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汝鐵路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平羅縣火車站鎮汝箕溝鎮,全長82.2公里,於1971年11月全線通車,素有「太西煤走廊」之稱[1]。全線屬蘭州鐵路局銀川鐵路辦事處平汝支線公司負責管理,為電氣化鐵路,年運送能力330萬噸-700萬噸。該線雖為貨運線路,從1972年6月1日開始運行一對銀川站至汝箕溝站的7523/4(原501/502)普客列車。全程143公里,連接13個站點,用時4小時06分。

平汝鐵路
概覽
營運範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主要車站平羅站大武口站大磴溝站
呼魯斯太站白芨溝站汝箕溝站
技術數據
路線長度82公里(51英里)
車站數目10
軌距1,435毫米標準軌
使用車型SS3
營運資訊
開通營運1971年11月
營運者蘭州鐵路局銀川車務段

路線概況

編輯

該線自包蘭鐵路平羅站引出,向西北進入大武口石炭井礦區,轉正北進入賀蘭山。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呼魯斯太鎮向西進入賀蘭山北段腹地,穿過賀蘭山隧道後轉向南到達平羅縣汝箕溝鎮。另外各礦區支線鐵路在大磴溝站與平汝鐵路接軌,礦區支線總長20.1公里。[2]

線路自起點至11公里處地形平坦,偶有沙丘,此後進入賀蘭山前的洪積平原和有較大起伏的山麓洪積裙。沿大武溝河谷進入賀蘭山區,九跨大武溝至石炭井礦區。[3]

穿過賀蘭山蠶木樑的賀蘭山隧道,長2054米。

歷史

編輯

1959年,為了轉運石炭井(即大磴溝)、白芨溝、大峰溝的煤炭和物資,以大武口站為中心點修築平汝鐵路。全線分為兩期施工。

一期工程於1959年5月開工,由蘭州鐵路局施工;1961年1月移交西北鐵路工程局繼續施工。1961年7月完成開始臨時運營。1966年1月移交蘭州鐵路局正式運營。一期工程自平羅站(原名湖站)始,止於大磴溝站(即炭井礦區)。全長34.7公里,稱「潮石支線」,為一級專用線,非平行圖區間通過能力為22.5對。[2]

二期工程於1964年開始,1969年完工。二期工程自大磴溝站延伸至汝箕溝,長47.5公里,稱「汝箕溝支線」,為二級專用線,非平行圖區間通過能力為20.5對。潮石支線與汝箕溝支線並稱為平汝鐵路(又名平汝支線),1971年11月移交蘭州鐵路局正式運營。[2]

事故和災難

編輯
  • 1975年8月14日,賀蘭山暴發山洪,平汝線40處被沖毀,中斷行車163小時。[4]

腳註

編輯
  1. ^ 平汝支线铁路:素有“太西煤走廊”之称. 寧夏新聞網. 2011-01-10 [2011-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0) (中文(簡體)). 
  2. ^ 2.0 2.1 2.2 魏卓等,第188頁
  3. ^ 馬千里 (1983),第129頁
  4. ^ 宁夏石嘴山市:星海湖的变迁. 寧夏回族自治區商務之窗. 2005-07-20 [2010-08-30] (中文(簡體)). [失效連結]

參考書目

編輯
  • 編撰委員會(主任:魏卓). 《石炭井区志》. 銀川市北京東路出版社大廈: 寧夏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27-03983-9. 
  • 馬千里. 《中国铁路建筑编年史(1881-1981)》. 北京市宣武區: 中國鐵道出版社. 1983 (中文). 
  N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