
  • 古全浊塞音、塞擦音今读送气清音。
  • 古精、庄、知、章组声母河合流,今读 ts tsʰ s。
  • 古非组的白读层还保留“古无轻唇音”的特点。
  • 泥、来母今读逢洪音不分。
  • mb ŋg 两个带轻微同部位鼻音的浊塞音声母(有发音人则是发纯粹的 b g)。
  • 晓、匣母的一些字(主要是合口字)读f。
  • 溪母口语字读h。
  • 韵母比较完整的保留 -m -n -ŋ -p -t -k,不过曾摄字则今读 -n/-t尾。
  • 没有撮口呼韵母。
  • 止摄开口三等的精组字和庄组字读u,有少部分口语字读i。
  • 山摄三、四等韵混入曾摄开口一等。
  • 古合口一、二等韵的见系字今多读成开口。
  • 部分浊声母上声字读阴平调。
  • 次浊声母平声字有部分字在读阴平调。
  • 入声按古声母的清浊分成阴入和阳入调。有一部分次浊声母入声字读阴入调。
  • 文白异读有三类,分别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差别。

早期客语书籍

编辑

19世纪,西方教会派遣牧师前往广东传教。其中巴色会的牧师黎力基在宝安客家人戴文光的协助下于1860年出版了《客家话俗话马太福音书》,这也是最早出版的一部罗马字版本的香港客语圣经。1881年,毕安牧师出版了第一本汉字版本的客语圣经——《路加福音书》。除了圣经以外,洋人牧师也陆续出版了一些以罗马字和汉字编写的宗教性、教育性客语文献,包括1868年出版的《圣会腔调》、1871年出版的《耶稣教会幼学》、1879年出版《启蒙浅学》以及1880年出版的《家藏祷文》等等。其中《启蒙浅学》兼有汉字和罗马字两个版本,是供客家子弟读书识字的启蒙教材,也是反映客家社会物种、风俗、习惯和观念的一部百科全书,这本书使用的也是最为地道的新界客家方言口语。另外,传教士也出版了以香港客语版本的字典、词典或语法书。韩山明牧师编写了第一本客英词典,可惜直到他1854年去世时该词典仍未出版,后来Donald MacIver 根据他的遗稿,在1905年出版了《客英大词典》。巴色会也在1909年出版了《初学者简明德客词汇》和《简明客家语法》,以让德籍牧师能学习客语。

相关条目

编辑

注脚

编辑
  1. ^ 1.0 1.1 2011年按新市鎮及慣用語言劃分的五歲及以上人口.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府统计处 二零一一年人口普查办事处. 2011 [2015-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6) (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张振兴. 中國語言地圖集第二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116–124 [2014-12-31]. ISBN 710007054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1) (中文).   
  3. ^ 3.0 3.1 3.2 2001年、2006年及2011年五歲及以上人口能說選定語言/方言的比例.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府统计处 二零一一年人口普查办事处. 2011 [2015-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2011年按出生地點、慣用語言及使用其他語言/方言的能力劃分的五歲及以上人口.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府统计处 二零一一年人口普查办事处. 2011 [2015-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6) (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张双庆 庄初升. 《香港新界方言》. 香港: 商务印书馆. 2003: 14 [2015-02-26]. ISBN 9620716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6) (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庄初升 黄婷婷. 《19世紀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4 [2015-02-26]. ISBN 978721808708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6) (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考资料

编辑
  • 香港原居民:语言及语言保育
  • 李荣 主编 《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远东出版社,1987
  • 李如龙 张双庆主编 《客赣方言调查报告》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2
  • 张振兴 主编 《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
  • 张双庆 庄初升 《香港新界方言》,商务印书馆(香港),2003
  • 庄初升 黄婷婷 《19世界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
  • 香港客家话发音字典
  • 香港本土语言保肓协会 《香港本土居民的四种方言》
  N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