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合忍耶

中国伊斯兰教苏菲主义教团

哲合忍耶派(阿拉伯语:جهرية‎,Jahrīyya,意为“公开的、响亮的”[1])也译为哲合林耶[2]哲赫忍耶[3]哲赫林耶[4]哲罕忍耶哲罕仁耶哲罕耶[4]等,因主张高声念诵赞词(即克尔英语Dhikr),因此也称为“高念派”或“高声派[1],是中国伊斯兰教苏菲主义中传播最广,信仰者最多的门宦(蘇菲派別)之一,也称为“新教”,以区别于“旧教”。起源于中亚纳克什班迪教团,公元18世纪由始传者马明心引入中国。

历史

编辑

马明心曾在麦加也门游学十六年,学习伊斯兰教理,在也门宰比德地方的苏菲学者、纳克什班迪派改革派导师阿札因(Al-Zayn,哲派汉文资料称之为“海足若·其色依尼”)及其两个儿子阿卜杜·哈利克(Abd al-Khaliq)、穆罕默德·布录色尼门下学习了神秘主义。[5]1741年,马明心回国在河州循化等地传教,1744年传入甘肃、宁夏、青海一带。[6]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马明心定居在甘肃安定县(今定西县)官川,并以此为中心传教,故而又被信徒尊称为“官川阿则孜”(官川老人家)、“官川太爷”等,他这一派也被派外人士称为“官川门宦”。[7][8]

新教进入中国后,与原有的虎夫耶派(旧教、“花寺门宦”)信徒间存在冲突,械斗不时发生。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正月,撒拉族聚居区循化厅新老教爆发冲突,新教以马明心大弟子撒拉族苏四十三为首,提出口号“杀老教,灭土司”,双方爆发械斗[9]。在处理双方激烈械斗时,清廷偏向老教,打压新教,借新、旧教派械斗之名秘密逮捕马明心并将其处决。随后械斗转变为反清回变。最终镇压后,乾隆帝宣布哲合忍耶派为邪教,并令“永禁回民不得立新教”。其中马明心长子马顺清于1781年被清廷发配至云南他郎寨(今墨江县)矿山服劳役,故称“他郎太爷”。后被马明心门生救出,在河西东沟娶妻成家,经营工商业,至同治初年成为当地巨富。[10]

1784年,田五张文庆马四娃等哲赫忍耶教众在石峰堡反清,但被清廷镇压。此后,清廷对该派的镇压愈发严酷,其第二、三代教主穆宪章马达天相继被杀。

1817年至1869年间,宁夏马以德马化龙父子相继任哲赫忍耶派第四、五代教主,以灵州为宣教基地。1862年,同治陕甘回乱爆发,马化龙在金积堡反清(今宁夏吴忠市境内)。1870年,马化龙向清军投降,1871年与其亲属、部众一同被处死,其他投降回民则被分开押往不同地点安置。同年,马明心四世孙马元章率教众10多人逃出云南,潜回甘肃张家川。[6]

马元章之父即是马顺清第三子马世麟,马世麟因参加杜文秀反清失败,于同治十年(1871年)二月自杀,马元章则逃出。[10]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间,马元章一直在为复兴教门奔走。光绪八年(1882年),马元章奉西府白氏之命,与马化龙三弟马成龙之女成婚,落居于沙沟。自此,沙沟成为马元章复兴哲合忍耶教门的中心,他这一派也被称为沙沟门宦。[10]

在马元章领导下,哲合忍耶教派发展很快,教民遍布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河南、河北、山东、四川、江苏、云南、贵州、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地。此外,他还统一了“老官川派”,该派只信仰马明心,是自第二代教主穆宪章时代分裂出去的,当时分散在甘肃河州、定西及青海循化一带。[10]当时马元章的教产分布于数个省,有庄园几十处,土地数万亩。[10]

 
甘肃宣化岗的马元章墓,1936年左右拍摄

1920年,马元章去世,其子马震武主持教务。[6]

哲合忍耶派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五个分支,分别以宁夏西吉沙沟、新店子(位于西吉县什字乡山庄村)、吴忠板桥、甘肃张家川宣化岗(北山)、南川为中心。[11]其中马震武掌管沙沟分支的教权,以沙沟和西吉滩为传教中心,掌握兰州马明心拱北和吉林船厂马达天拱北;马腾霭掌握板桥分支的教权。[6]

据1990年代后期统计,哲合忍耶派在宁夏的教众约有40万人。[6]

教义

编辑

哲合忍耶派教众较为明显的特征是戴黑白六角帽且不留鬓须。出于历史原因,该派有较为强烈的“为主殉教”的“舍希德”观念。[6]。但在马元章时期,历代哲合忍耶教主强调“舍西德”(为教牺牲)的作法为他所改革,反而主张休养生息,和平兴教。[10]哲赫忍耶派允许不去麦加朝觐,如果教徒缺少朝觐费用,可以用朝觐拱北、道堂来代替,故而该派去麦加朝觐者较少。[3]

热什哈尔》是哲合忍耶派的重要典籍,“热什哈尔”是阿拉伯语(رشح‎),意为“泄漏出、出汗”,常常引申为“晶莹、烁亮、露珠”等,该书名采用的是“露珠”意。该书前半部以阿拉伯语写成,后半部则以波斯语写成,是哲合忍耶派的道谱,记载了各辈教主及其传教活动,是该派重要的历史资料和宗教典籍。[12][13]该书的汉译本于1993年出版。[12]2021年出版了新的汉译本,新译本有更详细注释和校勘,其中附有原手稿。[14]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金宜久 (编). 伊斯兰教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12: 53–54. ISBN 7-5326-0757-7. 
  2. ^ 金宜久. 伊斯兰教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7.10: 285. ISBN 7-5326-0283-4. 
  3. ^ 3.0 3.1 马通. 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修订本).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0: 331. ISBN 7227020819. 
  4. ^ 4.0 4.1 马学智:哲罕耶道统史传,载 清真大典 第19册. 合肥: 黄山书社. 2005: 419–575. ISBN 9787807072959. 
  5. ^ 姚大力. 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史上的族群及国家认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1-1: 403–417. ISBN 9787108058805. 
  6. ^ 6.0 6.1 6.2 6.3 6.4 6.5 《宁夏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编. 宁夏百科全书.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8: 671. 
  7. ^ 哲赫忍耶道统史略,载 清真大典 第19册. 合肥: 黄山书社. 2005: 557–685. ISBN 9787807072959. 
  8. ^ 芈一之. 撒拉族史. 成都: 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4.04: 177–179. ISBN 7-5409-2935-9. 
  9. ^ 芈一之. 撒拉族史. 成都: 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4.04: 180–198. ISBN 7-5409-2935-9.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马辰. 马元章与哲合忍耶教派的复兴活动. 陕西省文史资料数据库. [2024-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4). 
  11. ^ 周贤峰. 哲合忍耶板桥道堂历史发展与现状调查研究.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4-02-15, (2): 77-78. 
  12. ^ 12.0 12.1 关里爷. 热什哈尔. 由杨万宝, 马学凯, 张承志翻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3.09. ISBN 7-108-00511-5. 
  13. ^ 《宁夏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编. 宁夏百科全书.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8: 675. 
  14. ^ 關裡爺. 熱什哈爾:珍貴的露珠(完整典藏甘肅版——原始手稿刊布.新譯.註釋.校勘). 由馬學華, 張承志翻译. 香港: Net and Books. 2021/06/05. ISBN 9789869899079. 
  NODES