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萧养(?—1450年),原名黄懋松广州府南海县冲鹤堡潘村人(今广东省顺德勒流镇),明朝正统年间的广东民众起义主要领袖,后在官兵镇压中战死。明廷在镇压后为强化管治,而改组南海县新会县部分地域创建顺德县

出身背景

编辑

黄萧养出身佃农,在田地争端中不慎伤人,被囚后遇上大赦而获释,但生计无以为继而为盐商非法走私,再被官府以盗贼名义入囚准备问斩。在第二次入狱中结识一江西籍前商人,二人相熟谋划结伴越狱,秘密夹藏利斧于饭桶中。[1]

起义事迹

编辑

黄萧养因帮助盐商武装私运,于押船途中遭明军追缉,被押送到广州司监囚禁。在囚中因同监的江西客商怂恿,遂决议越狱造反。正统十四年(1449年)三月八日,黄萧养等人与其他囚犯一同由广州大牢中越狱出逃,同时间攻破军器局获得大量武器装备,随即起事并乘船出海并最终逃至南海县潘村。明军以3艘战船追击,五月十三日,叛军于赤岗海口成功伏击追击的明军。随着起事壮大民众响应,黄萧养由六月开始领众攻打各县城。九月,叛军集结船只500余艘和数万人马围攻广东省城广州。总兵官安乡伯张安率同都指挥佥事王清,领兵5000并战船200艘救援广州。九月十八日,明军遭遇叛军300余艘船只接战,张安此时正“醉卧舟中”,明军被叛军击败,撤至沙角尾后,明军全军溃散,张安溺水而死,王清被叛军生俘,“面缚至城外,使呼城中开门”。当时防守广州的千户钱惠“立城上,戟手骂清又被移他所,呼如前”。钱惠“援弓、射之”。王清结果被杀。叛军起初兵器不足,而“至是得火枪等器,其势遂大。”张安所部明军覆灭,令广州明军局势更加吃紧。叛军据五羊驿,增筑昔日南汉离宫故址为行殿[2],黄萧养自称顺民天王(或顺天王[3]东阳王[4][5]),年号东阳,授官一百多人[4]。十一月,叛军造吕公车和云梯等器械攻城,40余日不解,又分兵“转掠乡村”。广东官吏奏报明廷,北京兵部只好敕调广西、江西明军来援。而广西当局也自顾不暇,只好把以前调援广西的广东明军徐瑄部队调回应付。然而徐瑄行动缓慢,有意避战。只有江西方面于十二月正式任命“都督同知董兴充左副总兵官,调遣江西两广官军往广东剿贼。”在叛军围困下的广州先是缺饷,再是缺粮,接着柴也变得紧缺。

次年(1450年),明廷派右佥都御史杨信民会同都督同知董兴率明军镇压。杨信民在危困之中到任,以其往日声望,怀柔招抚。首先“开城门,发仓廪,刻木契(作凭证)给民出入,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另外对黄萧养实行劝降。“多方招抚,降者日至。”派人到黄萧养叛军营中约期对话,杨信民轻车出城,“隔濠与语,贼党望见欢曰:果杨公也,争罗拜,有泣下者,贼以大鱼献,信民受之不疑。”此时叛军亦围城久攻不下,而同时肇庆方面叛军吴长能部策应攻打肇庆失败,阵亡1000余人,黄萧养起有投降明军之念。然七天后杨信民“暴卒”,董兴意图全力剿灭叛军。叛军见生路已绝,唯有决心死战。景泰元年(1450年)五月,董兴奏报明廷,“萧养中流矢死,函首诣京师,枭于市,其余伪总兵五府都元帅庆国公曾贡等百余人俱伏诛。”黄萧养被杀代表着围攻广州叛军被董兴部明军彻底击溃,然而其亲族党羽屯聚三山及大良堡等处拒守以抗明军。四月十五,明军进攻三山,叛军船只600余艘接战,明军分兵五哨,旁两哨为左右翼,进抄其后,中三哨直冲叛军船只,生擒8人,杀溺死者甚众,焚船100余艘,吕公车7辆。十六日明军至五斗口及北水堡。十八日明军抵潘村冲鹤金斗。前后遇叛军拒战,明军生擒20余人,斩首300余级,焚船300余艘。由于鹤金斗为黄萧养故乡,故被明军认为“贼巢”所在,董兴实行“三光政策”,残酷镇压,焚烧房屋,挖掘坟墓,使鹤金斗遭到一场浩劫。接着明军部署进攻大良堡,“大良贼徒始与黄萧养倡逆,其地倚山濒海,未易攻下。”明军分兵三哨:一自南海水口攻其前,一自东海水口遏其后、一自西海小水滘截其去路。二十三日,明军乘顺风直下大良。叛军10000余人并船只800余艘,横亘海岸,立栅拒守,两山俱置烟墩隙望,树旗帜,鸣鼓角,以大将军炮、飞枪和神铳等火器拒敌,矢石乱下如雨。明军水陆并进,火器弓弩齐发,先令小股部队登岸拔寨,次破水栅,力战数十合,叛军不能支,明军乘胜追击,生擒8人,斩溺无算,战事至此就结束了。被俘叛军首领为“伪太王”黄大纲,黄萧养之父,以及“伪太子”贰仔,黄萧养之侄。而其余人皆“伪”公、侯、伯,太傅、都督、尚书、都御史等官,皆被“械送京师”,一并处决。

部将

编辑

后续

编辑

黄萧养被杀后,起义军亦有过万人遭屠杀。不过剩余起义军仍顽强对抗官军,一直坚持到成化年间。[6]

地名传说

编辑

据传黄萧养率部与官军于今东塱附近激战,奈何寡不敌众,进退维谷,遂三呼“宁死不回”,感天动地,夜间乍现一河滘掩护其人撤退,乡人称此河道曰“大王滘”。[7]后讹作“大黄滘”,清嘉庆年间于河中龟岗岛上设车歪炮台

又传黄萧养在白鹅潭战斗中中流矢后为两白鹅腾空救起,为纪念其人其事,该段河道命名作“白鹅潭”。[7]

又有传清朝时一渔夫于白鹅潭因逐鱼而误入一洞府,见一鹤发童颜老者敧坐其中,左右有白鹅一双,渔人方欲开口,老者则消失无踪,唯见壁上铭:“九牛浮水面,萧养转回头”,方知老者乃黄萧养。后渔父欲再寻洞府,无果。[7]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李, 连利. 白銀帝國:翻翻明朝的老帳. 台湾: 远流出版社. 2013: 156 [2020-02-23]. ISBN 978957327185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3). 
  2. ^ 徐珂,《清稗类钞‧盗贼类》
  3. ^ 毛奇龄,《后鉴录》卷一
  4. ^ 4.0 4.1 查继佐,《罪惟录·黄萧养传》
  5. ^ 夏燮,《明通鉴·英宗正统十四年》
  6. ^ 白, 至德. 最后的辉煌:中古时代:明. 红旗出版社. 2017 [2020-02-23]. ISBN 978750514134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2). 
  7. ^ 7.0 7.1 7.2 广州风物-白鹅起飞白鹅潭. 广州图书馆. [2020-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3). 
  N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